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欧皇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至于在大西洋航线上,从本土到巴拿马,为了保密,马林自然还是使用盖伦船。而且,这条航线,也不安定,以后肯定会有很多海盗。所以,能够安装很多火炮的盖伦船,才是这条航线的首选。至于飞剪船,快则快矣,但是不能安装火炮,没有自卫能力。所以,只能走偏僻的航线,别让人发现了……
一旦开辟了在太平洋上去华夏的贸易航线,马林可以预料,到时候,华夏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将会给自己带来各种暴利。
要知道,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每年从华夏采购的花费,达到100万到300万比索之间。这个比索,就是银元,后世所说的“大洋”。100万比索,就是100万大洋。具体算下来,每个银元含银量大约在24克左右。按照现在1比12的金银兑换比,就是2克黄金。100万比索,就是200万克黄金,相当于56.1万杜卡特金币了……
而且,这还只是采购价格,运到欧洲,价格更高。马林前世读过一则数据。那就是,荷兰人在台湾,收购那些走私来的生丝,收购价是4荷兰盾每磅。而运回欧洲的话,销售价则达到16.6荷兰盾每磅,涨了4倍多……
也就是说,那价值100万比索的货物运回欧洲,售价可能会达到400万比索以上,相当于两百三十多万金币了。具体利润,恐怕也有一百几十万金币……
面对如此暴利,马林如何不心动?于是,他决定,在5年内,打通华夏的贸易航线。为此,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培养一批中文翻译……
是的,培养一批中文翻译。毕竟,现在整个东弗里斯兰,或者说整个欧洲,也只有马林懂得中文。还有就是莫日根和巴特尔两个蒙古医生,懂得一点大同方言。
但是,派船队去华夏贸易,总不能让自己或者两个宫廷医生亲自去吧?所以,还是要培养一批翻译官的。
马林对于这一点,仔细考虑过。同大明打交道,是很复杂的。首先,语言上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其中,这要分两个情况。一是和官府打交道,另一个则是和民间打交道……
和官府打交道的话,则需要懂得“官话”。明朝的官话,和后世的普通话是有区别的。后世的普通话,其实是在满清入关后,吸纳了很多满语词汇后形成的。比如“胡同”,就是满人引入的词汇之一。
这个时期的明朝官话,其实更多以南京的口音为标准。因为,南京才是大明的正都。立国之初,也是以南京的口音为国家标准的“雅音”。
当然,大明迁都北平后,北平主体居民是大量的官员和家属。在这个全国性的都市,官方的“雅音”自然也影响到了当地的语言。
也就是说,后世的普通话,其实是糅合了大明的官话,北平的当地方言,以及后来入关的满人的土话,杂合而成的。
马林后世在南京生活过,发现用普通话和当地人交流,并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拿普通话和大明官府打交道,那是没啥问题的。
至于和民间打交道,那就麻烦了。因为,民间从事海上贸易的,多半是胡建人和广東人。这些敢违背律法搞走私的海商们,可不是什么读书人,自然不懂什么官话,他们只会讲闽语和粤语。
而闽语和粤语,马林是不懂得,最多会唱几首传唱度比较高的粤语歌。但是,你要让他用粤语和人交流,准会抓瞎。
所以,马林最终定下的方案,还是和大明官方交流,使用普通话和大明官话交流。
为此,马林下令,在学校里,挑选语言天赋比较好的少年,自己亲自教他们普通话。几年后,派去华夏充当翻译,搞贸易……
至于人数,马林暂定为30人。再多,自己也没有精力教了。而且,想要教这批人,自己还得编写教材。比如,汉语拼音啥的,也要搞出来。然后,还要搞个类似《新华字典》的小字典,好让学员们自己查阅。只是,这个编书量好大哦……马林感觉,自己要被当牲口用了……
; 至于在大西洋航线上,从本土到巴拿马,为了保密,马林自然还是使用盖伦船。而且,这条航线,也不安定,以后肯定会有很多海盗。所以,能够安装很多火炮的盖伦船,才是这条航线的首选。至于飞剪船,快则快矣,但是不能安装火炮,没有自卫能力。所以,只能走偏僻的航线,别让人发现了……
一旦开辟了在太平洋上去华夏的贸易航线,马林可以预料,到时候,华夏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将会给自己带来各种暴利。
要知道,西班牙人的马尼拉大帆船,每年从华夏采购的花费,达到100万到300万比索之间。这个比索,就是银元,后世所说的“大洋”。100万比索,就是100万大洋。具体算下来,每个银元含银量大约在24克左右。按照现在1比12的金银兑换比,就是2克黄金。100万比索,就是200万克黄金,相当于56.1万杜卡特金币了……
而且,这还只是采购价格,运到欧洲,价格更高。马林前世读过一则数据。那就是,荷兰人在台湾,收购那些走私来的生丝,收购价是4荷兰盾每磅。而运回欧洲的话,销售价则达到16.6荷兰盾每磅,涨了4倍多……
也就是说,那价值100万比索的货物运回欧洲,售价可能会达到400万比索以上,相当于两百三十多万金币了。具体利润,恐怕也有一百几十万金币……
面对如此暴利,马林如何不心动?于是,他决定,在5年内,打通华夏的贸易航线。为此,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培养一批中文翻译……
是的,培养一批中文翻译。毕竟,现在整个东弗里斯兰,或者说整个欧洲,也只有马林懂得中文。还有就是莫日根和巴特尔两个蒙古医生,懂得一点大同方言。
但是,派船队去华夏贸易,总不能让自己或者两个宫廷医生亲自去吧?所以,还是要培养一批翻译官的。
马林对于这一点,仔细考虑过。同大明打交道,是很复杂的。首先,语言上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其中,这要分两个情况。一是和官府打交道,另一个则是和民间打交道……
和官府打交道的话,则需要懂得“官话”。明朝的官话,和后世的普通话是有区别的。后世的普通话,其实是在满清入关后,吸纳了很多满语词汇后形成的。比如“胡同”,就是满人引入的词汇之一。
这个时期的明朝官话,其实更多以南京的口音为标准。因为,南京才是大明的正都。立国之初,也是以南京的口音为国家标准的“雅音”。
当然,大明迁都北平后,北平主体居民是大量的官员和家属。在这个全国性的都市,官方的“雅音”自然也影响到了当地的语言。
也就是说,后世的普通话,其实是糅合了大明的官话,北平的当地方言,以及后来入关的满人的土话,杂合而成的。
马林后世在南京生活过,发现用普通话和当地人交流,并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拿普通话和大明官府打交道,那是没啥问题的。
至于和民间打交道,那就麻烦了。因为,民间从事海上贸易的,多半是胡建人和广東人。这些敢违背律法搞走私的海商们,可不是什么读书人,自然不懂什么官话,他们只会讲闽语和粤语。
而闽语和粤语,马林是不懂得,最多会唱几首传唱度比较高的粤语歌。但是,你要让他用粤语和人交流,准会抓瞎。
所以,马林最终定下的方案,还是和大明官方交流,使用普通话和大明官话交流。
为此,马林下令,在学校里,挑选语言天赋比较好的少年,自己亲自教他们普通话。几年后,派去华夏充当翻译,搞贸易……
至于人数,马林暂定为30人。再多,自己也没有精力教了。而且,想要教这批人,自己还得编写教材。比如,汉语拼音啥的,也要搞出来。然后,还要搞个类似《新华字典》的小字典,好让学员们自己查阅。只是,这个编书量好大哦……马林感觉,自己要被当牲口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