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道德经讲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道平坦易行,为何又言“惟施是畏”?“施”者,即施为也。“施”有“无为”与“无为”之别。无为行道,符合自然道性,没有后患之忧;有为施道,必然偏离自然,招致祸患。
“惟施是畏”,是在告诫天下:宏扬大道,施德天下,乃是天地大业,不可轻忽,千万要小心。施为最怕的是失却道义。“欲施常善,恐伪善生;欲施忠信,恐诈忠起”。大道本端直,最畏怕的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经”。自己偏了,又施于人,必诱人入邪径,误人行伪道。如此以歪引歪,以邪致邪,以伪传伪,天下如何能行大道。所以行大道事关重大,来不得半点偏伪,不敢有施行辙迹。否则造下道业,为害天下,罪莫大矣。
大道本是无为之妙,天下日用而不知,本无可施,本不可为。为君者治理天下,若以有为之令,有为之行,有为之政,必然会埋下“得则失,治则乱”的伏机,出现“进又退、安又危”之隐患。此皆是有为施政之弊端。
以大知行大道本不难,而可“畏”者,是在有为中产生。古圣治世,行无为之治,民无异俗,国无异政,上下相安于无事,君臣共乐于清平,这便是行无为大道之验证。至于三代以后,或以名利相争,或以强弱相胜,造成国乱民危,上下不能相安,此皆是不能行无为大道之害。所以太上伤今思古,有感而发曰:“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介然有知”,即忽然而知,不假思索,念上所透之机。修道有素者,往往在虚静中,从不知中忽然迸发有所知,此是潜意识中闪现出的真知。此等良知之动,眼前即是,当下而知,转瞬即去。若是夹杂后天,则会欲起情生,不知不觉,流于后天有为知识之私。若以此而施,便是可畏。惟眼有智珠,胸有慧剑,识破邪魔,斩断情丝,自采药以至还丹,俱是良知生良能,一路平坦。此即身中内炼之平坦大道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夷”,平而易之意。“径”,捷径小路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二句直指无为之大道,力破天下有为之害。无为大道平平坦坦,正而且直,宽阔而朗然,但世人多是放着大路不走,却好走羊肠小道,喜欢寻斜径。大道顺天应人,随宜处顺,没有造作,自然而然,平安无患。此道在天地,为天地无为之妙;在事物,为事物无为之妙;在人心,为人心无为之妙。
无为犹如大路,甚易行走。自古至今,凡成就圣道者,皆是顺此道而行,终以成圣。贤人之所以为贤者,亦是得此道而贤。但世人性迷神昏,执情纵欲,颠倒正邪,心念错乱,不行平坦大道,却偏要去攀崎险傍邪之小径。不是趋名竞利而行险侥幸,就是背理徇私而施巧贪求。或染入邪旁异端而不顾性命,或执于神迷小乘而偏昏不醒,终必陷入歧途险路。故无论做人,无论修道,若不循正路而行,而入于邪径歪道,则必然愈行愈远,愈滑愈下,写下今生旅途之悲剧,岂不可惜!
修真者应知,大道本平常,平常心就是道。假若急欲躁进,贪图有功,往往偏离康庄大道,走入旁蹊小径,陷入迷圈,反自以为得道,甚至终身不悟,岂不可惜!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朝甚除”,“朝”即朝廷、王宫。“除”是王宫建筑的台阶。宫殿以石筑高台,顺台阶而下谓之“除”。
“朝甚除”之意,是圣祖见当时朝廷大兴土木,宫殿林立,巍然峻极,台榭高筑,奢侈豪华,故以“朝甚除”比喻朝廷之腐败。
“田甚芜”,是说百姓都被调去兴建王宫,以致田地无人耕作,庄稼荒芜。由此可见为政者的昏庸无道,人民跟着遭殃。
“仓甚虚”,“虚”者,空也。是说人民不能耕作,田地撂(lio)荒,百姓无粮可食,国家仓库岂不空虚?
此三句经文是说,因为君不行大道,贪图享乐,朝中不行国政,百姓荒废耕作,国库荡然无存,无道乱世已到了极点。百姓去兴建王朝宫殿,妨害了农事;君王崇尚台榭之高,不惜劳民伤财。民力在朝,庄稼必废,田地怎能不荒芜?田既荒,百姓无力交公粮,国库怎能不空虚?国库既空,怎能国富民安?国既不富,虽有宫殿之外观虚华,也不过是外华而内虚的假象。此等所为,皆是炫于外而虚其内,弃其本而兴其末,不行无为大道,贪图享受的有为之害。所以国不能治,家不能齐,身不能修,民之不正,皆在于为治者的舍本求末,失其大道也。
对于修道者而言,朝即是身。修士必须常使心君行正道,存诚怀朴,不尚虚华,不欲修饰,积善蓄德,心明性净,天理完全,灵光焕发,心田何能荒芜?精神充盈,仓廪何至空虚?此乃身之国得治矣。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服文彩”,“文”即花纹。“彩”即彩色。“服文彩”,就是华丽锦绣的服装。此句是说,君王废道求末、追求浮华之事,不仅表现在大兴宫殿上,而且讲究衣着的锦绣文彩,祟尚华丽虚伪,以眩天下之目。
“带利剑”,当时的王朝君臣,均以佩带利剑为荣,借以显示威风。其意也在于以武示众,吓唬老百姓。可见当时为政者的内心空虚。
“厌饮食”,是说宫中的王族百官,常以百味充口,花天酒地,肠肥脂满,嘴角流油,已经到了厌食的程度。可见其穷极欲,挥霍到何种程度?
“财货有余”,在朝为官者,哪个不是“一朝为臣事,十万雪花银”。个个都是百宝满箱,但仍贪心不足,搜刮民财,囤积货财,愈累愈多。自古为官廉洁者少,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无奇不有。
以上种种,皆是言统治者失道丧德,朝政腐败的种种表现。上行则下效。为政者不行大道,百姓贪欲之心必起。为君者为了耳目之欲,以享身躯之乐,轻忽天下国家大事,重为细小之享受。岂不知文采之服,无非一身之乐;利刃之剑,无非威众之具;饮食之美,无非口味一时之受;财货之积,无非身外之物。此皆是舍本求末,有欲有为之事。
有道之君,不以文采为尚,而以大道为尚;不以利剑威众,而以仁义服众;不以饮食为美,而以德润为美;不以财货为贵,而以知足为富。天下国家,同于一道,上下各尽大道本分,共由大道而行,相忘于大化之中,共乐于无为之治。有道之君,万民称颂,何必以有为去求末而忘本呢?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是谓盗夸”,“盗”者,即非自己劳动所得,而以不正当的手段攫(ju)为己用者,谓之“盗”。“夸”,就是夸耀炫露自己的财富名贵。“盗夸”之义,是说盗窃别人的名利,夸为己之富有。就是俗话所说的“盗魁”、“强盗头子”。
“盗夸”也有矜夸自大之意。大道之学,最忌夸张。谦谦处下者,大道也,其甚平易,而人不肯行;皇皇夸张者,小径也,与道相反,而人却好行之。君王外虽炫饰,而内则昏暗;朝廷虽甚美,而仓廪却空虚。诸如宫殿豪华以显威,彩服剑佩以为饰,饮食侈餍以自享,多积无用之货等,无非是夸外表之富强,满足虚荣之心。此种假伪现象,犹如盗贼自夸其富有,远非正路大道,而是舍道从径、亡本徇末之险途。
此二句是总结上文之义。上文言朝廷君王有宫殿衣食之美,财货厚积之富,苦民力以自乐,取民赋以自用。其乐以自享,据财为私有,实际上都是征敛百姓的血汗钱,供朝廷少数王公贵族挥霍享用。对这种利用权势,不劳而获,挥霍浪费,腐化堕(duo)落,不仅是失道丧德,舍本求末;而且是社会的寄生虫,是天下最大的盗窃者。有此大盗,小盗必然随之而起,社会风气岂能不乱?
无为之道,才是治天下的法宝。天地无为则万物生,圣人无为则天下治。圣人以无为之治,而化天下有为之民。上既无为,下亦必无为,上下同行无为,好邪径之风必然自息,财不积而自然有余,剑不带而自然有威,田地自然不致荒芜,仓库自然不致空虚。天下百姓心中之美,胜过宫室彩服百宝之美,此乃治天下行大道之美也。
“盗”与“道”同音不同义。私欲乃盗之源,祸患之根,故戒“盗”为修真者纪律之一,终生奉行,使之盗心不起,盗行不为。无论名利财货,绝不妄取,哪怕一针一线,蝇头小利,非自己所有,绝不妄求,其要在于除私根。
修真者遵行大道,讲求真诚无妄,不求虚华。修真是以盗取天地灵阳之气,以补先天不足,巧用机关,凝炼成丹。此“盗”是借用之辞,即逆运反夺之意。因其为修道所用,同类相亲,能得道之助,故不为过也。
【本章说解】
本章经旨,独重“大道甚夷”一句。
道在天地,无天人之别,无物我之分,本不难行,只因不能体悟无为之妙,所以身中有道不识道,身边有道不行道,所以离道日远。人若不行大道走小径,便是颠倒了人生旅途,错乱了来到世间的初衷,枉费了天地大道的片片苦心!
大道至简至易,但不信自然无以明。大道并不神秘,就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大道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人心正邪一念之瞬间。尽管它终日伴你同行,而人却盲然不知;尽管它就隐藏在人与万物之性中,人心之欲魔却将它埋向深渊。当自性还未觉悟作主人时,大道母亲般的慈悲呼唤从未间断。虽然我等子孙不敬不肖,而大道仍以无心之心、无为之为,默默地关爱、呵护着我们,不息地育养着天下万物。
天地以无为大道生育万物,圣人以无为大道治国安民。大道没有辙迹,看似不可寻,实则处处、事事、物物、时时无不显现。大道不立藩篱,施宏大无私之德,以有形或无形,感于人心之正理,自然而然,无丝毫私情私意;无为而为,随时应势,并非执于有心。
古之圣人以无为之道善治天下,不乱其国之风纪,不因王事而妨碍百姓,故国泰民安。倘若在上者一有妄为,在下者莫不效仿之,自此有为妄为之风必起,有为之事日多,有为之心无所不至,有为之害便无处不生。以道治国与以道治心身,其理相通。大道甚平易,而人不肯行,却去追逐皇皇“盗夸”者之小径。
本章自“朝甚除”句以下,皆言“夸”类之事。谦谦者为大道,炫耀者皆非道。大道之学最忌夸张。今人不行大道,弃本而逐末,华饰其外,污浊其内,恣衣食而侈财货,争小径而自害心,心劳日拙,性命日损。岂不知追求外饰豪华,则自家心田必日甚荒芜。
艳装浓抹虽然可以炫于外,可以满足一时之虚荣,但却难以掩盖心灵上久积的尘垢,难以抹去面庞日渐增添的衰老皱斑。人心皆是崇外、崇相、崇高、崇强、崇虚华,而惟独不崇敬大道,好趋旁蹊小径,这是人最难克之顽心,是修道者之大忌!
今之人,日趋邪径,一身尘垢,除不胜除。而且妄作招凶,元阳尽失,心田荒芜已极,关窍皆已闭塞,力倦神疲。只图外观鲜耀,服饰华丽时尚,贪怪味而厌饮食,好财货而轻品德,性命已被天地万物所反夺。《易》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正是此之谓也。
学道者若不探本源,只图粉饰,不求真迹,而徒务虚名,期求立竿见影,那无异是得其似而不得其真。须知遏欲存诚,去浊留清,层层皆有阴气消除,阳气潜长。即使有些功进,有点神通,亦不可信以为真得道,谨防迷入邪径旁门,而可惜了一生精力。太上在此章教人要从根本处体认大道,其意在于指点迷津,破除迷幻。
今之学人,仍有求外不求内,求物不求心者。岂知外役心劳,必使自家良田荒芜,宝仓空旷,先天精气被所伤,何能结正果?果能三宝内聚,内财既足,外财何须远求?真境美景不胜收,何须求外华虚幻?
善观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善”者,是言最会、善于、善长之意。“建”者,立也。“拔”者去掉也。
“善建者不拔”,此句是说,善以立身、立国者,身心应当深植于道德中,就不会轻易被摇动。好似百年参天大树,根系深扎于土石中,任狂风骤雨,只能摇晃它的枝叶,而难以撼动它的根本,所以不会轻易被引拔。人若能不离根本,立于道德之中,则天地不能改,鬼神不能移,阴阳不能易。其心身持正,天下无有能侵坏者;根深基厚,性命必至坚至固,至常至久。身心性命与大道同其体,与天地同其寿,虽历万劫,永恒的生命之体,终不能被拔而去。故曰“善建者不拔。”
天地赋人之气以立命,赋之天理以成性。理气原本为一,性命两不分离。人体生命之“善建不拔”,其要在于清空一气,来往天地,盈虚消息,纯乎自然。人类虽有智愚不齐,造物纵然万有不等,而此气、此理却同一。
人若居中建极,中行而不殆,虽沉浮升降,万有不同,而此理此气,皆流行于一身之中,充塞于性命、阴阳两大系统之内,绝无稍顿停息。此理明通积厚,则性体圆成;此气纯清充盈,则命体永固,这就是“善建者不拔”。世间有形有质之物,即使巍巍高山,坚若盘石,亦有崩颓之患。有形者虽坚固于有时,而终难以久长;惟大道无形之理气,不随物变,不为数迁,历万古而常新,经千劫而不坏。人能与理气合一,才是永生不拔之体。
【善抱者不脱,】
日夜不忘,心身合一,神入炁中,分秒不离,神炁相抱,含元为一,此谓之“抱”。先得后失,不能长久,来而又去,未能抓住,心神驰外,耗精散气,此谓之“脱”。以大道至善之理修心炼己,应事立业,不但建基稳固,牢不可拔;而且能守其终始,慎其进退,保固中心,而无有疏忽,任重而致远,片刻而不违。道同天地之广大,德如日月之昭明,其功可立于天下,其恩泽可流于万世,虽日久不能泯(min)灭,虽时易而不能变迁,此即谓之“善抱者不脱。”
大道立于己心,化诸于人,自然深仁润泽,厚德惠人,则人人爱戴如亲,融会于心,身心性命,与道紧密相连,一息也不能脱离,永世也不能分开,绝无外力可以隔断。世间不脱之物虽多,譬如胶漆虽相粘,可谓之坚;水乳之交融,可谓之和。虽可以一时相抱相合,但终难脱阴阳之化,故而万物皆是聚散无常,随着时空的变迁而变迁。
惟有道气长存永固,道心善德,永合人心,来之不息,去之不散。犹如子弟之依父兄,手足劳作之随心,无有隔膜,紧密相连。人之生,神与气和;人之死,神与气离。人能常使性命会合相抱,神气融合,抱元守一,即可我命由我不由天,何脱之有?
【子孙祭祀不辍。】
“子孙祭祀不辍”,是说人若能立道抱德,不仅是自身不拔不脱,与天地共长久,而且可以造福于天下,流传万世。百姓尚且不忘,何况其子孙后代?子孙皆心存崇敬,不忘其德,香火供养,祭祀不辍,以承其德。
古礼祭祀祖宗的仪式,皆在仲月上旬前,择一吉日,预先斋戒,并设蔬果茶酒等供品,诚敬感恪,以尽子孙孝心,年年岁岁,祭祀相续,此乃道德之报也。
大道平坦易行,为何又言“惟施是畏”?“施”者,即施为也。“施”有“无为”与“无为”之别。无为行道,符合自然道性,没有后患之忧;有为施道,必然偏离自然,招致祸患。
“惟施是畏”,是在告诫天下:宏扬大道,施德天下,乃是天地大业,不可轻忽,千万要小心。施为最怕的是失却道义。“欲施常善,恐伪善生;欲施忠信,恐诈忠起”。大道本端直,最畏怕的是歪嘴和尚“念歪了经”。自己偏了,又施于人,必诱人入邪径,误人行伪道。如此以歪引歪,以邪致邪,以伪传伪,天下如何能行大道。所以行大道事关重大,来不得半点偏伪,不敢有施行辙迹。否则造下道业,为害天下,罪莫大矣。
大道本是无为之妙,天下日用而不知,本无可施,本不可为。为君者治理天下,若以有为之令,有为之行,有为之政,必然会埋下“得则失,治则乱”的伏机,出现“进又退、安又危”之隐患。此皆是有为施政之弊端。
以大知行大道本不难,而可“畏”者,是在有为中产生。古圣治世,行无为之治,民无异俗,国无异政,上下相安于无事,君臣共乐于清平,这便是行无为大道之验证。至于三代以后,或以名利相争,或以强弱相胜,造成国乱民危,上下不能相安,此皆是不能行无为大道之害。所以太上伤今思古,有感而发曰:“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介然有知”,即忽然而知,不假思索,念上所透之机。修道有素者,往往在虚静中,从不知中忽然迸发有所知,此是潜意识中闪现出的真知。此等良知之动,眼前即是,当下而知,转瞬即去。若是夹杂后天,则会欲起情生,不知不觉,流于后天有为知识之私。若以此而施,便是可畏。惟眼有智珠,胸有慧剑,识破邪魔,斩断情丝,自采药以至还丹,俱是良知生良能,一路平坦。此即身中内炼之平坦大道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夷”,平而易之意。“径”,捷径小路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二句直指无为之大道,力破天下有为之害。无为大道平平坦坦,正而且直,宽阔而朗然,但世人多是放着大路不走,却好走羊肠小道,喜欢寻斜径。大道顺天应人,随宜处顺,没有造作,自然而然,平安无患。此道在天地,为天地无为之妙;在事物,为事物无为之妙;在人心,为人心无为之妙。
无为犹如大路,甚易行走。自古至今,凡成就圣道者,皆是顺此道而行,终以成圣。贤人之所以为贤者,亦是得此道而贤。但世人性迷神昏,执情纵欲,颠倒正邪,心念错乱,不行平坦大道,却偏要去攀崎险傍邪之小径。不是趋名竞利而行险侥幸,就是背理徇私而施巧贪求。或染入邪旁异端而不顾性命,或执于神迷小乘而偏昏不醒,终必陷入歧途险路。故无论做人,无论修道,若不循正路而行,而入于邪径歪道,则必然愈行愈远,愈滑愈下,写下今生旅途之悲剧,岂不可惜!
修真者应知,大道本平常,平常心就是道。假若急欲躁进,贪图有功,往往偏离康庄大道,走入旁蹊小径,陷入迷圈,反自以为得道,甚至终身不悟,岂不可惜!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朝甚除”,“朝”即朝廷、王宫。“除”是王宫建筑的台阶。宫殿以石筑高台,顺台阶而下谓之“除”。
“朝甚除”之意,是圣祖见当时朝廷大兴土木,宫殿林立,巍然峻极,台榭高筑,奢侈豪华,故以“朝甚除”比喻朝廷之腐败。
“田甚芜”,是说百姓都被调去兴建王宫,以致田地无人耕作,庄稼荒芜。由此可见为政者的昏庸无道,人民跟着遭殃。
“仓甚虚”,“虚”者,空也。是说人民不能耕作,田地撂(lio)荒,百姓无粮可食,国家仓库岂不空虚?
此三句经文是说,因为君不行大道,贪图享乐,朝中不行国政,百姓荒废耕作,国库荡然无存,无道乱世已到了极点。百姓去兴建王朝宫殿,妨害了农事;君王崇尚台榭之高,不惜劳民伤财。民力在朝,庄稼必废,田地怎能不荒芜?田既荒,百姓无力交公粮,国库怎能不空虚?国库既空,怎能国富民安?国既不富,虽有宫殿之外观虚华,也不过是外华而内虚的假象。此等所为,皆是炫于外而虚其内,弃其本而兴其末,不行无为大道,贪图享受的有为之害。所以国不能治,家不能齐,身不能修,民之不正,皆在于为治者的舍本求末,失其大道也。
对于修道者而言,朝即是身。修士必须常使心君行正道,存诚怀朴,不尚虚华,不欲修饰,积善蓄德,心明性净,天理完全,灵光焕发,心田何能荒芜?精神充盈,仓廪何至空虚?此乃身之国得治矣。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
“服文彩”,“文”即花纹。“彩”即彩色。“服文彩”,就是华丽锦绣的服装。此句是说,君王废道求末、追求浮华之事,不仅表现在大兴宫殿上,而且讲究衣着的锦绣文彩,祟尚华丽虚伪,以眩天下之目。
“带利剑”,当时的王朝君臣,均以佩带利剑为荣,借以显示威风。其意也在于以武示众,吓唬老百姓。可见当时为政者的内心空虚。
“厌饮食”,是说宫中的王族百官,常以百味充口,花天酒地,肠肥脂满,嘴角流油,已经到了厌食的程度。可见其穷极欲,挥霍到何种程度?
“财货有余”,在朝为官者,哪个不是“一朝为臣事,十万雪花银”。个个都是百宝满箱,但仍贪心不足,搜刮民财,囤积货财,愈累愈多。自古为官廉洁者少,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无奇不有。
以上种种,皆是言统治者失道丧德,朝政腐败的种种表现。上行则下效。为政者不行大道,百姓贪欲之心必起。为君者为了耳目之欲,以享身躯之乐,轻忽天下国家大事,重为细小之享受。岂不知文采之服,无非一身之乐;利刃之剑,无非威众之具;饮食之美,无非口味一时之受;财货之积,无非身外之物。此皆是舍本求末,有欲有为之事。
有道之君,不以文采为尚,而以大道为尚;不以利剑威众,而以仁义服众;不以饮食为美,而以德润为美;不以财货为贵,而以知足为富。天下国家,同于一道,上下各尽大道本分,共由大道而行,相忘于大化之中,共乐于无为之治。有道之君,万民称颂,何必以有为去求末而忘本呢?
【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是谓盗夸”,“盗”者,即非自己劳动所得,而以不正当的手段攫(ju)为己用者,谓之“盗”。“夸”,就是夸耀炫露自己的财富名贵。“盗夸”之义,是说盗窃别人的名利,夸为己之富有。就是俗话所说的“盗魁”、“强盗头子”。
“盗夸”也有矜夸自大之意。大道之学,最忌夸张。谦谦处下者,大道也,其甚平易,而人不肯行;皇皇夸张者,小径也,与道相反,而人却好行之。君王外虽炫饰,而内则昏暗;朝廷虽甚美,而仓廪却空虚。诸如宫殿豪华以显威,彩服剑佩以为饰,饮食侈餍以自享,多积无用之货等,无非是夸外表之富强,满足虚荣之心。此种假伪现象,犹如盗贼自夸其富有,远非正路大道,而是舍道从径、亡本徇末之险途。
此二句是总结上文之义。上文言朝廷君王有宫殿衣食之美,财货厚积之富,苦民力以自乐,取民赋以自用。其乐以自享,据财为私有,实际上都是征敛百姓的血汗钱,供朝廷少数王公贵族挥霍享用。对这种利用权势,不劳而获,挥霍浪费,腐化堕(duo)落,不仅是失道丧德,舍本求末;而且是社会的寄生虫,是天下最大的盗窃者。有此大盗,小盗必然随之而起,社会风气岂能不乱?
无为之道,才是治天下的法宝。天地无为则万物生,圣人无为则天下治。圣人以无为之治,而化天下有为之民。上既无为,下亦必无为,上下同行无为,好邪径之风必然自息,财不积而自然有余,剑不带而自然有威,田地自然不致荒芜,仓库自然不致空虚。天下百姓心中之美,胜过宫室彩服百宝之美,此乃治天下行大道之美也。
“盗”与“道”同音不同义。私欲乃盗之源,祸患之根,故戒“盗”为修真者纪律之一,终生奉行,使之盗心不起,盗行不为。无论名利财货,绝不妄取,哪怕一针一线,蝇头小利,非自己所有,绝不妄求,其要在于除私根。
修真者遵行大道,讲求真诚无妄,不求虚华。修真是以盗取天地灵阳之气,以补先天不足,巧用机关,凝炼成丹。此“盗”是借用之辞,即逆运反夺之意。因其为修道所用,同类相亲,能得道之助,故不为过也。
【本章说解】
本章经旨,独重“大道甚夷”一句。
道在天地,无天人之别,无物我之分,本不难行,只因不能体悟无为之妙,所以身中有道不识道,身边有道不行道,所以离道日远。人若不行大道走小径,便是颠倒了人生旅途,错乱了来到世间的初衷,枉费了天地大道的片片苦心!
大道至简至易,但不信自然无以明。大道并不神秘,就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大道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人心正邪一念之瞬间。尽管它终日伴你同行,而人却盲然不知;尽管它就隐藏在人与万物之性中,人心之欲魔却将它埋向深渊。当自性还未觉悟作主人时,大道母亲般的慈悲呼唤从未间断。虽然我等子孙不敬不肖,而大道仍以无心之心、无为之为,默默地关爱、呵护着我们,不息地育养着天下万物。
天地以无为大道生育万物,圣人以无为大道治国安民。大道没有辙迹,看似不可寻,实则处处、事事、物物、时时无不显现。大道不立藩篱,施宏大无私之德,以有形或无形,感于人心之正理,自然而然,无丝毫私情私意;无为而为,随时应势,并非执于有心。
古之圣人以无为之道善治天下,不乱其国之风纪,不因王事而妨碍百姓,故国泰民安。倘若在上者一有妄为,在下者莫不效仿之,自此有为妄为之风必起,有为之事日多,有为之心无所不至,有为之害便无处不生。以道治国与以道治心身,其理相通。大道甚平易,而人不肯行,却去追逐皇皇“盗夸”者之小径。
本章自“朝甚除”句以下,皆言“夸”类之事。谦谦者为大道,炫耀者皆非道。大道之学最忌夸张。今人不行大道,弃本而逐末,华饰其外,污浊其内,恣衣食而侈财货,争小径而自害心,心劳日拙,性命日损。岂不知追求外饰豪华,则自家心田必日甚荒芜。
艳装浓抹虽然可以炫于外,可以满足一时之虚荣,但却难以掩盖心灵上久积的尘垢,难以抹去面庞日渐增添的衰老皱斑。人心皆是崇外、崇相、崇高、崇强、崇虚华,而惟独不崇敬大道,好趋旁蹊小径,这是人最难克之顽心,是修道者之大忌!
今之人,日趋邪径,一身尘垢,除不胜除。而且妄作招凶,元阳尽失,心田荒芜已极,关窍皆已闭塞,力倦神疲。只图外观鲜耀,服饰华丽时尚,贪怪味而厌饮食,好财货而轻品德,性命已被天地万物所反夺。《易》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正是此之谓也。
学道者若不探本源,只图粉饰,不求真迹,而徒务虚名,期求立竿见影,那无异是得其似而不得其真。须知遏欲存诚,去浊留清,层层皆有阴气消除,阳气潜长。即使有些功进,有点神通,亦不可信以为真得道,谨防迷入邪径旁门,而可惜了一生精力。太上在此章教人要从根本处体认大道,其意在于指点迷津,破除迷幻。
今之学人,仍有求外不求内,求物不求心者。岂知外役心劳,必使自家良田荒芜,宝仓空旷,先天精气被所伤,何能结正果?果能三宝内聚,内财既足,外财何须远求?真境美景不胜收,何须求外华虚幻?
善观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善”者,是言最会、善于、善长之意。“建”者,立也。“拔”者去掉也。
“善建者不拔”,此句是说,善以立身、立国者,身心应当深植于道德中,就不会轻易被摇动。好似百年参天大树,根系深扎于土石中,任狂风骤雨,只能摇晃它的枝叶,而难以撼动它的根本,所以不会轻易被引拔。人若能不离根本,立于道德之中,则天地不能改,鬼神不能移,阴阳不能易。其心身持正,天下无有能侵坏者;根深基厚,性命必至坚至固,至常至久。身心性命与大道同其体,与天地同其寿,虽历万劫,永恒的生命之体,终不能被拔而去。故曰“善建者不拔。”
天地赋人之气以立命,赋之天理以成性。理气原本为一,性命两不分离。人体生命之“善建不拔”,其要在于清空一气,来往天地,盈虚消息,纯乎自然。人类虽有智愚不齐,造物纵然万有不等,而此气、此理却同一。
人若居中建极,中行而不殆,虽沉浮升降,万有不同,而此理此气,皆流行于一身之中,充塞于性命、阴阳两大系统之内,绝无稍顿停息。此理明通积厚,则性体圆成;此气纯清充盈,则命体永固,这就是“善建者不拔”。世间有形有质之物,即使巍巍高山,坚若盘石,亦有崩颓之患。有形者虽坚固于有时,而终难以久长;惟大道无形之理气,不随物变,不为数迁,历万古而常新,经千劫而不坏。人能与理气合一,才是永生不拔之体。
【善抱者不脱,】
日夜不忘,心身合一,神入炁中,分秒不离,神炁相抱,含元为一,此谓之“抱”。先得后失,不能长久,来而又去,未能抓住,心神驰外,耗精散气,此谓之“脱”。以大道至善之理修心炼己,应事立业,不但建基稳固,牢不可拔;而且能守其终始,慎其进退,保固中心,而无有疏忽,任重而致远,片刻而不违。道同天地之广大,德如日月之昭明,其功可立于天下,其恩泽可流于万世,虽日久不能泯(min)灭,虽时易而不能变迁,此即谓之“善抱者不脱。”
大道立于己心,化诸于人,自然深仁润泽,厚德惠人,则人人爱戴如亲,融会于心,身心性命,与道紧密相连,一息也不能脱离,永世也不能分开,绝无外力可以隔断。世间不脱之物虽多,譬如胶漆虽相粘,可谓之坚;水乳之交融,可谓之和。虽可以一时相抱相合,但终难脱阴阳之化,故而万物皆是聚散无常,随着时空的变迁而变迁。
惟有道气长存永固,道心善德,永合人心,来之不息,去之不散。犹如子弟之依父兄,手足劳作之随心,无有隔膜,紧密相连。人之生,神与气和;人之死,神与气离。人能常使性命会合相抱,神气融合,抱元守一,即可我命由我不由天,何脱之有?
【子孙祭祀不辍。】
“子孙祭祀不辍”,是说人若能立道抱德,不仅是自身不拔不脱,与天地共长久,而且可以造福于天下,流传万世。百姓尚且不忘,何况其子孙后代?子孙皆心存崇敬,不忘其德,香火供养,祭祀不辍,以承其德。
古礼祭祀祖宗的仪式,皆在仲月上旬前,择一吉日,预先斋戒,并设蔬果茶酒等供品,诚敬感恪,以尽子孙孝心,年年岁岁,祭祀相续,此乃道德之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