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转眼就到了秋收,每年百姓最期盼的就是秋收,秋收代表了一年的口粮,今年的秋收,百姓只有愁苦。
竹兰带着几个孙子和孙女去庄子住几日,到了庄子没歇着,直接去了田地,站在田埂间看着秋收。
明静胖手闲不住,拿起麦穗,“奶奶,麦穗怎么有这么多瘪的?”
竹兰接过来,心里发沉,“今年的收成不好。”
自家的庄子土地肥沃,大儿子说减产了四分之一,土地贫瘠的地方更不用想了。
明静对吃的很在意,“奶奶,交了税粮食够吃吗?”
竹兰失笑,“自然是够的,咱们家的田地多,交了税不仅够吃,还能卖一些粮食。”
明静放心了,够吃就行。
昌礼从田里上来,“娘,您刚到庄子,您先回去歇着吧,这里儿子看着就行。”
竹兰摇头,“我的身子骨没这么脆弱,你去忙你的。”
她心里惦记收成,所以才想来庄子看看,带几个小孙子是想教育他们。
昌礼没急着回去,叹气道:“今年的收成不好。”
竹兰,“今年百姓要过苦日子了。”
战争没结束,今年减税的可能性不高。
蕲州,昌廉从没受灾的几个州回来,赶路走的急,他显得十分的疲惫。
知府大人见昌廉的神色,心里发沉,“收成不好?”
“嗯,今年的收成不好,没受灾的州城要交税帮不了我们。”
知府大人抿着嘴,“咱们州洪水退去,一些田地被洪水带走了肥沃的土壤,还有一些低洼的田地都是淤泥,哪怕清理也影响收成,今年受灾各州免了税收,可也要等粮食成熟百姓才有口粮,缺粮食啊。”
蕲州是种两季水稻的,洪水退后种晚水稻也晚了,还是希望能得一些粮食。
昌廉也发愁,今年气温低,晚水稻的收成不会好,“实在没办法,只能写折子进京了。”
他们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知府大人为了增加收入,还学别的州稻田里养鱼,只希望能补一些口粮。
知府大人叹气,他最近没少出城,各村的百姓上山找吃的,路边被挖的看不到野菜的影子,大人孩子都面黄肌瘦的,如果不是府城硬撑着发放一些粮食给各村,日子更难熬。
知府大人后背弯了弯,“我去写折子。”
昌廉从府衙出来,回家就见妻子看京城的来信,“娘回的信?”
董氏摇头,“不是,大嫂回我的信。”
“你有事找大嫂?”
董氏点头,“这不是秋收了,我让大嫂和大哥说,咱们家田地收上来的粮食不卖了,让大哥将粮食送过来。”
昌廉,“你想捐粮食?”
董氏,“我看你为了粮食发愁,咱们家的粮食虽然不多,却也能尽绵薄之力。”
昌廉坐下道:“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不能由我起头,蕲州官员不少,其中世家子弟很多,世家不会缺粮食,真正缺粮食的是百姓,如果每人捐一些,的确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但是出头的人不能是我。”
董氏,“为何?因为知府大人吗?”
昌廉摇头,“知府大人巴不得有人捐粮食,我顾忌的是爹,咱们家在京城很惹眼,此次洪水,我已经出了风头,再继续出风头遭人恨。”
&n... -->>
一转眼就到了秋收,每年百姓最期盼的就是秋收,秋收代表了一年的口粮,今年的秋收,百姓只有愁苦。
竹兰带着几个孙子和孙女去庄子住几日,到了庄子没歇着,直接去了田地,站在田埂间看着秋收。
明静胖手闲不住,拿起麦穗,“奶奶,麦穗怎么有这么多瘪的?”
竹兰接过来,心里发沉,“今年的收成不好。”
自家的庄子土地肥沃,大儿子说减产了四分之一,土地贫瘠的地方更不用想了。
明静对吃的很在意,“奶奶,交了税粮食够吃吗?”
竹兰失笑,“自然是够的,咱们家的田地多,交了税不仅够吃,还能卖一些粮食。”
明静放心了,够吃就行。
昌礼从田里上来,“娘,您刚到庄子,您先回去歇着吧,这里儿子看着就行。”
竹兰摇头,“我的身子骨没这么脆弱,你去忙你的。”
她心里惦记收成,所以才想来庄子看看,带几个小孙子是想教育他们。
昌礼没急着回去,叹气道:“今年的收成不好。”
竹兰,“今年百姓要过苦日子了。”
战争没结束,今年减税的可能性不高。
蕲州,昌廉从没受灾的几个州回来,赶路走的急,他显得十分的疲惫。
知府大人见昌廉的神色,心里发沉,“收成不好?”
“嗯,今年的收成不好,没受灾的州城要交税帮不了我们。”
知府大人抿着嘴,“咱们州洪水退去,一些田地被洪水带走了肥沃的土壤,还有一些低洼的田地都是淤泥,哪怕清理也影响收成,今年受灾各州免了税收,可也要等粮食成熟百姓才有口粮,缺粮食啊。”
蕲州是种两季水稻的,洪水退后种晚水稻也晚了,还是希望能得一些粮食。
昌廉也发愁,今年气温低,晚水稻的收成不会好,“实在没办法,只能写折子进京了。”
他们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知府大人为了增加收入,还学别的州稻田里养鱼,只希望能补一些口粮。
知府大人叹气,他最近没少出城,各村的百姓上山找吃的,路边被挖的看不到野菜的影子,大人孩子都面黄肌瘦的,如果不是府城硬撑着发放一些粮食给各村,日子更难熬。
知府大人后背弯了弯,“我去写折子。”
昌廉从府衙出来,回家就见妻子看京城的来信,“娘回的信?”
董氏摇头,“不是,大嫂回我的信。”
“你有事找大嫂?”
董氏点头,“这不是秋收了,我让大嫂和大哥说,咱们家田地收上来的粮食不卖了,让大哥将粮食送过来。”
昌廉,“你想捐粮食?”
董氏,“我看你为了粮食发愁,咱们家的粮食虽然不多,却也能尽绵薄之力。”
昌廉坐下道:“你的想法很好,但是不能由我起头,蕲州官员不少,其中世家子弟很多,世家不会缺粮食,真正缺粮食的是百姓,如果每人捐一些,的确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但是出头的人不能是我。”
董氏,“为何?因为知府大人吗?”
昌廉摇头,“知府大人巴不得有人捐粮食,我顾忌的是爹,咱们家在京城很惹眼,此次洪水,我已经出了风头,再继续出风头遭人恨。”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