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三国之最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是张常侍的门客。”
张常侍,即是张让了。荀贞心头一沉,心道:“张让的门客?莫不是因为张直之事而来的么?”口中应道:“噢?”问道,“张常侍为何遣门客来见将军?可是圣上有密旨么?”
“圣上没有密旨,张常侍倒是有封‘密信’。”
荀贞颇为忐忑,问道:“什么密信?”
“张常侍向我索钱五千万。”
荀贞本以为张让写信是让皇甫嵩给自己穿小鞋,却没料到却竟是索贿,呆了一呆,说道:“索钱五千万?”
“张常侍信中说:知我讨贼所获甚多,故求私钱五千万。”
“这,这……。”
皇甫嵩带兵在外,为汉室“讨贼”,张让却派人来索贿,这未免也太令人惊讶、气愤了,要知就在几个月前,王允才刚揭发了张让与黄巾有书信来往。张让当时又是向天子求饶,又是自请处分,没想到那边才把天子糊弄过去,这边就又明目张胆地向皇甫嵩索贿。
荀贞心道:“这是白痴呢?还是白痴呢?”这种举动、作为不明显是在给自己拉仇恨值么?也难怪后来袁绍把宫里的宦者杀了个干干净净。
既知张让不是因张直之事写信给皇甫嵩,荀贞放下了心,从吃惊里回过神来,说道:“将军浴血击贼,张常侍却开言索贿,误国者皆此辈也,实在可恨。”这时望楼上没有别人,只有皇甫嵩和荀贞两个,皇甫嵩的从父皇甫规是出了名的心向党人,皇甫嵩对党人、士族也是十分厚待,故此荀贞可以坦言无忌,不必隐藏心中想法。
皇甫嵩说道:“此辈阉宦,天下皆知其恶,而天子宽仁念旧,却始终不忍弃之。贞之,黄巾虽势大,疥癣之疾,这乱政的宦者才是我大汉的沉疴痼疾啊!张、赵诸宦一rì不除,我大汉一rì就不得安宁。就算平定了黄巾之乱,rì后怕也会又有别的变乱!”
“将军英明。”荀贞顿了顿,看了看皇甫嵩的面sè,问道,“不过话说回来,张、赵诸宦虽为我大汉之疾,但却深得天子信用。将军,张常侍索钱五千万,这钱?”
“断不能给!”
荀贞点了点头,不再说话。皇甫嵩岂不知不给张让这五千万,张让必会在天子耳边搬弄是非,可若把这钱给了却必会遭天下士子唾弃。一边是获罪於天子,也许丢官身死,一边是被士族唾弃,身名俱裂。汉人重名节,皇甫嵩宁愿选择前者,也绝不会选择后者。
说完了这件事,皇甫嵩把话题转回,说道:“所以我刚才对你说,贞之,卿出身名族,应知天下之势。”
“将军请说。”
“你刚过弱冠之年,适逢党锢之解,前程远大,不知你对你的将来有何打算?”
荀贞心道:“我对我将来的打算自是或入朝为郎,或求一美县为千石令。”心里这么想,因为搞不清楚皇甫嵩的意思,话却不能这么说,他说道,“对将来的打算?贞还没有想这么远,贞只想快点平定黄巾,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皇甫嵩笑了一笑,说道:“‘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好,好,说得好。可是贞之,百姓怎样才能安居乐业?只平定了黄巾就可以么?”
“贞愚昧,请将军示下。”
“这儿没有外人,只有你我,我就对你明言吧。”
“是。”
“贞之,我很看好你。汝南西华一战,我观你在前阵破贼,英武跃马,所向无敌,非常喜爱,当时我说了一句话,你可知是什么么?”
荀贞心道:“当时我在前边杀贼,又没在你身边,怎能知道?”恭谨答道:“不知。”
“我当时说:‘将来定边讨贼安汉室者,此子乎’?”
“定边讨贼安汉室?”荀贞心道,“这是何意?”
皇甫嵩转过身,对荀贞说道:“朝中政局如此,你年轻,没必要牵涉其中,昔年班超投笔从戎,慨然而言:‘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今北疆的羌人常常作乱,祸害边郡百姓,甚至扰乱北国,贞之,以你的智勇才干,如果在边疆,定能安定一方,上为天子解忧,下,则亦能使北地百姓安居乐业。”
荀贞从来没有想过去边疆当官,突然听到皇甫嵩这番话,他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他也知皇甫嵩这是为他好,要不然不会对他说出这番肺腑之言,他心道:“若是在中原太平之事,立功边疆、以取封侯倒是可以一做,但是现下?”
他没去过北疆,风俗人文皆不知,语言恐怕也不怎么通,也没有熟人,一个人跑几千里过去当官,没有丝毫的根基,即使有许仲、典韦、刘邓、陈到等人相助,但北地将门众多,各有势力、利益,羌族部落也很多,只一个站稳脚跟恐怕就得好久,而他记得董卓之乱已经没多少年了,他迟疑了会儿,说道:“贞恐才能不足,不足以为天子解忧,不足以使北地百姓安居。”
“贞之,你知道我是安定人,也知道我家世代将门,在凉州、在安定也算是颇有声望,至今还有不少吾祖、吾父、吾从父的故吏在边郡为吏、为将,你如果想去边疆建立功业,我会写信请求他们帮助你的。”
皇甫嵩的曾祖做过度辽将军,祖父做过扶风都尉,父亲做过雁门太守,从父皇甫规更是当年的天下名将,和皇甫嵩的曾祖一样也当过度辽将军。皇甫氏在内地可能不如荀氏等中原士族的名望,但在边地是很有威望的。如能得到皇甫嵩的提携、相助,倒的确是可以加快一些荀贞在边地站稳脚跟的速度。可虽然如此,荀贞对此还是没有什么底儿,他心道:“西凉铁骑名动天下,羌人勇士悍不畏死,若能在边郡站稳脚跟,确是可以组成一支强军,可距董卓之乱没几年了,我能做到么?”他知道皇甫嵩是爱惜他的才华,故此想让他远离朝堂是非之地,可这份好意他一时却难以下决心接受。
皇甫嵩似是看出了他的为难,笑道:“黄巾虽大势已去,但南阳张曼成仍拥兵甚众、冀州张角仍未兵败,我部已定东郡,接下来要不去南阳、要不去冀州,很可能会去冀州,你现在不用答复我,等彻底平定了黄巾之后再说不迟。”
“是。”荀贞感激地说道,“将军厚爱,贞惶恐,不知何以为报。”
“你不用报我,rì后不管你留任内郡也罢,出任边地也好,又或者入朝也行,不管怎样,只要时刻记得上报天子、下安黎民,我就满足了。”皇甫嵩可真是一个忠臣,他明知天子昏庸,要不也不会劝荀贞出任边郡,可饶是如此,对汉室的忠心却仍是不改。
对这样的人,荀贞首先很敬佩,其次则为其不值。这些话,他是不会对皇甫嵩说的。两人在望楼上私谈,不觉暮sè将至。皇甫嵩乃一军主将,军务繁忙,不能在望楼上多留了,与荀贞下楼,遥见县中百姓成群结队地从县外归来,隐约看到当先而行的是个巫祝,皇甫嵩顿下脚步,叹道:“为吏一方,造福百姓,去任后被百姓怀念,筑祠祈祷,名留后世,为世人赞,做官应如此。”
荀贞望了眼,说道:“是啊。”和东阿一样,博平也有yín祠。东阿yín祠供奉的是个石头人,博平的yín祠供奉的则是刘虞。刘虞曾在博平为令,“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时郡县接壤,蝗虫为害,至博平界,飞过不入”,深受百姓爱戴,因此离任后被百姓筑祠奉拜。
……
东郡已定,皇甫嵩停驻博平,等待朝中旨意。
六月中旬,圣旨传到,令皇甫嵩讨冀州。随这道旨意而来的还有几道酬功升迁的令旨,荀贞名在其中,出乎他的意料,他被擢为了千石别部司马。
nbsp;“是张常侍的门客。”
张常侍,即是张让了。荀贞心头一沉,心道:“张让的门客?莫不是因为张直之事而来的么?”口中应道:“噢?”问道,“张常侍为何遣门客来见将军?可是圣上有密旨么?”
“圣上没有密旨,张常侍倒是有封‘密信’。”
荀贞颇为忐忑,问道:“什么密信?”
“张常侍向我索钱五千万。”
荀贞本以为张让写信是让皇甫嵩给自己穿小鞋,却没料到却竟是索贿,呆了一呆,说道:“索钱五千万?”
“张常侍信中说:知我讨贼所获甚多,故求私钱五千万。”
“这,这……。”
皇甫嵩带兵在外,为汉室“讨贼”,张让却派人来索贿,这未免也太令人惊讶、气愤了,要知就在几个月前,王允才刚揭发了张让与黄巾有书信来往。张让当时又是向天子求饶,又是自请处分,没想到那边才把天子糊弄过去,这边就又明目张胆地向皇甫嵩索贿。
荀贞心道:“这是白痴呢?还是白痴呢?”这种举动、作为不明显是在给自己拉仇恨值么?也难怪后来袁绍把宫里的宦者杀了个干干净净。
既知张让不是因张直之事写信给皇甫嵩,荀贞放下了心,从吃惊里回过神来,说道:“将军浴血击贼,张常侍却开言索贿,误国者皆此辈也,实在可恨。”这时望楼上没有别人,只有皇甫嵩和荀贞两个,皇甫嵩的从父皇甫规是出了名的心向党人,皇甫嵩对党人、士族也是十分厚待,故此荀贞可以坦言无忌,不必隐藏心中想法。
皇甫嵩说道:“此辈阉宦,天下皆知其恶,而天子宽仁念旧,却始终不忍弃之。贞之,黄巾虽势大,疥癣之疾,这乱政的宦者才是我大汉的沉疴痼疾啊!张、赵诸宦一rì不除,我大汉一rì就不得安宁。就算平定了黄巾之乱,rì后怕也会又有别的变乱!”
“将军英明。”荀贞顿了顿,看了看皇甫嵩的面sè,问道,“不过话说回来,张、赵诸宦虽为我大汉之疾,但却深得天子信用。将军,张常侍索钱五千万,这钱?”
“断不能给!”
荀贞点了点头,不再说话。皇甫嵩岂不知不给张让这五千万,张让必会在天子耳边搬弄是非,可若把这钱给了却必会遭天下士子唾弃。一边是获罪於天子,也许丢官身死,一边是被士族唾弃,身名俱裂。汉人重名节,皇甫嵩宁愿选择前者,也绝不会选择后者。
说完了这件事,皇甫嵩把话题转回,说道:“所以我刚才对你说,贞之,卿出身名族,应知天下之势。”
“将军请说。”
“你刚过弱冠之年,适逢党锢之解,前程远大,不知你对你的将来有何打算?”
荀贞心道:“我对我将来的打算自是或入朝为郎,或求一美县为千石令。”心里这么想,因为搞不清楚皇甫嵩的意思,话却不能这么说,他说道,“对将来的打算?贞还没有想这么远,贞只想快点平定黄巾,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皇甫嵩笑了一笑,说道:“‘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好,好,说得好。可是贞之,百姓怎样才能安居乐业?只平定了黄巾就可以么?”
“贞愚昧,请将军示下。”
“这儿没有外人,只有你我,我就对你明言吧。”
“是。”
“贞之,我很看好你。汝南西华一战,我观你在前阵破贼,英武跃马,所向无敌,非常喜爱,当时我说了一句话,你可知是什么么?”
荀贞心道:“当时我在前边杀贼,又没在你身边,怎能知道?”恭谨答道:“不知。”
“我当时说:‘将来定边讨贼安汉室者,此子乎’?”
“定边讨贼安汉室?”荀贞心道,“这是何意?”
皇甫嵩转过身,对荀贞说道:“朝中政局如此,你年轻,没必要牵涉其中,昔年班超投笔从戎,慨然而言:‘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今北疆的羌人常常作乱,祸害边郡百姓,甚至扰乱北国,贞之,以你的智勇才干,如果在边疆,定能安定一方,上为天子解忧,下,则亦能使北地百姓安居乐业。”
荀贞从来没有想过去边疆当官,突然听到皇甫嵩这番话,他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他也知皇甫嵩这是为他好,要不然不会对他说出这番肺腑之言,他心道:“若是在中原太平之事,立功边疆、以取封侯倒是可以一做,但是现下?”
他没去过北疆,风俗人文皆不知,语言恐怕也不怎么通,也没有熟人,一个人跑几千里过去当官,没有丝毫的根基,即使有许仲、典韦、刘邓、陈到等人相助,但北地将门众多,各有势力、利益,羌族部落也很多,只一个站稳脚跟恐怕就得好久,而他记得董卓之乱已经没多少年了,他迟疑了会儿,说道:“贞恐才能不足,不足以为天子解忧,不足以使北地百姓安居。”
“贞之,你知道我是安定人,也知道我家世代将门,在凉州、在安定也算是颇有声望,至今还有不少吾祖、吾父、吾从父的故吏在边郡为吏、为将,你如果想去边疆建立功业,我会写信请求他们帮助你的。”
皇甫嵩的曾祖做过度辽将军,祖父做过扶风都尉,父亲做过雁门太守,从父皇甫规更是当年的天下名将,和皇甫嵩的曾祖一样也当过度辽将军。皇甫氏在内地可能不如荀氏等中原士族的名望,但在边地是很有威望的。如能得到皇甫嵩的提携、相助,倒的确是可以加快一些荀贞在边地站稳脚跟的速度。可虽然如此,荀贞对此还是没有什么底儿,他心道:“西凉铁骑名动天下,羌人勇士悍不畏死,若能在边郡站稳脚跟,确是可以组成一支强军,可距董卓之乱没几年了,我能做到么?”他知道皇甫嵩是爱惜他的才华,故此想让他远离朝堂是非之地,可这份好意他一时却难以下决心接受。
皇甫嵩似是看出了他的为难,笑道:“黄巾虽大势已去,但南阳张曼成仍拥兵甚众、冀州张角仍未兵败,我部已定东郡,接下来要不去南阳、要不去冀州,很可能会去冀州,你现在不用答复我,等彻底平定了黄巾之后再说不迟。”
“是。”荀贞感激地说道,“将军厚爱,贞惶恐,不知何以为报。”
“你不用报我,rì后不管你留任内郡也罢,出任边地也好,又或者入朝也行,不管怎样,只要时刻记得上报天子、下安黎民,我就满足了。”皇甫嵩可真是一个忠臣,他明知天子昏庸,要不也不会劝荀贞出任边郡,可饶是如此,对汉室的忠心却仍是不改。
对这样的人,荀贞首先很敬佩,其次则为其不值。这些话,他是不会对皇甫嵩说的。两人在望楼上私谈,不觉暮sè将至。皇甫嵩乃一军主将,军务繁忙,不能在望楼上多留了,与荀贞下楼,遥见县中百姓成群结队地从县外归来,隐约看到当先而行的是个巫祝,皇甫嵩顿下脚步,叹道:“为吏一方,造福百姓,去任后被百姓怀念,筑祠祈祷,名留后世,为世人赞,做官应如此。”
荀贞望了眼,说道:“是啊。”和东阿一样,博平也有yín祠。东阿yín祠供奉的是个石头人,博平的yín祠供奉的则是刘虞。刘虞曾在博平为令,“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时郡县接壤,蝗虫为害,至博平界,飞过不入”,深受百姓爱戴,因此离任后被百姓筑祠奉拜。
……
东郡已定,皇甫嵩停驻博平,等待朝中旨意。
六月中旬,圣旨传到,令皇甫嵩讨冀州。随这道旨意而来的还有几道酬功升迁的令旨,荀贞名在其中,出乎他的意料,他被擢为了千石别部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