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汉末皇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世对于颍川谋士,多以奇谋智绝闻名,然而,真正说起来,这朝堂政治才是颍川士族成名于天下,世代不绝的传统,就是连戏志才这样的寒门士人,也都受地域风气的影响,谋略之外,更善政治。
见伏泉有问,戏志才眼中闪过一丝暗笑,略带深意道:“平寇镇疆于外,何人敢欺?”
点了点头,伏泉若有所悟,本欲再问,只是对面戏志才却是又吃喝起来,看这架势是不打算再说什么。见此,伏泉便止嘴不问,傲骨之士都有自己的性格,他可不想让戏志才对自己不满。
三人继续饮酒,期间戏志才似乎有意撇开伏泉,只与徐福一起叙旧,完全将伏泉放置一边,甚至徐福几番想要可以宣传伏泉,也都被戏志才制止,倒是令伏泉颇为尴尬。
好在,前世也是看过不少贤才识别明主的戏码,伏泉当然不信戏志才即使再不耐俗礼,放荡不羁,会真的刻意忽略他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如果那样,这家伙也就不用在这偏僻酒肆里,唱那《鵩鸟赋》,概叹自己怀才不遇了。
果然,随着伏泉被戏志才无视许久,却并无不满之色,反而就坐于一旁,静观两人谈话,戏志才一番点头之后,终于有所动静。
“党锢已解,‘天下楷模’袁本初受大将军何进之命,征集天下名士,其中多为海内党人,颍川名门皆有出头之日,可怜吾等寒门,却仍为仕途发愁,世道真不公也。”戏志才像是抱怨,又像是意有所指,喝着酒,对徐福说出这番话。
徐福闻讯,回道:“袁本初乃天下楷模,有名君子,尝闻其结交之人,不论出身,以兄长之名,前往相投,必有所获,不知兄长……”
“有名君子?”戏志才打断徐福说话,冷笑一声道“若非其别有所图,岂会禁欲至此?然其孝名如何,元直不知乎?”说完,戏志才便转头看着,此刻正握酒独饮的伏泉,打趣道:“平寇可信袁本初真为‘孝子’乎?”
闻言伏泉先是一愣,随后思索一番回道:“孝与不孝,非人所为,乃天下之口也!”
“咦?”戏志才听后惊咦一声,诧异的喃喃自语道:“非人所为?天下之口?妙哉!妙哉!素闻平寇年少‘治瘟’之名,尝有过人之智,今日得见,志才方知传言不虚。”
“吾小智也,何如先生大智?诸般不解之惑,正需先生相助也!”伏泉谦虚回道,却又不失时机的恭维了戏志才一下,引得对面的戏志才大笑不已,可是并未接伏泉之话。当然,虽未回话,但很明显,伏泉这番话,却是让戏志才刮目相看不少。
方才,戏志才所问,其实就是在确认伏泉的心性之后,有意要试探伏泉,看他贤明,会不会被袁绍所建立的孝名给迷惑。好在,伏泉的回话更加有趣,直接说了有没有孝名,不是看孝子本人的行为,而是看天下人的传播,这就好比后世的舆论宣传,很多明星、高官,表面上光鲜正直不已,没有人揭发时“伟光正”或者“道德模范”,但是背地里,一旦黑历史爆出来,一个一个都是惊碎一地眼球的。
这一切,也都是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后世如此,当世亦然,袁绍到底是不是“天下楷模”?是不是“孝子”?这答案,不在他自己那些尽孝的行为,却是在于天下人的口口相传,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袁绍在外的口碑,很明显,他的口碑很好,自然就是“天下楷模”和“孝子”了。
至于那些宣传袁绍口碑的人,自然不会是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掌握地方话语权的世族豪强,特别是世族豪强中的“名士”之类的知识分子。任何事情,在他们口中连番宣传,通过他们在地方上的舆论威信力,即使是黑的,他们也能宣传成白的。
放到袁绍身上,在当今为父母守孝的规矩礼法下,伏泉可不认为袁绍真的是一个孝子。毕竟,大汉以孝立国,对于为父母守孝,可是自有一套规矩礼法,守孝期间,袁绍要注意不许欢笑,不许穿美服,不许歌唱,不许听音乐,不许跳舞,不许洗澡,不许上班,不许投资,不许享美食,不许饮酒,还有许多其它的忌讳,最重要的是还要禁欲。如果违反了这些忌讳,那就是不孝,就是伪君子,服丧也就白服了。
袁绍为此熬了六年,虽说期间没有传出什么不孝的行为丑闻,但是伏泉知道,那些忌讳规矩,袁绍忍了六年却并没有真的一直遵守。
不说其他,便说袁绍因母丧辞去濮阳县令后,穿着豪华的衣饰,带着大批车徒回家,将入汝南郡界时,突然想起同郡许劭,大恐道:“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于是遣散宾客,换上简朴的衣服,独自驾车回家。
许劭作为汝南名士,是袁绍的同郡老乡,以品评人物著称。他的手里有着天下知名的“月旦评”,而其又并非党人,评论其他人,基本都是不给面子,用后世的话来说,许劭就是汝南有名的具有权威公正性的“毒舌”。
就是颍川境内,也有不少名士都被许劭恶评,可是他们都忌惮于许劭,却也不敢因此得罪他。曾经许劭到颍川,完全按照自己喜好拜访名士,不少颍川郡内有道德学问的名士长者,都曾与其同游,只有“颍川四长”之一的太丘长陈寔,许劭不喜,根本见都不见,不去拜访。
此举可谓是丝毫不把陈寔放在眼里,就连党人领袖陈蕃,许劭也曾对其不敬,。当时,陈蕃的妻子去世后回乡安葬,乡里人都去参加葬礼,只有许劭没有去,。
有人问许劭是什么原因如此,许劭说道:“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意思是陈寔陈太丘道术太广,太广就难以周到;陈蕃陈仲举性情严峻,严峻就不能通达,所以他不去。
&... -->>
后世对于颍川谋士,多以奇谋智绝闻名,然而,真正说起来,这朝堂政治才是颍川士族成名于天下,世代不绝的传统,就是连戏志才这样的寒门士人,也都受地域风气的影响,谋略之外,更善政治。
见伏泉有问,戏志才眼中闪过一丝暗笑,略带深意道:“平寇镇疆于外,何人敢欺?”
点了点头,伏泉若有所悟,本欲再问,只是对面戏志才却是又吃喝起来,看这架势是不打算再说什么。见此,伏泉便止嘴不问,傲骨之士都有自己的性格,他可不想让戏志才对自己不满。
三人继续饮酒,期间戏志才似乎有意撇开伏泉,只与徐福一起叙旧,完全将伏泉放置一边,甚至徐福几番想要可以宣传伏泉,也都被戏志才制止,倒是令伏泉颇为尴尬。
好在,前世也是看过不少贤才识别明主的戏码,伏泉当然不信戏志才即使再不耐俗礼,放荡不羁,会真的刻意忽略他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如果那样,这家伙也就不用在这偏僻酒肆里,唱那《鵩鸟赋》,概叹自己怀才不遇了。
果然,随着伏泉被戏志才无视许久,却并无不满之色,反而就坐于一旁,静观两人谈话,戏志才一番点头之后,终于有所动静。
“党锢已解,‘天下楷模’袁本初受大将军何进之命,征集天下名士,其中多为海内党人,颍川名门皆有出头之日,可怜吾等寒门,却仍为仕途发愁,世道真不公也。”戏志才像是抱怨,又像是意有所指,喝着酒,对徐福说出这番话。
徐福闻讯,回道:“袁本初乃天下楷模,有名君子,尝闻其结交之人,不论出身,以兄长之名,前往相投,必有所获,不知兄长……”
“有名君子?”戏志才打断徐福说话,冷笑一声道“若非其别有所图,岂会禁欲至此?然其孝名如何,元直不知乎?”说完,戏志才便转头看着,此刻正握酒独饮的伏泉,打趣道:“平寇可信袁本初真为‘孝子’乎?”
闻言伏泉先是一愣,随后思索一番回道:“孝与不孝,非人所为,乃天下之口也!”
“咦?”戏志才听后惊咦一声,诧异的喃喃自语道:“非人所为?天下之口?妙哉!妙哉!素闻平寇年少‘治瘟’之名,尝有过人之智,今日得见,志才方知传言不虚。”
“吾小智也,何如先生大智?诸般不解之惑,正需先生相助也!”伏泉谦虚回道,却又不失时机的恭维了戏志才一下,引得对面的戏志才大笑不已,可是并未接伏泉之话。当然,虽未回话,但很明显,伏泉这番话,却是让戏志才刮目相看不少。
方才,戏志才所问,其实就是在确认伏泉的心性之后,有意要试探伏泉,看他贤明,会不会被袁绍所建立的孝名给迷惑。好在,伏泉的回话更加有趣,直接说了有没有孝名,不是看孝子本人的行为,而是看天下人的传播,这就好比后世的舆论宣传,很多明星、高官,表面上光鲜正直不已,没有人揭发时“伟光正”或者“道德模范”,但是背地里,一旦黑历史爆出来,一个一个都是惊碎一地眼球的。
这一切,也都是舆论宣传的重要性,后世如此,当世亦然,袁绍到底是不是“天下楷模”?是不是“孝子”?这答案,不在他自己那些尽孝的行为,却是在于天下人的口口相传,用后世的话说,就是袁绍在外的口碑,很明显,他的口碑很好,自然就是“天下楷模”和“孝子”了。
至于那些宣传袁绍口碑的人,自然不会是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掌握地方话语权的世族豪强,特别是世族豪强中的“名士”之类的知识分子。任何事情,在他们口中连番宣传,通过他们在地方上的舆论威信力,即使是黑的,他们也能宣传成白的。
放到袁绍身上,在当今为父母守孝的规矩礼法下,伏泉可不认为袁绍真的是一个孝子。毕竟,大汉以孝立国,对于为父母守孝,可是自有一套规矩礼法,守孝期间,袁绍要注意不许欢笑,不许穿美服,不许歌唱,不许听音乐,不许跳舞,不许洗澡,不许上班,不许投资,不许享美食,不许饮酒,还有许多其它的忌讳,最重要的是还要禁欲。如果违反了这些忌讳,那就是不孝,就是伪君子,服丧也就白服了。
袁绍为此熬了六年,虽说期间没有传出什么不孝的行为丑闻,但是伏泉知道,那些忌讳规矩,袁绍忍了六年却并没有真的一直遵守。
不说其他,便说袁绍因母丧辞去濮阳县令后,穿着豪华的衣饰,带着大批车徒回家,将入汝南郡界时,突然想起同郡许劭,大恐道:“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于是遣散宾客,换上简朴的衣服,独自驾车回家。
许劭作为汝南名士,是袁绍的同郡老乡,以品评人物著称。他的手里有着天下知名的“月旦评”,而其又并非党人,评论其他人,基本都是不给面子,用后世的话来说,许劭就是汝南有名的具有权威公正性的“毒舌”。
就是颍川境内,也有不少名士都被许劭恶评,可是他们都忌惮于许劭,却也不敢因此得罪他。曾经许劭到颍川,完全按照自己喜好拜访名士,不少颍川郡内有道德学问的名士长者,都曾与其同游,只有“颍川四长”之一的太丘长陈寔,许劭不喜,根本见都不见,不去拜访。
此举可谓是丝毫不把陈寔放在眼里,就连党人领袖陈蕃,许劭也曾对其不敬,。当时,陈蕃的妻子去世后回乡安葬,乡里人都去参加葬礼,只有许劭没有去,。
有人问许劭是什么原因如此,许劭说道:“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意思是陈寔陈太丘道术太广,太广就难以周到;陈蕃陈仲举性情严峻,严峻就不能通达,所以他不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