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一品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全文字无广告 第一一七章 帝国之伤
不夸张的说,北宋灭亡,一半原因是被黄河玩死的。
在宋以前,从汉至唐,黄河处在长时间的‘安流期’,基本未有大规模的水患发生,黄河流域的百姓,亦享黄河之利多于受其害。
然而自宋季以来,黄河一反先前之态,从温柔的母亲河,变成了暴虐的黄龙,从建隆元年第一次决口开始,几乎一年决、甚至数年一决,以至于如果哪年黄河没有泛滥,史官必定会写下‘是年河宁’这样,充满庆幸之感的记录。
黄河每次决堤泛滥,不仅会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每次抗洪抢险,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如果能这样年复一年应付过去,也行。无非就是国家吃力点、百姓痛苦点么,反正近百年来年复一年,大家都习惯了。
但要命的是,这种消极的修修补补,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在消极的凑合,等到一定程度,凑合不下去了——就会发生恐怖的改道。
宋朝是不幸的,它要为汉唐五代以来,中华民族对黄河中上游的过度破坏埋单。当今官家赵祯更是不幸,他要为开国以来的得过且过埋单。
景佑元年,京东的横陇段决口,决堤而出的洪水席卷人畜,漫过大名府地界,再折向北流,朝廷全力抢修堤坝,可仍然无济于事,只好任其改道。从此之后,中原大地上河患频生,近八十余年里,再也不得安宁……
而这只是个开始。十四年后,庆历八年六月六,一个吉利的日子。黄河又在澶州府商胡决堤,决口宽近一里,浊浪排空黄水滔天,横漫中原北部。
这两次之后,黄河彻底改道了,它的河水改向北,经河南内黄之东、河北大名之西,横贯河北平原,汇入御河,再经界河入海。
这种级别的灾难,只需要再来个一两次,就可灭亡一个国家。
灾难过后,倾全国之力治理黄河,已经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然而围绕着‘如何去治理’这一问题,上自皇帝,下至群臣都卷入了无休无止的争论中。
没办法,这个号称名臣辈出的年代,经天纬地之才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每个人都坚信,只有自己的主意,才能解决问题,于是吵架开始了,各路神仙据理力争、反复互爆、吵得面红耳赤、竭斯底里,整整吵了四年,也没定下哪套方案。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改道后,黄河有四年平静期,也是治水的黄金期,便被这帮蠢材毫无意义的浪费掉了。
四年后,黄河在大名府馆陶县郭固口又决堤了。用了五个月时间,才重新合拢了大堤,但前去视察的官员回报说,水道内淤泥堆积越来越厚,水面随时都有漫过堤坝,再次崩溃的危险。
官家终于失去了耐心,勒令大臣马上定下一套方案来。而这时,大宋的宰相,已经换成了文彦博和富弼,二人上任之时举国欢腾,谓之‘贤相在朝矣’。贤相就是不一样,他们从各种方案中,找出一个认为最合适的,联名上报给官家——‘河入六塔’方案,就是它了,请立即开工吧!
这一方案是由河渠司勾当公事李仲昌提出,他提议自商胡决口下凿六塔渠,引黄河东注横陇故道。这样可以使商胡口的决堤处减缓灾情,容易堵塞。尤其是一但成功之后,它可以成为黄河的永久性分水道,有了它分洪,主河道便可安然度过洪峰,使黄河永不为患!
~~~~~~~~~~~~~~~~~~~~~~~~~~~~~~~~~~~~
这完美方案一经提出,很快压倒了之前最有希望中选的方案——前宰相、判大名府的贾昌朝提出的‘回复旧道法’,得到了官家的首肯。
于是强大的行政机器开始运转,人力物力向六塔河集结,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水患。
就在这时,欧阳修回到了京城,得知这个计划后,顿时气炸了肺,这得是怎样的人头猪脑,才能想出来的办法?
他马上上书,痛批这个愚不可及的方案——搞清楚,各位同仁,这是要给北方第一大河减水!而承担这一光荣任务的,却是不入海的一条州县级河流,一旦容积不够,黄河水势必倒灌回故道,上游的压力会急剧增加。欧阳修斩钉截铁的断言,到时上游必溃!
同时,欧阳修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黄河决口、乃至改道,是因为下游壅塞,加固河堤也好、恢复河道也罢,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真想解决问题,就把黄河入海口修好。水往东流,渠成自畅。这才是根本正路!
奏章递上去了,也登上了邸报,自然引起了全国轰动,... -->>
全文字无广告 第一一七章 帝国之伤
不夸张的说,北宋灭亡,一半原因是被黄河玩死的。
在宋以前,从汉至唐,黄河处在长时间的‘安流期’,基本未有大规模的水患发生,黄河流域的百姓,亦享黄河之利多于受其害。
然而自宋季以来,黄河一反先前之态,从温柔的母亲河,变成了暴虐的黄龙,从建隆元年第一次决口开始,几乎一年决、甚至数年一决,以至于如果哪年黄河没有泛滥,史官必定会写下‘是年河宁’这样,充满庆幸之感的记录。
黄河每次决堤泛滥,不仅会给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灾难,每次抗洪抢险,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但如果能这样年复一年应付过去,也行。无非就是国家吃力点、百姓痛苦点么,反正近百年来年复一年,大家都习惯了。
但要命的是,这种消极的修修补补,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在消极的凑合,等到一定程度,凑合不下去了——就会发生恐怖的改道。
宋朝是不幸的,它要为汉唐五代以来,中华民族对黄河中上游的过度破坏埋单。当今官家赵祯更是不幸,他要为开国以来的得过且过埋单。
景佑元年,京东的横陇段决口,决堤而出的洪水席卷人畜,漫过大名府地界,再折向北流,朝廷全力抢修堤坝,可仍然无济于事,只好任其改道。从此之后,中原大地上河患频生,近八十余年里,再也不得安宁……
而这只是个开始。十四年后,庆历八年六月六,一个吉利的日子。黄河又在澶州府商胡决堤,决口宽近一里,浊浪排空黄水滔天,横漫中原北部。
这两次之后,黄河彻底改道了,它的河水改向北,经河南内黄之东、河北大名之西,横贯河北平原,汇入御河,再经界河入海。
这种级别的灾难,只需要再来个一两次,就可灭亡一个国家。
灾难过后,倾全国之力治理黄河,已经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然而围绕着‘如何去治理’这一问题,上自皇帝,下至群臣都卷入了无休无止的争论中。
没办法,这个号称名臣辈出的年代,经天纬地之才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每个人都坚信,只有自己的主意,才能解决问题,于是吵架开始了,各路神仙据理力争、反复互爆、吵得面红耳赤、竭斯底里,整整吵了四年,也没定下哪套方案。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改道后,黄河有四年平静期,也是治水的黄金期,便被这帮蠢材毫无意义的浪费掉了。
四年后,黄河在大名府馆陶县郭固口又决堤了。用了五个月时间,才重新合拢了大堤,但前去视察的官员回报说,水道内淤泥堆积越来越厚,水面随时都有漫过堤坝,再次崩溃的危险。
官家终于失去了耐心,勒令大臣马上定下一套方案来。而这时,大宋的宰相,已经换成了文彦博和富弼,二人上任之时举国欢腾,谓之‘贤相在朝矣’。贤相就是不一样,他们从各种方案中,找出一个认为最合适的,联名上报给官家——‘河入六塔’方案,就是它了,请立即开工吧!
这一方案是由河渠司勾当公事李仲昌提出,他提议自商胡决口下凿六塔渠,引黄河东注横陇故道。这样可以使商胡口的决堤处减缓灾情,容易堵塞。尤其是一但成功之后,它可以成为黄河的永久性分水道,有了它分洪,主河道便可安然度过洪峰,使黄河永不为患!
~~~~~~~~~~~~~~~~~~~~~~~~~~~~~~~~~~~~
这完美方案一经提出,很快压倒了之前最有希望中选的方案——前宰相、判大名府的贾昌朝提出的‘回复旧道法’,得到了官家的首肯。
于是强大的行政机器开始运转,人力物力向六塔河集结,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水患。
就在这时,欧阳修回到了京城,得知这个计划后,顿时气炸了肺,这得是怎样的人头猪脑,才能想出来的办法?
他马上上书,痛批这个愚不可及的方案——搞清楚,各位同仁,这是要给北方第一大河减水!而承担这一光荣任务的,却是不入海的一条州县级河流,一旦容积不够,黄河水势必倒灌回故道,上游的压力会急剧增加。欧阳修斩钉截铁的断言,到时上游必溃!
同时,欧阳修也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黄河决口、乃至改道,是因为下游壅塞,加固河堤也好、恢复河道也罢,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真想解决问题,就把黄河入海口修好。水往东流,渠成自畅。这才是根本正路!
奏章递上去了,也登上了邸报,自然引起了全国轰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