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靖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今她尚的驸马是余承业,阴差阳错一直到嘉靖七年才受孕,去年也顺利产下一子,结果今年还是没有躲过这一劫。
蒋太后如今悲痛至极,自然也不管其他,情绪激动下只胡乱地把原因归于朱厚熜当年让她与丈夫新婚不久就分居两地。
并不只如此,其余的不满也在被她宣泄。
“载垺还不满九岁!你又让他千里迢迢去云南。若有三长两短,你还要我怎么活?有什么差遣,一定要他一个孩子去才能办?眼里只有国家大事,总是折腾,折腾……”
孙茗眼带忧色,看了看朱厚熜。
皇帝的脸上虽然在苦笑,却也只是在苦笑。
朱厚熜很明白自己在做哪些事,他也不会因此而动摇。他对大明的改造,他对未来的安排,注定是要承受这些不理解的。
现在只能先被亲娘教训了,让她发泄一下情绪也容易排遣哀伤。
永福长公主虚岁二十五就红颜早逝,礼部刚忙完杨一清的丧礼,又要忙永福长公主的丧礼。
百官之所以震乱不安,还不是因为去年皇帝因为安嫔之死“喜怒无常”的那几个月?如今宫里的只言片语传出来,太后还有怨怪皇帝之意,难保皇帝是什么样的反应。
只是此刻,他们还不知道另一个情况。
成都府新都县的杨家,杨廷和也无力地依靠在软枕上,声音羸弱而颤巍巍地念着。
“……伏惟……皇上……以圣人……之……之姿,继……圣人……之道……开……万世……”
他一边念着,一边想起第一次给皇帝上经筵时的情景。
那个时候,他希望皇帝接受的是“传圣人之道”,“除异端之末学”,“复隆古之太平”。
十年了啊。
杨廷和念完了自己这道遗表的末尾,嘴角微微翘起来了一点。
从正德十六年他登基,到现在的嘉靖九年五月,十年多了。
大明已经难以逆转地走上了一条新道路,不管当初情不情愿,杨廷和也成了这条新道路的开路人之一。
也不知道为什么,离开了朝堂之后,心神松懈下来之后,反倒老得快了些。
杨廷和又想起了梁储这个老家伙,他溜得快,倒是多享了几年清福。
感觉到生机渐渐流逝,也许不远了,就这两天的事吧。
他又想起了儿子。
看弟弟停下了笔,杨廷和又开了口:“嘱咐……用修……遵新制……不必学我……守孝……”
既然已经走上了新的路,就把路走绝吧。
他怔怔地看着床顶的帷帐,恍惚间看到年方十九中了进士时意气风发的自己。
这一辈子,做了帝师,做了首辅,还活着便获赐太傅,也值得了。
是那个年轻的皇帝坚持要让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获封三公之衔的,他一开始是没安好心,后来是为了布局新法,再后来……是诚意礼敬他。
应宁入了庙,有了这致仕还家的一年多里写的那些东西,自己也应该能进去吧。
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那位自己总看不透的皇帝了,就先与应宁一起候着,大约也不算孤单……
皇帝天恩浩荡,不拘一格拔擢人才的气势仿佛也催老了那一批重臣。
嘉靖九年六月初五,杨廷和的死讯、遗表和他的遗著一同传递入京,钟楼的大钟再鸣九响。
朱厚熜在御书房里看着他的遗表和遗著,也不由得眼睛微微湿润。
正如他当年刚刚登基时觉得的,一切都是夹杂着理想信念与利益的人情世故。
杨廷和曾是当年的他以为最大的敌人,此后却阴差阳错成为他推行新法的新党党魁。如今,杨廷和发现皇帝有着一往无前的坚定气势,“背叛”了他在正德朝时所坚守的太多东西。
《实践集》。
他一生的经历,所见识的官场尔虞我诈、政务民生、边患纷争,都被他用实践学与辩证法重新剖析,无非只是要证明一点:新学比此前的官学更好、更近大道。
而在遗表之中,终究还是杨廷和本人公开地请立太子,开詹事府。深意很多,表面原因却只有一个:皇帝年壮,身体康健,此生子嗣不少。如今中枢大改,宜早定东宫,以免将来人心动荡。
但在外人看来,这是杨廷和临死前再赌一把,为杨家再造一个帝师——杨慎不已经是太子宾客了吗?
杨慎知道了消息之后,自然是已经星夜启程赶回老家。
可是国策会议上的参策已经都知道了,杨慎不会学他父亲一样完整守孝,只是以日易月,夺情留用。
他只用一去、一回。
不孝?三卷《实践集》,请立太子,夺情留用,杨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坚定站在皇帝这边,坚定站在新学这边。
严嵩站在御书房里看着皇帝湿润的双眼,心中也不无感慨。
当年,他也是杨廷和的门生。后来,曾与杨廷和对立。再后来,却又都成为新法忠臣。
“拟旨。”
朱厚熜终于开了口,严嵩等人心神一凛。
“杨公廷和赠太师、靖宁侯,赐祭赐葬,赐谥文正,神主入庙。杨公力主朕继大统,主持新法试行、推行事,于新朝有莫大之功,其子用修袭封靖宁伯,赐太子少保,加左春坊大学士。杨氏家主廷中升中品郡望郎,入四川乡贤院。”
严嵩心头剧震。
不仅仅是因为这恩荣,更是因为那左春坊大学士。
大明... -->>
如今她尚的驸马是余承业,阴差阳错一直到嘉靖七年才受孕,去年也顺利产下一子,结果今年还是没有躲过这一劫。
蒋太后如今悲痛至极,自然也不管其他,情绪激动下只胡乱地把原因归于朱厚熜当年让她与丈夫新婚不久就分居两地。
并不只如此,其余的不满也在被她宣泄。
“载垺还不满九岁!你又让他千里迢迢去云南。若有三长两短,你还要我怎么活?有什么差遣,一定要他一个孩子去才能办?眼里只有国家大事,总是折腾,折腾……”
孙茗眼带忧色,看了看朱厚熜。
皇帝的脸上虽然在苦笑,却也只是在苦笑。
朱厚熜很明白自己在做哪些事,他也不会因此而动摇。他对大明的改造,他对未来的安排,注定是要承受这些不理解的。
现在只能先被亲娘教训了,让她发泄一下情绪也容易排遣哀伤。
永福长公主虚岁二十五就红颜早逝,礼部刚忙完杨一清的丧礼,又要忙永福长公主的丧礼。
百官之所以震乱不安,还不是因为去年皇帝因为安嫔之死“喜怒无常”的那几个月?如今宫里的只言片语传出来,太后还有怨怪皇帝之意,难保皇帝是什么样的反应。
只是此刻,他们还不知道另一个情况。
成都府新都县的杨家,杨廷和也无力地依靠在软枕上,声音羸弱而颤巍巍地念着。
“……伏惟……皇上……以圣人……之……之姿,继……圣人……之道……开……万世……”
他一边念着,一边想起第一次给皇帝上经筵时的情景。
那个时候,他希望皇帝接受的是“传圣人之道”,“除异端之末学”,“复隆古之太平”。
十年了啊。
杨廷和念完了自己这道遗表的末尾,嘴角微微翘起来了一点。
从正德十六年他登基,到现在的嘉靖九年五月,十年多了。
大明已经难以逆转地走上了一条新道路,不管当初情不情愿,杨廷和也成了这条新道路的开路人之一。
也不知道为什么,离开了朝堂之后,心神松懈下来之后,反倒老得快了些。
杨廷和又想起了梁储这个老家伙,他溜得快,倒是多享了几年清福。
感觉到生机渐渐流逝,也许不远了,就这两天的事吧。
他又想起了儿子。
看弟弟停下了笔,杨廷和又开了口:“嘱咐……用修……遵新制……不必学我……守孝……”
既然已经走上了新的路,就把路走绝吧。
他怔怔地看着床顶的帷帐,恍惚间看到年方十九中了进士时意气风发的自己。
这一辈子,做了帝师,做了首辅,还活着便获赐太傅,也值得了。
是那个年轻的皇帝坚持要让自己活着的时候就获封三公之衔的,他一开始是没安好心,后来是为了布局新法,再后来……是诚意礼敬他。
应宁入了庙,有了这致仕还家的一年多里写的那些东西,自己也应该能进去吧。
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那位自己总看不透的皇帝了,就先与应宁一起候着,大约也不算孤单……
皇帝天恩浩荡,不拘一格拔擢人才的气势仿佛也催老了那一批重臣。
嘉靖九年六月初五,杨廷和的死讯、遗表和他的遗著一同传递入京,钟楼的大钟再鸣九响。
朱厚熜在御书房里看着他的遗表和遗著,也不由得眼睛微微湿润。
正如他当年刚刚登基时觉得的,一切都是夹杂着理想信念与利益的人情世故。
杨廷和曾是当年的他以为最大的敌人,此后却阴差阳错成为他推行新法的新党党魁。如今,杨廷和发现皇帝有着一往无前的坚定气势,“背叛”了他在正德朝时所坚守的太多东西。
《实践集》。
他一生的经历,所见识的官场尔虞我诈、政务民生、边患纷争,都被他用实践学与辩证法重新剖析,无非只是要证明一点:新学比此前的官学更好、更近大道。
而在遗表之中,终究还是杨廷和本人公开地请立太子,开詹事府。深意很多,表面原因却只有一个:皇帝年壮,身体康健,此生子嗣不少。如今中枢大改,宜早定东宫,以免将来人心动荡。
但在外人看来,这是杨廷和临死前再赌一把,为杨家再造一个帝师——杨慎不已经是太子宾客了吗?
杨慎知道了消息之后,自然是已经星夜启程赶回老家。
可是国策会议上的参策已经都知道了,杨慎不会学他父亲一样完整守孝,只是以日易月,夺情留用。
他只用一去、一回。
不孝?三卷《实践集》,请立太子,夺情留用,杨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坚定站在皇帝这边,坚定站在新学这边。
严嵩站在御书房里看着皇帝湿润的双眼,心中也不无感慨。
当年,他也是杨廷和的门生。后来,曾与杨廷和对立。再后来,却又都成为新法忠臣。
“拟旨。”
朱厚熜终于开了口,严嵩等人心神一凛。
“杨公廷和赠太师、靖宁侯,赐祭赐葬,赐谥文正,神主入庙。杨公力主朕继大统,主持新法试行、推行事,于新朝有莫大之功,其子用修袭封靖宁伯,赐太子少保,加左春坊大学士。杨氏家主廷中升中品郡望郎,入四川乡贤院。”
严嵩心头剧震。
不仅仅是因为这恩荣,更是因为那左春坊大学士。
大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