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荣。
天启十一年的纺织品税收是提高了,这本来对南方纺织品比较有利,不过天启十一年国企纺织厂已经基本上都用上了蒸汽机。棉布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以至于这些纺织品到了南方市场之后,依旧拥有竞争力。
国有纺织厂的纱锭总数已经上升到了六百万锭的规模,产能已经完全能够消化掉整个大明的纺织品市场。
国企纺织品如同洪水巨兽一般大量涌入市场,直接淹没了各省纺织业。北方各省的农村自然经济中的纺织业几乎全军覆没。土布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市场。到处农村的市集里面,琳琅满目都是工厂里出来的纺织品。
同时在南方沿海各省,已经长江流域各省,国企生产的棉布也大举入侵,毫无悬念的占据了城镇市场,不过很多省份的农村自然经济还没有被完全冲垮。
失业的纺织工人就更多了,很多失业的纺织工人因为活不下去了,只能找上民政局要求移民,或者到新政省份务工。
为了避免这些失业工人被逼上绝路,朱由校可谓是多管齐下进行处理。移民的移民,救济的救济。还接连派遣人员到地方巡视,明的暗的都有。
在多种政策的作用下,总算是没饿死人。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一年的移民人口暴增,其中大量都是纺织工人。
当然还有不少纺织工人转行的,但移民的却是很多。各省到处都是招募移民的队伍,只要报名就行,沿途的路费、伙食费朝廷都给包圆了。天启十一年这方面的财政预算就达到了上千万元。
朝廷出路费,这样的政策对于移民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其实不少人都想移民。只是没有路费无法展开行动。朝廷既然出钱,那么这些想移民的百姓就能踏上他们的旅途,前往海外地区生活。
因为新政省份经济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新政地区的好处。特别是各种政策在报纸的不断宣传下,各省百姓也意识到了新政对他们的好处。所以愿意移民的百姓也多了,他们只要移民到海外殖民地区,就能享受到新政制度下的环境。大明的海外殖民地,基本上都是新政制度。
很多选择移民的百姓,都是为了逃避旧制度的压迫。去新政省份寻找净土。皇帝愿意给他们出路费,也算是很给力了。
特别是那些江南地区的百姓,因为教化程度很高,这些人移民到海外,最让朱由校放心,可以携带很多文化底蕴到殖民地。如果移民一群教化程度不高的刁民到海外,还真怕会集体造反。
所以这个路费是必须出的。
天启十一年下水的船只很多,两千吨级的商船就下水了将近一千五百艘,海上运输能力总算是增强了不少,不过还是有些吃紧,因为大量移民的关系,需要运输的商品和原材料也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小火轮也越早越大了,第一艘千吨级的蒸汽船在天津造船厂成功问世,不过蒸汽船的产能还是差了点,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至于帆船,暂时还能用,没必要急着淘汰。
帆船的淘汰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将被淘汰掉的将是帆船产能,转变为蒸汽船产能,然后才是淘汰正在使用的帆船。
这一年各省灾害依旧不断,特别是陕西一代,真是变成了天灾的密集区。
不过在朝廷到处救火的情况下,局势还是很稳定的。在当前北方的新政模式下,有很多工作岗位,农民因为天灾离开了土地,也能通过打工赚到钱,从而实现温饱问题。
朝廷的建设项目很多,各国企的投资建设项目也多。
水利工程依旧是在持续建设的项目,公路的建设规模倒是减少了一些,但是地方的乡镇公路建设项目却是开始出现了。
要想富先修路,主要的公路网络修好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开始修乡镇级别的公路了,打通了公路,经济发展就方便多了。
新兴的建设项目还是电报和铁路,电报系统铺设到了各州县,甚至开始往乡镇级政府铺设。
每个州县自己构建的电报系统,可以加快行政效率,实时掌控下面的情况。
铁路修建规模到了下半年,已经扩大了很多,参与其中的工人数量达到了六十多万名工人,而且参与铁路修建的工人数量还在随着铁路建设项目的增加而上升。
铁路主干线修完,还要修支线。
支线修好了,还要修到工厂、矿山、伐木场、采石场等等地方,在没有汽车的年代,铁路非常很重要,陆地上的运输效率全靠铁路来提高。
那种小线路,都是需要有大宗原材料、商品产出才能修的,还是离不开公路的,公路更多的是负责短程的运输,因此此时朝廷将公路修建集中到了乡镇级公路的修建上。不过财政毕竟还没有充裕到那个程度,并不能全面在各省修建乡镇公路。
在朱由校的努力下,大明又安稳的度过了一年,除了天灾之外没闹出多大的**。工业发展则迅猛无比,大量的使用蒸汽机之后,生产力快速提高。
有了铁路,有了蒸汽机,朱由校决定加大水泥生产规模,水泥这个东西已经出现了,不过应用范围不大,通常都是用高炉矿渣搞出来的,属于这些年工业发展的副产品,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倒是研发出来了。
但因为水泥大量生产的运输成本控制不住,同时用畜力生产水泥的效率也太低了,所以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如今有了铁路,可以修到矿区,蒸汽机动力用来搅拌、碾压水泥材料,水泥的生产成本已经可以大大降低了。
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将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所以生产水泥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
大明水泥公司在天启十一年随之成立,开始在各地投建水泥厂,钢铁公司也加大了钢筋生产规模。(未完待续。)xh:.74.240.212
荣。
天启十一年的纺织品税收是提高了,这本来对南方纺织品比较有利,不过天启十一年国企纺织厂已经基本上都用上了蒸汽机。棉布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以至于这些纺织品到了南方市场之后,依旧拥有竞争力。
国有纺织厂的纱锭总数已经上升到了六百万锭的规模,产能已经完全能够消化掉整个大明的纺织品市场。
国企纺织品如同洪水巨兽一般大量涌入市场,直接淹没了各省纺织业。北方各省的农村自然经济中的纺织业几乎全军覆没。土布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市场。到处农村的市集里面,琳琅满目都是工厂里出来的纺织品。
同时在南方沿海各省,已经长江流域各省,国企生产的棉布也大举入侵,毫无悬念的占据了城镇市场,不过很多省份的农村自然经济还没有被完全冲垮。
失业的纺织工人就更多了,很多失业的纺织工人因为活不下去了,只能找上民政局要求移民,或者到新政省份务工。
为了避免这些失业工人被逼上绝路,朱由校可谓是多管齐下进行处理。移民的移民,救济的救济。还接连派遣人员到地方巡视,明的暗的都有。
在多种政策的作用下,总算是没饿死人。也正是因为这样,这一年的移民人口暴增,其中大量都是纺织工人。
当然还有不少纺织工人转行的,但移民的却是很多。各省到处都是招募移民的队伍,只要报名就行,沿途的路费、伙食费朝廷都给包圆了。天启十一年这方面的财政预算就达到了上千万元。
朝廷出路费,这样的政策对于移民来说是比较有利的。其实不少人都想移民。只是没有路费无法展开行动。朝廷既然出钱,那么这些想移民的百姓就能踏上他们的旅途,前往海外地区生活。
因为新政省份经济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新政地区的好处。特别是各种政策在报纸的不断宣传下,各省百姓也意识到了新政对他们的好处。所以愿意移民的百姓也多了,他们只要移民到海外殖民地区,就能享受到新政制度下的环境。大明的海外殖民地,基本上都是新政制度。
很多选择移民的百姓,都是为了逃避旧制度的压迫。去新政省份寻找净土。皇帝愿意给他们出路费,也算是很给力了。
特别是那些江南地区的百姓,因为教化程度很高,这些人移民到海外,最让朱由校放心,可以携带很多文化底蕴到殖民地。如果移民一群教化程度不高的刁民到海外,还真怕会集体造反。
所以这个路费是必须出的。
天启十一年下水的船只很多,两千吨级的商船就下水了将近一千五百艘,海上运输能力总算是增强了不少,不过还是有些吃紧,因为大量移民的关系,需要运输的商品和原材料也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小火轮也越早越大了,第一艘千吨级的蒸汽船在天津造船厂成功问世,不过蒸汽船的产能还是差了点,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至于帆船,暂时还能用,没必要急着淘汰。
帆船的淘汰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将被淘汰掉的将是帆船产能,转变为蒸汽船产能,然后才是淘汰正在使用的帆船。
这一年各省灾害依旧不断,特别是陕西一代,真是变成了天灾的密集区。
不过在朝廷到处救火的情况下,局势还是很稳定的。在当前北方的新政模式下,有很多工作岗位,农民因为天灾离开了土地,也能通过打工赚到钱,从而实现温饱问题。
朝廷的建设项目很多,各国企的投资建设项目也多。
水利工程依旧是在持续建设的项目,公路的建设规模倒是减少了一些,但是地方的乡镇公路建设项目却是开始出现了。
要想富先修路,主要的公路网络修好了,接下来自然就是开始修乡镇级别的公路了,打通了公路,经济发展就方便多了。
新兴的建设项目还是电报和铁路,电报系统铺设到了各州县,甚至开始往乡镇级政府铺设。
每个州县自己构建的电报系统,可以加快行政效率,实时掌控下面的情况。
铁路修建规模到了下半年,已经扩大了很多,参与其中的工人数量达到了六十多万名工人,而且参与铁路修建的工人数量还在随着铁路建设项目的增加而上升。
铁路主干线修完,还要修支线。
支线修好了,还要修到工厂、矿山、伐木场、采石场等等地方,在没有汽车的年代,铁路非常很重要,陆地上的运输效率全靠铁路来提高。
那种小线路,都是需要有大宗原材料、商品产出才能修的,还是离不开公路的,公路更多的是负责短程的运输,因此此时朝廷将公路修建集中到了乡镇级公路的修建上。不过财政毕竟还没有充裕到那个程度,并不能全面在各省修建乡镇公路。
在朱由校的努力下,大明又安稳的度过了一年,除了天灾之外没闹出多大的**。工业发展则迅猛无比,大量的使用蒸汽机之后,生产力快速提高。
有了铁路,有了蒸汽机,朱由校决定加大水泥生产规模,水泥这个东西已经出现了,不过应用范围不大,通常都是用高炉矿渣搞出来的,属于这些年工业发展的副产品,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技术倒是研发出来了。
但因为水泥大量生产的运输成本控制不住,同时用畜力生产水泥的效率也太低了,所以没有大规模的使用。如今有了铁路,可以修到矿区,蒸汽机动力用来搅拌、碾压水泥材料,水泥的生产成本已经可以大大降低了。
钢筋混凝土的出现,将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所以生产水泥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业。
大明水泥公司在天启十一年随之成立,开始在各地投建水泥厂,钢铁公司也加大了钢筋生产规模。(未完待续。)xh:.74.24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