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回到明朝当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05章狩猎
杨凌以前每出一趟皇差,都能天恩浩荡,得到几天假在家里歇息,不过现在休息倒是名正言顺。虽说皇上允他入朝参政,可是他在朝中没有常职。
你说他负责官吏考成吧,他不能去吏部办公;你说他负责剿匪事宜吧,又不好让他去兵部当差。堂堂的国公爷往那儿一坐,你让人家一部的尚书大人往哪儿搬?
所以他这公差当的惬意,喜欢了就去拜访一下,议议公事,不想去了就在家里呆着,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杨凌的建议正德皇帝还真当回事了,现在内廷十分稳定,杜甫这个人书读得不多,可是为人憨厚老实,办事特别认真,皇上下了旨意,他就让内务府把皇宫里每日所耗一切物资拉出张清单来,逐项对照,看看哪些可以削减。
这一看可不得了,杨凌所提的,还只是他抬眼就能看着的东西,人们常把赌楼妓院称为销金窟,这一看皇宫大内才是真正的销金窟,每日耗费的银两惊人,而许多消耗的物资都纯粹是排场。
比如皇上的寝宫、书堂等等,皇上不管在不在,东西有没有过,该更换的天天更换,兽香、红烛日日不断。皇宫里的太监宫女们的月例银子虽然是有定例的,他们无法多占,可是只要和内务府的人熟,平时讨要些东西轻而易举。皇上的内库,用光了禀明一声就得采办,而采办起来内务府又能捞一笔,这一笔笔消耗省下来,一年就得几十万两白银。
坤宁宫、安庆宫、中和殿正在整修,遵皇上旨意也暂时停了,再加上削去了年节的大笔预算。户部总算暂时攒下了点银子,可把整天望着空空的库房,负数的帐目发呆的新任户部尚书刘忠乐坏了。
黄奇胤当年奏呈裁减冗员,结果被人贬到三等县做了县丞,杨凌的地位与他不可同日而语,但杨凌也不敢大意,现在由皇帝自已提出,并下旨执行。这就容易多了。而且以前刘瑾已经强势执行过一次,再加上现在地朝中百官可不比当年那些欺负老实皇帝弘治的臣子了,所以比预想的要容易的多。
杨廷和知道从京师开始比较困难,先选了南京下手,待那里办得顺手了,也成了循例了,再对北京裁员。这一手玩的高明,南京六部的官就算想走关系托门路也费着劲儿。等他们好不容易托着人了,圣旨也下来了。
冗员的裁减预计将为朝廷省下了大笔的俸银,而且此事还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地效果,消息可放出去,许多混吃等死的官儿就产生了危机感。平时他们是有事就往外推、或者打官腔压着不办,现在是没事做就发愁,办事效率空前提高。
这种效率可小觑不得,那时候交通不便。讯息不灵,许多事如果不及时处理,等到想起来时也不用办了,不是事情已经过时,就是当事人的坟头都起了青草了。现如今吏治效率的提高,虽然不能量化,但是无形中对整个大明官僚机构来说,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要说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不过现在当权的人有《吏治考成法》在那儿管着,他们办事不利是要受到惩办的,都察院、翰林院地文官们生怕自已也成为被裁减的冗员,为了尽忠职守每天瞪圆了眼珠子挑那些掌权者的毛病,谁还敢循私?执行力度一大,办事效率一提高,被裁减的冗员连反对的余地都没有,就只能卷了铺盖回家之后。站在院子里骂娘了。
那个时候又没有上访办。谁敢闹事?就算真有不开眼地,东厂、西厂、内厂、锦衣卫如狼似虎。他们可是很久没开张了。这样一环控一环,层层监督、层层控制,事情进行的很顺利。
只有驿站方面清理起来十分费劲儿,别看驿站是个小地方,杨凌管鸡鸣驿驿站时,当时的闽文建闵县令就说过,这官儿许多人眼红着呢,是个肥差。正因为它是肥差,而且是受地方供养的,它越肥地方便越瘦。
现如今要清理驿站,驿站内部不愿意,文武官员们也大多不同意,因为他们地俸禄有限,那时候交通不便,要回趟家,或者家里人往来一趟,耗费的钱实在是太多了,以前占驿站的便宜,现在非公事不许使用驿站,官员们不免有些怨言。
可是正德皇帝认准的事情,很难让他改变。他当初认准了刘瑾是好人,就连杨凌这么亲近的人也费尽心机,最后还是用计才除掉了这个奸佞。以上种种事情产生的良好效果,使正德不需多加思考,就认准了杨凌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所以焦芳、杨廷和等人见清理驿站阻力较大、怨声较多时想暂缓执行,一对皇上提出,立即遭到否决。
几位大学士一看,也只好硬着头皮执行。为了起到效果,他们还带头去做。焦黄焦侍读被红娘子抓住,在他家里住了好几天,临走时倒没碰他,只是把府上地粮食全搜罗走了,一俟公娘子离开,他就慌慌张张搭军驿的车船回了京城,现在焦芳主动替儿子补了车马费、餐费。
梁储为了以身作则,明明夫人不想回娘家,偏就故意安排她回娘家一趟,自已找人雇了车马,派家人随从,招摇过世的绕北京城走了大半圈儿。官员们本指望他们出面替自已把这块福利争回来,不曾想他们倒带头执行了,这下子虽心中不愿,可也没人敢再提出了。
其实杨凌也知道官吏们俸禄太低,当然他们另有收入的除外,可清官就不同了。比如杨一清,堂堂的吏部尚书,又不多吃多占的,为了贴补家用,经常帮些大客栈、大酒店写牌匾。或者哪位富人家婚丧嫁娶,请他写篇文章什么的,赚点润笔费,杨凌看着都觉得凄惨。
今后官员俸禄必须得有所提高才行,可眼下这事不能提,得过几年各项新政产生了效益再说。现在虽有些怨言,用空话安抚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损及地是实际利益。不过等到过两年得到了实惠,不需要你再去说,他们也会明白当初这么做地正确性。
杨凌并没闲着,这些事他都有参予出谋画策,不过他的建议也没有全被内阁采用。杨凌曾一时头脑发热,提出建银行、发国债以弥补国库空虚,并且对鸭子听雷、目瞪口呆地内阁大臣们仔细解释这两个新名词的含义,直讲的口干舌燥。几位大臣甚至包括焦芳,都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兴商重利,已经触及整个文人集团的最高底限了,居然让朝廷开办银行,甚至向百姓举债。在他们心中简直是不可思议,如果提出来地人不是杨凌,早被他们斥之为疯子了。
杨凌想想也是,现在整个就是小农经济的国家。商业还没有完善兴盛起来,百姓心中对此全无概念甚至毫不理解,这时候就开办国家借贷,风声一传出去,不是朝廷有没有信用的问题,而是朝廷信用马上破产,谁都会认为朝廷已经过不下去了。
哪怕强行推行下去,逼迫百姓把钱存进去。逼迫百姓把钱用来购买国债,只要有人传播些谣言,而朝廷又没有足够的金银备付,借贷来的钱全部投放出去抽不回来,惊慌失措的百姓们挤兑却得不得偿还时,恐怕连富绅们都要揭竿而起了。于是这个激进的主意只好作罢。
杨凌相信这些事情早晚等够实现,不过现在要操作显然操之过急。北宋年间,由于商业繁荣、商品交易发达。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纸币。但是并未形成规模和全民的信用性。到了大明也发行过宝钞,可是不能足额兑付同面额地金银。信誉度太低,一经发行,很快贬值,最后沦落的和废纸一般。杨凌相信随着大明商业的渐渐崛起,经济的渐渐发达,信用货币将会提早主导货币市场,那时这些金融场所也必然应运而生。
杨凌走动六部的风声一传出去,做官地哪个不是人精,谁还猜不出皇上这次节流又是杨凌的主意?有远见的知道这是为了朝廷好,从长远利益来说,每个官员都是获益的。眼光短浅地不免背后诟病几句。
可他们也只能背后诟病一番,现下朝中可找不出有份量的人来和杨凌唱对台戏,杨凌又岂能自降身份去寻他们晦气?杨凌偶有所闻,也只是一笑置之,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这个国公又岂能没有一点雅量?
与此同时,杨凌也关注着北方局势,现如今草原战局似乎变的错综复杂起来,由于战事深入原伯颜猛可控制的地段,那是在草原腹地,所以无论是朝廷锦衣卫还是内厂秘探都很难探听到消息。
吴杰原是锦衣卫关外的秘探头子,那时他以皮货商身份同关外大草原上许多部落族长关系良好,后来他调至关内时便藉口老寒腿病发,要入关诊治,很久没有去关外了,现在普通的秘探难以发挥作用,吴杰便亲自出马,重拾老本行,以皮货商的身份出关了。
杨凌通过内厂渠道也没有打探到火筛、瓦剌联军、伯颜猛可和花当... -->>
第405章狩猎
杨凌以前每出一趟皇差,都能天恩浩荡,得到几天假在家里歇息,不过现在休息倒是名正言顺。虽说皇上允他入朝参政,可是他在朝中没有常职。
你说他负责官吏考成吧,他不能去吏部办公;你说他负责剿匪事宜吧,又不好让他去兵部当差。堂堂的国公爷往那儿一坐,你让人家一部的尚书大人往哪儿搬?
所以他这公差当的惬意,喜欢了就去拜访一下,议议公事,不想去了就在家里呆着,谁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杨凌的建议正德皇帝还真当回事了,现在内廷十分稳定,杜甫这个人书读得不多,可是为人憨厚老实,办事特别认真,皇上下了旨意,他就让内务府把皇宫里每日所耗一切物资拉出张清单来,逐项对照,看看哪些可以削减。
这一看可不得了,杨凌所提的,还只是他抬眼就能看着的东西,人们常把赌楼妓院称为销金窟,这一看皇宫大内才是真正的销金窟,每日耗费的银两惊人,而许多消耗的物资都纯粹是排场。
比如皇上的寝宫、书堂等等,皇上不管在不在,东西有没有过,该更换的天天更换,兽香、红烛日日不断。皇宫里的太监宫女们的月例银子虽然是有定例的,他们无法多占,可是只要和内务府的人熟,平时讨要些东西轻而易举。皇上的内库,用光了禀明一声就得采办,而采办起来内务府又能捞一笔,这一笔笔消耗省下来,一年就得几十万两白银。
坤宁宫、安庆宫、中和殿正在整修,遵皇上旨意也暂时停了,再加上削去了年节的大笔预算。户部总算暂时攒下了点银子,可把整天望着空空的库房,负数的帐目发呆的新任户部尚书刘忠乐坏了。
黄奇胤当年奏呈裁减冗员,结果被人贬到三等县做了县丞,杨凌的地位与他不可同日而语,但杨凌也不敢大意,现在由皇帝自已提出,并下旨执行。这就容易多了。而且以前刘瑾已经强势执行过一次,再加上现在地朝中百官可不比当年那些欺负老实皇帝弘治的臣子了,所以比预想的要容易的多。
杨廷和知道从京师开始比较困难,先选了南京下手,待那里办得顺手了,也成了循例了,再对北京裁员。这一手玩的高明,南京六部的官就算想走关系托门路也费着劲儿。等他们好不容易托着人了,圣旨也下来了。
冗员的裁减预计将为朝廷省下了大笔的俸银,而且此事还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地效果,消息可放出去,许多混吃等死的官儿就产生了危机感。平时他们是有事就往外推、或者打官腔压着不办,现在是没事做就发愁,办事效率空前提高。
这种效率可小觑不得,那时候交通不便。讯息不灵,许多事如果不及时处理,等到想起来时也不用办了,不是事情已经过时,就是当事人的坟头都起了青草了。现如今吏治效率的提高,虽然不能量化,但是无形中对整个大明官僚机构来说,产生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要说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不过现在当权的人有《吏治考成法》在那儿管着,他们办事不利是要受到惩办的,都察院、翰林院地文官们生怕自已也成为被裁减的冗员,为了尽忠职守每天瞪圆了眼珠子挑那些掌权者的毛病,谁还敢循私?执行力度一大,办事效率一提高,被裁减的冗员连反对的余地都没有,就只能卷了铺盖回家之后。站在院子里骂娘了。
那个时候又没有上访办。谁敢闹事?就算真有不开眼地,东厂、西厂、内厂、锦衣卫如狼似虎。他们可是很久没开张了。这样一环控一环,层层监督、层层控制,事情进行的很顺利。
只有驿站方面清理起来十分费劲儿,别看驿站是个小地方,杨凌管鸡鸣驿驿站时,当时的闽文建闵县令就说过,这官儿许多人眼红着呢,是个肥差。正因为它是肥差,而且是受地方供养的,它越肥地方便越瘦。
现如今要清理驿站,驿站内部不愿意,文武官员们也大多不同意,因为他们地俸禄有限,那时候交通不便,要回趟家,或者家里人往来一趟,耗费的钱实在是太多了,以前占驿站的便宜,现在非公事不许使用驿站,官员们不免有些怨言。
可是正德皇帝认准的事情,很难让他改变。他当初认准了刘瑾是好人,就连杨凌这么亲近的人也费尽心机,最后还是用计才除掉了这个奸佞。以上种种事情产生的良好效果,使正德不需多加思考,就认准了杨凌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所以焦芳、杨廷和等人见清理驿站阻力较大、怨声较多时想暂缓执行,一对皇上提出,立即遭到否决。
几位大学士一看,也只好硬着头皮执行。为了起到效果,他们还带头去做。焦黄焦侍读被红娘子抓住,在他家里住了好几天,临走时倒没碰他,只是把府上地粮食全搜罗走了,一俟公娘子离开,他就慌慌张张搭军驿的车船回了京城,现在焦芳主动替儿子补了车马费、餐费。
梁储为了以身作则,明明夫人不想回娘家,偏就故意安排她回娘家一趟,自已找人雇了车马,派家人随从,招摇过世的绕北京城走了大半圈儿。官员们本指望他们出面替自已把这块福利争回来,不曾想他们倒带头执行了,这下子虽心中不愿,可也没人敢再提出了。
其实杨凌也知道官吏们俸禄太低,当然他们另有收入的除外,可清官就不同了。比如杨一清,堂堂的吏部尚书,又不多吃多占的,为了贴补家用,经常帮些大客栈、大酒店写牌匾。或者哪位富人家婚丧嫁娶,请他写篇文章什么的,赚点润笔费,杨凌看着都觉得凄惨。
今后官员俸禄必须得有所提高才行,可眼下这事不能提,得过几年各项新政产生了效益再说。现在虽有些怨言,用空话安抚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损及地是实际利益。不过等到过两年得到了实惠,不需要你再去说,他们也会明白当初这么做地正确性。
杨凌并没闲着,这些事他都有参予出谋画策,不过他的建议也没有全被内阁采用。杨凌曾一时头脑发热,提出建银行、发国债以弥补国库空虚,并且对鸭子听雷、目瞪口呆地内阁大臣们仔细解释这两个新名词的含义,直讲的口干舌燥。几位大臣甚至包括焦芳,都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兴商重利,已经触及整个文人集团的最高底限了,居然让朝廷开办银行,甚至向百姓举债。在他们心中简直是不可思议,如果提出来地人不是杨凌,早被他们斥之为疯子了。
杨凌想想也是,现在整个就是小农经济的国家。商业还没有完善兴盛起来,百姓心中对此全无概念甚至毫不理解,这时候就开办国家借贷,风声一传出去,不是朝廷有没有信用的问题,而是朝廷信用马上破产,谁都会认为朝廷已经过不下去了。
哪怕强行推行下去,逼迫百姓把钱存进去。逼迫百姓把钱用来购买国债,只要有人传播些谣言,而朝廷又没有足够的金银备付,借贷来的钱全部投放出去抽不回来,惊慌失措的百姓们挤兑却得不得偿还时,恐怕连富绅们都要揭竿而起了。于是这个激进的主意只好作罢。
杨凌相信这些事情早晚等够实现,不过现在要操作显然操之过急。北宋年间,由于商业繁荣、商品交易发达。民间就已经出现了纸币。但是并未形成规模和全民的信用性。到了大明也发行过宝钞,可是不能足额兑付同面额地金银。信誉度太低,一经发行,很快贬值,最后沦落的和废纸一般。杨凌相信随着大明商业的渐渐崛起,经济的渐渐发达,信用货币将会提早主导货币市场,那时这些金融场所也必然应运而生。
杨凌走动六部的风声一传出去,做官地哪个不是人精,谁还猜不出皇上这次节流又是杨凌的主意?有远见的知道这是为了朝廷好,从长远利益来说,每个官员都是获益的。眼光短浅地不免背后诟病几句。
可他们也只能背后诟病一番,现下朝中可找不出有份量的人来和杨凌唱对台戏,杨凌又岂能自降身份去寻他们晦气?杨凌偶有所闻,也只是一笑置之,宰相肚里能撑船,他这个国公又岂能没有一点雅量?
与此同时,杨凌也关注着北方局势,现如今草原战局似乎变的错综复杂起来,由于战事深入原伯颜猛可控制的地段,那是在草原腹地,所以无论是朝廷锦衣卫还是内厂秘探都很难探听到消息。
吴杰原是锦衣卫关外的秘探头子,那时他以皮货商身份同关外大草原上许多部落族长关系良好,后来他调至关内时便藉口老寒腿病发,要入关诊治,很久没有去关外了,现在普通的秘探难以发挥作用,吴杰便亲自出马,重拾老本行,以皮货商的身份出关了。
杨凌通过内厂渠道也没有打探到火筛、瓦剌联军、伯颜猛可和花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