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好莱坞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果搞清楚。
2001年7月底,隶属于《纽约时报》集团的马蒂-巴龙刚刚从集团旗下的《迈阿密先驱报》转到《波士顿环球报》,还是报社的一名新人,他注意到了法律专栏上一则“牧师涉嫌卷入性侵丑闻”的报道,当他准备做更深入的调查时,却被告知法官已经封存了法庭现场记录,这无疑是在防止牧师的个人档案公之于众,马蒂-巴龙马上意识到,他所面临的会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他发动以罗比-罗宾逊为首的“聚焦”团队,并开始着手对神父约翰-乔根进行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人震惊:这位天主教神父在6年的神父生涯中竟然性侵过130名多名男童!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事情并非没有曝光,可他却在被曝光猥亵年轻教友后仍继续保留原来的神父工作达30年之久。
“聚焦”团队把对约翰-乔根神父的调查整理成一篇名为“天主教会允许牧师虐待儿童多年”的报道,这片报道轰动麻省,但这只是整个波士顿天主教性侵丑闻的冰山一角。
一开始,“聚焦”团队的记者们认为大概有15到20名左右的牧师曾做过同样的猥亵教友的事件,但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波士顿竟然有将近250名牧师曾做过猥亵儿童的事情。
更令人愤怒的是,教会为了防止事情曝光,将神职人员进行大洗牌,从这个教区换到那个教区,这些神职人员又在新教区中继续做着猥亵儿童的恶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过程中一名叫罗纳德-帕奎因的牧师在接受采访时亲口承认了他所做的事情。
这对整个事件意义重大,因为当时虽然调查结果已为人所知,但并没有涉案的神职人员正面承认过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几乎所有神职人员对这件事都讳莫如深,罗纳德-帕奎因神父的公开承认在民众间引起多大的反响就不言而喻了。
他说自己直到1989年,也就是教区主教把他从波士顿调走之前,一直在猥亵男孩,这件事持续了整整15年,经历了两名不同的教友。
但是他说“确实,我愚蠢透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强奸过任何人并且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在这件事中感到过快乐。”
此外,罗纳德-帕奎因还透露,自己还是个少年的时候曾经被一位天主教神父强奸。
丑闻最终水落石出,《波士顿环球报》从2002年1月6日到当年12月14日,做了近600篇有关“神职人员性侵儿童”的系列报道,获得了2003年普利策新闻奖,报道触动更多受害者勇敢站出来,波士顿大主教区最后有249名神父和教士被公开指控,活着的受害者人数超过了1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新闻源头约翰-乔根神父,在三任红衣主教、众多教堂主教的包庇下,持续犯罪达34年之久,但2003年他在狱中被人围殴暴毙。
“大家都知道却秘而不宣的真相,来自宗教界朋友的劝阻,乃至是家庭的阻力……直到最后那篇举世震惊的报道最终发出,《聚焦》在这个过程当中无疑展示着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坚韧力量。”
这是普利策奖当年对于这起新闻事件的评语。
墨菲从事过类似的职业,如今这个社会,绝大部分记者为了追逐新闻和爆炸性的消息,可以说跟当初的他一样,毫无底线可言,但也不可否认,还是有一部分记者,颇具正义感和社会责任的。
无论怎么说,这批记者都可以说勇气可嘉,毕竟十多年前不是现在。
那时刚刚进入新世纪,教会势力远比现在强大,对于标榜“自由”的美国社会来说,舆论的自由自然是重要的一环,你可以报道政府的丑闻,你可以批评官场的腐败,你可以指责公众人物的失态,但是挑战教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聚焦”四人组挑战的不仅是一个两个作奸犯科的神父,而是包庇维护这些有污点的神父的整个教会制度,因此墨菲不难理解当年的报道刊登之后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响。
可惜的是,当初的教会势力,尤其是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相当的强大,事件简短的轰动之后,就被天主教方面想法设法压了下去,到如今都渐渐被人淡忘了。
“肉体的摧毁,远远比不上心灵的摧毁。”
在剧本大纲的开头,墨菲特意加上了一句话,准备用在电影的开端,“所谓传媒,不应该成为歌功颂德的媒介,而应该成为正义的眼睛,洞察、披露这个世界的罪恶!”
后果搞清楚。
2001年7月底,隶属于《纽约时报》集团的马蒂-巴龙刚刚从集团旗下的《迈阿密先驱报》转到《波士顿环球报》,还是报社的一名新人,他注意到了法律专栏上一则“牧师涉嫌卷入性侵丑闻”的报道,当他准备做更深入的调查时,却被告知法官已经封存了法庭现场记录,这无疑是在防止牧师的个人档案公之于众,马蒂-巴龙马上意识到,他所面临的会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他发动以罗比-罗宾逊为首的“聚焦”团队,并开始着手对神父约翰-乔根进行调查。
调查的结果让人震惊:这位天主教神父在6年的神父生涯中竟然性侵过130名多名男童!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事情并非没有曝光,可他却在被曝光猥亵年轻教友后仍继续保留原来的神父工作达30年之久。
“聚焦”团队把对约翰-乔根神父的调查整理成一篇名为“天主教会允许牧师虐待儿童多年”的报道,这片报道轰动麻省,但这只是整个波士顿天主教性侵丑闻的冰山一角。
一开始,“聚焦”团队的记者们认为大概有15到20名左右的牧师曾做过同样的猥亵教友的事件,但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波士顿竟然有将近250名牧师曾做过猥亵儿童的事情。
更令人愤怒的是,教会为了防止事情曝光,将神职人员进行大洗牌,从这个教区换到那个教区,这些神职人员又在新教区中继续做着猥亵儿童的恶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过程中一名叫罗纳德-帕奎因的牧师在接受采访时亲口承认了他所做的事情。
这对整个事件意义重大,因为当时虽然调查结果已为人所知,但并没有涉案的神职人员正面承认过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几乎所有神职人员对这件事都讳莫如深,罗纳德-帕奎因神父的公开承认在民众间引起多大的反响就不言而喻了。
他说自己直到1989年,也就是教区主教把他从波士顿调走之前,一直在猥亵男孩,这件事持续了整整15年,经历了两名不同的教友。
但是他说“确实,我愚蠢透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强奸过任何人并且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在这件事中感到过快乐。”
此外,罗纳德-帕奎因还透露,自己还是个少年的时候曾经被一位天主教神父强奸。
丑闻最终水落石出,《波士顿环球报》从2002年1月6日到当年12月14日,做了近600篇有关“神职人员性侵儿童”的系列报道,获得了2003年普利策新闻奖,报道触动更多受害者勇敢站出来,波士顿大主教区最后有249名神父和教士被公开指控,活着的受害者人数超过了1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的新闻源头约翰-乔根神父,在三任红衣主教、众多教堂主教的包庇下,持续犯罪达34年之久,但2003年他在狱中被人围殴暴毙。
“大家都知道却秘而不宣的真相,来自宗教界朋友的劝阻,乃至是家庭的阻力……直到最后那篇举世震惊的报道最终发出,《聚焦》在这个过程当中无疑展示着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坚韧力量。”
这是普利策奖当年对于这起新闻事件的评语。
墨菲从事过类似的职业,如今这个社会,绝大部分记者为了追逐新闻和爆炸性的消息,可以说跟当初的他一样,毫无底线可言,但也不可否认,还是有一部分记者,颇具正义感和社会责任的。
无论怎么说,这批记者都可以说勇气可嘉,毕竟十多年前不是现在。
那时刚刚进入新世纪,教会势力远比现在强大,对于标榜“自由”的美国社会来说,舆论的自由自然是重要的一环,你可以报道政府的丑闻,你可以批评官场的腐败,你可以指责公众人物的失态,但是挑战教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而“聚焦”四人组挑战的不仅是一个两个作奸犯科的神父,而是包庇维护这些有污点的神父的整个教会制度,因此墨菲不难理解当年的报道刊登之后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响。
可惜的是,当初的教会势力,尤其是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相当的强大,事件简短的轰动之后,就被天主教方面想法设法压了下去,到如今都渐渐被人淡忘了。
“肉体的摧毁,远远比不上心灵的摧毁。”
在剧本大纲的开头,墨菲特意加上了一句话,准备用在电影的开端,“所谓传媒,不应该成为歌功颂德的媒介,而应该成为正义的眼睛,洞察、披露这个世界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