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干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由于谭稹对辽夏联军的动向缺乏清醒的认识,坐视辽夏联军攻城掠寨而束手无策,最终导致云地得而复失。
对此,赵佶愤怒无比。
赵佶免去谭稹太尉与宣抚使等职务,将谭稹贬为顺昌军节度副使。
经此一事,赵佶算是彻底看明白了,谭稹还是不行,根本就无法跟童贯相比。
接着,赵佶又重新重用童贯,让童贯重领枢密院事,继续担任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以太原知府张孝纯为宣抚副使。
与此同时,赵佶还给了童贯两个任务。
第一个是,派人去跟李存商议按照双方之前的约定交割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给赵宋王朝。
赵佶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可万一李存就信守承诺答应了呢?
赵佶对童贯说,只要李存答应将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给赵宋王朝,李存要任何条件都行。
而赵佶交给童贯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寻找机会,迎候耶律延禧来大宋王朝居住。
赵佶其实心里很清楚,李存根本不可能将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给赵宋王朝,换成是他,他也不会给的,不仅如此,他也肯定会找个合适的机会,灭掉赵宋王朝,完成大一统。
别拿守信什么的说事,大一统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大义,一句为国为民,足可以盖过任何失信、失德。
所以赵佶必须得着手对付李存了。
现在的形势是,
平滦营三州已经被大乾王朝占领了,李存以大将吴玠镇守,大宋王朝想要打通辽西走廊,难于上青天。
而燕地,李存亲自镇守,金人想从这里南下,更是想也不用想了。
如此一来,赵宋王朝唯一有可能打通的通道,就只有云地了。
而就是云地这条通道,赵宋王朝也无法用武力打通。
赵佶只能试着招降耶律延禧,看看能不能花点钱,买通云地这个通道。
另一方面,赵佶也想联合金辽,包括西夏,看看四家能不能一块对付大乾王朝,以解赵宋王朝的危急。
……
谭稹把云地弄丢了不久,王黼就感觉到,赵佶开始疏远他,并且许多事情都不让他这个宰相插手了。
更让王黼惶恐不安的是,赵佶开始对赵宋王朝的高层进行调整。
赵佶先是将蔡攸从前线叫回来,让蔡攸代替已经病重的郑居中领枢密院事;随后提拔白时中担任特进、太宰兼门下侍郞即右相;提拔李邦彦担任少宰兼中书侍郎即左相。不久,又任命赵野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宇文粹中为尚书右丞、开封府尹蔡懋同知枢密院。
这些人一起构成赵宋王朝新的政府高层决策团队。
蔡攸,文不成,武不就,不学无术,只会争权玩乐,十足的弄臣,没有半点才能。
白时中,虽然是登进士第,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等要职,但真正让他发迹起来的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的学识和政绩,而是因为他负责编辑地方上奏的各种祥瑞编辑得好,换而言之,他擅长的是熘须献媚,不是治国,更不是救国。
李邦彦,即所谓“李浪子”、“浪子宰相”,也不是什么“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他生长市井,习惯猥亵卑鄙,应对便捷,善调笑谑骂,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相传唱。
近几年来,李邦彦与王黼一直不断争宠,他处处与王黼作对。王黼主张收复燕京,他就反对出兵北伐。
王黼在陪赵佶曲宴时,经常亲自登台演出粗鄙节目,以献笑取悦,太子赵桓闻而恶之。
于是,王黼与赵桓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王黼知道赵佶喜欢赵楷,便暗中谋划企图废掉赵桓,立赵楷为太子。
而李邦彦则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捍卫赵桓的太子地位。
李邦彦很善于交际,很善于奉承,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官职不断升迁,从秘书省校书郎开始,一步步升迁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直至现在担任了左相。
李邦彦曾说自己要赏尽天下花(此花非彼花,而是青楼之花),踢尽天下球,和做尽天下官。
值此赵宋王朝生死危亡之际,赵佶却用三个弄臣来担任赵宋王朝的最高决策人。
由此不难看出来,赵佶的用人之道确实是存在巨大的问题。
赵佶不再信任王辅,除了因为王黼是谭稹的保举人和后台,两人害得赵宋王朝如此被动以外,更是因为赵佶发现了王黼和梁师成之间的秘密。
也就是,赵佶终于知道了,王黼和梁师成家里有小门相通。
赵佶一下子就明白了,王黼为什么那么懂他。
原来王黼根本就不是他赵佶的知己,只是梁师成给王黼通风报信罢了。
这让赵佶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欺骗。
一直以来,赵佶都觉得他所做得抉择并没有问题,看聪明的王黼总能跟他想到一块去。
所以,赵佶力排众议,破格提拔王黼。
可以说,赵佶对王黼寄予了厚望。
赵佶给王黼的待遇也是最高的,恩宠甚至远远高过不识相的蔡京,不仅赐给王黼宅邸,还亲自给王黼的宅邸命名为“得贤治定”,甚至又亲自给王黼题写了载赓堂、膏露堂、宠光亭、十峰亭、老山亭、荣光斋、隐庵等七块碑额。
结果,王黼和粱师成是真会演。
王黼表现得,才智出众,能言善辩,既善于揽权敛财,又善于巧言献媚,逐步赢得了赵佶的信任。
而梁师成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愚讷谦卑,老实厚道,不能说,不会道,但他善于察言观色,处事老道,也深得赵佶的宠信。
近几年来,王黼和梁师成在赵佶面前一唱一和,阳奉而阴违,把赵佶玩弄于股掌当中。
这把赵佶的心给伤透了。
任何朝代,大臣与内侍相交结都是犯忌讳的,皇帝对此都很敏感。
大臣与宦官不得结交,也是赵宋王朝防范宦官专权的一条重要原则。
按照规定,两者若相互往来,将受到惩处。
只不过,以前赵佶根本就没把这当一回事。
这使得,赵佶执政这一时期,特别是宣和以来,宦官与朝官相交结,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风气。
而由于赵佶特别宠信宦官,士大夫几乎无不奔走于宦官之门,相习成风,皆以附内侍为荣。但凡权势显赫的宦官,无不门庭若市,他们各立门户,公受货赂,以贩鬻官爵。
可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赵佶一手造成的。
皇帝的态度,就是很多大臣的行事准则。
一见赵佶不再宠信王黼了,跟王黼作对了多年的李邦彦立即落井下石,找来年仅三十五岁的御史中丞何栗,上疏弹劾王黼。
何栗连奏七章,列举了王黼奸邪专横、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巧取豪夺、骄奢淫逸等十五条罪状,请求赵佶罢免王黼,并按律治罪。
王黼知道,赵佶不信任他,他这个宰相是无论如何都干不下去的。
而且,目前的形势,对王黼来说,越来越不好。
所以王黼主动上章请求致仕:
“官家用臣不为不尽,任臣不为不专……”
赵佶很快便批准了王黼的请求,他在御笔中写道:“王黼陈乞致仕,其应恩人数、朝谒礼数等,一切并依蔡京例施行,仍给节度使俸。”
得说,赵佶对臣子还算宽厚,王黼都这么伤赵佶的心了,赵佶也没有... -->>
…
由于谭稹对辽夏联军的动向缺乏清醒的认识,坐视辽夏联军攻城掠寨而束手无策,最终导致云地得而复失。
对此,赵佶愤怒无比。
赵佶免去谭稹太尉与宣抚使等职务,将谭稹贬为顺昌军节度副使。
经此一事,赵佶算是彻底看明白了,谭稹还是不行,根本就无法跟童贯相比。
接着,赵佶又重新重用童贯,让童贯重领枢密院事,继续担任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以太原知府张孝纯为宣抚副使。
与此同时,赵佶还给了童贯两个任务。
第一个是,派人去跟李存商议按照双方之前的约定交割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给赵宋王朝。
赵佶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可万一李存就信守承诺答应了呢?
赵佶对童贯说,只要李存答应将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给赵宋王朝,李存要任何条件都行。
而赵佶交给童贯的第二个任务,就是寻找机会,迎候耶律延禧来大宋王朝居住。
赵佶其实心里很清楚,李存根本不可能将燕云十六州和平滦营三州给赵宋王朝,换成是他,他也不会给的,不仅如此,他也肯定会找个合适的机会,灭掉赵宋王朝,完成大一统。
别拿守信什么的说事,大一统就是天底下最大的大义,一句为国为民,足可以盖过任何失信、失德。
所以赵佶必须得着手对付李存了。
现在的形势是,
平滦营三州已经被大乾王朝占领了,李存以大将吴玠镇守,大宋王朝想要打通辽西走廊,难于上青天。
而燕地,李存亲自镇守,金人想从这里南下,更是想也不用想了。
如此一来,赵宋王朝唯一有可能打通的通道,就只有云地了。
而就是云地这条通道,赵宋王朝也无法用武力打通。
赵佶只能试着招降耶律延禧,看看能不能花点钱,买通云地这个通道。
另一方面,赵佶也想联合金辽,包括西夏,看看四家能不能一块对付大乾王朝,以解赵宋王朝的危急。
……
谭稹把云地弄丢了不久,王黼就感觉到,赵佶开始疏远他,并且许多事情都不让他这个宰相插手了。
更让王黼惶恐不安的是,赵佶开始对赵宋王朝的高层进行调整。
赵佶先是将蔡攸从前线叫回来,让蔡攸代替已经病重的郑居中领枢密院事;随后提拔白时中担任特进、太宰兼门下侍郞即右相;提拔李邦彦担任少宰兼中书侍郎即左相。不久,又任命赵野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宇文粹中为尚书右丞、开封府尹蔡懋同知枢密院。
这些人一起构成赵宋王朝新的政府高层决策团队。
蔡攸,文不成,武不就,不学无术,只会争权玩乐,十足的弄臣,没有半点才能。
白时中,虽然是登进士第,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右丞、中书门下侍郎等要职,但真正让他发迹起来的原因,却不是因为他的学识和政绩,而是因为他负责编辑地方上奏的各种祥瑞编辑得好,换而言之,他擅长的是熘须献媚,不是治国,更不是救国。
李邦彦,即所谓“李浪子”、“浪子宰相”,也不是什么“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人物。他生长市井,习惯猥亵卑鄙,应对便捷,善调笑谑骂,能踢蹴鞠,经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人争相传唱。
近几年来,李邦彦与王黼一直不断争宠,他处处与王黼作对。王黼主张收复燕京,他就反对出兵北伐。
王黼在陪赵佶曲宴时,经常亲自登台演出粗鄙节目,以献笑取悦,太子赵桓闻而恶之。
于是,王黼与赵桓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王黼知道赵佶喜欢赵楷,便暗中谋划企图废掉赵桓,立赵楷为太子。
而李邦彦则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捍卫赵桓的太子地位。
李邦彦很善于交际,很善于奉承,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官职不断升迁,从秘书省校书郎开始,一步步升迁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直至现在担任了左相。
李邦彦曾说自己要赏尽天下花(此花非彼花,而是青楼之花),踢尽天下球,和做尽天下官。
值此赵宋王朝生死危亡之际,赵佶却用三个弄臣来担任赵宋王朝的最高决策人。
由此不难看出来,赵佶的用人之道确实是存在巨大的问题。
赵佶不再信任王辅,除了因为王黼是谭稹的保举人和后台,两人害得赵宋王朝如此被动以外,更是因为赵佶发现了王黼和梁师成之间的秘密。
也就是,赵佶终于知道了,王黼和梁师成家里有小门相通。
赵佶一下子就明白了,王黼为什么那么懂他。
原来王黼根本就不是他赵佶的知己,只是梁师成给王黼通风报信罢了。
这让赵佶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欺骗。
一直以来,赵佶都觉得他所做得抉择并没有问题,看聪明的王黼总能跟他想到一块去。
所以,赵佶力排众议,破格提拔王黼。
可以说,赵佶对王黼寄予了厚望。
赵佶给王黼的待遇也是最高的,恩宠甚至远远高过不识相的蔡京,不仅赐给王黼宅邸,还亲自给王黼的宅邸命名为“得贤治定”,甚至又亲自给王黼题写了载赓堂、膏露堂、宠光亭、十峰亭、老山亭、荣光斋、隐庵等七块碑额。
结果,王黼和粱师成是真会演。
王黼表现得,才智出众,能言善辩,既善于揽权敛财,又善于巧言献媚,逐步赢得了赵佶的信任。
而梁师成则是另一种风格,他愚讷谦卑,老实厚道,不能说,不会道,但他善于察言观色,处事老道,也深得赵佶的宠信。
近几年来,王黼和梁师成在赵佶面前一唱一和,阳奉而阴违,把赵佶玩弄于股掌当中。
这把赵佶的心给伤透了。
任何朝代,大臣与内侍相交结都是犯忌讳的,皇帝对此都很敏感。
大臣与宦官不得结交,也是赵宋王朝防范宦官专权的一条重要原则。
按照规定,两者若相互往来,将受到惩处。
只不过,以前赵佶根本就没把这当一回事。
这使得,赵佶执政这一时期,特别是宣和以来,宦官与朝官相交结,已经成为一种普遍风气。
而由于赵佶特别宠信宦官,士大夫几乎无不奔走于宦官之门,相习成风,皆以附内侍为荣。但凡权势显赫的宦官,无不门庭若市,他们各立门户,公受货赂,以贩鬻官爵。
可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赵佶一手造成的。
皇帝的态度,就是很多大臣的行事准则。
一见赵佶不再宠信王黼了,跟王黼作对了多年的李邦彦立即落井下石,找来年仅三十五岁的御史中丞何栗,上疏弹劾王黼。
何栗连奏七章,列举了王黼奸邪专横、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巧取豪夺、骄奢淫逸等十五条罪状,请求赵佶罢免王黼,并按律治罪。
王黼知道,赵佶不信任他,他这个宰相是无论如何都干不下去的。
而且,目前的形势,对王黼来说,越来越不好。
所以王黼主动上章请求致仕:
“官家用臣不为不尽,任臣不为不专……”
赵佶很快便批准了王黼的请求,他在御笔中写道:“王黼陈乞致仕,其应恩人数、朝谒礼数等,一切并依蔡京例施行,仍给节度使俸。”
得说,赵佶对臣子还算宽厚,王黼都这么伤赵佶的心了,赵佶也没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