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启四年,对于明王朝来说,是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尽管这年夏收,北方各省灾害不断。
如北直隶冬季无雪,不过夏收还算可以。
在地下水的支撑下,华北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粮食依旧是获得了丰收,东部地区因为地下水被海水渗透,钻井成本比较高,所以筒井没有完全普及,部分地区受到了干旱影响。
不过因为提前预料到了这一点,东部沿海地区在天启四年春季种下了大规模的红薯,这玩意非常耐旱,实在干旱得不行,用水漫灌个一两次就行。北直隶的水利设施此时是很完善的,水塘、水渠、水车都有,即便没有雪水浸润土地,也不影响这些红薯生长。
随着夏收的来临,朱由校又免除了各个受灾地区的田赋。
内阁则在这一年开始在北方各省不断的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主要措施还是加强吏员待遇,并禁止私派。
帝制实际上并不是落后的制度,一个皇帝再怎么昏庸无度,也不可能希望把自己的国家搞到灭亡。
真正会使国家灭亡的,实际上都是那些下面的管理阶级。
这些管理阶级作为皇帝手下的打工仔,很多时候并不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因为他们动摇的是皇帝的统治地位,又不是他们自己的。
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皇帝的大旗,从而让他们的统治利益变得名正言顺。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把皇帝一脚踢开,公然的进行暗箱操作。
所以说皇帝的利益,实际上是和普通百姓的利益有着共同点。而官僚阶级却是不同,这些官僚阶级才是罪魁祸首。
此时朱由校最大的敌人,同样也就是这些高级打工仔。
南方地区这些高级打工仔的势力太强,朱由校暂时不敢乱动。但是在北方各省,朱由校和内阁已经开始钝刀子割肉。慢慢来。开始一刀接一刀的限制官僚利益。
这样的结果很明显,北方各省的民生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朱由校的名声却是开始变臭了。这些高级打工仔就是这样。当碰上那些限制他们利益的皇帝,他们如果无力改变,那么就提起笔杆子骂!
就算是现在不敢骂,以后也会骂。
就像是太祖朱元璋,就被骂得很惨。因为朱元璋整治贪污,站在普通百姓的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
为什么后面的满清会被那些上流社会不断歌颂?
因为满清入关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动摇那些官僚阶级的利益。只要那些官僚阶级肯投靠他们。他们不仅不财产安全,还能跟在满清屁股后面抢老百姓的钱。结果改朝换代下来,财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变多了。
满清王朝自打成立开始,就是一个允许官僚贪污的政权,从而拉拢汉人官僚。要钱给钱,要官给官。只要你不造反,不要军权。所以满清政权,是官僚阶级的天堂。因此镇压普通百姓造反的时候,那些官僚阶级也是无比的心狠手辣。
因为满清给足了那些官僚阶级利益,因此什么康乾盛世就被那些掌握舆论的官僚阶级给吹出来了。
对他们来说确实是盛世。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地狱。
此时朱由校显然正在走向一条会招惹骂名的道路,就如同万历皇帝一般。但朱由校下手明显比万历皇帝要狠得多,目前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从年初开始,朱由校和沈潅就加紧了对基层官员的提拔任用。那些原本的上层高官,大部分都是享受到了**利益的,他们的胃口太大了。就算是用高薪养廉的方式,也无法换取他们的忠心。
但是那些基层官员却是不同,他们享有的**利益不大,很多甚至还比较廉洁。把这些官员提拔起来,给予更高的待遇。并加强监管,**问题就能遏制。
反腐力度在天启四年变得更加严厉。基本上每个月都有那么几个省级高官落马,一旦查实贪污,直接抄家、劳改。
在中央的反腐高压之下,北方各省的行政变得廉洁了许多,起码没有人敢再明目张胆的进行贪污了。
“陛下,这是从下面选上来的吏员名单,都是一些比较正直的吏员,而且在基层也待了多年。”沈潅将一份名单呈递给了朱由校,然后继续说道:“您看要是没有问题,就从中补缺。”
“嗯!名单先放着吧!朕让厂卫核实一下。”朱由校点头道,这是第一批挑选出来的吏员,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将会把这些人任命为各地县令和知州。
因为反腐力度的提高,落马官员开始变多了。这段时间落马的官员不再只是朝堂之上的京官,而是各省都有。因此出现了较多空缺,出现空缺之后自然是逐级选择廉洁的官员进行提拔,基层的地方一把手也就出现了空缺。
出现空缺之后怎么补呢?
从那些进士中挑选的话,显然也没有那么多人。但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官员还找不到不成?
大明各地吏员多得很,每个衙门里都有许多文书。这些在官府里从事文书工作的,多是一些没有考上进士的读书人,要说他们的文化实际上也不低。而且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对基层的行政也非常熟悉。
那些文书的功名实际上也不低,很多都是秀才,还有一些举人什么的。
还有一些师爷,实际上比那些官员还要了解行政,不过这些师爷很多都油滑得很,因此倒不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是不错的。
反正人是多得很,朱由校完全不担心把官员抄家多了,会没人给他打工。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想要当官的读书人多得去了。而且很多读书人想当官也不是想要钱,而是想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现在高薪养廉,只要廉洁自律,物质生活上总不会差。
随着高薪养廉的制度推广。朱由校和沈潅发现行政成本提高了不少。为此开始改变制度,即确定官员清廉才发高薪。
所以如今的地方官员不是所有都高薪了。而是确定了其廉洁才发高薪。而那些没有确定清廉的官员,则是厂卫反腐的主要目标。
接下来要么确定这些官员清廉,要么确定他们**。一批接一批的审查过去,最终完成吏治上的梳理。
不过厂卫反腐却是引发了很多非议,但却也把北方各省那些贪污官员搞得闻风丧胆了,天天在家里担惊受怕。
这不朱由校的案头上,又堆了一叠反对言官反对厂卫反腐的奏章。
在那些官员看来。这些厂卫完全就是一群文盲,没有资格去从事反腐活动。反对理由无非就是什么不公正、不透明。
“爱卿,最近反对厂卫反腐的声音不断高涨,朕决定把反腐审查交给大臣们去做,内阁先拟个名单吧!接下来成立一个什么纪律检查委员会。日后官员**问题都将由这个新部门负责审查,另外各地死囚行刑之前,也必须由这个部门过问,任何证据不足的死囚犯,都不能进行处决。”朱由校对沈潅吩咐道。
“陛下圣明。各地冤案错案确实也是比较频发。”沈潅对皇帝的这个决定十分赞同,这个时代的大明刑侦和后世差不多,对于那些重大的恶性案件破不了的话。刑侦人员是要遭到处罚的。
破不了案不仅很可能要扣钱,而且还要挨板子。实在逼急了。随便拉一个替死鬼过来应付了事也是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绝对是有的,不过总体上也不会那么多。更多的还是地方官员为了利益,与当地富贵之家相互勾结,收了贿赂之后故意陷害。
基本上每个府都有一些这样的冤案错案,这些冤案错案接下来都是要梳理清楚的。但在梳理清楚之前,那些喊冤入狱的百姓不能先被砍了。这样的模式,也是后世所采用的。
几天之后,纪检委成立的消息就正式发出去了。
纪检委不仅负责审查**官员,也负责审查死囚。在那些官员的反对浪潮之中,皇帝总算是做出了一些让步。厂卫正式从**官员审查的程序中退了出来。
&nb... -->>
天启四年,对于明王朝来说,是个难得的喘息之机。尽管这年夏收,北方各省灾害不断。
如北直隶冬季无雪,不过夏收还算可以。
在地下水的支撑下,华北平原中西部地区的粮食依旧是获得了丰收,东部地区因为地下水被海水渗透,钻井成本比较高,所以筒井没有完全普及,部分地区受到了干旱影响。
不过因为提前预料到了这一点,东部沿海地区在天启四年春季种下了大规模的红薯,这玩意非常耐旱,实在干旱得不行,用水漫灌个一两次就行。北直隶的水利设施此时是很完善的,水塘、水渠、水车都有,即便没有雪水浸润土地,也不影响这些红薯生长。
随着夏收的来临,朱由校又免除了各个受灾地区的田赋。
内阁则在这一年开始在北方各省不断的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主要措施还是加强吏员待遇,并禁止私派。
帝制实际上并不是落后的制度,一个皇帝再怎么昏庸无度,也不可能希望把自己的国家搞到灭亡。
真正会使国家灭亡的,实际上都是那些下面的管理阶级。
这些管理阶级作为皇帝手下的打工仔,很多时候并不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因为他们动摇的是皇帝的统治地位,又不是他们自己的。
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皇帝的大旗,从而让他们的统治利益变得名正言顺。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把皇帝一脚踢开,公然的进行暗箱操作。
所以说皇帝的利益,实际上是和普通百姓的利益有着共同点。而官僚阶级却是不同,这些官僚阶级才是罪魁祸首。
此时朱由校最大的敌人,同样也就是这些高级打工仔。
南方地区这些高级打工仔的势力太强,朱由校暂时不敢乱动。但是在北方各省,朱由校和内阁已经开始钝刀子割肉。慢慢来。开始一刀接一刀的限制官僚利益。
这样的结果很明显,北方各省的民生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朱由校的名声却是开始变臭了。这些高级打工仔就是这样。当碰上那些限制他们利益的皇帝,他们如果无力改变,那么就提起笔杆子骂!
就算是现在不敢骂,以后也会骂。
就像是太祖朱元璋,就被骂得很惨。因为朱元璋整治贪污,站在普通百姓的利益角度去考虑问题。
为什么后面的满清会被那些上流社会不断歌颂?
因为满清入关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动摇那些官僚阶级的利益。只要那些官僚阶级肯投靠他们。他们不仅不财产安全,还能跟在满清屁股后面抢老百姓的钱。结果改朝换代下来,财富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变多了。
满清王朝自打成立开始,就是一个允许官僚贪污的政权,从而拉拢汉人官僚。要钱给钱,要官给官。只要你不造反,不要军权。所以满清政权,是官僚阶级的天堂。因此镇压普通百姓造反的时候,那些官僚阶级也是无比的心狠手辣。
因为满清给足了那些官僚阶级利益,因此什么康乾盛世就被那些掌握舆论的官僚阶级给吹出来了。
对他们来说确实是盛世。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就是地狱。
此时朱由校显然正在走向一条会招惹骂名的道路,就如同万历皇帝一般。但朱由校下手明显比万历皇帝要狠得多,目前这只是一个开始罢了。
从年初开始,朱由校和沈潅就加紧了对基层官员的提拔任用。那些原本的上层高官,大部分都是享受到了**利益的,他们的胃口太大了。就算是用高薪养廉的方式,也无法换取他们的忠心。
但是那些基层官员却是不同,他们享有的**利益不大,很多甚至还比较廉洁。把这些官员提拔起来,给予更高的待遇。并加强监管,**问题就能遏制。
反腐力度在天启四年变得更加严厉。基本上每个月都有那么几个省级高官落马,一旦查实贪污,直接抄家、劳改。
在中央的反腐高压之下,北方各省的行政变得廉洁了许多,起码没有人敢再明目张胆的进行贪污了。
“陛下,这是从下面选上来的吏员名单,都是一些比较正直的吏员,而且在基层也待了多年。”沈潅将一份名单呈递给了朱由校,然后继续说道:“您看要是没有问题,就从中补缺。”
“嗯!名单先放着吧!朕让厂卫核实一下。”朱由校点头道,这是第一批挑选出来的吏员,如果没有问题,那么接下来将会把这些人任命为各地县令和知州。
因为反腐力度的提高,落马官员开始变多了。这段时间落马的官员不再只是朝堂之上的京官,而是各省都有。因此出现了较多空缺,出现空缺之后自然是逐级选择廉洁的官员进行提拔,基层的地方一把手也就出现了空缺。
出现空缺之后怎么补呢?
从那些进士中挑选的话,显然也没有那么多人。但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官员还找不到不成?
大明各地吏员多得很,每个衙门里都有许多文书。这些在官府里从事文书工作的,多是一些没有考上进士的读书人,要说他们的文化实际上也不低。而且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对基层的行政也非常熟悉。
那些文书的功名实际上也不低,很多都是秀才,还有一些举人什么的。
还有一些师爷,实际上比那些官员还要了解行政,不过这些师爷很多都油滑得很,因此倒不是很好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是不错的。
反正人是多得很,朱由校完全不担心把官员抄家多了,会没人给他打工。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想要当官的读书人多得去了。而且很多读书人想当官也不是想要钱,而是想要坐在那个位置上,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现在高薪养廉,只要廉洁自律,物质生活上总不会差。
随着高薪养廉的制度推广。朱由校和沈潅发现行政成本提高了不少。为此开始改变制度,即确定官员清廉才发高薪。
所以如今的地方官员不是所有都高薪了。而是确定了其廉洁才发高薪。而那些没有确定清廉的官员,则是厂卫反腐的主要目标。
接下来要么确定这些官员清廉,要么确定他们**。一批接一批的审查过去,最终完成吏治上的梳理。
不过厂卫反腐却是引发了很多非议,但却也把北方各省那些贪污官员搞得闻风丧胆了,天天在家里担惊受怕。
这不朱由校的案头上,又堆了一叠反对言官反对厂卫反腐的奏章。
在那些官员看来。这些厂卫完全就是一群文盲,没有资格去从事反腐活动。反对理由无非就是什么不公正、不透明。
“爱卿,最近反对厂卫反腐的声音不断高涨,朕决定把反腐审查交给大臣们去做,内阁先拟个名单吧!接下来成立一个什么纪律检查委员会。日后官员**问题都将由这个新部门负责审查,另外各地死囚行刑之前,也必须由这个部门过问,任何证据不足的死囚犯,都不能进行处决。”朱由校对沈潅吩咐道。
“陛下圣明。各地冤案错案确实也是比较频发。”沈潅对皇帝的这个决定十分赞同,这个时代的大明刑侦和后世差不多,对于那些重大的恶性案件破不了的话。刑侦人员是要遭到处罚的。
破不了案不仅很可能要扣钱,而且还要挨板子。实在逼急了。随便拉一个替死鬼过来应付了事也是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绝对是有的,不过总体上也不会那么多。更多的还是地方官员为了利益,与当地富贵之家相互勾结,收了贿赂之后故意陷害。
基本上每个府都有一些这样的冤案错案,这些冤案错案接下来都是要梳理清楚的。但在梳理清楚之前,那些喊冤入狱的百姓不能先被砍了。这样的模式,也是后世所采用的。
几天之后,纪检委成立的消息就正式发出去了。
纪检委不仅负责审查**官员,也负责审查死囚。在那些官员的反对浪潮之中,皇帝总算是做出了一些让步。厂卫正式从**官员审查的程序中退了出来。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