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汉末皇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番问话,可谓是令在场众人色变,因为伏泉在这里可是有借刀杀人的意思。他这样做是把话挑明,就看阎忠如何应对,若是其敢有冒犯天颜,僭越之语,无需伏泉动手,此刻汉军主将皇甫嵩,就会直接将其法办。
毕竟,倘若此事传开,对皇甫嵩非常不利,一来阎忠是他征辟之人,现在说了这话,其中是不是有皇甫嵩的授意,谁也不好说;二来,如今整个汉军主将可是皇甫嵩,军中出了这样的事情,传到朝中,如果皇甫嵩不治罪,那很难让其他人暗中揣测,皇甫嵩有没有和阎忠一样的心思,终究现在天下主要的精锐汉军可是掌握在皇甫嵩手上,由不得朝中百官以及皇帝多想。
所以,除非皇甫嵩真有不可告人之心思,不然他为了自保,必须施展雷霆手段,当众严惩阎忠,否则,最终他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毕竟流言蜚语,可不是一般的能无形杀人。而皇甫嵩这样做的话,无疑对伏泉极为有利,终究他只是起了个头,真正动手的却是皇甫嵩,与他无关。
当然,皇甫嵩的情况,换到伏泉身上也是一样,毕竟他和在场诸人不同,他可是大汉皇帝极为重视也极为注意的外戚。如果今天有人言语不敬,伏泉不加之问责的事情传出去,这种谣言对他而言,也是极为不妙的,因此适才他开口痛骂阎忠,其实也是有几分不得已,非做不可。
场面一时因伏泉所言安静下来,极为沉闷,在场众人皆是心思莫名,不好多说,唯有阎忠口中紧咬,似想说些什么,但却有所顾忌,不敢出声,只能鼻尖吸着气忍受。
好在,这种情况总有人救场,只见沮授忽然喊道:“下曲阳城内令旗传信,城内妖贼,业已肃清,中郎,此时当入城尔!”
很显然,沮授此意就是为了转移话题,将此事揭过,皇甫嵩闻言,很识趣的点头道:“既如此,诸君随吾入城耳!”
“诺!”中军诸文武,闻此令,如蒙大赦,连忙齐声行礼喝道,而后随皇甫嵩一起,直奔下去阳县城而去。
上马随皇甫嵩入城前,伏泉脑中却是想到了什么,暗道,莫非阎忠等人其实是在用此法,逼迫皇甫嵩作乱吗?毕竟,若非自己今日在中军,恐怕就是阎忠指名道姓说天子昏庸,望皇甫嵩率兵清君侧什么的,恐怕以在场的那些地方名士的态度,都不会阻止,甚至不会去泄露今日这话,只等皇甫嵩应允,便可霎时挥军西往,直趋如今党人名士所控之雒阳,定鼎天下。
想想也是,若非背后有人在帮助,就算阎忠胆子再大,也不会当面这般试探皇甫嵩,最起码也该私下回话,这样还留有周旋余地。当然,就算是私下这般言语,伏泉也确信皇甫嵩不会如此,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无论是党人士人如何以当今皇帝刘宏,昏庸荒唐程度一点也不弱于历代亡国之君,大汉四百年之期已至为由,劝诫皇甫嵩带兵入雒阳,清君侧或者改天换地,皇甫嵩也不为所动。甚至后来董卓为防后院起火,一纸诏书,征皇甫嵩为城门校尉,便可将手握三万兵马的皇甫嵩征辟入朝,收编其众,也是有这原因。
当时,皇甫嵩其实不是没有机会,如果他听从其长史梁衍所说,起兵清君侧的话,以其麾下精兵,配合袁绍麾下的关东诸侯,一东一西,夹击董卓,即使董卓麾下有身经百战的凉州精兵,估计也很难得势。
之所以如此,其实还是因为虽然出身将门,但自幼熟读儒经的皇甫嵩认为刘汉天命,深受天命论的影响,受到儒学礼教的枷锁禁锢,愚忠而已。这一点,其实在大汉,并不在少数。
如此想来,伏泉也庆幸,多亏自己没做这汉军主将,这看似平乱的指挥大功虽好,可是却背不住有人捣乱。想想看,若是自己被人当众请愿,说出希望他带兵西往,全窦武未尽之功,清君侧,灭阉宦,自己该如何去做?
难道真的就是一刀斩了那人就行了吗?这事情若是传出去,即使自己自保斩了对方,但传到皇帝的耳朵里,明显就不会让他好过,说不得随便找个理由,就让他回京赋闲了。严重的话,有人落水下石,恐怕也是卢植、董卓的下狱问罪的后果。
想来后来董卓之所以不肯交兵权给皇甫嵩,也是在黄巾之乱丢了兵权后,深知了兵权的重要性。以至于他后来知道刘宏不行,看到了内朝和外朝之争的大变,吸取了他老上司曾经在窦武之事的教训,死死握住兵权,不走张奂老路,看准时机便如张奂那般,带兵入京,只是不同于张奂被欺骗,自己交了兵权回乡养老,他董卓,却是自此打算做大汉的外戚权臣而已。
不过,世事弄人,董卓看准了时机,也投靠了对的人,结果后来还是因为政见不合,利益不均,最终被曾经联合政治盟友们,一朝反叛。
真可怜他入住朝堂以后,各种对党人盟友的照看,如果知道结局,想来董卓说什么也不会连自己的心腹主力凉州军的利益都不顾,也要先把高官实职,交给那些党人了。
毕竟,拿到董卓给的高官实职的党人们,可正是因此有了对付董卓这个政敌的实力和名义,若是董卓让麾下凉州诸将入主关东的话,恐怕关东诸侯起事,也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番问话,可谓是令在场众人色变,因为伏泉在这里可是有借刀杀人的意思。他这样做是把话挑明,就看阎忠如何应对,若是其敢有冒犯天颜,僭越之语,无需伏泉动手,此刻汉军主将皇甫嵩,就会直接将其法办。
毕竟,倘若此事传开,对皇甫嵩非常不利,一来阎忠是他征辟之人,现在说了这话,其中是不是有皇甫嵩的授意,谁也不好说;二来,如今整个汉军主将可是皇甫嵩,军中出了这样的事情,传到朝中,如果皇甫嵩不治罪,那很难让其他人暗中揣测,皇甫嵩有没有和阎忠一样的心思,终究现在天下主要的精锐汉军可是掌握在皇甫嵩手上,由不得朝中百官以及皇帝多想。
所以,除非皇甫嵩真有不可告人之心思,不然他为了自保,必须施展雷霆手段,当众严惩阎忠,否则,最终他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毕竟流言蜚语,可不是一般的能无形杀人。而皇甫嵩这样做的话,无疑对伏泉极为有利,终究他只是起了个头,真正动手的却是皇甫嵩,与他无关。
当然,皇甫嵩的情况,换到伏泉身上也是一样,毕竟他和在场诸人不同,他可是大汉皇帝极为重视也极为注意的外戚。如果今天有人言语不敬,伏泉不加之问责的事情传出去,这种谣言对他而言,也是极为不妙的,因此适才他开口痛骂阎忠,其实也是有几分不得已,非做不可。
场面一时因伏泉所言安静下来,极为沉闷,在场众人皆是心思莫名,不好多说,唯有阎忠口中紧咬,似想说些什么,但却有所顾忌,不敢出声,只能鼻尖吸着气忍受。
好在,这种情况总有人救场,只见沮授忽然喊道:“下曲阳城内令旗传信,城内妖贼,业已肃清,中郎,此时当入城尔!”
很显然,沮授此意就是为了转移话题,将此事揭过,皇甫嵩闻言,很识趣的点头道:“既如此,诸君随吾入城耳!”
“诺!”中军诸文武,闻此令,如蒙大赦,连忙齐声行礼喝道,而后随皇甫嵩一起,直奔下去阳县城而去。
上马随皇甫嵩入城前,伏泉脑中却是想到了什么,暗道,莫非阎忠等人其实是在用此法,逼迫皇甫嵩作乱吗?毕竟,若非自己今日在中军,恐怕就是阎忠指名道姓说天子昏庸,望皇甫嵩率兵清君侧什么的,恐怕以在场的那些地方名士的态度,都不会阻止,甚至不会去泄露今日这话,只等皇甫嵩应允,便可霎时挥军西往,直趋如今党人名士所控之雒阳,定鼎天下。
想想也是,若非背后有人在帮助,就算阎忠胆子再大,也不会当面这般试探皇甫嵩,最起码也该私下回话,这样还留有周旋余地。当然,就算是私下这般言语,伏泉也确信皇甫嵩不会如此,毕竟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无论是党人士人如何以当今皇帝刘宏,昏庸荒唐程度一点也不弱于历代亡国之君,大汉四百年之期已至为由,劝诫皇甫嵩带兵入雒阳,清君侧或者改天换地,皇甫嵩也不为所动。甚至后来董卓为防后院起火,一纸诏书,征皇甫嵩为城门校尉,便可将手握三万兵马的皇甫嵩征辟入朝,收编其众,也是有这原因。
当时,皇甫嵩其实不是没有机会,如果他听从其长史梁衍所说,起兵清君侧的话,以其麾下精兵,配合袁绍麾下的关东诸侯,一东一西,夹击董卓,即使董卓麾下有身经百战的凉州精兵,估计也很难得势。
之所以如此,其实还是因为虽然出身将门,但自幼熟读儒经的皇甫嵩认为刘汉天命,深受天命论的影响,受到儒学礼教的枷锁禁锢,愚忠而已。这一点,其实在大汉,并不在少数。
如此想来,伏泉也庆幸,多亏自己没做这汉军主将,这看似平乱的指挥大功虽好,可是却背不住有人捣乱。想想看,若是自己被人当众请愿,说出希望他带兵西往,全窦武未尽之功,清君侧,灭阉宦,自己该如何去做?
难道真的就是一刀斩了那人就行了吗?这事情若是传出去,即使自己自保斩了对方,但传到皇帝的耳朵里,明显就不会让他好过,说不得随便找个理由,就让他回京赋闲了。严重的话,有人落水下石,恐怕也是卢植、董卓的下狱问罪的后果。
想来后来董卓之所以不肯交兵权给皇甫嵩,也是在黄巾之乱丢了兵权后,深知了兵权的重要性。以至于他后来知道刘宏不行,看到了内朝和外朝之争的大变,吸取了他老上司曾经在窦武之事的教训,死死握住兵权,不走张奂老路,看准时机便如张奂那般,带兵入京,只是不同于张奂被欺骗,自己交了兵权回乡养老,他董卓,却是自此打算做大汉的外戚权臣而已。
不过,世事弄人,董卓看准了时机,也投靠了对的人,结果后来还是因为政见不合,利益不均,最终被曾经联合政治盟友们,一朝反叛。
真可怜他入住朝堂以后,各种对党人盟友的照看,如果知道结局,想来董卓说什么也不会连自己的心腹主力凉州军的利益都不顾,也要先把高官实职,交给那些党人了。
毕竟,拿到董卓给的高官实职的党人们,可正是因此有了对付董卓这个政敌的实力和名义,若是董卓让麾下凉州诸将入主关东的话,恐怕关东诸侯起事,也就没有那么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