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五代刀锋(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崔胤的密使潜出长安,疾奔汴州。
朱温已得知长安发生巨变,虽然对宫廷斗争不感兴趣,但那座龙椅却对他有致命的吸引力。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尽管幽州战局对他极为有利,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下令退兵,迅速赶回汴州。
就在崔胤的密使赶往汴州的同时,还有一匹快马也正向着那里飞奔。宦官头子刘季述很清楚,要真正控制天下,吓住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朝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获得手握重兵的地方节度使们的支持。而他,首先想到的也是朱温。
两个阵营的使者都在心急火燎地赶往汴州,希望拉拢那个手握重兵的中原霸主。现在,整个天下的目光都注视着汴州。朱温似乎在转眼间就成了决定天下命运的那个人。
在朱温的内心深处,对那些百无一用,只会搞阴谋诡计的宦官们没有半毛钱的好感。但刘季述开出的是一个难以拒绝的价码:如果朱温能帮他摆平那些讨厌的朝臣和各路藩镇,愿意将帝位相送。相比之下,崔胤则显得寒酸多了,没有任何承诺,只是在信中唠叨了半天江湖大义。
如果把这看作是一次生意的话,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倒向宦官们的怀抱。
但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朱温很清楚,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选择,他的选择将决定这个王朝的走向,决定很多人的生死,也将决定他自己的命运。
他想起了八年前,在滔滔的黄河岸边,当他决意向王重荣投降的时候那个没有筹码的赌注。事实证明,那一次他赌赢了,而且赢了个盆满钵满。这次,他的筹码有很多,但赌局却依然残酷:要么登上权力和名望的顶峰,要么全盘皆输,身首异处。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离开这个赌局,抽身在外,静观其变。
但对朱温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厮杀,就是一局接着一局的豪赌,他从来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哪怕前途凶险,生死难料。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从一个小混混走到今天。
所有的高级将领和幕僚都被紧急找来商议。必须做出选择的关键时刻,朱温还是决定听一听部下们的意见。
会议讨论得非常热烈,不过大部分人的结论都指向一个方向:袖手旁观。
“这是朝廷大事,我们只负责打仗,不应该管这种事。”有人这样说。
“我看两边都不是好人,拿我们当刀子使,他们捡果子,不管不管,坚决不能管!”有人连连摇头。
朱温微笑。有时候看着部下表现他们的愚蠢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这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朱温。
幕僚李振站了出来,大声道:“这是成就功名的大好机会,怎能袖手旁观?当年齐国宦臣作乱,宋襄公不顾自己国小力弱,帮助公子昭复国,成就春秋霸业。如今区区几个宦臣竟敢幽禁天子,滥杀大臣,主公若不诛讨,将来如何号令诸侯!”
李振的话让朱温心里一震。他一直很崇拜汉光武刘秀,一直很向往当年刘秀在河北振臂一呼,英雄响应的壮烈场景。而他自逐鹿中原以来,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是靠自己部下的鲜血一点一点拼杀过来。他实在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刘秀那样的人气和号召力。
李振说得没错。这是一个博取人气的大好机会。
他又想起当年选择投靠朝廷的前夜,张惠激动地对他说的那番话:“以将军之才,如能效力朝廷,则如龙归大海,鹰飞九天,必能成就奇功大业!”
朱温挺了挺身子,他下了决心。他要赢回的那个奖品,不是几个宦官信口雌黄的所谓皇帝宝座,而是他急需的威望和人气。
第七章对决
朱温重又把目光转回到自己身后,那个天高地远的河东之地。不管多么强大的对手,多么不愿意去面对,总有一天,都会与这个人狭路相逢,你死我活。这是他的宿命,也是李克用的宿命。
1.宿命的对决
形势危急。朱温必须抢在宦官们之前动手。
李振当夜便出发,带着朱温的密信前往长安。
朱温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宰相崔胤的,信中表明李振是自己的特使,全权处置京城事务,请崔胤与李振共商讨逆大计。还有一封信是给皇宫侍卫军将领孙德昭的,措辞严厉,要求侍卫军认清形势,立即配合崔胤,诛杀刘季述、王仲先等带头政变的宦官。朱温在信中暗示,如果侍卫军不配合,将亲率大军进入京城,清君侧,讨逆臣。
接到朱温的密信,孙德昭等侍卫军将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倒向崔胤一方。
跟宦官掌握的神策军不同,侍卫军直接受命于皇帝。昭宗被囚禁,侍卫军颜面丢尽,孙德昭等人早就恨透了宦官。但神策军一手遮天,长安局势不明,孙德昭也不敢贸然动武。现在有了朱温撑腰,侍卫军众将顿时眉飞色舞,纷纷表示愿意听命于宰相崔胤,解救皇帝,诛杀宦臣。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一,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的王仲先坐着轿子大摇大摆地上朝了。王仲先刚刚进入宫门,上百名侍卫军士兵突然围了上来,二话不说就把轿夫和卫兵砍翻在地。王仲先被一把揪了出来,刀光闪过,这个不可一世的宦官头子便掉了脑袋。
宫门得手之后,孙德昭立即带着数百精兵,将囚禁唐昭宗的少阳院团团围住。看守少阳院的士兵一眼就看到了孙德昭手中那颗血淋淋的人头,正是他们的带头大哥王仲先。守院士兵立即丢戈投降。
少阳院很快被侍卫军接管。饿得半死的李晔和他的皇后终于颤颤巍巍地走出了这个噩梦之地。
另外两个宦官头目刘季述和王彦范也迅速遭到抓捕,二人被如狼似虎的武士拖到宫门前。扬眉吐气的崔胤得意洋洋地站在二人面前,用嘲讽的目光看着趴在地上的两个大宦官。
“狗贼!你们也有今日!”崔胤指着面无人色的两个宦官,想到被屠杀的无数同僚,顿时怒火满腔。
“来人!将这两个大逆不道的狗贼乱棍打死!”当崔胤终于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宰敌人的生死的时候,他决定用最残忍的方式来进行报复。
在棍棒的噼啪声和声嘶力竭的惨叫声中,两个宦官被活活打死在宫门前。
又一场清洗开始了,王仲先、刘季述、王彦范等宦官头目的族人和部下都遭到抓捕,随即处死。在朱温的幕后支持下,崔胤终于控制住了长安的局面。
起死回生的李晔重登龙椅,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进封朱温为梁王(至此,朱温的军队统称梁军)。李晔现在深刻认识到,自己要坐稳这把龙椅,必须倚靠数百里之外那个手握重兵的人。他只希望,那个叫朱全忠的人,真能像他的名字一样,为李氏王朝尽心尽忠。
拿到皇帝诏书的朱温只是冷冷一笑。他的实力和权利早已远远超出当世任何一个王侯。对皇帝充满激情的赞赏,他更不屑一顾。他只希望,通过这次成功的拨乱反正,能让天下人认识到,朱温有实力和能力控制朝廷,投靠我,没错的!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知趣。
数天之后,快马来报,抓住了河中往太原的一名使者,从那个人身上搜出了河中节度使王珂写给李克用的一封密信。信中大骂朱温飞扬跋扈,独霸中原,请求李克用派兵南下,一起进攻汴州。
朱温勃然大怒。对王珂,他已忍了很久了。这个人能当上河中节度使,靠的就是李克用。
王珂原本是王重荣的侄儿,后来过继给了王重荣。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王重荣在兵变中被杀,王重荣的弟弟王重盈被推举为蒲州主帅,任命王珂为行军司马,不久王重盈又病死,群龙无首的河中军推举王珂为统领。
当时,王重盈的亲生儿子王珙、王瑶分别在陕州、绛州任刺史,二人对王珂平白无故成为河中老大极为不满,于是写信给朱温发泄不满。两个人详细揭露了王珂的身家底细,说王珂并不是王重荣的亲生儿子,我们二人才是,要选河中节度使也该从我们两兄弟里头选,怎么能让外人继位。日理万机的朱温当时正在四处征讨,顾不上河中这摊子烂事。但王珂听说他那两个兄弟告自己黑状,索性一头倒向朱温的死对头李克用。
李克用对河中的事情倒很热心,立即出兵攻打绛州,杀了王瑶,之后又击败了陕州的王珙。李克用的军队浩浩荡荡逼近长安,在渭水北岸扎营,随后向皇帝上奏,要求正式任命王珂为河中节度使。
被李克用逼得毫无退路的李晔只好下诏,任王珂为河中节度使,正式授他旄节斧钺,王珂终于名正言顺在河中站稳了脚跟。得到李克用扶持的王珂更加招摇,四处出兵,攻城略地,还把战利品大批送到太原献殷勤。李克... -->>
崔胤的密使潜出长安,疾奔汴州。
朱温已得知长安发生巨变,虽然对宫廷斗争不感兴趣,但那座龙椅却对他有致命的吸引力。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尽管幽州战局对他极为有利,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下令退兵,迅速赶回汴州。
就在崔胤的密使赶往汴州的同时,还有一匹快马也正向着那里飞奔。宦官头子刘季述很清楚,要真正控制天下,吓住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朝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获得手握重兵的地方节度使们的支持。而他,首先想到的也是朱温。
两个阵营的使者都在心急火燎地赶往汴州,希望拉拢那个手握重兵的中原霸主。现在,整个天下的目光都注视着汴州。朱温似乎在转眼间就成了决定天下命运的那个人。
在朱温的内心深处,对那些百无一用,只会搞阴谋诡计的宦官们没有半毛钱的好感。但刘季述开出的是一个难以拒绝的价码:如果朱温能帮他摆平那些讨厌的朝臣和各路藩镇,愿意将帝位相送。相比之下,崔胤则显得寒酸多了,没有任何承诺,只是在信中唠叨了半天江湖大义。
如果把这看作是一次生意的话,任何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倒向宦官们的怀抱。
但事情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朱温很清楚,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选择,他的选择将决定这个王朝的走向,决定很多人的生死,也将决定他自己的命运。
他想起了八年前,在滔滔的黄河岸边,当他决意向王重荣投降的时候那个没有筹码的赌注。事实证明,那一次他赌赢了,而且赢了个盆满钵满。这次,他的筹码有很多,但赌局却依然残酷:要么登上权力和名望的顶峰,要么全盘皆输,身首异处。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离开这个赌局,抽身在外,静观其变。
但对朱温来说,人生就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厮杀,就是一局接着一局的豪赌,他从来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哪怕前途凶险,生死难料。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从一个小混混走到今天。
所有的高级将领和幕僚都被紧急找来商议。必须做出选择的关键时刻,朱温还是决定听一听部下们的意见。
会议讨论得非常热烈,不过大部分人的结论都指向一个方向:袖手旁观。
“这是朝廷大事,我们只负责打仗,不应该管这种事。”有人这样说。
“我看两边都不是好人,拿我们当刀子使,他们捡果子,不管不管,坚决不能管!”有人连连摇头。
朱温微笑。有时候看着部下表现他们的愚蠢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这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朱温。
幕僚李振站了出来,大声道:“这是成就功名的大好机会,怎能袖手旁观?当年齐国宦臣作乱,宋襄公不顾自己国小力弱,帮助公子昭复国,成就春秋霸业。如今区区几个宦臣竟敢幽禁天子,滥杀大臣,主公若不诛讨,将来如何号令诸侯!”
李振的话让朱温心里一震。他一直很崇拜汉光武刘秀,一直很向往当年刘秀在河北振臂一呼,英雄响应的壮烈场景。而他自逐鹿中原以来,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是靠自己部下的鲜血一点一点拼杀过来。他实在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刘秀那样的人气和号召力。
李振说得没错。这是一个博取人气的大好机会。
他又想起当年选择投靠朝廷的前夜,张惠激动地对他说的那番话:“以将军之才,如能效力朝廷,则如龙归大海,鹰飞九天,必能成就奇功大业!”
朱温挺了挺身子,他下了决心。他要赢回的那个奖品,不是几个宦官信口雌黄的所谓皇帝宝座,而是他急需的威望和人气。
第七章对决
朱温重又把目光转回到自己身后,那个天高地远的河东之地。不管多么强大的对手,多么不愿意去面对,总有一天,都会与这个人狭路相逢,你死我活。这是他的宿命,也是李克用的宿命。
1.宿命的对决
形势危急。朱温必须抢在宦官们之前动手。
李振当夜便出发,带着朱温的密信前往长安。
朱温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宰相崔胤的,信中表明李振是自己的特使,全权处置京城事务,请崔胤与李振共商讨逆大计。还有一封信是给皇宫侍卫军将领孙德昭的,措辞严厉,要求侍卫军认清形势,立即配合崔胤,诛杀刘季述、王仲先等带头政变的宦官。朱温在信中暗示,如果侍卫军不配合,将亲率大军进入京城,清君侧,讨逆臣。
接到朱温的密信,孙德昭等侍卫军将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倒向崔胤一方。
跟宦官掌握的神策军不同,侍卫军直接受命于皇帝。昭宗被囚禁,侍卫军颜面丢尽,孙德昭等人早就恨透了宦官。但神策军一手遮天,长安局势不明,孙德昭也不敢贸然动武。现在有了朱温撑腰,侍卫军众将顿时眉飞色舞,纷纷表示愿意听命于宰相崔胤,解救皇帝,诛杀宦臣。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一,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的王仲先坐着轿子大摇大摆地上朝了。王仲先刚刚进入宫门,上百名侍卫军士兵突然围了上来,二话不说就把轿夫和卫兵砍翻在地。王仲先被一把揪了出来,刀光闪过,这个不可一世的宦官头子便掉了脑袋。
宫门得手之后,孙德昭立即带着数百精兵,将囚禁唐昭宗的少阳院团团围住。看守少阳院的士兵一眼就看到了孙德昭手中那颗血淋淋的人头,正是他们的带头大哥王仲先。守院士兵立即丢戈投降。
少阳院很快被侍卫军接管。饿得半死的李晔和他的皇后终于颤颤巍巍地走出了这个噩梦之地。
另外两个宦官头目刘季述和王彦范也迅速遭到抓捕,二人被如狼似虎的武士拖到宫门前。扬眉吐气的崔胤得意洋洋地站在二人面前,用嘲讽的目光看着趴在地上的两个大宦官。
“狗贼!你们也有今日!”崔胤指着面无人色的两个宦官,想到被屠杀的无数同僚,顿时怒火满腔。
“来人!将这两个大逆不道的狗贼乱棍打死!”当崔胤终于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主宰敌人的生死的时候,他决定用最残忍的方式来进行报复。
在棍棒的噼啪声和声嘶力竭的惨叫声中,两个宦官被活活打死在宫门前。
又一场清洗开始了,王仲先、刘季述、王彦范等宦官头目的族人和部下都遭到抓捕,随即处死。在朱温的幕后支持下,崔胤终于控制住了长安的局面。
起死回生的李晔重登龙椅,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进封朱温为梁王(至此,朱温的军队统称梁军)。李晔现在深刻认识到,自己要坐稳这把龙椅,必须倚靠数百里之外那个手握重兵的人。他只希望,那个叫朱全忠的人,真能像他的名字一样,为李氏王朝尽心尽忠。
拿到皇帝诏书的朱温只是冷冷一笑。他的实力和权利早已远远超出当世任何一个王侯。对皇帝充满激情的赞赏,他更不屑一顾。他只希望,通过这次成功的拨乱反正,能让天下人认识到,朱温有实力和能力控制朝廷,投靠我,没错的!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这么知趣。
数天之后,快马来报,抓住了河中往太原的一名使者,从那个人身上搜出了河中节度使王珂写给李克用的一封密信。信中大骂朱温飞扬跋扈,独霸中原,请求李克用派兵南下,一起进攻汴州。
朱温勃然大怒。对王珂,他已忍了很久了。这个人能当上河中节度使,靠的就是李克用。
王珂原本是王重荣的侄儿,后来过继给了王重荣。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王重荣在兵变中被杀,王重荣的弟弟王重盈被推举为蒲州主帅,任命王珂为行军司马,不久王重盈又病死,群龙无首的河中军推举王珂为统领。
当时,王重盈的亲生儿子王珙、王瑶分别在陕州、绛州任刺史,二人对王珂平白无故成为河中老大极为不满,于是写信给朱温发泄不满。两个人详细揭露了王珂的身家底细,说王珂并不是王重荣的亲生儿子,我们二人才是,要选河中节度使也该从我们两兄弟里头选,怎么能让外人继位。日理万机的朱温当时正在四处征讨,顾不上河中这摊子烂事。但王珂听说他那两个兄弟告自己黑状,索性一头倒向朱温的死对头李克用。
李克用对河中的事情倒很热心,立即出兵攻打绛州,杀了王瑶,之后又击败了陕州的王珙。李克用的军队浩浩荡荡逼近长安,在渭水北岸扎营,随后向皇帝上奏,要求正式任命王珂为河中节度使。
被李克用逼得毫无退路的李晔只好下诏,任王珂为河中节度使,正式授他旄节斧钺,王珂终于名正言顺在河中站稳了脚跟。得到李克用扶持的王珂更加招摇,四处出兵,攻城略地,还把战利品大批送到太原献殷勤。李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