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宰执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学堂建好了,钟浩发现教书先生却没有着落。
平西军内识字的都没几个,更别提教书了。至于牢城营的那些配军,呃……这个不提也罢!
钟浩手下只有这些人,这教书先生还真是个问题。
钟浩想了一圈,发现静羌寨的这学堂的先生,似乎暂时还真的只有自己能当。
钟浩不禁有点发愁。自己还要统筹静羌寨的诸多事宜,偶尔去教教孩子们可以,可是没有工夫天天去教孩子们啊。
今天中午吃饭,可瑶见钟浩闷闷不乐,不由问起缘由。
钟浩便把静羌寨学堂缺教书先生的事情跟可瑶说了。
可瑶听了不由的在旁沉吟。
等钟浩吃完饭,可瑶想要说什么,张了张嘴,却又止住了。
钟浩瞥见可瑶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由的笑道:“可瑶你有什么话,直说便是,跟我不用客气!”
可瑶鼓了鼓勇气,脆声道:“奴家想问一下这学堂的先生需要什么条件?”
钟浩苦笑道:“还要什么条件,能识文断字就行了!”
可瑶问道:“奴家勉强读过一些书,不知道奴家当不当得起这个先生?也不知道奴家一介女流适不适宜做学堂先生?”
钟浩大喜,笑道:“啊,好啊,女流怎么了,咱们静羌寨可没有那么多讲究,你要能当先生,那可是太好了。咱们这学堂,也不暂时不要求做什么学问,能教他们识文断字就好,就先把《百家姓》和《千字文》让他们学会,对这两本启蒙书籍上的字,会认会读会写便是!”钟浩对这学堂的学生要求也不高,能识能写些常见字便好了。
听了钟浩的话,可瑶脸上一红,赧然道:“奴家只学过《千字文》,《百家姓》却未曾学过,那是不是难以胜任啊?”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在隋唐时期早已普及。隋唐时期的沙州和中原王朝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千字文》自然在沙州非常普及。而《百家姓》则是成书于宋初,此时沙州和中原王朝已是隔着许多异族政权,联系早已少了很多,《百家姓》在沙州不流行也非常正常。因此,钟浩听可瑶说自己识字,却没学过《百家姓》倒也不奇怪!
钟浩对可瑶微微一笑,说道:“没事,也不拘囿于那两本教材,只要能教他们认字便行了。到时我给你另外一本童蒙教材《三字经》,你教完了《千字文》,再教《三字经》便是!”
其实,钟浩本来就觉得《百家姓》远不如《三字经》使用,毕竟《百家姓》只是单纯的按韵律排列了几百个姓氏,并没有什么文理,学不到什么日常知识,只是单纯的作为识字的教材。而《三字经》的内容却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能让孩子学到很多的知识。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所以,钟浩觉得不学《百家姓》也没什么,倒是自己默一本《三字经》,让可瑶用《三字经》代替便是!
可瑶听钟浩的话,看来是愿意自己做这个教书的女先生了,不由的喜上眉梢,脆声道:“那奴家就教教试试,还要公子多多指点!奴家若是做得不好,公子也随时提出来!”最近,可瑶每日在营房中除了伺候钟浩起居,别无事情可做,无聊得很。此时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做,倒是很是高兴。
钟浩笑道:“可瑶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的。”钟浩巴不得可瑶能做这教书先生,那样才能解放自己。
……
钟浩最后统计的平西军家属中,五到十二岁的适龄学童有六十多个。
之所以只让五到十二岁的学童入学,是因为钟浩觉得太小的学不了,还是让他们多玩耍几年,留下个快乐的童年好些。十二岁以上的在学有些不太赶趟了,再说静羌寨人手太有限,他们还要去帮闲,也不能再来学堂了。
当然这六十多个学童,也有很多女孩子,钟浩对想要入学的女孩子没有拒绝,钟浩觉得让她们学下识文断字,也没什么不好!
最后六十多个适龄学童中,有十几个年纪大些的女孩子没有来学堂,来学堂暂时有四十六个学童。
钟浩虽然愿意适龄的孩子们都来学堂,不过不来倒也不强求,那些不来的肯定有自己的考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一二岁的孩子很多都非常懂事了,或许那些不来的女孩子家长,觉得男女孩子在一起有些不妥吧。
不过现在就可瑶一个教书先生,也不可能分开教,暂时只能将就了!
……
可瑶对教书的事情很认真,学堂开学之前,抱着一本《千字文》研读了好几遍。
等到学堂开课,可瑶很快投入了角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可瑶每读四句,便让孩子们跟着读熟背过。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其语句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很是易诵易记。
等孩子们读熟背过后,可瑶就让孩子们辨字形,把每个字的字形记住,把意思解释给他们听。
等孩子们听明白了意思,可瑶便让孩子们用树枝在桌子上的沙盘上学习照着自己在黑板上写得字,一遍遍遍画写。
可瑶在旁看着,帮写得不对的孩子一遍遍纠正。四十多个孩子着实不算少,可瑶挨个看一遍颇费时间,不过可瑶依旧认真的挨个察看。
大宋的纸张是比较贵的,练字比较废纸。好在现在孩子们还远不到练习书法的时候,因此钟浩让工匠们给每个孩子坐了一个沙盘,里面装着细细的河沙,用来练习写字。
当然,纸张和墨条钟浩也让人去兴县买了一些,这些要待孩子们把《千字文》和《三字经》的字都学会后,再在纸张上练习。不然的话,太浪费纸张了。
练字有“骨软易伤”的书法,不到十岁的孩子,钟浩是不让在纸张上练习书法的。不然的话,容易把底子打坏。
孩子们用的毛笔是手巧的平西军的军士自己做得,笔尖是用野兔或是黄鼠狼尾巴尖上的毛做得,笔杆是用的静羌寨旁边的青竹。砚台也是工匠们自己做得,用天台山文理细密的青石研磨而成。平西军的军士工匠们做得很用心,钟浩试过了毛笔和砚台后... -->>
学堂建好了,钟浩发现教书先生却没有着落。
平西军内识字的都没几个,更别提教书了。至于牢城营的那些配军,呃……这个不提也罢!
钟浩手下只有这些人,这教书先生还真是个问题。
钟浩想了一圈,发现静羌寨的这学堂的先生,似乎暂时还真的只有自己能当。
钟浩不禁有点发愁。自己还要统筹静羌寨的诸多事宜,偶尔去教教孩子们可以,可是没有工夫天天去教孩子们啊。
今天中午吃饭,可瑶见钟浩闷闷不乐,不由问起缘由。
钟浩便把静羌寨学堂缺教书先生的事情跟可瑶说了。
可瑶听了不由的在旁沉吟。
等钟浩吃完饭,可瑶想要说什么,张了张嘴,却又止住了。
钟浩瞥见可瑶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由的笑道:“可瑶你有什么话,直说便是,跟我不用客气!”
可瑶鼓了鼓勇气,脆声道:“奴家想问一下这学堂的先生需要什么条件?”
钟浩苦笑道:“还要什么条件,能识文断字就行了!”
可瑶问道:“奴家勉强读过一些书,不知道奴家当不当得起这个先生?也不知道奴家一介女流适不适宜做学堂先生?”
钟浩大喜,笑道:“啊,好啊,女流怎么了,咱们静羌寨可没有那么多讲究,你要能当先生,那可是太好了。咱们这学堂,也不暂时不要求做什么学问,能教他们识文断字就好,就先把《百家姓》和《千字文》让他们学会,对这两本启蒙书籍上的字,会认会读会写便是!”钟浩对这学堂的学生要求也不高,能识能写些常见字便好了。
听了钟浩的话,可瑶脸上一红,赧然道:“奴家只学过《千字文》,《百家姓》却未曾学过,那是不是难以胜任啊?”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在隋唐时期早已普及。隋唐时期的沙州和中原王朝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千字文》自然在沙州非常普及。而《百家姓》则是成书于宋初,此时沙州和中原王朝已是隔着许多异族政权,联系早已少了很多,《百家姓》在沙州不流行也非常正常。因此,钟浩听可瑶说自己识字,却没学过《百家姓》倒也不奇怪!
钟浩对可瑶微微一笑,说道:“没事,也不拘囿于那两本教材,只要能教他们认字便行了。到时我给你另外一本童蒙教材《三字经》,你教完了《千字文》,再教《三字经》便是!”
其实,钟浩本来就觉得《百家姓》远不如《三字经》使用,毕竟《百家姓》只是单纯的按韵律排列了几百个姓氏,并没有什么文理,学不到什么日常知识,只是单纯的作为识字的教材。而《三字经》的内容却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能让孩子学到很多的知识。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所以,钟浩觉得不学《百家姓》也没什么,倒是自己默一本《三字经》,让可瑶用《三字经》代替便是!
可瑶听钟浩的话,看来是愿意自己做这个教书的女先生了,不由的喜上眉梢,脆声道:“那奴家就教教试试,还要公子多多指点!奴家若是做得不好,公子也随时提出来!”最近,可瑶每日在营房中除了伺候钟浩起居,别无事情可做,无聊得很。此时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做,倒是很是高兴。
钟浩笑道:“可瑶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的。”钟浩巴不得可瑶能做这教书先生,那样才能解放自己。
……
钟浩最后统计的平西军家属中,五到十二岁的适龄学童有六十多个。
之所以只让五到十二岁的学童入学,是因为钟浩觉得太小的学不了,还是让他们多玩耍几年,留下个快乐的童年好些。十二岁以上的在学有些不太赶趟了,再说静羌寨人手太有限,他们还要去帮闲,也不能再来学堂了。
当然这六十多个学童,也有很多女孩子,钟浩对想要入学的女孩子没有拒绝,钟浩觉得让她们学下识文断字,也没什么不好!
最后六十多个适龄学童中,有十几个年纪大些的女孩子没有来学堂,来学堂暂时有四十六个学童。
钟浩虽然愿意适龄的孩子们都来学堂,不过不来倒也不强求,那些不来的肯定有自己的考虑。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一二岁的孩子很多都非常懂事了,或许那些不来的女孩子家长,觉得男女孩子在一起有些不妥吧。
不过现在就可瑶一个教书先生,也不可能分开教,暂时只能将就了!
……
可瑶对教书的事情很认真,学堂开学之前,抱着一本《千字文》研读了好几遍。
等到学堂开课,可瑶很快投入了角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可瑶每读四句,便让孩子们跟着读熟背过。
《千字文》是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其语句平白如话,读来琅琅上口,很是易诵易记。
等孩子们读熟背过后,可瑶就让孩子们辨字形,把每个字的字形记住,把意思解释给他们听。
等孩子们听明白了意思,可瑶便让孩子们用树枝在桌子上的沙盘上学习照着自己在黑板上写得字,一遍遍遍画写。
可瑶在旁看着,帮写得不对的孩子一遍遍纠正。四十多个孩子着实不算少,可瑶挨个看一遍颇费时间,不过可瑶依旧认真的挨个察看。
大宋的纸张是比较贵的,练字比较废纸。好在现在孩子们还远不到练习书法的时候,因此钟浩让工匠们给每个孩子坐了一个沙盘,里面装着细细的河沙,用来练习写字。
当然,纸张和墨条钟浩也让人去兴县买了一些,这些要待孩子们把《千字文》和《三字经》的字都学会后,再在纸张上练习。不然的话,太浪费纸张了。
练字有“骨软易伤”的书法,不到十岁的孩子,钟浩是不让在纸张上练习书法的。不然的话,容易把底子打坏。
孩子们用的毛笔是手巧的平西军的军士自己做得,笔尖是用野兔或是黄鼠狼尾巴尖上的毛做得,笔杆是用的静羌寨旁边的青竹。砚台也是工匠们自己做得,用天台山文理细密的青石研磨而成。平西军的军士工匠们做得很用心,钟浩试过了毛笔和砚台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