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湖州三宝 (1/2)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穿越到鹿鼎记做韦小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韦小宝和双儿一同前往了庄家向三少奶奶复命。
一入府内,有丫鬟领着进了内院。就遇到了一身珠光宝气并带着一点儒雅的庄家老爷,背后还跟着大走狗吴之荣…
“老爷”带着小宝和双儿的丫鬟看见自家老爷,道了一声。和庄家老爷错开之后,丫鬟又对着韦小宝和双儿说了一句:“到这边来吧”并拐了一个弯。
“哇!庄家真是大,东弯西拐的像走迷宫似的”韦小宝一脸羡慕的说道………
这边看过原剧情的都知道,双儿的东家,也就是庄少奶奶所在的庄家,因为吴之荣的告发,全家蒙冤受难,最后韦小宝在机缘巧合之下才为庄家报了仇。大汉奸吴之荣是为了到庄家捞好处的,好处没捞到后便举报了庄家,导致庄家、家眷男子发配边疆,女子配给旗人为奴,下场十分悲惨……剧情里面也只有庄家三少奶奶带着一群女眷侥幸逃走在庄家旧址生活下来……
“请用茶”庄老爷,提起茶壶给吴之荣倒着茶。
“好…”
“请”
两人都抬起了茶杯后,同声说道。
“之荣自从去官之后到处游历,听闻庄老你从湖州到扬州来省亲,特来拜会。”吴之荣一脸谄媚的对庄老爷说道。
“谢谢…谢谢…关于吴兄之事,老夫略知一二,你只不过一时运气不好、不必介怀”庄老爷答。
“之荣两袖清风、今非昔比。反观庄老你家业兴旺、四处的生意蒸蒸日上。真是积善之家,福泽绵长。”吴之荣夸道。
“谢谢…谢谢…他日吴兄也是能够飞黄腾达、鹏程万里的”
“之荣曾经到过湖州一游,到湖州有三宝”吴之荣道。
“哦?湖州只有二宝,是蚕丝和毛笔。何来三宝呢?恕老夫孤陋寡闻。”庄老爷疑问道。
“第三宝呢就是由令郎兰修撰的《明书辑略》,真是人人夸赞呀!大家都说湖州三宝史丝笔,还是庄史属第一”吴之荣带有目的的夸赞道。
“不错,那本史书的确是小儿所写。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可惜书成之时亦是病逝之日。吴兄,既然你欣赏的话,老夫愿意以三宝相赠。”庄老爷道。
吴之荣听完很失望,这和他来这里的目的大相径庭。道:“啊…谢谢…谢谢”
其实这段剧情不是金庸先生编造出来的冤案,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就发生在南浔,可以说,这是南浔历史上发生过最着名,也是规模最大的案子,那么这件案子的前因后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位大臣名叫朱国桢,他虽身居高位,但为官清廉,被魏忠贤的阉党所不容,于是他辞官隐退,回到故乡南浔着书立说,着有《明史概》、《大政记》等书,朱国桢去世后没几年,明朝就灭亡了,清军入关,朱家逐渐败落,朱国桢的子孙为了糊口,就拿着朱国桢生前的手稿在南浔镇上四处找人变卖。
此时的南浔镇上有一富户,那就是被人称为\"庄氏九龙\"的庄家,户主名为庄胤城,他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为庄廷鑨,虽然颇有才气,但怎奈双目失明,一身才华施展不出来,心情自然郁闷,再加上弟弟庄廷钺已经考取功名,庄廷鑨想到自己的境遇,难免郁郁寡欢。
庄廷鑨听闻有人在变卖明史手稿,他一下子想到一个可以建立功业的办法,那就是编纂史书,正所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明也是失明之人,因为写了一部《国语》而流芳百世,庄廷鑨自己虽然不像左丘明那么有才华,可以独立写出一部书,但是在手稿的基础上稍加增改,把别人的知识做成自己的,这种\"冠名\"的小事还是可以做到的,他的父亲庄胤城也是文人,对着书一事颇感兴趣,为了给大儿子找点事做,也为了增加庄家的声誉,庄胤城买下了朱国桢的手稿,还花费重金聘请了一些当地的读书人,一起来修订此书,这部书完成后,庄廷鑨将其命名为《明史辑略》,但是庄廷鑨没有等到这部书公开发行,他于顺治十二年因病去世,庄胤城在给儿子立的墓碑上刻下\"才高班马\"四个大字,以前代史学家班固、司马迁比喻儿子,可见庄胤城对儿子的重视之高,随后庄胤城就把儿子的这部\"生前巨着\"公开发行了。
说实话,《明史辑略》的史学价值并不高,朱国桢在崇祯初年就去世了,所以他的手稿里并没有崇祯一朝,由于庄家是在朱国桢的手稿上修订的,为了与前文保持一致,在写崇祯朝和南明小朝廷的时候,行文用词没做更改,例如直呼努尔哈赤的名讳,使用明朝(包括南明)年号而不使用后金(清)年号,努尔哈赤的起兵不称为\"龙兴\"而称为\"滋患\",把清军称为\"贼\"、\"夷\"等,这就犯了清朝的大忌,为后来明史案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明史辑略》刊行后不久就出了事情,庄胤城为了提高书的知名度,把十八位江南名士的名字列在了修订名单之中,这些人里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列入其中,陆圻、范骧、査继佐三人就是如此,他们丝毫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明史辑略》的修订人,正好三人的朋友周亮工买到了一本《明史辑略》,这个周亮工是明朝的进士,降清后在福建省做布政使,很有敏感性,他读完《明史辑略》之后就发现了问题,立即通知査继佐等三人,让他们与《明史辑略》划清界限,査继佐等三人十分惊恐,联名向官府... -->>
第二天…韦小宝和双儿一同前往了庄家向三少奶奶复命。
一入府内,有丫鬟领着进了内院。就遇到了一身珠光宝气并带着一点儒雅的庄家老爷,背后还跟着大走狗吴之荣…
“老爷”带着小宝和双儿的丫鬟看见自家老爷,道了一声。和庄家老爷错开之后,丫鬟又对着韦小宝和双儿说了一句:“到这边来吧”并拐了一个弯。
“哇!庄家真是大,东弯西拐的像走迷宫似的”韦小宝一脸羡慕的说道………
这边看过原剧情的都知道,双儿的东家,也就是庄少奶奶所在的庄家,因为吴之荣的告发,全家蒙冤受难,最后韦小宝在机缘巧合之下才为庄家报了仇。大汉奸吴之荣是为了到庄家捞好处的,好处没捞到后便举报了庄家,导致庄家、家眷男子发配边疆,女子配给旗人为奴,下场十分悲惨……剧情里面也只有庄家三少奶奶带着一群女眷侥幸逃走在庄家旧址生活下来……
“请用茶”庄老爷,提起茶壶给吴之荣倒着茶。
“好…”
“请”
两人都抬起了茶杯后,同声说道。
“之荣自从去官之后到处游历,听闻庄老你从湖州到扬州来省亲,特来拜会。”吴之荣一脸谄媚的对庄老爷说道。
“谢谢…谢谢…关于吴兄之事,老夫略知一二,你只不过一时运气不好、不必介怀”庄老爷答。
“之荣两袖清风、今非昔比。反观庄老你家业兴旺、四处的生意蒸蒸日上。真是积善之家,福泽绵长。”吴之荣夸道。
“谢谢…谢谢…他日吴兄也是能够飞黄腾达、鹏程万里的”
“之荣曾经到过湖州一游,到湖州有三宝”吴之荣道。
“哦?湖州只有二宝,是蚕丝和毛笔。何来三宝呢?恕老夫孤陋寡闻。”庄老爷疑问道。
“第三宝呢就是由令郎兰修撰的《明书辑略》,真是人人夸赞呀!大家都说湖州三宝史丝笔,还是庄史属第一”吴之荣带有目的的夸赞道。
“不错,那本史书的确是小儿所写。他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可惜书成之时亦是病逝之日。吴兄,既然你欣赏的话,老夫愿意以三宝相赠。”庄老爷道。
吴之荣听完很失望,这和他来这里的目的大相径庭。道:“啊…谢谢…谢谢”
其实这段剧情不是金庸先生编造出来的冤案,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就发生在南浔,可以说,这是南浔历史上发生过最着名,也是规模最大的案子,那么这件案子的前因后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位大臣名叫朱国桢,他虽身居高位,但为官清廉,被魏忠贤的阉党所不容,于是他辞官隐退,回到故乡南浔着书立说,着有《明史概》、《大政记》等书,朱国桢去世后没几年,明朝就灭亡了,清军入关,朱家逐渐败落,朱国桢的子孙为了糊口,就拿着朱国桢生前的手稿在南浔镇上四处找人变卖。
此时的南浔镇上有一富户,那就是被人称为\"庄氏九龙\"的庄家,户主名为庄胤城,他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为庄廷鑨,虽然颇有才气,但怎奈双目失明,一身才华施展不出来,心情自然郁闷,再加上弟弟庄廷钺已经考取功名,庄廷鑨想到自己的境遇,难免郁郁寡欢。
庄廷鑨听闻有人在变卖明史手稿,他一下子想到一个可以建立功业的办法,那就是编纂史书,正所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明也是失明之人,因为写了一部《国语》而流芳百世,庄廷鑨自己虽然不像左丘明那么有才华,可以独立写出一部书,但是在手稿的基础上稍加增改,把别人的知识做成自己的,这种\"冠名\"的小事还是可以做到的,他的父亲庄胤城也是文人,对着书一事颇感兴趣,为了给大儿子找点事做,也为了增加庄家的声誉,庄胤城买下了朱国桢的手稿,还花费重金聘请了一些当地的读书人,一起来修订此书,这部书完成后,庄廷鑨将其命名为《明史辑略》,但是庄廷鑨没有等到这部书公开发行,他于顺治十二年因病去世,庄胤城在给儿子立的墓碑上刻下\"才高班马\"四个大字,以前代史学家班固、司马迁比喻儿子,可见庄胤城对儿子的重视之高,随后庄胤城就把儿子的这部\"生前巨着\"公开发行了。
说实话,《明史辑略》的史学价值并不高,朱国桢在崇祯初年就去世了,所以他的手稿里并没有崇祯一朝,由于庄家是在朱国桢的手稿上修订的,为了与前文保持一致,在写崇祯朝和南明小朝廷的时候,行文用词没做更改,例如直呼努尔哈赤的名讳,使用明朝(包括南明)年号而不使用后金(清)年号,努尔哈赤的起兵不称为\"龙兴\"而称为\"滋患\",把清军称为\"贼\"、\"夷\"等,这就犯了清朝的大忌,为后来明史案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明史辑略》刊行后不久就出了事情,庄胤城为了提高书的知名度,把十八位江南名士的名字列在了修订名单之中,这些人里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列入其中,陆圻、范骧、査继佐三人就是如此,他们丝毫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明史辑略》的修订人,正好三人的朋友周亮工买到了一本《明史辑略》,这个周亮工是明朝的进士,降清后在福建省做布政使,很有敏感性,他读完《明史辑略》之后就发现了问题,立即通知査继佐等三人,让他们与《明史辑略》划清界限,査继佐等三人十分惊恐,联名向官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