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变革 (2/2)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士子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个牌子上书: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对面船舷又一牌子写着:嘉靖二年癸未状元。
徐谦登船,甲板上有六个红头差役举起铜锣,大叫:“闲人回避,抚台起驾。”
我了个去!看到这么个做派,再看这些很有几分红头阿三风范的差役,徐谦真真无言以对,哭笑不得。
连忙命人将这几个差役撤了,倒是牌子钉在船舷上,一时也撤不掉,徐谦也只能作罢。
随行的官员纷纷上船,只是这船毕竟不如海船,空间有限,除了三司和学政的官员,其余人只能坐在随行的副船上。
同时登船的,还有同仁县令,因为船只要一路东行,许多水域都要经过同仁县县境,同仁县县令王川,自然要负责引导。
这一路上,自然要介绍各处水道,同仁县的水道最先完工,因此这位王县令与有荣焉,不免详细介绍如何施工,又说起所以河床都按钱粮局的规矩采取的同一宽度标准,眉飞色舞,口若悬河。
“大人,钱粮局的标准是左右河床不可少于二十丈,大人且看,前头就是虎头滩,那儿本有一座石桥,下官左思右想,只得命人拆了,因为桥基过低,妨碍了船只的通行,这里的水流较急,为了拓宽附近的河道,本县主簿亲自带人丈量,绑着麻绳下水……”
对这种絮絮叨叨的介绍,徐谦倒是有几分兴趣,站在船舷眺望河堤,不得不说,工程超出了他的预期,不但一次性解决了水患的问题,连带着解决了交通的问题。
徐谦不由道:“同仁县修筑河堤,钱粮局所拨用费用几何?”
王川答道:“十九万两纹银。”
这个数目,足以让人咋舌,可是仔细想一想,征发上千人同时动工,还要大量购买生产工具,更需要采集、运输大量的岩石巩固河床,这些费用看上去好像占了国库近一成的收入,可是仔细算下来,却也算多了。
这二十一万纹银的工程下去,不知道让多少劳力手里有了余钱,也让不少商贾赚了银子,比如天津制造局的诸多铁器工坊,就在这次浙江的工程中分了一杯羹,无数银子飞入天津,换来了不知多少工具。
说到底,银子就像是水,想要徐谦的新政活络起来,就必须让这个水先流动起来,钱粮局出面,征集了数百万两银子砸下去,最后这些银子,流入了商贾和劳工的口袋,劳工们消费,最终又流向更多商贾的口袋,商贾不是乡绅,绝对不会将银子藏在地窖的,于是必定扩大规模,甚至更多的银子,又重新流回浙江,或是投资钱粮局,或是投入进宁波的作坊扩大规模,这相当于,银子永远在这个圈子里流动,而结果,一个数百万甚至将来预计上千万两纹银的工程却是拔地而起,凭空出现,大量基础设施完善之后,银钱流动的速度不但不会停止,而且会更加快速,比如水网的出现,就导致无数造船的作坊兴起,作为新兴行业,只要对船只依然火热,那么单单一个造船,就将容纳进数以百万的纹银,数千上万的工匠、学徒参与其中。
如此反复,最后钱越来越多,更多的新生行业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这种情况之下,繁荣必然会导致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递增,假如十年二十年之后,怕是单单水网,已经船满为患,变得拥堵,钱粮局那时候若是还在,怕又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了。
顺水而下,沿途多是农田,偶尔经过一两个县城,热闹也只是昙花一现,河道里的船只,现在并不多,可是徐谦渐渐已经感觉到,河路即将带来的繁荣,他眯着眼,一声不吭,眺望远处的群山,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十年二十年之后,那些山还会在吗?这是一个很古怪的念头,按理说,这个时代的任何人,只怕都不会思考如此幼稚的问题,山,怎么可能凭空不见。
可是徐谦却预感到,未来的某一日,那群山或许已经消失,变成了繁华的集镇,又或者茂密的工坊。
…………………………………………………………………………………………………………………………………………
第二章送到,呜呜呜……最后四五天了,月票依旧不如意呀。(未完待续。。)
一个牌子上书:右副都御史、浙江巡抚,对面船舷又一牌子写着:嘉靖二年癸未状元。
徐谦登船,甲板上有六个红头差役举起铜锣,大叫:“闲人回避,抚台起驾。”
我了个去!看到这么个做派,再看这些很有几分红头阿三风范的差役,徐谦真真无言以对,哭笑不得。
连忙命人将这几个差役撤了,倒是牌子钉在船舷上,一时也撤不掉,徐谦也只能作罢。
随行的官员纷纷上船,只是这船毕竟不如海船,空间有限,除了三司和学政的官员,其余人只能坐在随行的副船上。
同时登船的,还有同仁县令,因为船只要一路东行,许多水域都要经过同仁县县境,同仁县县令王川,自然要负责引导。
这一路上,自然要介绍各处水道,同仁县的水道最先完工,因此这位王县令与有荣焉,不免详细介绍如何施工,又说起所以河床都按钱粮局的规矩采取的同一宽度标准,眉飞色舞,口若悬河。
“大人,钱粮局的标准是左右河床不可少于二十丈,大人且看,前头就是虎头滩,那儿本有一座石桥,下官左思右想,只得命人拆了,因为桥基过低,妨碍了船只的通行,这里的水流较急,为了拓宽附近的河道,本县主簿亲自带人丈量,绑着麻绳下水……”
对这种絮絮叨叨的介绍,徐谦倒是有几分兴趣,站在船舷眺望河堤,不得不说,工程超出了他的预期,不但一次性解决了水患的问题,连带着解决了交通的问题。
徐谦不由道:“同仁县修筑河堤,钱粮局所拨用费用几何?”
王川答道:“十九万两纹银。”
这个数目,足以让人咋舌,可是仔细想一想,征发上千人同时动工,还要大量购买生产工具,更需要采集、运输大量的岩石巩固河床,这些费用看上去好像占了国库近一成的收入,可是仔细算下来,却也算多了。
这二十一万纹银的工程下去,不知道让多少劳力手里有了余钱,也让不少商贾赚了银子,比如天津制造局的诸多铁器工坊,就在这次浙江的工程中分了一杯羹,无数银子飞入天津,换来了不知多少工具。
说到底,银子就像是水,想要徐谦的新政活络起来,就必须让这个水先流动起来,钱粮局出面,征集了数百万两银子砸下去,最后这些银子,流入了商贾和劳工的口袋,劳工们消费,最终又流向更多商贾的口袋,商贾不是乡绅,绝对不会将银子藏在地窖的,于是必定扩大规模,甚至更多的银子,又重新流回浙江,或是投资钱粮局,或是投入进宁波的作坊扩大规模,这相当于,银子永远在这个圈子里流动,而结果,一个数百万甚至将来预计上千万两纹银的工程却是拔地而起,凭空出现,大量基础设施完善之后,银钱流动的速度不但不会停止,而且会更加快速,比如水网的出现,就导致无数造船的作坊兴起,作为新兴行业,只要对船只依然火热,那么单单一个造船,就将容纳进数以百万的纹银,数千上万的工匠、学徒参与其中。
如此反复,最后钱越来越多,更多的新生行业拔地而起,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这种情况之下,繁荣必然会导致对基础设施的要求递增,假如十年二十年之后,怕是单单水网,已经船满为患,变得拥堵,钱粮局那时候若是还在,怕又要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了。
顺水而下,沿途多是农田,偶尔经过一两个县城,热闹也只是昙花一现,河道里的船只,现在并不多,可是徐谦渐渐已经感觉到,河路即将带来的繁荣,他眯着眼,一声不吭,眺望远处的群山,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十年二十年之后,那些山还会在吗?这是一个很古怪的念头,按理说,这个时代的任何人,只怕都不会思考如此幼稚的问题,山,怎么可能凭空不见。
可是徐谦却预感到,未来的某一日,那群山或许已经消失,变成了繁华的集镇,又或者茂密的工坊。
…………………………………………………………………………………………………………………………………………
第二章送到,呜呜呜……最后四五天了,月票依旧不如意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