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重要的,但是明王朝如今糟糕的农业税征收额度。实在是鸡肋无比。当前农业税依旧是要依靠那些文官征收的,不过朱由校做的就是加强监督,能收上来多少是多少,严禁官府向普通百姓崔科。
而北直隶的农业税在天启四年就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仅一省的农业税额度超过了北方各省的农业税总和。
实际上如今北直隶地区反对商业税的商人已经很少了,因为人们已经适应了当前的制度。
或者说传统的官商勾结势力,已经被皇家财团给取代了。而如今北直隶众多的民间商人,很多也是在新的制度下崛起的。商业税的出现,反而造就了许多民间商人。因为传统的官商勾结势力。在如今的北直隶已经吃不开了,民间商人要想赚到钱,得凭借真本事,而不是无脑就能赚到钱的。
当然民间商人也希望商业税能低一些,谁不想呢!但他们已经无法掌握舆论的主流,也不敢站出来呼吁什么,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资格。而且很多商人也意识到,北直隶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如今的体系之下的。
尽管朝廷有征收商业税,同时也将蛋糕做大了。
而那些曾经反对商业税的主流商人。多数已经被整得不是破产,就是逃离了北直隶,被排斥在了北直隶市场之外。
这样的商业税征收,没有征收矿税的地域性那么大。但聪明人都发现,如今皇帝的征税方式,比万历皇帝的矿税还要高明。
因为地域性没那么大。造成的影响也只是局部的。局部被消化之后,反对的声音也日渐减少,而税收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如今规模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而朝廷如今也有钱对东北地区进行开发。未来用不了多久,朝廷的财政就能被彻底盘活。
那些旧官僚势力瞄来瞄去。最终将火力集中到了朱由校此时的官员提拔方式上。
随着东北地区先是收复辽东,接着又开了四个省,外加台湾开省。明王朝地方官员出现了大量的新编制。光是地方一把手,就需要提拔一百多人,还不包括其他官员。林林总总的算下来,起码需要四百多名主要官员。
结果没过多久,内阁就直接从基层吏员进行提拔了。
不少北直隶各地官府的主簿、典史,甚至是州县衙门的文书都被提拔上去了。
而此时北直隶已经完成了吏治改革,朱由校正式在北直隶加入了公务员制度,各地官府的编制也得到了扩大。
基本上只要有秀才功名,很容易通过公务员考试,从而进入各地衙门做事。进入衙门的公务员,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业绩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考。
这样的考核采取提拔一批、保留一批、淘汰一批,再招收一批的制度。
考核成绩优秀的提拔上去,业绩还可以的留职,业绩平庸以及年纪大,身体有疾的或辞退,获让其退休,同时再招收一批新人进衙门。
这样的制度,是受到很多读书人欢迎的。特别是一些寒门子弟,以及一些没有考上举人和进士的秀才。
北直隶的新制度,意味着他们都有出仕的道路。
但是对于旧官僚势力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旧官僚势力很多都有经商,本身就是商人背景。
商人子弟可以参与科举,使得明末官场风气迅速恶化。主要就是因为商人子弟在科举中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的子弟如果碰上天赋不错的,可以请名师进行指导。科举的时候,甚至还可以进行暗箱操作。使得科举制度,很快就成为商人阶级向政治渗透的重要渠道。
一般情况下官员紧缺,自然是要开科取士。
可是皇帝如今没有想要继续开科的意思,反而是搞什么不拘一格降人才,简直就是断了商人阶级向政治继续加大渗透的重要渠道。
那些官员如今对东北地区的利益,简直就是垂涎三尺。过去挖过辽东墙角的官员就会明白,辽东地区的利益是有多么巨大。
但是皇帝在东北地区实施行政,又从基层提拔官员,就完全把他们阻挡在了外面,自然是要集火反对。
随着朱由校开始大规模提拔那些表现良好,并且有基层行政经验的吏员的时候,朝中的那些官员顿时就闹起来了。不仅上奏反对不断,早朝的时候也不断的跳出来当搅屎棍,搞得朱由校不胜其烦。
随着矛盾的激化,每次早朝都像是菜市场一般。那些东林党残余势力已经拧成一股绳了,在朝堂之上又跳了起来。汉皇党此时也已非吴下阿蒙,两派官员在朝堂上的争论,让朝廷没有什么悬念的就变成了菜市场。
“这样下去朝廷都不用做事了,整天开辩论会得了。”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看着一群正在引经据典、吵吵闹闹的官员,莫名的感觉到了一股烦躁。
此时的朱由校已经不是刚登基那会,那会局势太差,不搞党争没办法突破东林党的把控,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搞党争,很多事情都得先丢一边。
如今局势已经好转了很多,但眼下要解决的国家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个国家的天灾也越来越频繁。
所以朱由校对如今依旧存在的党争,已经越来越反感了。
好好的一个早朝,又变成了扯皮的场所,一点行政效率都没有。朱由校已经厌倦了继续当裁判的生活,什么玩意都要争,争完了皇帝出来当裁判,实在太扯皮了。
当天早朝朱由校出乎预料的没有做出任何的决断,仿佛就是在进行冷眼旁观。散朝过后,文武百官出了皇极殿,各自到衙门里上班的时候,回到乾清宫的朱由校却是传召了十几名汉皇党大臣前去召开御前会议。
很多官员收到消息,顿时都嗅到了一股不正常的气息。
皇帝又想干什么?
朱由校登基五年了,他的尿性很多官员也都摸到了一些。这个皇帝花样多,而且改革的时候十分果断。
要说手段,很多并不高明。甚至是简单粗暴,毫无技术可言。但偏偏这个皇帝懂得集权,此时的明王朝,军权方面已经被皇帝牢牢掌控。
这个皇帝虽然政治手段并不是太出色,有时候甚至有些幼稚。但敛财能力却是要逆天了,而且懂练兵、治军,短短数年就拉起了一支强悍的中央军。
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当汉皇党一群骨干大臣进了乾清宫,很快就明白了皇帝要做什么。皇帝要集权,不仅仅是军权,皇帝还要政权上的高度集权。
皇帝要一个一声令下,就能高效率运转,没有任何扯皮的朝堂。(未完待续。)
重要的,但是明王朝如今糟糕的农业税征收额度。实在是鸡肋无比。当前农业税依旧是要依靠那些文官征收的,不过朱由校做的就是加强监督,能收上来多少是多少,严禁官府向普通百姓崔科。
而北直隶的农业税在天启四年就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仅一省的农业税额度超过了北方各省的农业税总和。
实际上如今北直隶地区反对商业税的商人已经很少了,因为人们已经适应了当前的制度。
或者说传统的官商勾结势力,已经被皇家财团给取代了。而如今北直隶众多的民间商人,很多也是在新的制度下崛起的。商业税的出现,反而造就了许多民间商人。因为传统的官商勾结势力。在如今的北直隶已经吃不开了,民间商人要想赚到钱,得凭借真本事,而不是无脑就能赚到钱的。
当然民间商人也希望商业税能低一些,谁不想呢!但他们已经无法掌握舆论的主流,也不敢站出来呼吁什么,因为他们没有那个资格。而且很多商人也意识到,北直隶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如今的体系之下的。
尽管朝廷有征收商业税,同时也将蛋糕做大了。
而那些曾经反对商业税的主流商人。多数已经被整得不是破产,就是逃离了北直隶,被排斥在了北直隶市场之外。
这样的商业税征收,没有征收矿税的地域性那么大。但聪明人都发现,如今皇帝的征税方式,比万历皇帝的矿税还要高明。
因为地域性没那么大。造成的影响也只是局部的。局部被消化之后,反对的声音也日渐减少,而税收效率也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如今规模扩大到整个东北地区,而朝廷如今也有钱对东北地区进行开发。未来用不了多久,朝廷的财政就能被彻底盘活。
那些旧官僚势力瞄来瞄去。最终将火力集中到了朱由校此时的官员提拔方式上。
随着东北地区先是收复辽东,接着又开了四个省,外加台湾开省。明王朝地方官员出现了大量的新编制。光是地方一把手,就需要提拔一百多人,还不包括其他官员。林林总总的算下来,起码需要四百多名主要官员。
结果没过多久,内阁就直接从基层吏员进行提拔了。
不少北直隶各地官府的主簿、典史,甚至是州县衙门的文书都被提拔上去了。
而此时北直隶已经完成了吏治改革,朱由校正式在北直隶加入了公务员制度,各地官府的编制也得到了扩大。
基本上只要有秀才功名,很容易通过公务员考试,从而进入各地衙门做事。进入衙门的公务员,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业绩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考。
这样的考核采取提拔一批、保留一批、淘汰一批,再招收一批的制度。
考核成绩优秀的提拔上去,业绩还可以的留职,业绩平庸以及年纪大,身体有疾的或辞退,获让其退休,同时再招收一批新人进衙门。
这样的制度,是受到很多读书人欢迎的。特别是一些寒门子弟,以及一些没有考上举人和进士的秀才。
北直隶的新制度,意味着他们都有出仕的道路。
但是对于旧官僚势力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旧官僚势力很多都有经商,本身就是商人背景。
商人子弟可以参与科举,使得明末官场风气迅速恶化。主要就是因为商人子弟在科举中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的子弟如果碰上天赋不错的,可以请名师进行指导。科举的时候,甚至还可以进行暗箱操作。使得科举制度,很快就成为商人阶级向政治渗透的重要渠道。
一般情况下官员紧缺,自然是要开科取士。
可是皇帝如今没有想要继续开科的意思,反而是搞什么不拘一格降人才,简直就是断了商人阶级向政治继续加大渗透的重要渠道。
那些官员如今对东北地区的利益,简直就是垂涎三尺。过去挖过辽东墙角的官员就会明白,辽东地区的利益是有多么巨大。
但是皇帝在东北地区实施行政,又从基层提拔官员,就完全把他们阻挡在了外面,自然是要集火反对。
随着朱由校开始大规模提拔那些表现良好,并且有基层行政经验的吏员的时候,朝中的那些官员顿时就闹起来了。不仅上奏反对不断,早朝的时候也不断的跳出来当搅屎棍,搞得朱由校不胜其烦。
随着矛盾的激化,每次早朝都像是菜市场一般。那些东林党残余势力已经拧成一股绳了,在朝堂之上又跳了起来。汉皇党此时也已非吴下阿蒙,两派官员在朝堂上的争论,让朝廷没有什么悬念的就变成了菜市场。
“这样下去朝廷都不用做事了,整天开辩论会得了。”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看着一群正在引经据典、吵吵闹闹的官员,莫名的感觉到了一股烦躁。
此时的朱由校已经不是刚登基那会,那会局势太差,不搞党争没办法突破东林党的把控,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搞党争,很多事情都得先丢一边。
如今局势已经好转了很多,但眼下要解决的国家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个国家的天灾也越来越频繁。
所以朱由校对如今依旧存在的党争,已经越来越反感了。
好好的一个早朝,又变成了扯皮的场所,一点行政效率都没有。朱由校已经厌倦了继续当裁判的生活,什么玩意都要争,争完了皇帝出来当裁判,实在太扯皮了。
当天早朝朱由校出乎预料的没有做出任何的决断,仿佛就是在进行冷眼旁观。散朝过后,文武百官出了皇极殿,各自到衙门里上班的时候,回到乾清宫的朱由校却是传召了十几名汉皇党大臣前去召开御前会议。
很多官员收到消息,顿时都嗅到了一股不正常的气息。
皇帝又想干什么?
朱由校登基五年了,他的尿性很多官员也都摸到了一些。这个皇帝花样多,而且改革的时候十分果断。
要说手段,很多并不高明。甚至是简单粗暴,毫无技术可言。但偏偏这个皇帝懂得集权,此时的明王朝,军权方面已经被皇帝牢牢掌控。
这个皇帝虽然政治手段并不是太出色,有时候甚至有些幼稚。但敛财能力却是要逆天了,而且懂练兵、治军,短短数年就拉起了一支强悍的中央军。
皇帝到底要做什么?
当汉皇党一群骨干大臣进了乾清宫,很快就明白了皇帝要做什么。皇帝要集权,不仅仅是军权,皇帝还要政权上的高度集权。
皇帝要一个一声令下,就能高效率运转,没有任何扯皮的朝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