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我要做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杨晖之后登台的朱文,相较于杨晖,无疑就显得浮夸了许多了。
他戴着一顶造型奇特的儒冠。
你说它是儒冠吧?但看样子又有些不像。
因为此时的儒冠,还保留着战国时期的儒家士子所戴的冠帽的样式。
跟后世的儒冠,特别是宋明的儒冠,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虽然依旧是前高后低的造型,但它的中间是中空的。
所以,当年,刘邦才能摘下儒生的帽子,在里面撒尿。
而,这位朱文所戴的儒冠,却是前端向往倾斜,明显的模仿刘邦所爱的刘氏冠的造型。
看上去不伦不类。
但你要说它不像儒冠嘛,他那顶帽子,却依旧保留着许多儒冠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譬如说,前高后低,譬如说帽子中间是中空的。
别说是群臣了,就是刘彻看了都直摇头。
这里可是石渠阁上,你们荀子学派这么玩,传出去,国家的脸往哪里搁?
但在刘彻身侧侍奉的汲黯却是适时的为朱文解释道:“陛下,荀子学派皆戴此新儒之冠,据说其意本是要与其余儒家诸派区分开来,以示己身,非高阳之酒、徒也!”
刘彻闻言,这才释然。
高阳酒、徒这个梗确实是如今儒家发展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了。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位儒生与其他学派的人辩论。
无论这位儒生口才如何出众,知识如何渊博,道德如何高尚。
而他的对手如何不堪。
只要掌握这个梗,就绝对可以让那个儒生哑口无言。
譬如这个儒生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汝高阳酒、徒乎?”
这个儒生又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高阳酒、徒乎?”
“子曰……”
“汝高阳酒、徒乎?”
基本上,只要你舍得节操,那么儒生就永远无法战胜这个梗。
原因很简单,这是大汉帝国太祖高皇帝的金口玉言。
儒家敢否定吗?
发展到今天,随着诸子百家,特别是墨家的复苏,杂家的重新崛起以及法家的强盛。
这高阳酒、徒四个字,就成为了儒家所有派系的阿克琉斯之踵。
在上层,大家都是君子,会讲脸面和节操,可能这个问题还不大。
但在广大基层,特别是那些儒家力量不占优的地区。
儒生在这个梗面前,狼狈不已,溃败千里。
现在,荀子学派选择改进儒冠,这可能既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也是他们实在受不了被人拿着高阳酒、徒四个字轻松吊打的原因。
刘彻也是想着,有些好笑。
谁能想到,在后世威风八面,独霸学界,垄断思想,无所不能的儒生,在今天,是如此狼狈不堪的境地?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若非历史上,武帝用皇权亲自下场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加上法家的投靠,补全了儒生的最后一块短板。
不然,儒家永远没有机会在汉室成为那个影响国政,左右社稷,决定意识形态的霸主。
更不提在宋明成为那个唯一的至尊了。
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可笑。
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却偏偏是事实!
……………………
朱文站在台上,望着全场。
跟杨晖不同。
朱文是正儿八经的统治阶级,而且是封君。
他的父亲朱建虽然自杀,但他的地位,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他的哥哥朱胜,甚至曾经在太宗朝时,官至中大夫,后来出使匈奴,因为老上单于在中行说的唆使下,故意找茬,侮辱和羞辱他。
朱胜受不得侮辱,大骂老上单于,被其借机杀死,血染单于庭!
而在历史上,朱文的儿子朱世,甚至跟太史公司马迁是好基友,是光着屁股长大的发小。
后来太史公著写史记,许多资料和秘闻,都是朱世提供的。
这一事实,被太史公记载在史记之中。
如今,历史自然早已经面目全非。
小朱世,再也没有办法与太史公成为发小了。
因为他的父亲,远走燕赵,加入了荀子学派。
而且,行事作风,越来越接近荀子。
荀子是什么人?
当然是天才!
朱文也是天才!
而天才,总是跟寻常人的思路不一样。
就好比当年无数人都觉得,孟子说的好,孟子说的妙,孟子简直是大贤!
但,荀子却偏偏嗤之以鼻。
以为孟子和他的老师子思,只是在高谈阔论,对国家对民族对学术,毫无贡献!
孟子的追求,是要天下人人尽尧舜。
但荀子反其道而行之。
荀子要让天下人人尽大禹!
尧舜禹,都是三王!
但是,尧舜留下的都是德政和鸡汤故事。
而大禹,留下了九鼎,镇压世界。
留下了治水的功绩,垂则万世!
这就是孟子和荀子的区别。
当然,区别还不止于此。
这两个派系,就像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成语典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样,针锋相对。
荀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弟子门徒,最终都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没有人继承和宣扬他的学问,他的思想。
从教育角度来说,荀子比孟子成功一万倍!
荀子的弟子之中,出现了法家最后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也有秦王朝的毁灭者——李斯。
更有汉家的一代计相,用数学原理来进行施政的张苍。
哪怕是徒子徒孙里,也出现了诸如申公、韩婴这样的儒家巨擘。
但是……
从学派的延续上来看,荀子是失败的。
他没有任何一个崇拜他到了无可自拔的弟子。
荀子死后,他的门徒弟子,各自走上属于他们的道路,也开创了他们的世界。
以至于,没有一个足够聪明、强大和有手腕的人继承他的衣钵。
这不得不说是可悲的。
好在,如今,在荀子逝世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一批跟荀子一样,对现有的儒家派系感到厌弃和不满的异类们,联手再次举起了荀子的大旗。
将这个学派重新复活。
荀子的主张和他的思想以及理论,重新进入世人眼前。
朱文,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从小就目睹了儒家内部的混乱和诸巨头们的嘴脸,看清了道德君子们的真实面目。
这让朱文一度非常抑郁。
直到,茂陵图书馆的建立。
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荀子的著作。
荀子三十二篇,让他... -->>
在杨晖之后登台的朱文,相较于杨晖,无疑就显得浮夸了许多了。
他戴着一顶造型奇特的儒冠。
你说它是儒冠吧?但看样子又有些不像。
因为此时的儒冠,还保留着战国时期的儒家士子所戴的冠帽的样式。
跟后世的儒冠,特别是宋明的儒冠,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虽然依旧是前高后低的造型,但它的中间是中空的。
所以,当年,刘邦才能摘下儒生的帽子,在里面撒尿。
而,这位朱文所戴的儒冠,却是前端向往倾斜,明显的模仿刘邦所爱的刘氏冠的造型。
看上去不伦不类。
但你要说它不像儒冠嘛,他那顶帽子,却依旧保留着许多儒冠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譬如说,前高后低,譬如说帽子中间是中空的。
别说是群臣了,就是刘彻看了都直摇头。
这里可是石渠阁上,你们荀子学派这么玩,传出去,国家的脸往哪里搁?
但在刘彻身侧侍奉的汲黯却是适时的为朱文解释道:“陛下,荀子学派皆戴此新儒之冠,据说其意本是要与其余儒家诸派区分开来,以示己身,非高阳之酒、徒也!”
刘彻闻言,这才释然。
高阳酒、徒这个梗确实是如今儒家发展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了。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位儒生与其他学派的人辩论。
无论这位儒生口才如何出众,知识如何渊博,道德如何高尚。
而他的对手如何不堪。
只要掌握这个梗,就绝对可以让那个儒生哑口无言。
譬如这个儒生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汝高阳酒、徒乎?”
这个儒生又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高阳酒、徒乎?”
“子曰……”
“汝高阳酒、徒乎?”
基本上,只要你舍得节操,那么儒生就永远无法战胜这个梗。
原因很简单,这是大汉帝国太祖高皇帝的金口玉言。
儒家敢否定吗?
发展到今天,随着诸子百家,特别是墨家的复苏,杂家的重新崛起以及法家的强盛。
这高阳酒、徒四个字,就成为了儒家所有派系的阿克琉斯之踵。
在上层,大家都是君子,会讲脸面和节操,可能这个问题还不大。
但在广大基层,特别是那些儒家力量不占优的地区。
儒生在这个梗面前,狼狈不已,溃败千里。
现在,荀子学派选择改进儒冠,这可能既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也是他们实在受不了被人拿着高阳酒、徒四个字轻松吊打的原因。
刘彻也是想着,有些好笑。
谁能想到,在后世威风八面,独霸学界,垄断思想,无所不能的儒生,在今天,是如此狼狈不堪的境地?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若非历史上,武帝用皇权亲自下场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加上法家的投靠,补全了儒生的最后一块短板。
不然,儒家永远没有机会在汉室成为那个影响国政,左右社稷,决定意识形态的霸主。
更不提在宋明成为那个唯一的至尊了。
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的可笑。
你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却偏偏是事实!
……………………
朱文站在台上,望着全场。
跟杨晖不同。
朱文是正儿八经的统治阶级,而且是封君。
他的父亲朱建虽然自杀,但他的地位,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他的哥哥朱胜,甚至曾经在太宗朝时,官至中大夫,后来出使匈奴,因为老上单于在中行说的唆使下,故意找茬,侮辱和羞辱他。
朱胜受不得侮辱,大骂老上单于,被其借机杀死,血染单于庭!
而在历史上,朱文的儿子朱世,甚至跟太史公司马迁是好基友,是光着屁股长大的发小。
后来太史公著写史记,许多资料和秘闻,都是朱世提供的。
这一事实,被太史公记载在史记之中。
如今,历史自然早已经面目全非。
小朱世,再也没有办法与太史公成为发小了。
因为他的父亲,远走燕赵,加入了荀子学派。
而且,行事作风,越来越接近荀子。
荀子是什么人?
当然是天才!
朱文也是天才!
而天才,总是跟寻常人的思路不一样。
就好比当年无数人都觉得,孟子说的好,孟子说的妙,孟子简直是大贤!
但,荀子却偏偏嗤之以鼻。
以为孟子和他的老师子思,只是在高谈阔论,对国家对民族对学术,毫无贡献!
孟子的追求,是要天下人人尽尧舜。
但荀子反其道而行之。
荀子要让天下人人尽大禹!
尧舜禹,都是三王!
但是,尧舜留下的都是德政和鸡汤故事。
而大禹,留下了九鼎,镇压世界。
留下了治水的功绩,垂则万世!
这就是孟子和荀子的区别。
当然,区别还不止于此。
这两个派系,就像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成语典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样,针锋相对。
荀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弟子门徒,最终都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没有人继承和宣扬他的学问,他的思想。
从教育角度来说,荀子比孟子成功一万倍!
荀子的弟子之中,出现了法家最后的集大成者——韩非子。
也有秦王朝的毁灭者——李斯。
更有汉家的一代计相,用数学原理来进行施政的张苍。
哪怕是徒子徒孙里,也出现了诸如申公、韩婴这样的儒家巨擘。
但是……
从学派的延续上来看,荀子是失败的。
他没有任何一个崇拜他到了无可自拔的弟子。
荀子死后,他的门徒弟子,各自走上属于他们的道路,也开创了他们的世界。
以至于,没有一个足够聪明、强大和有手腕的人继承他的衣钵。
这不得不说是可悲的。
好在,如今,在荀子逝世将近百年后的今天,一批跟荀子一样,对现有的儒家派系感到厌弃和不满的异类们,联手再次举起了荀子的大旗。
将这个学派重新复活。
荀子的主张和他的思想以及理论,重新进入世人眼前。
朱文,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从小就目睹了儒家内部的混乱和诸巨头们的嘴脸,看清了道德君子们的真实面目。
这让朱文一度非常抑郁。
直到,茂陵图书馆的建立。
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荀子的著作。
荀子三十二篇,让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