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娱乐宗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啊,什么意思?你都说了诸葛亮没有空城计,怎么还存在呢?”
面对观众的质疑,林尘笑道:“在这里,实际上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买在树林子里面了,撤!撤回去以后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啪啪啪啪……
林尘的话音一落,下方已经掌声如雷了,不管大家能不能够听得懂,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他们感觉林尘讲的好厉害。
“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首先要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对于三国来说,还是要读《三国志》”
林尘讲到这里的时候,现场的众人几乎是晕.逼了!
“《三国志》这是哪个?没听说过啊。”
“是啊,有这本书吗?”
“我怎么遇到过呢?”
何止是观众惊讶,就是林尘也是费尽了许多力气,才在图书馆最底层找到了这本《三国志》,很显然,在历史拐弯的时候,《三国志》的文学价值几乎是被抹杀了。
望着众人,林尘继续说道:“三国志的作者叫陈寿,是现在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完成《三国志》这部著作的时间距离西晋统一华夏只有五年,就是相隔的时间不是很久。
第二点呢,陈寿这个人治学非常严谨,他收集来的材料但凡是他觉得可疑的,他宁肯不用,留下来的应该说是基本可信的。但是正是因为陈寿有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国志》这本书非常地简略,不是太好看。
所以过了130年,又有裴松之来为《三国志》做了注。一般人为古书做注主要是进行一些解释,比方说名词解释、动词解释、时代背景介绍,怕你看不懂,做一个注。裴松之的注不一样,裴松之把陈寿弃而不用的材料,以及陈寿写《三国志》所看不到的材料有选择地补充了进去。补充的时候裴松之也做了一个甄别工作,就是他认为不可信的材料,他会在后面加以说明,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我认为这个时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什么什么。那么如果几个材料是矛盾的,裴松之就采取并存的方式,罗列在这里,让后来的读者自己去甄别。所以裴松之的注也是比较可*的。
所以要弄清三国的历史面目,历史形象,也就是这两个东西: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寿志裴注。但是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比方说空城计这个故事,钱钟书先生就认为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什么叫“不欺售欺”呢?就是以不欺骗来欺骗。我这里面没有人,我明明白白就告诉你是没有人啊,结果呢,对方还不相信。你越是说我这城里面真的没有兵,他越不相信。这叫做“不欺售欺”,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典型。”
…………
长知识了,真真正正的算是长知识了!
这下很多人都是准备回去找找《三国志》,他妹的,原来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都是听的是错的东西?
林尘接到了萧瑞的号,明白时间差不多了,因此,准备在这一期末尾再来一次争议的事件,所以说道》“其实,历史上《三国演义》是被当作兵书来看的,呵呵,明清之际,清人要入关,他们就用《三国演义》做教材。
当时把《三国演义》翻译为满文,印了一千份,作为内部文件发给一定级别的贵族和官员阅读。甚至还有这样的故事,说是有一个满洲将军结识了一个汉人,成了朋友以后这个满洲将军说,你这汉人不错,来来来,你到我房间来,我给你看一个内部文件,不公开的。打开一看,《三国演义》。
因为哪怕就像空城计那样的例子,它也有心理学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战。所以为三国演义做批文的毛宗岗父子他有个说法,他说只有谨慎的人才不会做大胆的事,也只有谨慎的人才最能够做大胆的事,因为这个谨慎的人他一生都小心谨慎,他突然大胆一回没人相信。诸葛亮就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叫做诸葛一生惟谨慎,他谨慎了一辈子突然来一个空城计,那司马懿不相信了,因为只记住了他平时的小心谨慎。当然这个事情也就是碰上了司马懿是个知识分子,想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后来有个叫魏禧的人说了,他说如果是碰上一伙山贼,一伙强盗,土匪,他哪想那么多,管他娘的老子进去再说!诸葛亮不就抓走了吗?”
听得林尘的话,再看得林尘明面上是嘲讽清朝见识短,只能抱着看似宝贝的《三国演义》,很多人也是乐了。
“林老师可真记仇啊!”
“是啊,而且林老师果断是明朝铁杆,这个时候都不忘记把清朝拿出来鞭策一下。”
“笑死我了。”
……
时间也差不多了,林尘于是收尾道:“ 任何人研究历史都难免会有这三种意见,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实际上进入渔樵闲话的又何止是六朝兴废事呢?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节目里,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而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看下集——真假曹操。”
……………………
作者的话:更新暂时快不了,出了点事,身心俱疲,大家见谅一二。
“啊,什么意思?你都说了诸葛亮没有空城计,怎么还存在呢?”
面对观众的质疑,林尘笑道:“在这里,实际上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买在树林子里面了,撤!撤回去以后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啪啪啪啪……
林尘的话音一落,下方已经掌声如雷了,不管大家能不能够听得懂,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他们感觉林尘讲的好厉害。
“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首先要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对于三国来说,还是要读《三国志》”
林尘讲到这里的时候,现场的众人几乎是晕.逼了!
“《三国志》这是哪个?没听说过啊。”
“是啊,有这本书吗?”
“我怎么遇到过呢?”
何止是观众惊讶,就是林尘也是费尽了许多力气,才在图书馆最底层找到了这本《三国志》,很显然,在历史拐弯的时候,《三国志》的文学价值几乎是被抹杀了。
望着众人,林尘继续说道:“三国志的作者叫陈寿,是现在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完成《三国志》这部著作的时间距离西晋统一华夏只有五年,就是相隔的时间不是很久。
第二点呢,陈寿这个人治学非常严谨,他收集来的材料但凡是他觉得可疑的,他宁肯不用,留下来的应该说是基本可信的。但是正是因为陈寿有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国志》这本书非常地简略,不是太好看。
所以过了130年,又有裴松之来为《三国志》做了注。一般人为古书做注主要是进行一些解释,比方说名词解释、动词解释、时代背景介绍,怕你看不懂,做一个注。裴松之的注不一样,裴松之把陈寿弃而不用的材料,以及陈寿写《三国志》所看不到的材料有选择地补充了进去。补充的时候裴松之也做了一个甄别工作,就是他认为不可信的材料,他会在后面加以说明,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我认为这个时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什么什么。那么如果几个材料是矛盾的,裴松之就采取并存的方式,罗列在这里,让后来的读者自己去甄别。所以裴松之的注也是比较可*的。
所以要弄清三国的历史面目,历史形象,也就是这两个东西: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的注,寿志裴注。但是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比方说空城计这个故事,钱钟书先生就认为是“不欺售欺”的典型,什么叫“不欺售欺”呢?就是以不欺骗来欺骗。我这里面没有人,我明明白白就告诉你是没有人啊,结果呢,对方还不相信。你越是说我这城里面真的没有兵,他越不相信。这叫做“不欺售欺”,钱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典型。”
…………
长知识了,真真正正的算是长知识了!
这下很多人都是准备回去找找《三国志》,他妹的,原来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都是听的是错的东西?
林尘接到了萧瑞的号,明白时间差不多了,因此,准备在这一期末尾再来一次争议的事件,所以说道》“其实,历史上《三国演义》是被当作兵书来看的,呵呵,明清之际,清人要入关,他们就用《三国演义》做教材。
当时把《三国演义》翻译为满文,印了一千份,作为内部文件发给一定级别的贵族和官员阅读。甚至还有这样的故事,说是有一个满洲将军结识了一个汉人,成了朋友以后这个满洲将军说,你这汉人不错,来来来,你到我房间来,我给你看一个内部文件,不公开的。打开一看,《三国演义》。
因为哪怕就像空城计那样的例子,它也有心理学的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心理战。所以为三国演义做批文的毛宗岗父子他有个说法,他说只有谨慎的人才不会做大胆的事,也只有谨慎的人才最能够做大胆的事,因为这个谨慎的人他一生都小心谨慎,他突然大胆一回没人相信。诸葛亮就是一个很谨慎的人,叫做诸葛一生惟谨慎,他谨慎了一辈子突然来一个空城计,那司马懿不相信了,因为只记住了他平时的小心谨慎。当然这个事情也就是碰上了司马懿是个知识分子,想问题比较复杂,所以后来有个叫魏禧的人说了,他说如果是碰上一伙山贼,一伙强盗,土匪,他哪想那么多,管他娘的老子进去再说!诸葛亮不就抓走了吗?”
听得林尘的话,再看得林尘明面上是嘲讽清朝见识短,只能抱着看似宝贝的《三国演义》,很多人也是乐了。
“林老师可真记仇啊!”
“是啊,而且林老师果断是明朝铁杆,这个时候都不忘记把清朝拿出来鞭策一下。”
“笑死我了。”
……
时间也差不多了,林尘于是收尾道:“ 任何人研究历史都难免会有这三种意见,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事,也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宋代词人张升的词说,“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实际上进入渔樵闲话的又何止是六朝兴废事呢?那是可以包括一切历史的,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今后的节目里,我将给大家笑谈三国,品读三分。而我们要讲的第一个人,就是一个在历史上争论最大、意见最分歧、形象最多样的人,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请看下集——真假曹操。”
……………………
作者的话:更新暂时快不了,出了点事,身心俱疲,大家见谅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