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唐朝好地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求订阅!
推开印刷坊的门,张超闻到一股极重的墨味。
门口两个年青的小伙站在门内,警惕的盯着院里,这是作坊的守卫。印书坊已经正式开始投入生产,同时在印刷数部书,目前光是雕版的刻字工都有了六百多人,制板工也有许多。作坊护建了不少屋子,外面还新修了一圈土墙,这个达到近千人的作坊,现在已经成了张家沟最大的一个建筑群。
修建在村庄外面,离着三里来地,有高墙围着,里面不但是做工的地方,也有新建的宿舍和食堂,这些工人平时吃住都在里面。不经许可,是不得擅自离开的,更不准从里面带出一块木板和一张纸片,张超专门新建了一个二十人的保安队。
既是防止外人窥视,也防止里面的工人泄密。
虽然说张超把整个印书坊分成了数个车间,采用的是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整个印刷过程,分为写版、刻版、印刷、装订,因此有了专门的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
原来都是由马周包揽了写稿,不过现在要印的书多,不可能一直都让马周整天写稿子。因此张超也招募了一批抄书人,这些人本来写稿书,字也写的好。招募了这批人进来后,张超特意让他们学习张体字。
其实这张体字就是宋体和仿宋体,后世人常说宋体字是秦桧所创,其实这也是一种以讹传讹,宋体字真正流行是在明代。明代印刷业盛行,出版行多翻刻宋本,但为求便捷,这些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而非原来宋刻本的字体,到了清朝康熙的时候,甚至还专门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字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
宋体非宋,自然也就谈不是什么秦桧所创了。
张超开始想要用行楷,觉得行楷字好看,楷书有些呆板。可真正雕版刻字的时候,才发现,行楷是好看,但雕刻起来却不容易。
最后张超便拿出了宋体字,此后又最终把雕版字体定为仿宋体。只不过宋都还没出现呢,因此,最后大家把张超拿出来的这字体称为老张体和新张体。
一不小心,张超倒是开创了书法的一个新字体宗派了。不过张超毛笔字虽写的差,但他硬笔其实还可以,用鹅毛制成的硬笔,张超写出来的张体范文还是很不错的。
张家招募的抄书人用了些时间,很快就学会张体,甚至青出于蓝,他们用毛笔字,都能把张体字写的很好。不管是老张还是新张体,都不比较张超写的差。
有了这些写工,张家书坊的雕版印刷也快了起来。
第一批刻字学徒工,现在都已经成了半熟练工。
柯八叔公和郑木匠,这两个老师傅,现在甚至达到了一天刻一块雕版的速度,能刻一百多字。
他的学徒,其中第一批中精明的,也已经达到了一天百字的速度,两天就能刻一块雕版出来。
张超给这些学的快的学徒工们,都涨到了一月一石米的工钱,当做是奖励。
看到张超进来,作坊里的人都对他躬身行礼,作坊里几乎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也有不少的少女。这些都是京畿地方的乡民百姓的子女,送到这里来做工,还能赚不少工钱。尤其是还有学艺,现在是学徒,学艺有成,就能提工资,半熟练有加工资,到了熟练工还有加,如果手艺更好,成了带班、组长,工资更高。
张家的信用还是很高的,因此许多人还要抢着来,来晚了还没机会。
“大家继续做事,晚上加餐,有鱼和肉!”张超笑着对着他们点点头道。
张超给这些学徒是保底加提成,一开始的学徒期还不能上手,只有底薪水。等成了半熟练,可以开始制板和刻字的时候,就是保底加提成,他们的劳动成本有计价提成。
基本上,一块雕版都在一百多字。张超给的提成就是一块雕版刻字十文钱,刻好一块,底薪以外,还加十文提成。
而写工的价格要高的多,写一版,是二十文,差不多还是千字一卷的价格,甚至还提高了一点。
张超经过了制板车间,刻字车间,然后里面的印刷车间,最后路过装订车间,推开门,到了里面的匠头房。
房间里,马周和郑管家还有柯八、郑木匠几个都在。
“三郎,我们印书坊现在有些忙不过来了。”郑管家笑呵呵的说道,“青龙寺的法华经还没印完,大兴善寺的四十二章经也刚开始印,他们又打算再印几部经书,尤其是大兴善寺,豪气的很,他们要印华严经,这可是六十华严经啊。”
华严经之所以称为六十华严经,就是因为这部经有六十卷,这是东晋时的译本。卷数多,字数也多。
“你还怕生意多啊,六十华严经更好啊。反正咱们的规矩不变,经书这些是千卷起印的。记得等他们交了定金之后,再去其它各寺谈谈,看他们愿不愿意也买些华严经... -->>
求订阅!
推开印刷坊的门,张超闻到一股极重的墨味。
门口两个年青的小伙站在门内,警惕的盯着院里,这是作坊的守卫。印书坊已经正式开始投入生产,同时在印刷数部书,目前光是雕版的刻字工都有了六百多人,制板工也有许多。作坊护建了不少屋子,外面还新修了一圈土墙,这个达到近千人的作坊,现在已经成了张家沟最大的一个建筑群。
修建在村庄外面,离着三里来地,有高墙围着,里面不但是做工的地方,也有新建的宿舍和食堂,这些工人平时吃住都在里面。不经许可,是不得擅自离开的,更不准从里面带出一块木板和一张纸片,张超专门新建了一个二十人的保安队。
既是防止外人窥视,也防止里面的工人泄密。
虽然说张超把整个印书坊分成了数个车间,采用的是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整个印刷过程,分为写版、刻版、印刷、装订,因此有了专门的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
原来都是由马周包揽了写稿,不过现在要印的书多,不可能一直都让马周整天写稿子。因此张超也招募了一批抄书人,这些人本来写稿书,字也写的好。招募了这批人进来后,张超特意让他们学习张体字。
其实这张体字就是宋体和仿宋体,后世人常说宋体字是秦桧所创,其实这也是一种以讹传讹,宋体字真正流行是在明代。明代印刷业盛行,出版行多翻刻宋本,但为求便捷,这些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而非原来宋刻本的字体,到了清朝康熙的时候,甚至还专门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字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
宋体非宋,自然也就谈不是什么秦桧所创了。
张超开始想要用行楷,觉得行楷字好看,楷书有些呆板。可真正雕版刻字的时候,才发现,行楷是好看,但雕刻起来却不容易。
最后张超便拿出了宋体字,此后又最终把雕版字体定为仿宋体。只不过宋都还没出现呢,因此,最后大家把张超拿出来的这字体称为老张体和新张体。
一不小心,张超倒是开创了书法的一个新字体宗派了。不过张超毛笔字虽写的差,但他硬笔其实还可以,用鹅毛制成的硬笔,张超写出来的张体范文还是很不错的。
张家招募的抄书人用了些时间,很快就学会张体,甚至青出于蓝,他们用毛笔字,都能把张体字写的很好。不管是老张还是新张体,都不比较张超写的差。
有了这些写工,张家书坊的雕版印刷也快了起来。
第一批刻字学徒工,现在都已经成了半熟练工。
柯八叔公和郑木匠,这两个老师傅,现在甚至达到了一天刻一块雕版的速度,能刻一百多字。
他的学徒,其中第一批中精明的,也已经达到了一天百字的速度,两天就能刻一块雕版出来。
张超给这些学的快的学徒工们,都涨到了一月一石米的工钱,当做是奖励。
看到张超进来,作坊里的人都对他躬身行礼,作坊里几乎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也有不少的少女。这些都是京畿地方的乡民百姓的子女,送到这里来做工,还能赚不少工钱。尤其是还有学艺,现在是学徒,学艺有成,就能提工资,半熟练有加工资,到了熟练工还有加,如果手艺更好,成了带班、组长,工资更高。
张家的信用还是很高的,因此许多人还要抢着来,来晚了还没机会。
“大家继续做事,晚上加餐,有鱼和肉!”张超笑着对着他们点点头道。
张超给这些学徒是保底加提成,一开始的学徒期还不能上手,只有底薪水。等成了半熟练,可以开始制板和刻字的时候,就是保底加提成,他们的劳动成本有计价提成。
基本上,一块雕版都在一百多字。张超给的提成就是一块雕版刻字十文钱,刻好一块,底薪以外,还加十文提成。
而写工的价格要高的多,写一版,是二十文,差不多还是千字一卷的价格,甚至还提高了一点。
张超经过了制板车间,刻字车间,然后里面的印刷车间,最后路过装订车间,推开门,到了里面的匠头房。
房间里,马周和郑管家还有柯八、郑木匠几个都在。
“三郎,我们印书坊现在有些忙不过来了。”郑管家笑呵呵的说道,“青龙寺的法华经还没印完,大兴善寺的四十二章经也刚开始印,他们又打算再印几部经书,尤其是大兴善寺,豪气的很,他们要印华严经,这可是六十华严经啊。”
华严经之所以称为六十华严经,就是因为这部经有六十卷,这是东晋时的译本。卷数多,字数也多。
“你还怕生意多啊,六十华严经更好啊。反正咱们的规矩不变,经书这些是千卷起印的。记得等他们交了定金之后,再去其它各寺谈谈,看他们愿不愿意也买些华严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