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首楞严经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缘已俱是眚。若起觉智觉此二空。此能觉者亦是眚也。圆觉亦云。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此显真觉妙明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湛然常住。故非眚也。言觉缘者。觉之缘由行相也。如前文云。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等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 此双结真妄也。若起能觉。觉于所觉俱是眚病。真觉之体非能所中。故云觉非眚中
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此无能所。本觉明心名为见见。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于此岂名见闻知等。然一切众生。自无始来。由见闻知以为病本。分能立所。颠倒从生。今闻非见。硕乖先志。于是迷闷。由此广示妄故有见真元无见。是故指云。此实见见。云何可立觉闻知见。圆觉经中无知觉明。正同此也 二寄喻结詶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分别彼此生佛依正。皆属见妄。无见妄者说名真精。故此真精无境可见。故不名见。如前观灯有圆影者皆属于眚。见若无眚。说名净眼。此真净眼无影可见。故不名见。此则结詶前问见非是见也 二例合同分二。一举喻例法二。一能喻一多理齐
阿难。若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一人所见与多人同。由眚病故见圆影出。由瘴恶故感灾祥起。瘴即病也。将有恶病预见此事
俱是无始妄见所生 约法双结。汝及众生。一多虽殊。分别世间业果众生。更无有异。斯则俱是无始无明分别见妄。反显真心本非见也 二所喻心境俱妄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从一众生。至十方众生。以少及多。若依若正。皆由不了一法界相。于无漏心忽起见妄。而分见闻觉知。以为虚妄病缘。遂见一切差别境界。生之与死俱不离妄。故云和合。和合者不相离义也。故下文云。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起信亦云。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 二息妄归真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三相应染名为和合。三不相应名不和合。此是粗细妄念。起信名为染心。是生死本。轮回之因。若能远离即灭生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菩提涅槃二转依果于斯成就。故云圆满。即同起信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四破和合非合疑二。一牒前未晓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前文叙云。诸和合相及不和合。心犹未开。故今牒也。然因缘。自然。和合。非和合。义虽无别。诠言有殊。故随其门一一遍破。以世间人说能证智是菩提心。假因仗缘和合而生。其所证理名为涅槃。不从因缘但了因所了。一向偏执有为无为二性全别。不知如来常依二谛说法。遂成戏论。皆障一真法界。能所宛然。微细法执。故今破之 二别破疑情二。一破和合疑二。一指出疑情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执方便教依安立说。遂疑胜义一真菩提从和合有。生住异灭是无常性。即违净名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乃至无为是菩提无生住异灭故 二正破和合二。一破和二。一总征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见若是和。和必从境。故举此四境。总而征之 二别破二。一就明推破四。一明见相杂何形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辩。杂何形像 明属前境。见属内心。齐何处所而论其杂。见之与相。目击可辩。若其相杂。作何形像 二若见不见非理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 若此杂相不可见者。应亦不见明相。云何现见于明。若此杂相即可见者。杂中有见。应合见见 三互遍失其和义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 若一切处遍是于见。则无明相可和。若一切处总是于明。则无有见可杂 四俱亡立理不成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心境不同。能所殊体。故云必异。明见若杂。各失其义。明则非明。见亦非见。二义既失名字亦亡。犹如微尘与水相和。但名泥团。不名尘水。明见既失将何名和。故云非义也 二略例余尘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明相既尔余境亦然 二破合二。一总征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和则如水杂尘。合则如函与盖。故成二门 二别破二。一就明推破二。一正推破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 见与明合。暗相现时明相必灭。既与明合。应随明灭。不应见暗。设使不灭亦不见暗。以此不与诸暗合故。合即有见。不合无见。如鼻闻香 二破转救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 彼若救云。我此见性虽不与暗合。无妨见暗。斯有何失。故此牒云。若见暗时不与暗合。随即破云与明合者应非见明。若许不合有见。即应合必无见。复云何言见与明合了明非暗。故知。见明而无合义。和合见性既而不成。菩提证心因和合有。从兹破矣 二略例余尘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如文 二破非和合疑二。一述所解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由前破菩提心不从因缘和合而得。便计离缘别有体性。执菩提心有别异相从分别生。还成法执障一真性。故今破之。净名云。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 二破所计二。一破非和三。一牒计总征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此总牒别征如文可解 二就明推破二。一非和宛成其畔
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若见明时明见不和。明之与见应分边际。汝今细审。于见于明。齐何处所而论边畔 二不及畔义全乖
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 如或定不相和。见应缘明不及。尚自不知明相。约何以分畔义 三略例余尘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如文二破非合三。一总征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四义征讫 二别破
所缘已俱是眚。若起觉智觉此二空。此能觉者亦是眚也。圆觉亦云。依幻说觉亦名为幻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 此显真觉妙明非生非灭。远离一切虚妄颠倒湛然常住。故非眚也。言觉缘者。觉之缘由行相也。如前文云。诚如法王所说。觉缘遍十方界等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 此双结真妄也。若起能觉。觉于所觉俱是眚病。真觉之体非能所中。故云觉非眚中
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 此无能所。本觉明心名为见见。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于此岂名见闻知等。然一切众生。自无始来。由见闻知以为病本。分能立所。颠倒从生。今闻非见。硕乖先志。于是迷闷。由此广示妄故有见真元无见。是故指云。此实见见。云何可立觉闻知见。圆觉经中无知觉明。正同此也 二寄喻结詶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分别彼此生佛依正。皆属见妄。无见妄者说名真精。故此真精无境可见。故不名见。如前观灯有圆影者皆属于眚。见若无眚。说名净眼。此真净眼无影可见。故不名见。此则结詶前问见非是见也 二例合同分二。一举喻例法二。一能喻一多理齐
阿难。若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 一人所见与多人同。由眚病故见圆影出。由瘴恶故感灾祥起。瘴即病也。将有恶病预见此事
俱是无始妄见所生 约法双结。汝及众生。一多虽殊。分别世间业果众生。更无有异。斯则俱是无始无明分别见妄。反显真心本非见也 二所喻心境俱妄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从一众生。至十方众生。以少及多。若依若正。皆由不了一法界相。于无漏心忽起见妄。而分见闻觉知。以为虚妄病缘。遂见一切差别境界。生之与死俱不离妄。故云和合。和合者不相离义也。故下文云。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起信亦云。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 二息妄归真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三相应染名为和合。三不相应名不和合。此是粗细妄念。起信名为染心。是生死本。轮回之因。若能远离即灭生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菩提涅槃二转依果于斯成就。故云圆满。即同起信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四破和合非合疑二。一牒前未晓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前文叙云。诸和合相及不和合。心犹未开。故今牒也。然因缘。自然。和合。非和合。义虽无别。诠言有殊。故随其门一一遍破。以世间人说能证智是菩提心。假因仗缘和合而生。其所证理名为涅槃。不从因缘但了因所了。一向偏执有为无为二性全别。不知如来常依二谛说法。遂成戏论。皆障一真法界。能所宛然。微细法执。故今破之 二别破疑情二。一破和合疑二。一指出疑情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 执方便教依安立说。遂疑胜义一真菩提从和合有。生住异灭是无常性。即违净名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乃至无为是菩提无生住异灭故 二正破和合二。一破和二。一总征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见若是和。和必从境。故举此四境。总而征之 二别破二。一就明推破四。一明见相杂何形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辩。杂何形像 明属前境。见属内心。齐何处所而论其杂。见之与相。目击可辩。若其相杂。作何形像 二若见不见非理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 若此杂相不可见者。应亦不见明相。云何现见于明。若此杂相即可见者。杂中有见。应合见见 三互遍失其和义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 若一切处遍是于见。则无明相可和。若一切处总是于明。则无有见可杂 四俱亡立理不成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 心境不同。能所殊体。故云必异。明见若杂。各失其义。明则非明。见亦非见。二义既失名字亦亡。犹如微尘与水相和。但名泥团。不名尘水。明见既失将何名和。故云非义也 二略例余尘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明相既尔余境亦然 二破合二。一总征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 和则如水杂尘。合则如函与盖。故成二门 二别破二。一就明推破二。一正推破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 见与明合。暗相现时明相必灭。既与明合。应随明灭。不应见暗。设使不灭亦不见暗。以此不与诸暗合故。合即有见。不合无见。如鼻闻香 二破转救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 彼若救云。我此见性虽不与暗合。无妨见暗。斯有何失。故此牒云。若见暗时不与暗合。随即破云与明合者应非见明。若许不合有见。即应合必无见。复云何言见与明合了明非暗。故知。见明而无合义。和合见性既而不成。菩提证心因和合有。从兹破矣 二略例余尘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如文 二破非和合疑二。一述所解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觉元。与诸缘尘及心念虑。非和合耶 由前破菩提心不从因缘和合而得。便计离缘别有体性。执菩提心有别异相从分别生。还成法执障一真性。故今破之。净名云。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 二破所计二。一破非和三。一牒计总征
佛言。汝今又言觉非和合。吾复问汝。此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和。为非暗和。为非通和。为非塞和 此总牒别征如文可解 二就明推破二。一非和宛成其畔
若非明和。则见与明必有边畔。汝且谛观。何处是明。何处是见。在见在明。自何为畔 若见明时明见不和。明之与见应分边际。汝今细审。于见于明。齐何处所而论边畔 二不及畔义全乖
阿难。若明际中必无见者。则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 如或定不相和。见应缘明不及。尚自不知明相。约何以分畔义 三略例余尘
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如文二破非合三。一总征
又妙见精非和合者。为非明合。为非暗合。为非通合。为非塞合 四义征讫 二别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