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东晋门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陶侃管理西部八州军事,东晋三大强州独占其二。陶侃的死去,引起权力的重新洗牌,政坛巨震。
陶侃死前一个月。
陶侃死前一个月,殷羡匆匆地从武昌赶到芜湖,参拜过安西大将军庾亮后,说道:“卑臣在陶太尉身边十年,自比太尉家臣。太尉病危,卑臣私自拜会大将军,请大将军为太尉诸子封官加爵。”
庾亮迟疑不已,说:“我看出你对太尉的忠诚,但太尉膝下现有十余子,不可能全部加官。就算我将表章奏与朝廷,恐怕朝廷也不会同意。”
此时汪范在一旁,轻轻走到庾亮一边,轻声对庾亮说道:“殷大夫是自己人,他急急来推荐,恐怕不只是为了报答太尉的知遇之恩。”
庾亮这才回味过来,挥手将其他人支走。厅中只剩四人,除庾亮、汪范、殷羡外,殷浩也没有出去。前文交代过庾亮将殷羡的儿子殷浩起为僚佐。他还把殷浩的士级定位三品。本书前册说道,三品是名士的门槛,四五六算寒士,七八九是劣士,再有钱也得回家种地。
其他人等走后,殷羡说道:“太尉将不久于人世,其兄弟和长子皆先其而去,世子陶夏年轻,不足于指挥荆江,太尉为此愁楚,我恳请朝廷加封太尉儿子的官爵,使太尉安心,我将努力劝太尉将八州兵符印鉴送与大将军厅下。”
这个殷羡原来是来投诚的!
虽然国家职务绝非世袭,但是东晋的特点是,边缘地盘都是军阀打下来的,军阀死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子侄来守卫这块地盘,最次还能管理自己的军队。祖逖去世后,由他的弟弟祖约接管豫州;凉州刺史周访死后,他的儿子周抚由于年轻未能接任梁州刺史,但是还管理着襄阳城和周访所有的军队。后来淮南的郗鉴,三代经营北府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此陶侃即使想让陶夏接任荆州刺史,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陶侃深知世子陶夏年轻,不足于指挥荆江,太尉为此愁楚。
庾亮恍然大悟,很快明白了事态的严重。陶侃一死,处理不好,陶氏子弟可能闹独立,甚至把北庭引来。处理巧妙,可以尽收荆江。自己则能够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安西大将军”!
危机,危机,危险来了,机会也跟来了。
庾亮赶紧站起对殷羡一拜:“我误会了您,殷大夫此来是为了国家社稷,天下苍生!”
庾亮明白过来后,毫不犹豫亲自奏请朝廷,请朝廷将陶侃的十余子全部加官进爵,并奏请朝廷封陶侃为大将军!
大将军、丞相,汉朝之后,一般取消这两个官职。即使个别的出现,也往往都是权臣自己加给自己的,比如曹操的丞相职位。大将军官位比丞相高半格,丞相比太尉(三公)高半格。王导、庾亮都曾被下属尊称为相爷,王导因为是三公,而被下属称为相爷;庾亮曾经做过“实权宰相”中书监,也被下属尊称为相爷。庾亮自贬为“安西大将军”,才是三品官。
庾亮的奏表被快八百里加急快马送与朝廷,送入皇宫。自东汉之后,太守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不再归宰相三公所有,而是皇帝一手抓。这样表示:某个人做了封疆大吏,不是宰相看得起你,而是皇恩浩荡。
可是皇帝要照顾那么多老婆,哪有空闲管这些。这些事就落到了皇帝私人秘书身上。所谓“中书省”就是皇帝的政治秘书处。秘书叫侍中,官阶不高,但皇帝身边的红人宰相也要让三分。秘书长叫中书令(魏晋时设中书监,高于中书令)。因此中书令、中书监经常被人称为“实权宰相”。
司徒(三公之一)王导的长子王恬是中书侍郎,小皇帝的副秘书长,送入皇宫的表章都由他处理。有这么大来头的副秘书长在,别管谁做了中书令,都得回家喝茶。
王导世子王恬看过奏表之后惊讶不已,匆匆来找王导,拜过之后说道:“庾亮这样做,难道是想尽收陶侃势力,这人野心真大。”
王导接过奏表,仔细看后,淡淡的对王恬说:“一切照办吧。”
王恬大惊:“那这样,庾亮岂不成为第二个陶侃?”
王导说道:“现在主要的危险是陶氏家族,陶侃死后,搞不好西藩会大乱。到时兵戎相见,即使国家赢了,也会元气大伤。如何妥善的接受陶侃势力,是今天的主要矛盾,现在情况下,只有庾亮名正言顺,也有实力接受荆州。”
王恬说道:“那江州呢?江州可不能让庾亮接手。荆、扬之间,谁占有江州,谁压对方一头!不行我亲自去做江州刺史。”
“首先!”,王导伸出食指严肃说道:“首先,全力支持庾亮安抚西藩,此事事关国脉兴衰,你决不可捣蛋!”
王恬不敢再辩:“谨遵父命。”
王导脸色缓和了很多:“就算陶侃亲手将江州刺史的大印交给庾亮,庾亮就能坐上刺史职位吗?这事还得容朝廷从长计议。”
王恬终于明白了,姜还是老的辣。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的印件传入武昌,奄奄一息的陶侃叹道:“普天之下,老夫只看到庾亮这一个君子!将陶氏托付给他... -->>
陶侃管理西部八州军事,东晋三大强州独占其二。陶侃的死去,引起权力的重新洗牌,政坛巨震。
陶侃死前一个月。
陶侃死前一个月,殷羡匆匆地从武昌赶到芜湖,参拜过安西大将军庾亮后,说道:“卑臣在陶太尉身边十年,自比太尉家臣。太尉病危,卑臣私自拜会大将军,请大将军为太尉诸子封官加爵。”
庾亮迟疑不已,说:“我看出你对太尉的忠诚,但太尉膝下现有十余子,不可能全部加官。就算我将表章奏与朝廷,恐怕朝廷也不会同意。”
此时汪范在一旁,轻轻走到庾亮一边,轻声对庾亮说道:“殷大夫是自己人,他急急来推荐,恐怕不只是为了报答太尉的知遇之恩。”
庾亮这才回味过来,挥手将其他人支走。厅中只剩四人,除庾亮、汪范、殷羡外,殷浩也没有出去。前文交代过庾亮将殷羡的儿子殷浩起为僚佐。他还把殷浩的士级定位三品。本书前册说道,三品是名士的门槛,四五六算寒士,七八九是劣士,再有钱也得回家种地。
其他人等走后,殷羡说道:“太尉将不久于人世,其兄弟和长子皆先其而去,世子陶夏年轻,不足于指挥荆江,太尉为此愁楚,我恳请朝廷加封太尉儿子的官爵,使太尉安心,我将努力劝太尉将八州兵符印鉴送与大将军厅下。”
这个殷羡原来是来投诚的!
虽然国家职务绝非世袭,但是东晋的特点是,边缘地盘都是军阀打下来的,军阀死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子侄来守卫这块地盘,最次还能管理自己的军队。祖逖去世后,由他的弟弟祖约接管豫州;凉州刺史周访死后,他的儿子周抚由于年轻未能接任梁州刺史,但是还管理着襄阳城和周访所有的军队。后来淮南的郗鉴,三代经营北府军,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此陶侃即使想让陶夏接任荆州刺史,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陶侃深知世子陶夏年轻,不足于指挥荆江,太尉为此愁楚。
庾亮恍然大悟,很快明白了事态的严重。陶侃一死,处理不好,陶氏子弟可能闹独立,甚至把北庭引来。处理巧妙,可以尽收荆江。自己则能够做一个真真正正的“安西大将军”!
危机,危机,危险来了,机会也跟来了。
庾亮赶紧站起对殷羡一拜:“我误会了您,殷大夫此来是为了国家社稷,天下苍生!”
庾亮明白过来后,毫不犹豫亲自奏请朝廷,请朝廷将陶侃的十余子全部加官进爵,并奏请朝廷封陶侃为大将军!
大将军、丞相,汉朝之后,一般取消这两个官职。即使个别的出现,也往往都是权臣自己加给自己的,比如曹操的丞相职位。大将军官位比丞相高半格,丞相比太尉(三公)高半格。王导、庾亮都曾被下属尊称为相爷,王导因为是三公,而被下属称为相爷;庾亮曾经做过“实权宰相”中书监,也被下属尊称为相爷。庾亮自贬为“安西大将军”,才是三品官。
庾亮的奏表被快八百里加急快马送与朝廷,送入皇宫。自东汉之后,太守以上官员的任免权不再归宰相三公所有,而是皇帝一手抓。这样表示:某个人做了封疆大吏,不是宰相看得起你,而是皇恩浩荡。
可是皇帝要照顾那么多老婆,哪有空闲管这些。这些事就落到了皇帝私人秘书身上。所谓“中书省”就是皇帝的政治秘书处。秘书叫侍中,官阶不高,但皇帝身边的红人宰相也要让三分。秘书长叫中书令(魏晋时设中书监,高于中书令)。因此中书令、中书监经常被人称为“实权宰相”。
司徒(三公之一)王导的长子王恬是中书侍郎,小皇帝的副秘书长,送入皇宫的表章都由他处理。有这么大来头的副秘书长在,别管谁做了中书令,都得回家喝茶。
王导世子王恬看过奏表之后惊讶不已,匆匆来找王导,拜过之后说道:“庾亮这样做,难道是想尽收陶侃势力,这人野心真大。”
王导接过奏表,仔细看后,淡淡的对王恬说:“一切照办吧。”
王恬大惊:“那这样,庾亮岂不成为第二个陶侃?”
王导说道:“现在主要的危险是陶氏家族,陶侃死后,搞不好西藩会大乱。到时兵戎相见,即使国家赢了,也会元气大伤。如何妥善的接受陶侃势力,是今天的主要矛盾,现在情况下,只有庾亮名正言顺,也有实力接受荆州。”
王恬说道:“那江州呢?江州可不能让庾亮接手。荆、扬之间,谁占有江州,谁压对方一头!不行我亲自去做江州刺史。”
“首先!”,王导伸出食指严肃说道:“首先,全力支持庾亮安抚西藩,此事事关国脉兴衰,你决不可捣蛋!”
王恬不敢再辩:“谨遵父命。”
王导脸色缓和了很多:“就算陶侃亲手将江州刺史的大印交给庾亮,庾亮就能坐上刺史职位吗?这事还得容朝廷从长计议。”
王恬终于明白了,姜还是老的辣。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的印件传入武昌,奄奄一息的陶侃叹道:“普天之下,老夫只看到庾亮这一个君子!将陶氏托付给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