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和秦始皇恋爱的正确姿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董慈也知道一些。
董慈也了解鲁仲连这个人。
鲁仲连口才超群,谈锋机警,是战国末期有名的辩士,他不但能力强,品性还十分高洁,爱国、清廉、仗义,情操高尚,智勇双全,德才兼备。
士子们也不单单是说他一个人,鲁仲连不费一兵一卒义解聊城之危,恰好几个月前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率弟子入燕,说服燕昭王‘偃兵’,两人同为辩士,又在差不多的时候做了类似的事,难免就要被人拿出来比对三分。
董慈很欣赏鲁仲连这个人,他和一般辩士有很大的差异,他讲究实践,他的理论为现实服务,为实事而辩,为国事而辩,并且言必行,行必果。
公孙龙则恰恰相反。
公孙龙是有名的诡辩派,他主张的哲学思想强调概念性逻辑分析,他的《坚白论》与白马非马论一样,都在实物的基础上抽离出了概念逻辑关系,石头的颜色和软硬程度不是同一种东西,可以单独分离存在,白马和马不能一概而论……
公孙龙的理论符合辩证法中个别与一般相区别的原理,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开创性。
这很有趣,公孙龙确实是诡辩了,但他也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维领域,建立了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可惜中国历史上多数学派更看重政治伦理知识体系,甚至并不承认这门学科,各派学子们往往以政治伦理观念来批评公孙龙的逻辑思想,争论起来几乎把公孙龙的学问贬低得一文不值。
堂下这位严词铮铮的学子就是了,言语间咄咄逼人,直接引用了庄子的原话,“公孙龙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于心!”
被反驳的名家弟子辩才似乎不怎么样,憋了一会儿憋得脸色通红,到底是本事不够,口才能力比不上公孙龙本人,哑口无言之下,只得朝刚刚的青年学子一拱手,涨红着脸坐回去了。
董慈听得仔细,看着这一幕心说可惜了,公孙龙的名与实理论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他建立的理论体系与西方哲学柏拉图理念极为相似,可两人的地位待遇有些天差地别。
柏拉图是震惊西方哲学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和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其地位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公孙龙就悲惨得多了,他和他的理论学说在诸子百家中一直不被接受,大部分人都很嫌弃他,地位十分尴尬。
董慈正感慨着,冷不防听荀子温和地问道,“吾观小友神色,似是也知子秉此人?”
子秉是公孙龙的字。
董慈忙回道,“学生听过一些公孙先生的事迹。”
荀卿拂须颔首,目光温和带着鼓励,示意她大胆谈一谈。
董慈坐直了些道,“公孙先生曾讲过一件与孔圣人相关的事,事情是说楚王打猎的时候丢了一把弓,下人们来问要不要回去找,楚王说楚国人丢了弓,被楚国人捡去了,不必寻找,孔子听到了就说,楚王的仁义还不够,应该说人丢了弓,被人捡了去,不必寻找,何必特意要说楚人。”
荀卿与韩非皆是点头,董慈心里的紧张稍稍消散了些,接着道,“公孙先生的意思是,世人把楚人与人区别开,那白马与马区别开,也没什么错。”
董慈讲的是一段辨道的旧事。
孔子的学生孔穿去找公孙龙辨道,企图让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的理论,公孙龙用孔子的事迹反驳了孔子的弟子孔穿,孔穿被驳得哑口无言,此一战可谓面子里子都输干净了。
公孙龙意识到了普遍与差异,一般与个体的联系和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可以说他在逻辑思维学上有很大贡献。
“然也。”荀卿颔首,想了想复又提点道,“子秉的理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他沿同样的原理提出的‘鸡三足’等,亦是用名称混乱了实质、夸大了差异区别,吾等听则听已,也须得自踱分寸,万物自然,凡事皆立于真实之上,切记勿要本末倒置,为辨而诡辩,反倒失了辨道的本心本意。”
董慈没想过有一天她还能听到荀子的教诲,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敬佩,先哲的话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客观理智的对待任何事任何理论,万事皆讲究实事求是。
董慈与韩非等人都郑重地点头应下,董慈只恨不得将先哲的话录下来,每天都能听上三百遍。
堂下的辨道声小了一些,这里毕竟是齐国的国都,鲁仲连义解聊城之危,再加上此人品性高洁,提起的人皆是赞不绝口,经过方才这一出,也无人再说旁的话了。
韩非子朝自己的同窗和老师引见道,“这位小友名为董慈,是否之的恩人,半年前治好了否之的口疾,今日恰好遇上了,否之便想引见与老师与兄长认识。”
董慈听韩非提自己,忙起身朝荀卿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学生董慈见过老师。”
荀卿乐呵呵笑道,“小友勿要多礼,吾观小友学识了得,平日无事亦可随否之来学宫里走走,听师讲学,你年纪尚小,往后纵然不治学,空闲之余多听听学问道理也有益处。”
董慈闻言心里又是震动又是感激,崇敬之余对这位睿智通达的先哲又多了几分亲近和喜爱。
董慈心里不住感慨,她没机会见到孔子他老人家,但圣人大概就是荀子这个样子的了。
董慈也没能跟荀子说上多少话,因有谒者上来传话,说是齐王建至稷下学宫请荀祭酒说话,荀卿得先回学宫去面君,韩非的同窗陪着去了,留下了韩非和董慈。
两人一齐将荀子送到了酒楼外,等荀子的马车拐入街道那边,彻底看不见了,董慈这才收回了目光,想起了韩非的引荐,便转身朝他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道,“董慈谢过前辈。”
韩非摇头笑道,“小友勿要如此多礼,你我之间言谢只怕得来回谢上几天,小友若不嫌弃,称我一声郑兄即可。”
董慈也不推脱,大方唤了一声,“小弟见过郑兄。”
董慈最关心的自然是韩非的学问文章,但见他如上次一般锋芒内敛,平和泰然,心里也安定了许多,倒觉得不必急于一时了。
韩非要随荀子出游一月,等回来后她便可以随他一起入学宫,介时韩非做出什么文章,她必定是头一个拜读的,有些什么成果,一看便知。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董慈把自己的书舍开起来了。
董慈在临淄的消息也传回了咸阳城。
王青禀报董慈的消息熟门熟路,遇到想不通的也见怪不怪,倒豆子似的全倒来了赵政这里,“姑娘开了家医舍,定了个规矩说专看疑难杂症,看不好不要诊金,看好了要付高价……”
王青顿了顿,大概理了理,这才接着道,“姑娘先是在路上治好了个快死的老乞丐,接着许多百姓都来找姑娘看病了,姑娘大多说自己不看,还把病人都引荐到别的医舍去,大概过了有一个多月,医舍这才接到了一位贵族夫人的诊,姑娘医术了得,很快就把人治好了,慢慢就有人上门请诊了,姑娘挑着看了两家,都给看好了,得了个小灵医的称号。”
王青说着看了眼自家主子,见主子没有不耐了,这才接着说这些琐碎的事,“后来问诊的人多了,姑娘便定了一月一诊的规矩,诊金收得也越来越高,偏生那些高官贵人们还排着队上赶着的要找姑娘看病,也是奇了。”
赵政岂会看不出董慈是为了钱,蹙眉问,“她没去拿钱也没去要人么?”
王青摇头道,“未曾,走之前交代过的,但姑娘一直没去,吃穿用度都是自己的钱。”
赵政倒不觉得惊讶。
小奴隶走之前本就冷冰冰的连话也不肯和他多说,到了临淄以后连秦真兴平也未收到她的只言片语,如今不肯用他的钱不肯用他的人,非得要自己劳神劳力的辛苦赚钱,也不是什么难想通的事。
若不是那晚他恰巧没睡着,看见了她满脸泪痕不舍难过的模样,他只怕以为她是犯蠢过河拆桥,故意想惹怒他了。
她擅自做了什么决定,那是她的事,想和他断绝来往,也要先问问他答不答应。
董慈也知道一些。
董慈也了解鲁仲连这个人。
鲁仲连口才超群,谈锋机警,是战国末期有名的辩士,他不但能力强,品性还十分高洁,爱国、清廉、仗义,情操高尚,智勇双全,德才兼备。
士子们也不单单是说他一个人,鲁仲连不费一兵一卒义解聊城之危,恰好几个月前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率弟子入燕,说服燕昭王‘偃兵’,两人同为辩士,又在差不多的时候做了类似的事,难免就要被人拿出来比对三分。
董慈很欣赏鲁仲连这个人,他和一般辩士有很大的差异,他讲究实践,他的理论为现实服务,为实事而辩,为国事而辩,并且言必行,行必果。
公孙龙则恰恰相反。
公孙龙是有名的诡辩派,他主张的哲学思想强调概念性逻辑分析,他的《坚白论》与白马非马论一样,都在实物的基础上抽离出了概念逻辑关系,石头的颜色和软硬程度不是同一种东西,可以单独分离存在,白马和马不能一概而论……
公孙龙的理论符合辩证法中个别与一般相区别的原理,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开创性。
这很有趣,公孙龙确实是诡辩了,但他也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维领域,建立了逻辑学的理论体系,可惜中国历史上多数学派更看重政治伦理知识体系,甚至并不承认这门学科,各派学子们往往以政治伦理观念来批评公孙龙的逻辑思想,争论起来几乎把公孙龙的学问贬低得一文不值。
堂下这位严词铮铮的学子就是了,言语间咄咄逼人,直接引用了庄子的原话,“公孙龙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于心!”
被反驳的名家弟子辩才似乎不怎么样,憋了一会儿憋得脸色通红,到底是本事不够,口才能力比不上公孙龙本人,哑口无言之下,只得朝刚刚的青年学子一拱手,涨红着脸坐回去了。
董慈听得仔细,看着这一幕心说可惜了,公孙龙的名与实理论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理论,他建立的理论体系与西方哲学柏拉图理念极为相似,可两人的地位待遇有些天差地别。
柏拉图是震惊西方哲学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和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其地位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公孙龙就悲惨得多了,他和他的理论学说在诸子百家中一直不被接受,大部分人都很嫌弃他,地位十分尴尬。
董慈正感慨着,冷不防听荀子温和地问道,“吾观小友神色,似是也知子秉此人?”
子秉是公孙龙的字。
董慈忙回道,“学生听过一些公孙先生的事迹。”
荀卿拂须颔首,目光温和带着鼓励,示意她大胆谈一谈。
董慈坐直了些道,“公孙先生曾讲过一件与孔圣人相关的事,事情是说楚王打猎的时候丢了一把弓,下人们来问要不要回去找,楚王说楚国人丢了弓,被楚国人捡去了,不必寻找,孔子听到了就说,楚王的仁义还不够,应该说人丢了弓,被人捡了去,不必寻找,何必特意要说楚人。”
荀卿与韩非皆是点头,董慈心里的紧张稍稍消散了些,接着道,“公孙先生的意思是,世人把楚人与人区别开,那白马与马区别开,也没什么错。”
董慈讲的是一段辨道的旧事。
孔子的学生孔穿去找公孙龙辨道,企图让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的理论,公孙龙用孔子的事迹反驳了孔子的弟子孔穿,孔穿被驳得哑口无言,此一战可谓面子里子都输干净了。
公孙龙意识到了普遍与差异,一般与个体的联系和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取的,可以说他在逻辑思维学上有很大贡献。
“然也。”荀卿颔首,想了想复又提点道,“子秉的理论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他沿同样的原理提出的‘鸡三足’等,亦是用名称混乱了实质、夸大了差异区别,吾等听则听已,也须得自踱分寸,万物自然,凡事皆立于真实之上,切记勿要本末倒置,为辨而诡辩,反倒失了辨道的本心本意。”
董慈没想过有一天她还能听到荀子的教诲,心里又是激动又是敬佩,先哲的话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客观理智的对待任何事任何理论,万事皆讲究实事求是。
董慈与韩非等人都郑重地点头应下,董慈只恨不得将先哲的话录下来,每天都能听上三百遍。
堂下的辨道声小了一些,这里毕竟是齐国的国都,鲁仲连义解聊城之危,再加上此人品性高洁,提起的人皆是赞不绝口,经过方才这一出,也无人再说旁的话了。
韩非子朝自己的同窗和老师引见道,“这位小友名为董慈,是否之的恩人,半年前治好了否之的口疾,今日恰好遇上了,否之便想引见与老师与兄长认识。”
董慈听韩非提自己,忙起身朝荀卿恭恭敬敬行了个大礼,“学生董慈见过老师。”
荀卿乐呵呵笑道,“小友勿要多礼,吾观小友学识了得,平日无事亦可随否之来学宫里走走,听师讲学,你年纪尚小,往后纵然不治学,空闲之余多听听学问道理也有益处。”
董慈闻言心里又是震动又是感激,崇敬之余对这位睿智通达的先哲又多了几分亲近和喜爱。
董慈心里不住感慨,她没机会见到孔子他老人家,但圣人大概就是荀子这个样子的了。
董慈也没能跟荀子说上多少话,因有谒者上来传话,说是齐王建至稷下学宫请荀祭酒说话,荀卿得先回学宫去面君,韩非的同窗陪着去了,留下了韩非和董慈。
两人一齐将荀子送到了酒楼外,等荀子的马车拐入街道那边,彻底看不见了,董慈这才收回了目光,想起了韩非的引荐,便转身朝他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道,“董慈谢过前辈。”
韩非摇头笑道,“小友勿要如此多礼,你我之间言谢只怕得来回谢上几天,小友若不嫌弃,称我一声郑兄即可。”
董慈也不推脱,大方唤了一声,“小弟见过郑兄。”
董慈最关心的自然是韩非的学问文章,但见他如上次一般锋芒内敛,平和泰然,心里也安定了许多,倒觉得不必急于一时了。
韩非要随荀子出游一月,等回来后她便可以随他一起入学宫,介时韩非做出什么文章,她必定是头一个拜读的,有些什么成果,一看便知。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董慈把自己的书舍开起来了。
董慈在临淄的消息也传回了咸阳城。
王青禀报董慈的消息熟门熟路,遇到想不通的也见怪不怪,倒豆子似的全倒来了赵政这里,“姑娘开了家医舍,定了个规矩说专看疑难杂症,看不好不要诊金,看好了要付高价……”
王青顿了顿,大概理了理,这才接着道,“姑娘先是在路上治好了个快死的老乞丐,接着许多百姓都来找姑娘看病了,姑娘大多说自己不看,还把病人都引荐到别的医舍去,大概过了有一个多月,医舍这才接到了一位贵族夫人的诊,姑娘医术了得,很快就把人治好了,慢慢就有人上门请诊了,姑娘挑着看了两家,都给看好了,得了个小灵医的称号。”
王青说着看了眼自家主子,见主子没有不耐了,这才接着说这些琐碎的事,“后来问诊的人多了,姑娘便定了一月一诊的规矩,诊金收得也越来越高,偏生那些高官贵人们还排着队上赶着的要找姑娘看病,也是奇了。”
赵政岂会看不出董慈是为了钱,蹙眉问,“她没去拿钱也没去要人么?”
王青摇头道,“未曾,走之前交代过的,但姑娘一直没去,吃穿用度都是自己的钱。”
赵政倒不觉得惊讶。
小奴隶走之前本就冷冰冰的连话也不肯和他多说,到了临淄以后连秦真兴平也未收到她的只言片语,如今不肯用他的钱不肯用他的人,非得要自己劳神劳力的辛苦赚钱,也不是什么难想通的事。
若不是那晚他恰巧没睡着,看见了她满脸泪痕不舍难过的模样,他只怕以为她是犯蠢过河拆桥,故意想惹怒他了。
她擅自做了什么决定,那是她的事,想和他断绝来往,也要先问问他答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