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盛世明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洪武三十年六月初八,燕王朱棣的嫡二子——高阳郡王朱高煦大婚,待一对新人入了洞房,朱棣便独自奔回了自己的书房。这燕王朱棣今年三十八岁,貌奇伟,美髭髯,他身着衮龙袍,头戴翼善冠,昂藏七尺,龙行虎步,真是英武非凡。朱棣将书房的门紧紧关闭,跪在了一幅画像前,那画中乃是一女子,她宛若天仙、皎似秋月,明眸善睐,风姿绰约。只见她发髻高耸,凤翘双插,白衣白裙外,穿着淡粉色比甲,芊芊素手拈着一束梅花。这窈窕飘逸的仙子,只在画中嫣然一笑,便足以倾倒众生。只听朱棣说道:“母妃,今日您的次孙高煦都纳妃了,母妃高不高兴?”朱棣正说着,房门被一位老妇人推开了,朱棣回头看去,赶忙起身,走到门口,扶着那老妇人坐下,关切地问道:“奶娘怎么来了?”那老妇人缓缓说道:“席间看你神情,便知你又思念你的母妃了,你母妃都走了三十年了,四儿何必自苦?”朱棣回头看着那画像,紧锁着双眉,语气凝重:“三十年了,母妃赴死的情景,四儿一刻不曾忘记。”
那还是洪武元年的事情,朱元璋于应天称帝,改应天为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诸将亲信皆封公侯,嫡妻庶妾皆列后妃,可唯独一位妾室没有名分,这妾室便是蒙古族女子翁吉剌氏,名叫雅若,她在朱元璋打天下之时便跟随左右,为朱元璋生下了四儿子朱棣、五儿子朱橚。大明建国后,元朝统治虽被推翻,但北元势力犹在,而雅若又是蒙古族女子,若受封明宫妃嫔,只怕影响民心所向。因此,朝臣也一再上奏朱元璋,处死蒙古族女翁吉剌氏,以稳天下民心,朱元璋自是不忍,便一直推脱着。可雅若冰雪聪明,自是明白个中道理。
一日,雅若带着幼年的朱棣与朱橚来到坤宁宫参拜皇后马秀英,雅若跪倒在地,马秀英疾步上前,搀扶雅若起身,“妹妹何故行此大礼?”雅若却并未起身,而是哀求着:“秀英姐姐,妹妹自知不久人世,二子年幼,我实在放心不下,自我与陛下结缡之日起,姐姐便对我百般照顾,在这后宫当中,妹妹信得过的,唯独秀英姐姐一人,请姐姐收留四儿、五儿,雅若死后,请姐姐务必抚育他们长大成人。”马秀英也知雅若恐怕真的性命难保,可无奈之中也只能安慰道:“妹妹不必过于担忧,虽然朝臣有异议,可陛下定会护你们母子周全的。”“姐姐,我是蒙古族女子,故元势力犹在,若想稳定大明江山,任陛下百般不舍也无可奈何,姐姐慈悲,收下这两个孩子,日后对外人道起,就说他二人是当今马皇后嫡出,只有姐姐的庇护,他们才能平安长大,姐姐恩情,妹妹来世再报。”雅若说着便向马秀英叩首。马秀英悲从心生,用罗帕拭去眼角的泪水,“妹妹放心,姐姐会保护老四、老五平安长大的。”雅若千恩万谢才站起身来,转身对小朱棣,小朱橚说道:“四儿、五儿,快来拜见你们的母后。”此时朱棣年八岁,朱橚年七岁,他们对此事还不甚明白,只听母亲吩咐,便跪下来参拜了马皇后。
雅若母子三人拜别了马秀英,回到自己的寝宫——偏僻的喈凤宫,朱棣与朱橚的奶娘冯月珍已是泪眼婆娑,疾步上前问道:“马皇后应了?”雅若点点头,“应了。冯姐姐,即便陛下不舍,护住我性命又如何?四儿、五儿跟着我这样的母亲只能受苦,若是我死了,一来,陛下念及旧情定会好生待我们的孩子。二来,马皇后无子,为四儿、五儿换来嫡出的身份,他们才有好的前程,不必跟着我受苦。”雅若边说着边取来了两幅画像,放在冯月珍手中接着说道:“冯姐姐,四儿、五儿年幼,待他们长大了,怕是早已忘记了我的模样,这两幅画像是陛下命画工为我所画,一幅是我着汉装的画像,一幅是我着蒙装的画像,日后他们长大成人,冯姐姐分别交与他们。”雅若说完,泪水不由得顺着脸颊直淌下来,幼年朱棣见到母亲如此悲伤,忙搂住母亲安慰:“母亲别哭,父皇没有给母亲名分,可母亲有四儿、五儿,四儿一定勤勉,习诗书,练骑射,等四儿长大了,绝不让别人欺负母亲。”雅若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朱橚也跑过来搂住雅若,委屈地说道:“母亲,今天二哥、三哥又欺负我和四哥,他们说母亲没有位份,父皇不喜欢我们。”雅若听闻悲从心生,更是自责,只怪自己连累了孩子,于是紧紧握住两个孩子的手,正色说道:“记住,从今往后,你们的母后是马皇后,只有你们才是马皇后的嫡子。你们在宫里要时时谨慎,事事小心。愿长生天保佑我可怜的孩子。”说着,雅若取下了随身携带的一枚缀缨玉佩,放在朱棣手中,抚着他的头说道:“四儿,这缀缨玉佩乃是母亲与你父皇的定情之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记住这句诗,若他日,你兄弟二人有难,拿着这枚缀缨玉佩,把这句诗说与你父皇听,你父皇若想起了母亲的好处,便会救你们的。”朱棣有些不解,“母亲,这句诗是什么意思?”雅若回答道:“女子若为男子的佩玉结缀罗缨,那此男子必是她心中之人。等你长大了,遇到心爱的女子,她也会为你把玉佩结缀上罗缨,不管她是妻是妾,你都要好好待她,因为她此生已将身心俱托付与你,你若负了她,她必伤心欲绝,万念俱灰。”雅若说到此处,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便放声痛哭起来。冯月珍也跟着掩面哭泣,两个孩子见母亲与奶娘哭得这般伤心也一同哭起来。
就在此时,朱元璋的贴身宦官袁忠来到喈凤宫宣旨。朱元璋称帝后,他的属下袁忠便甘愿做了宦官,留在朱元璋身边侍奉,当年就是这袁忠去雅若家提的亲。今日只见这袁忠手拿圣旨,身后还跟着三个小宦官,一个小宦官手中的托盘上放着华美的衣衫,一个小宦官手中的托盘上放着精美的凤冠,只是第三个小宦官手中的托盘上盖着一块白绸,不知托盘中为何物。再看这袁忠神情哀伤,有啼哭之意,雅若见此情景,便知今日命结此处。这袁忠平日里待雅若母子甚好,朱棣、朱橚与这袁忠也十分亲近,朱棣见袁忠带着小宦官前来,便走上前去,扯着袁忠的衣襟问道:“袁公公,这衣衫、凤冠甚美,是父皇赐予母亲的?”袁忠强忍着泪水指着前两个托盘说道:“四殿下该唤母妃才是,陛下已封你母妃为碽妃了。”听到“碽妃... -->>
洪武三十年六月初八,燕王朱棣的嫡二子——高阳郡王朱高煦大婚,待一对新人入了洞房,朱棣便独自奔回了自己的书房。这燕王朱棣今年三十八岁,貌奇伟,美髭髯,他身着衮龙袍,头戴翼善冠,昂藏七尺,龙行虎步,真是英武非凡。朱棣将书房的门紧紧关闭,跪在了一幅画像前,那画中乃是一女子,她宛若天仙、皎似秋月,明眸善睐,风姿绰约。只见她发髻高耸,凤翘双插,白衣白裙外,穿着淡粉色比甲,芊芊素手拈着一束梅花。这窈窕飘逸的仙子,只在画中嫣然一笑,便足以倾倒众生。只听朱棣说道:“母妃,今日您的次孙高煦都纳妃了,母妃高不高兴?”朱棣正说着,房门被一位老妇人推开了,朱棣回头看去,赶忙起身,走到门口,扶着那老妇人坐下,关切地问道:“奶娘怎么来了?”那老妇人缓缓说道:“席间看你神情,便知你又思念你的母妃了,你母妃都走了三十年了,四儿何必自苦?”朱棣回头看着那画像,紧锁着双眉,语气凝重:“三十年了,母妃赴死的情景,四儿一刻不曾忘记。”
那还是洪武元年的事情,朱元璋于应天称帝,改应天为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诸将亲信皆封公侯,嫡妻庶妾皆列后妃,可唯独一位妾室没有名分,这妾室便是蒙古族女子翁吉剌氏,名叫雅若,她在朱元璋打天下之时便跟随左右,为朱元璋生下了四儿子朱棣、五儿子朱橚。大明建国后,元朝统治虽被推翻,但北元势力犹在,而雅若又是蒙古族女子,若受封明宫妃嫔,只怕影响民心所向。因此,朝臣也一再上奏朱元璋,处死蒙古族女翁吉剌氏,以稳天下民心,朱元璋自是不忍,便一直推脱着。可雅若冰雪聪明,自是明白个中道理。
一日,雅若带着幼年的朱棣与朱橚来到坤宁宫参拜皇后马秀英,雅若跪倒在地,马秀英疾步上前,搀扶雅若起身,“妹妹何故行此大礼?”雅若却并未起身,而是哀求着:“秀英姐姐,妹妹自知不久人世,二子年幼,我实在放心不下,自我与陛下结缡之日起,姐姐便对我百般照顾,在这后宫当中,妹妹信得过的,唯独秀英姐姐一人,请姐姐收留四儿、五儿,雅若死后,请姐姐务必抚育他们长大成人。”马秀英也知雅若恐怕真的性命难保,可无奈之中也只能安慰道:“妹妹不必过于担忧,虽然朝臣有异议,可陛下定会护你们母子周全的。”“姐姐,我是蒙古族女子,故元势力犹在,若想稳定大明江山,任陛下百般不舍也无可奈何,姐姐慈悲,收下这两个孩子,日后对外人道起,就说他二人是当今马皇后嫡出,只有姐姐的庇护,他们才能平安长大,姐姐恩情,妹妹来世再报。”雅若说着便向马秀英叩首。马秀英悲从心生,用罗帕拭去眼角的泪水,“妹妹放心,姐姐会保护老四、老五平安长大的。”雅若千恩万谢才站起身来,转身对小朱棣,小朱橚说道:“四儿、五儿,快来拜见你们的母后。”此时朱棣年八岁,朱橚年七岁,他们对此事还不甚明白,只听母亲吩咐,便跪下来参拜了马皇后。
雅若母子三人拜别了马秀英,回到自己的寝宫——偏僻的喈凤宫,朱棣与朱橚的奶娘冯月珍已是泪眼婆娑,疾步上前问道:“马皇后应了?”雅若点点头,“应了。冯姐姐,即便陛下不舍,护住我性命又如何?四儿、五儿跟着我这样的母亲只能受苦,若是我死了,一来,陛下念及旧情定会好生待我们的孩子。二来,马皇后无子,为四儿、五儿换来嫡出的身份,他们才有好的前程,不必跟着我受苦。”雅若边说着边取来了两幅画像,放在冯月珍手中接着说道:“冯姐姐,四儿、五儿年幼,待他们长大了,怕是早已忘记了我的模样,这两幅画像是陛下命画工为我所画,一幅是我着汉装的画像,一幅是我着蒙装的画像,日后他们长大成人,冯姐姐分别交与他们。”雅若说完,泪水不由得顺着脸颊直淌下来,幼年朱棣见到母亲如此悲伤,忙搂住母亲安慰:“母亲别哭,父皇没有给母亲名分,可母亲有四儿、五儿,四儿一定勤勉,习诗书,练骑射,等四儿长大了,绝不让别人欺负母亲。”雅若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朱橚也跑过来搂住雅若,委屈地说道:“母亲,今天二哥、三哥又欺负我和四哥,他们说母亲没有位份,父皇不喜欢我们。”雅若听闻悲从心生,更是自责,只怪自己连累了孩子,于是紧紧握住两个孩子的手,正色说道:“记住,从今往后,你们的母后是马皇后,只有你们才是马皇后的嫡子。你们在宫里要时时谨慎,事事小心。愿长生天保佑我可怜的孩子。”说着,雅若取下了随身携带的一枚缀缨玉佩,放在朱棣手中,抚着他的头说道:“四儿,这缀缨玉佩乃是母亲与你父皇的定情之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记住这句诗,若他日,你兄弟二人有难,拿着这枚缀缨玉佩,把这句诗说与你父皇听,你父皇若想起了母亲的好处,便会救你们的。”朱棣有些不解,“母亲,这句诗是什么意思?”雅若回答道:“女子若为男子的佩玉结缀罗缨,那此男子必是她心中之人。等你长大了,遇到心爱的女子,她也会为你把玉佩结缀上罗缨,不管她是妻是妾,你都要好好待她,因为她此生已将身心俱托付与你,你若负了她,她必伤心欲绝,万念俱灰。”雅若说到此处,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悲痛,便放声痛哭起来。冯月珍也跟着掩面哭泣,两个孩子见母亲与奶娘哭得这般伤心也一同哭起来。
就在此时,朱元璋的贴身宦官袁忠来到喈凤宫宣旨。朱元璋称帝后,他的属下袁忠便甘愿做了宦官,留在朱元璋身边侍奉,当年就是这袁忠去雅若家提的亲。今日只见这袁忠手拿圣旨,身后还跟着三个小宦官,一个小宦官手中的托盘上放着华美的衣衫,一个小宦官手中的托盘上放着精美的凤冠,只是第三个小宦官手中的托盘上盖着一块白绸,不知托盘中为何物。再看这袁忠神情哀伤,有啼哭之意,雅若见此情景,便知今日命结此处。这袁忠平日里待雅若母子甚好,朱棣、朱橚与这袁忠也十分亲近,朱棣见袁忠带着小宦官前来,便走上前去,扯着袁忠的衣襟问道:“袁公公,这衣衫、凤冠甚美,是父皇赐予母亲的?”袁忠强忍着泪水指着前两个托盘说道:“四殿下该唤母妃才是,陛下已封你母妃为碽妃了。”听到“碽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