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风起陇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月二十六日,荀诩早早洗漱干净,换上正式的官服前往军正司。军正司位于南郑东部的古城楼中,城楼是刘邦时代的建筑,建筑主体用六指厚的大青砖砌成,结构厚重宏大,但楼内却阴暗寒冷,
“古人云,人如其名;这也可以说是官如其屋了。”
荀诩走在宽阔空旷的走廊里,不无恶意地想。走廊两侧是厚厚的青砖墙,没有窗户,唯有通过入口处透进的阳光才让通道里多了几分光亮。荀诩背朝着入口,朝逐渐变暗的走廊深处走去,双脚踏在青石地板上,发出浑浊的响声。冰冷的空气呼吸到肺里,让荀诩一阵痉挛。
走廊的尽头是一个漆成灰色的木门,荀诩推开门走进去,发现里面已经有一名身穿军正司制服的士兵在等候。那名士兵站的笔直,他看到荀诩,面无表情地问道:“是靖安司的荀诩从事吗?”
“正是。”
“请跟我来。”
荀诩跟随着那名士兵在军正司的城楼里转了几个弯,感觉自己差不多迷路了。根据走下台阶的数量,他估计评议间会是在地下的某一个房间。上一次荀诩以评议官员的身36,份参加时,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山洞里。军正司的人显然认为,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控制被评议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很快,士兵来到一个房间,拉开房门请荀诩进去。荀诩走进去以后,发现这间屋子并不大,但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墙壁用白灰粉刷过,单调且耀眼;整间屋子被有意识地分成高低不同的两个部分,荀诩所在的地方是屋子的最低处,只摆放了一把胡床;而屋子对面的地板则高出一、二丈,一字排开了四张冷灰色的木制案几,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胡床。
“请在这里少候。”
士兵指了指胡床,然后关上门出去了。荀诩拉开胡床坐了下去,百无聊赖地盯着那四张案几发呆。
过了不知道有多少时间,房间对面的门忽然响了一下,然后被人吱呀一声推开,一共四个人鱼贯走进来,也不看荀诩,依次在案几前坐好。旁边还有小吏端上四杯水,然后很快退出房间去。
荀诩仔细端详这四个人。坐在中间靠左的是右护军刘敏,他是今天评议官员里级别最高的;按照评议惯例,级别最高的官员不负责评议的主要议程,他们的出席往往是代表评议的级别与立场;中间靠右是军祭酒来敏,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是汉中有名的经学博士,可惜人品狂悖,倚老卖老,哪个后辈若是质疑他的权威,就会惹的他暴跳如雷,没多少人喜欢他;最右边是南郑太守府中正杜庸,是属于荀诩最讨厌的那种许靖式的名士,极喜欢清谈与玄学,好逞口舌之利。选了这么两个人来,军正司显然是存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个人,护军征南将军姜维。按照级别来分,姜维应该坐在中间的位置,但他却选了最靠左的位子,这一般是旁听者的席位。姜维是诸葛丞相的亲信,虽然职位不高,但却被人视为是诸葛丞相的接班人之一;他的出席与位置,暗示了诸葛丞相本人对这件事的关注态度。
荀诩想到这里,抬眼望去,姜维正好与他目光相接,于是冲他友好地笑了笑,和其他三个人的冷若冰霜大为不同。当姜维初次归降蜀汉的时候,靖安司曾经对他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监视,所以荀诩知道这个人行事谨慎,接人待物颇有分寸,大家对他评价都还不错。
他正在想着,来敏在上面忽然一拍桌子,严厉地喝道:“请注意,针对靖安司从事荀诩的评议现在开始。”
“哦。”荀诩冷淡地正襟危坐。
“姓名?”来敏威严地拿起毛笔问道,看来今天的审查他将会是主力。
“荀诩,字孝和,长沙人,三十五岁,现供职于司闻曹靖安司任从事,已婚,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孩子,我很爱他们。”
荀诩一口气把接下来的三、四个问题全都答了出来,这一套例行的程序他都很熟。来敏听到他喧宾夺主的回答,觉得自己受到嘲弄了,气的鼻子有些发红,大喝道:“严肃,这里是军正司!”
“我知道。”荀诩眨眨眼睛。
来敏大怒,刚想要咆哮。刘敏在旁边轻声咳了一声,来敏悻悻闭上嘴,重新拿起毛笔,端起官腔说道:“你是……”
“我是建安二十四年加入先帝麾下,章武元年转入司闻曹,次年分配到靖安司一直到今天。”
荀诩知道下面的程度是确认他本人的履历,于是再次先声夺人地说了出来。从技术上他的行为无可挑剔,只不过是回答的稍微有那么早了一点,无形中掌握了局面的主动,这让来敏有苦说不出,只能咬着牙暗暗发怒。这时一旁的杜庸见事不妙,急忙把来敏叫过去交头接耳了一番,来敏又小声征询了刘敏与姜维的意见,正过身子来再度对台下的荀诩说道:“荀从事,请不要有什么情绪,我们只是想与你谈一谈前一阶段你的工作情况。”
“哪里,我怎么会有情绪呢?我不是一直积极配合着吗?”荀诩摆出一个笑脸。
“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来敏语带威胁地说,“鉴于荀从事您开诚布公的态度,我们觉得可以省略掉例行程序,直接进入实质性问题了。”
“求之不得。”荀诩在胡床上变换了一下姿势。姜维跪在最边缘,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来敏看了一眼杜庸,后者赶紧拿起一张麻纸,缓慢有致地念道:“建兴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司闻曹接到间谍情报;经过司闻曹高层分析,证实魏国派遣了间谍潜入我国企图进行盗窃重要弩机图纸。当时是由你负责处理这件事,没错吧?”
“不错,王全长官才于前不久去世,我是负责内务安全的第一线主管。”
“在三月二十五日,你申请进入军技司考察,并得到魏延将军签字批准,在马岱将军的陪同下前往军技司。没错吧?”
“唔,谯大人和马大人都是好客之人。”
“你在进入军技司的时候,曾经问过负责检查的军士,如果是皇帝陛下亲自来,是否也需要全身检查。有说过吗?”
“唔,但我只是开个玩笑。”荀诩没想到他们连这点事情也调查到了。
“放肆!皇帝陛下岂是拿来做玩笑之谈的!”来敏盛气凌人地训斥道。“你对皇帝陛下缺乏起码的尊重,这本身就是大罪!”
来敏见荀诩没有言语,觉得很得意,认为已经控制住局面了,于是继续慢条斯理地问道:“这件事姑且不说,我们来谈谈别的。三月二十六日,你与第六弩机作坊的黄袭将军发生过冲突。能详细谈谈吗?”
“哦,那场架我们打输了,真抱歉。”
“没问你这个,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会起冲突。”来敏压着怒气纠正荀诩。
“因为他在二十五日非法扣押了我们前去调查的两名人员。”
杜庸听到这句话,一下子来了精神;他拿出一封公文递给荀诩看了一眼:“魏延将军的批文是不是这一张?”
荀诩端详了一下,点点头。这张不是原件,而是手抄件,但内容一字不差。
“这上面说在日常期间特许进入军技司及军器诸坊,而二月二十五日第六弩机作坊已经转为战备生产轨道,这一点你在派遣部下之前确认过了吗?”
“没有,这不过是文字游戏。”
杜庸的头立刻大摇特摇:“荀从事你此言就差了,孔子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文格式都是古有定制,用来匡扶纲纪,荀从事是不是太轻视了?”
没等荀诩回答,来敏又接上来一句:“你是否承认你没有注意到批文上的这一点?”
“好吧,是的。”
“就是说,你因为对公文理解的错误,在不恰当的时候派人强行进入作坊,结果导致了司闻曹与军方的误会,一度引发了混乱。”
“哦,你指的混乱是什么?”荀诩狡黠地盯着来敏。来敏被荀诩的反问噎住了,在这样的场合下,他当然不能提杨仪被吓哭的事,只好含糊地说了一句:“总之,因为你的疏忽,让两个部门产生了敌对情绪。”
“哧!”荀诩不屑的“嗤”声划破屋子里沉滞的空气,他懒得回答这个问题。
大概是觉得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怎么也绕不过去“杨仪失态”这件事,很难把握;来敏和杜庸不约而同地朝刘敏与姜维望去,刘敏侧耳听了听姜维的意见,然后冲来敏摇了摇头。于是来、杜二人没敢继续追究,直接进入下一个问题。
“二月二十八日,你曾经拜访过马岱将军,对不对?”来敏这一次显得胸有成竹。
“是的。”
“为什么要拜访他?”
“因为我希望从他那里获取一些关于五斗米教的情报,这对我们的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你得到了吗?”
“是的,我还请了马岱将军协助调查,诱出教徒。”然后荀诩把柳吉酒肆的前因后果讲述了一遍。来敏觉得时机差不多到了,将身体前倾,盯着荀诩的眼睛问道:
“你在咨询马岱将军的过程中,是否有使用不合适的手段?”
“我不明白您指的不合适手段是什么意思?”
“马岱将军是自愿协助你们的吗?”
“是的。”
来敏露出“我早洞察了你的谎言”的笑容,他大喝一声:“但据我们所知,他是被你胁迫的!”这一声完全没有震慑到荀诩,他只是弹了弹衣袖,从容答道:
“我只是根据靖安司的监视记录去找他,也许他与五斗米教徒之间有联系,我能用的上。”
“结果呢,你是否确认马岱将军与五斗米教徒之间有无瓜葛?”
“没有瓜葛,马岱将军是清白的。”
“根据记录,那份监视记录,是在去年就已经被司闻曹右曹掾冯膺归档封存,你认为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我想,大概是他认为这份记录并无参考价值吧。”荀诩心想目前还是不要把冯膺的风流艳事说出去比较好。
“很好,换句话说,你在三月二十八日使用毫无价值的封存挡案去胁迫我军的高级将领,威胁他与你合作。而事实上他却是无辜的。是这样吗?”来敏得意洋洋地追问。
“我想您弄混了‘有瓜葛’和‘有联系’的概念,马岱将军与五斗米教没勾结,并不代表没联系,我认为……”
“是,或者不是?!”
“事实不错,但我不认为这种表述是正确的。”
“如果马岱将军不从,你是否就要利用那份记录捏造一个罪名给他?你们靖安司不是经常这么干吗?”
“我反对这个指控。”荀诩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地射向来敏,让他不由得往后一靠,“您要知道,您刚才的发言是对整个靖安司的侮辱。”
刘敏大概也觉得这个口无遮拦的老头子说的有点过分了,不禁皱了皱眉头,大声地咳了一声。来敏尴尬地中止了刚才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杜庸见来敏一下子不方便说话,于是主动对荀诩说:
“荀从事,无论如何,你确实为了一己之私而去胁迫马岱将军吧?我这里有马岱将军提供的证词,他说你承诺如果他肯跟你合作,就不再追究他那份档案的事。”
“左右是逃不掉的。”荀诩心想,于是点点头:“不错,我是这样说过。”
“君子事人以诚,诡道非道。就算是普通人,也该以诚为本,以直待人;你与马岱将军同为朝廷重臣,蜀汉栋梁,本应精诚协作;现在同僚之间竟然发生这等监视胁迫之事,荀从事你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有悖礼法的吗?”
“哦,您可能不了解我们靖安司的工作性质,我们工作的前提就是一切人都是不可信任的。”
“连我军高级将领你都敢威胁,你还有什么不敢做出来的?”来敏这时恢复了气势。荀诩本想回一句更为尖刻的话,但是他忽然看到姜维的眼神似乎在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于是把话头缩了回去。
来敏以为荀诩退缩了,于是决定乘胜追击,他拿出另外一张纸,指着荀诩说道:“三月六日,第六弩机作坊的工匠前往安疫馆进行身体检查,在参商崖附近遭到了敌人的袭击,一名工匠被劫走。两个时辰以后,这一股匪徒在褒秦道口被埋伏已久的靖安司部队抓获,没错吧?”
“是的。”
“你怎么会想到去褒秦道附近设伏?”
“因为我们在敌人内部安插了内线。”
“即是说你事先已经知道敌人会偷袭工匠队伍喽?”
“不错,而且精确到每一个细节。
“为什么你不当场阻止?”
“因为首脑人物和他们是在褒秦道汇合,我们希望能把他们一网打尽。”
“那你为什么不通知军方?黄袭将军说他对此毫不知情,没有接到过任何来自靖安司的通知。”
荀诩听到这一问题,暗自叹了口气。在得知黄预要劫弩机作坊工匠队伍以后,他的确没有警告军方。他担心军方一旦有所防范,或者打算甩开靖安司单独处理——这在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那就会让最后的机会付之东流。荀诩知道这是违反规定的严重错误,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对军方隐瞒这一情报,以防止黄预觉察。
“我是怕他们知情后会影响整个计划的展开。”荀诩谨慎地措词。这时杜庸在一旁用谴责的口气缓缓说道:
“你知不知道,在工匠逃亡中,有一名年轻的士兵遭遇袭击而死?”
“哦?是吗?我对此很遗憾。”
“这全都是因为你固执地认为军方的知情会影响你的计划。”
“不,这一不幸的损失并不在我们的预估之内……”荀诩低声回答,对于这一结果他确实有些歉疚。
“但是他却因为你的知情不报而死!”
来敏把纸重重地拍在案子上,他看起来义愤填膺:“这是否意味着,为了方便你的工作,你宁愿坐视我军士兵的死亡?”
杜庸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荀从事,我几乎不敢相信,在以仁德立国的汉国,竟然会有人这样对待为复兴汉室而奋斗的士兵们。”停顿了一下,他扬了扬手里的档案,继续悲天悯人:“那个孩子今年才十七岁,他为人和善,又孝顺自己已经五十多岁的母亲。他在军队蹴鞠队里打四分卫。他大概到死都没有想到,他会因一名官员贪图自己工作方便而死。”
面对来敏和杜庸的咄咄逼人,荀诩只是简单地回答:“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汉室复兴。”
“哦?”来敏不怀好意地眯起了眼睛,“荀从事,你说你强行进入弩机作坊是为了防止魏国间谍;胁迫马岱将军是为了获得五斗米教情报;坐视一名蜀军士兵的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捉住敌人,那么你是否成功了?”
“基本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我问你是还是不是。”
“不是,没有成功。敌人顺利把图纸传出去了。”
“就是说你消耗了我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许多无辜的人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而换来的结果是一个零?哦,不,不是一个零,至少曹魏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对这一个可悲的结局,你有什么评论吗?”
“没有,这是我的失职,我只顾对敌斗争,忘记了讨好同僚比打击敌人更加重要。我向您发誓,下次我一定首先拿热诚的脸挨个去贴诸位将军的冷屁股。”
荀诩冷冷地回答道,他面对这种无理指责有些忍不住了………………
…………评议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期间荀诩只上了两次厕所,吃了一碗糙米菜粥与两块灸猪肉。来敏与杜庸对于评议相当有兴致,他们经常不厌其烦地反复追问荀诩在执行任务时候的某一处细节;比如荀诩曾经调拨靖安司的马匹给高堂秉,让他送给黄预以取得其信任,光就这一细节,那两个人就足足盘问了荀诩半个时辰,荀诩几乎每一句回答都会被引申到渎职与贪污的高度。来敏嗜好冷讽热嘲,而杜庸则长篇大论地引用经书,两个人与其说是在评议荀诩,倒不如说是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这也许出自魏延的授意。
和他们相反,刘敏和姜维则一直保持着沉默,只是间或问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至于荀诩本人,他对此只是觉得厌烦,精神上倒确实没感觉到什么痛苦——自从知道这是军方故意整他以后,荀诩就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他早就想开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贬为庶民远徙外地,没什么大不了。于是荀诩在评议期间表现的很洒脱,很多时候会与来、杜两个人唇枪舌战地对着干,累了的话就闭上眼睛消极地“唔唔”两声;面对连番苛酷且偏颇的攻击,这位前从事连一丝委屈的表情都没表露出来。
评议到了子丑之交的时候终于结束,来、杜两个人心满意足地带着厚厚的记录本站起身来。他们威胁荀诩说今天他的表现将会被记录在案,成为品评他的一个重要依据,然后跟随着刘敏离开了房间。
荀诩疲惫地从胡床上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因长时间不动而变麻的手脚,打了个小小的呵欠。忽然,他发现评议官员并没有走光,屋子里还有另外一个人在。他抬头望去,赫然看到姜维仍旧在原地呆着,双手交叉垫住下巴,饶有兴趣地望着荀诩,瘦削的脸上挂着一丝琢磨不透的笑容。
“姜将军?你还在这里做什么?”荀诩有点奇怪地问道。
姜维走下评议席,来到荀诩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今天辛苦你了。”
“还好,反正这种工作脑子和手都不用动。”
面对荀诩的讽刺,姜维什么也没有表示,他已经在这一天的评议中领教过很多次了。屋子四角的蜡烛已经差不多烧到了尽头,这时候房间内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姜维谨慎地看了看四周,然后低声道:“
“荀从事,我知道现在很晚,你也很疲劳,但有一个人无论如何希望能在评议以后见一见你。”
“是谁?”
“诸葛丞相。”
一直到迈进丞相府之前,荀诩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诸葛丞相居然会忽然召见他这个官秩只有两百石的小吏,而且是在一场充满了恶意的评议之后,这让荀诩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对于蜀汉的官员来说,诸葛丞相是一个需要仰视的存在,他们或多或少对这位蜀汉的实际统治者有一种崇拜心理。诸葛丞相的超凡气度、才华和人格魅力让他不仅是一位强势的领袖,还是一尊神秘的大众偶像。
荀诩跟随着姜维穿过丞相府的院子,沿着严整的桑树林边缘朝里院行进。在军正司的地下室憋了一整天,荀诩觉得现在丞相府的气味格外清新;不时还有阵阵夜风吹过桑树林,将桑树叶的清香拂入过往行人的鼻子里。
姜维在一间毫不起眼的屋子前停住了脚步,转身对荀诩做了个手势:“荀从事,丞相就在里面,请进去吧。”
荀诩表情僵硬地看了姜维一眼,不安地深吸了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以前他曾经在集会上见过诸葛丞相,不过那都是远远观望,象今天这样单独一对一会面还是第一次,他有些紧张。
屋子里比他想象中要简朴,屋内的装潢和荀诩的房间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地上和书架上堆放的绢帛文书与竹卷比靖安司多出数倍,而且毫不凌乱,每一份文件都摆放的十分整齐,一丝不苟。在这一大堆文书之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披着素色袍子批阅着文件,他身旁的烛台里满盈着烛油,说明已经燃烧了很长时间。
“诸葛丞相。”
荀诩屏住呼吸立在门口,恭敬地叫了一声。老人抬起头来看看荀诩,将手里的毛笔搁下,抖抖袍子,和蔼地笑道:“呵呵,是孝和呀,进来吧。”
诸葛丞相的声音很低沉醇厚,象是一位宽厚长者,让人很容易就产生亲切感。荀诩原本紧张的情绪稍微放松了一点,他朝前走了几步,在诸葛亮下首的一块绒毯上跪好,双手抱拳。
“谢丞相。”
“噢,不要叫我丞相,我现在只是右将军。”诸葛亮伸出一个指头,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提醒到。
自从去年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诸葛丞相主动上表自贬三级,从丞相降到了右将军,行丞相事。但蜀汉大部分人包括荀诩都固执地仍旧称他为“诸葛丞相”,在他们心中,“丞相”这个词已经从普通称谓变成了一个特定称谓,与“诸葛”是牢不可分的。大众的这个习惯即使是诸葛亮本人也无法改变。
“是,丞相。”
荀诩恭顺地低下头,“诸葛将军”这四个字他无论如何也叫不出口,实在太别扭了。诸葛亮听到以后,露出孩子般无奈的表情摇了摇头。荀诩看到诸葛亮没什么架子,觉得自己心情多少有些放松了。
诸葛亮从案下取出一根干净的白蜡烛续接到烛台之上,屋子里一下子亮堂了不少。他今天刚刚从战情已经稳定的前线赶回南郑,只比荀诩到达丞相府的时间早三、四个时辰左右。这位风尘仆仆的丞相丝毫不见倦意,他示意荀诩坐近一点,语气亲切,象是在闲聊一样:
“今天的评议,真是辛苦你了。”
荀诩不知道诸葛丞相的用意,于是谨慎地回答:“接受评议是每个官员应尽的义务。”
“呵呵,他们是否对你诸多刁难?”
“有那么一点吧,我想可能是误会。”
诸葛丞相“唔”了一声,习惯性地扇了扇鹅毛扇,隔了一段时间才继续说道:“这一次的评议,是军方的强烈请求,靖安司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引起了军方的反弹。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希望轻易对高级官员进行评议,不过律令所在,我亦不能违反。我这一次叫你来,是希望你不要对这种例行程序存有太多芥蒂。”
“多谢丞相关心。”
“你知道,身为领导者,我必须寻求某种程度的内部安定,这种安定往往是需要付出牺牲的。”诸葛丞相的表情很安详,他瞥了荀诩一眼:“这一次是你很不幸地成为了这种安定的牺牲品,你要怪就怪我吧。”
荀诩没说话,他对诸葛丞相这样的态度心存惊疑。这... -->>
三月二十六日,荀诩早早洗漱干净,换上正式的官服前往军正司。军正司位于南郑东部的古城楼中,城楼是刘邦时代的建筑,建筑主体用六指厚的大青砖砌成,结构厚重宏大,但楼内却阴暗寒冷,
“古人云,人如其名;这也可以说是官如其屋了。”
荀诩走在宽阔空旷的走廊里,不无恶意地想。走廊两侧是厚厚的青砖墙,没有窗户,唯有通过入口处透进的阳光才让通道里多了几分光亮。荀诩背朝着入口,朝逐渐变暗的走廊深处走去,双脚踏在青石地板上,发出浑浊的响声。冰冷的空气呼吸到肺里,让荀诩一阵痉挛。
走廊的尽头是一个漆成灰色的木门,荀诩推开门走进去,发现里面已经有一名身穿军正司制服的士兵在等候。那名士兵站的笔直,他看到荀诩,面无表情地问道:“是靖安司的荀诩从事吗?”
“正是。”
“请跟我来。”
荀诩跟随着那名士兵在军正司的城楼里转了几个弯,感觉自己差不多迷路了。根据走下台阶的数量,他估计评议间会是在地下的某一个房间。上一次荀诩以评议官员的身36,份参加时,就是在一个封闭的山洞里。军正司的人显然认为,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控制被评议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很快,士兵来到一个房间,拉开房门请荀诩进去。荀诩走进去以后,发现这间屋子并不大,但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墙壁用白灰粉刷过,单调且耀眼;整间屋子被有意识地分成高低不同的两个部分,荀诩所在的地方是屋子的最低处,只摆放了一把胡床;而屋子对面的地板则高出一、二丈,一字排开了四张冷灰色的木制案几,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胡床。
“请在这里少候。”
士兵指了指胡床,然后关上门出去了。荀诩拉开胡床坐了下去,百无聊赖地盯着那四张案几发呆。
过了不知道有多少时间,房间对面的门忽然响了一下,然后被人吱呀一声推开,一共四个人鱼贯走进来,也不看荀诩,依次在案几前坐好。旁边还有小吏端上四杯水,然后很快退出房间去。
荀诩仔细端详这四个人。坐在中间靠左的是右护军刘敏,他是今天评议官员里级别最高的;按照评议惯例,级别最高的官员不负责评议的主要议程,他们的出席往往是代表评议的级别与立场;中间靠右是军祭酒来敏,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是汉中有名的经学博士,可惜人品狂悖,倚老卖老,哪个后辈若是质疑他的权威,就会惹的他暴跳如雷,没多少人喜欢他;最右边是南郑太守府中正杜庸,是属于荀诩最讨厌的那种许靖式的名士,极喜欢清谈与玄学,好逞口舌之利。选了这么两个人来,军正司显然是存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个人,护军征南将军姜维。按照级别来分,姜维应该坐在中间的位置,但他却选了最靠左的位子,这一般是旁听者的席位。姜维是诸葛丞相的亲信,虽然职位不高,但却被人视为是诸葛丞相的接班人之一;他的出席与位置,暗示了诸葛丞相本人对这件事的关注态度。
荀诩想到这里,抬眼望去,姜维正好与他目光相接,于是冲他友好地笑了笑,和其他三个人的冷若冰霜大为不同。当姜维初次归降蜀汉的时候,靖安司曾经对他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监视,所以荀诩知道这个人行事谨慎,接人待物颇有分寸,大家对他评价都还不错。
他正在想着,来敏在上面忽然一拍桌子,严厉地喝道:“请注意,针对靖安司从事荀诩的评议现在开始。”
“哦。”荀诩冷淡地正襟危坐。
“姓名?”来敏威严地拿起毛笔问道,看来今天的审查他将会是主力。
“荀诩,字孝和,长沙人,三十五岁,现供职于司闻曹靖安司任从事,已婚,有一个老婆和一个孩子,我很爱他们。”
荀诩一口气把接下来的三、四个问题全都答了出来,这一套例行的程序他都很熟。来敏听到他喧宾夺主的回答,觉得自己受到嘲弄了,气的鼻子有些发红,大喝道:“严肃,这里是军正司!”
“我知道。”荀诩眨眨眼睛。
来敏大怒,刚想要咆哮。刘敏在旁边轻声咳了一声,来敏悻悻闭上嘴,重新拿起毛笔,端起官腔说道:“你是……”
“我是建安二十四年加入先帝麾下,章武元年转入司闻曹,次年分配到靖安司一直到今天。”
荀诩知道下面的程度是确认他本人的履历,于是再次先声夺人地说了出来。从技术上他的行为无可挑剔,只不过是回答的稍微有那么早了一点,无形中掌握了局面的主动,这让来敏有苦说不出,只能咬着牙暗暗发怒。这时一旁的杜庸见事不妙,急忙把来敏叫过去交头接耳了一番,来敏又小声征询了刘敏与姜维的意见,正过身子来再度对台下的荀诩说道:“荀从事,请不要有什么情绪,我们只是想与你谈一谈前一阶段你的工作情况。”
“哪里,我怎么会有情绪呢?我不是一直积极配合着吗?”荀诩摆出一个笑脸。
“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态度。”来敏语带威胁地说,“鉴于荀从事您开诚布公的态度,我们觉得可以省略掉例行程序,直接进入实质性问题了。”
“求之不得。”荀诩在胡床上变换了一下姿势。姜维跪在最边缘,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来敏看了一眼杜庸,后者赶紧拿起一张麻纸,缓慢有致地念道:“建兴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司闻曹接到间谍情报;经过司闻曹高层分析,证实魏国派遣了间谍潜入我国企图进行盗窃重要弩机图纸。当时是由你负责处理这件事,没错吧?”
“不错,王全长官才于前不久去世,我是负责内务安全的第一线主管。”
“在三月二十五日,你申请进入军技司考察,并得到魏延将军签字批准,在马岱将军的陪同下前往军技司。没错吧?”
“唔,谯大人和马大人都是好客之人。”
“你在进入军技司的时候,曾经问过负责检查的军士,如果是皇帝陛下亲自来,是否也需要全身检查。有说过吗?”
“唔,但我只是开个玩笑。”荀诩没想到他们连这点事情也调查到了。
“放肆!皇帝陛下岂是拿来做玩笑之谈的!”来敏盛气凌人地训斥道。“你对皇帝陛下缺乏起码的尊重,这本身就是大罪!”
来敏见荀诩没有言语,觉得很得意,认为已经控制住局面了,于是继续慢条斯理地问道:“这件事姑且不说,我们来谈谈别的。三月二十六日,你与第六弩机作坊的黄袭将军发生过冲突。能详细谈谈吗?”
“哦,那场架我们打输了,真抱歉。”
“没问你这个,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会起冲突。”来敏压着怒气纠正荀诩。
“因为他在二十五日非法扣押了我们前去调查的两名人员。”
杜庸听到这句话,一下子来了精神;他拿出一封公文递给荀诩看了一眼:“魏延将军的批文是不是这一张?”
荀诩端详了一下,点点头。这张不是原件,而是手抄件,但内容一字不差。
“这上面说在日常期间特许进入军技司及军器诸坊,而二月二十五日第六弩机作坊已经转为战备生产轨道,这一点你在派遣部下之前确认过了吗?”
“没有,这不过是文字游戏。”
杜庸的头立刻大摇特摇:“荀从事你此言就差了,孔子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文格式都是古有定制,用来匡扶纲纪,荀从事是不是太轻视了?”
没等荀诩回答,来敏又接上来一句:“你是否承认你没有注意到批文上的这一点?”
“好吧,是的。”
“就是说,你因为对公文理解的错误,在不恰当的时候派人强行进入作坊,结果导致了司闻曹与军方的误会,一度引发了混乱。”
“哦,你指的混乱是什么?”荀诩狡黠地盯着来敏。来敏被荀诩的反问噎住了,在这样的场合下,他当然不能提杨仪被吓哭的事,只好含糊地说了一句:“总之,因为你的疏忽,让两个部门产生了敌对情绪。”
“哧!”荀诩不屑的“嗤”声划破屋子里沉滞的空气,他懒得回答这个问题。
大概是觉得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怎么也绕不过去“杨仪失态”这件事,很难把握;来敏和杜庸不约而同地朝刘敏与姜维望去,刘敏侧耳听了听姜维的意见,然后冲来敏摇了摇头。于是来、杜二人没敢继续追究,直接进入下一个问题。
“二月二十八日,你曾经拜访过马岱将军,对不对?”来敏这一次显得胸有成竹。
“是的。”
“为什么要拜访他?”
“因为我希望从他那里获取一些关于五斗米教的情报,这对我们的调查工作至关重要。”
“你得到了吗?”
“是的,我还请了马岱将军协助调查,诱出教徒。”然后荀诩把柳吉酒肆的前因后果讲述了一遍。来敏觉得时机差不多到了,将身体前倾,盯着荀诩的眼睛问道:
“你在咨询马岱将军的过程中,是否有使用不合适的手段?”
“我不明白您指的不合适手段是什么意思?”
“马岱将军是自愿协助你们的吗?”
“是的。”
来敏露出“我早洞察了你的谎言”的笑容,他大喝一声:“但据我们所知,他是被你胁迫的!”这一声完全没有震慑到荀诩,他只是弹了弹衣袖,从容答道:
“我只是根据靖安司的监视记录去找他,也许他与五斗米教徒之间有联系,我能用的上。”
“结果呢,你是否确认马岱将军与五斗米教徒之间有无瓜葛?”
“没有瓜葛,马岱将军是清白的。”
“根据记录,那份监视记录,是在去年就已经被司闻曹右曹掾冯膺归档封存,你认为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
“我想,大概是他认为这份记录并无参考价值吧。”荀诩心想目前还是不要把冯膺的风流艳事说出去比较好。
“很好,换句话说,你在三月二十八日使用毫无价值的封存挡案去胁迫我军的高级将领,威胁他与你合作。而事实上他却是无辜的。是这样吗?”来敏得意洋洋地追问。
“我想您弄混了‘有瓜葛’和‘有联系’的概念,马岱将军与五斗米教没勾结,并不代表没联系,我认为……”
“是,或者不是?!”
“事实不错,但我不认为这种表述是正确的。”
“如果马岱将军不从,你是否就要利用那份记录捏造一个罪名给他?你们靖安司不是经常这么干吗?”
“我反对这个指控。”荀诩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地射向来敏,让他不由得往后一靠,“您要知道,您刚才的发言是对整个靖安司的侮辱。”
刘敏大概也觉得这个口无遮拦的老头子说的有点过分了,不禁皱了皱眉头,大声地咳了一声。来敏尴尬地中止了刚才那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杜庸见来敏一下子不方便说话,于是主动对荀诩说:
“荀从事,无论如何,你确实为了一己之私而去胁迫马岱将军吧?我这里有马岱将军提供的证词,他说你承诺如果他肯跟你合作,就不再追究他那份档案的事。”
“左右是逃不掉的。”荀诩心想,于是点点头:“不错,我是这样说过。”
“君子事人以诚,诡道非道。就算是普通人,也该以诚为本,以直待人;你与马岱将军同为朝廷重臣,蜀汉栋梁,本应精诚协作;现在同僚之间竟然发生这等监视胁迫之事,荀从事你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有悖礼法的吗?”
“哦,您可能不了解我们靖安司的工作性质,我们工作的前提就是一切人都是不可信任的。”
“连我军高级将领你都敢威胁,你还有什么不敢做出来的?”来敏这时恢复了气势。荀诩本想回一句更为尖刻的话,但是他忽然看到姜维的眼神似乎在警告他不要轻举妄动,于是把话头缩了回去。
来敏以为荀诩退缩了,于是决定乘胜追击,他拿出另外一张纸,指着荀诩说道:“三月六日,第六弩机作坊的工匠前往安疫馆进行身体检查,在参商崖附近遭到了敌人的袭击,一名工匠被劫走。两个时辰以后,这一股匪徒在褒秦道口被埋伏已久的靖安司部队抓获,没错吧?”
“是的。”
“你怎么会想到去褒秦道附近设伏?”
“因为我们在敌人内部安插了内线。”
“即是说你事先已经知道敌人会偷袭工匠队伍喽?”
“不错,而且精确到每一个细节。
“为什么你不当场阻止?”
“因为首脑人物和他们是在褒秦道汇合,我们希望能把他们一网打尽。”
“那你为什么不通知军方?黄袭将军说他对此毫不知情,没有接到过任何来自靖安司的通知。”
荀诩听到这一问题,暗自叹了口气。在得知黄预要劫弩机作坊工匠队伍以后,他的确没有警告军方。他担心军方一旦有所防范,或者打算甩开靖安司单独处理——这在以前不是没有发生过——那就会让最后的机会付之东流。荀诩知道这是违反规定的严重错误,但他别无选择,只能对军方隐瞒这一情报,以防止黄预觉察。
“我是怕他们知情后会影响整个计划的展开。”荀诩谨慎地措词。这时杜庸在一旁用谴责的口气缓缓说道:
“你知不知道,在工匠逃亡中,有一名年轻的士兵遭遇袭击而死?”
“哦?是吗?我对此很遗憾。”
“这全都是因为你固执地认为军方的知情会影响你的计划。”
“不,这一不幸的损失并不在我们的预估之内……”荀诩低声回答,对于这一结果他确实有些歉疚。
“但是他却因为你的知情不报而死!”
来敏把纸重重地拍在案子上,他看起来义愤填膺:“这是否意味着,为了方便你的工作,你宁愿坐视我军士兵的死亡?”
杜庸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荀从事,我几乎不敢相信,在以仁德立国的汉国,竟然会有人这样对待为复兴汉室而奋斗的士兵们。”停顿了一下,他扬了扬手里的档案,继续悲天悯人:“那个孩子今年才十七岁,他为人和善,又孝顺自己已经五十多岁的母亲。他在军队蹴鞠队里打四分卫。他大概到死都没有想到,他会因一名官员贪图自己工作方便而死。”
面对来敏和杜庸的咄咄逼人,荀诩只是简单地回答:“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汉室复兴。”
“哦?”来敏不怀好意地眯起了眼睛,“荀从事,你说你强行进入弩机作坊是为了防止魏国间谍;胁迫马岱将军是为了获得五斗米教情报;坐视一名蜀军士兵的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捉住敌人,那么你是否成功了?”
“基本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我问你是还是不是。”
“不是,没有成功。敌人顺利把图纸传出去了。”
“就是说你消耗了我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许多无辜的人造成了难以磨灭的伤害,而换来的结果是一个零?哦,不,不是一个零,至少曹魏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对这一个可悲的结局,你有什么评论吗?”
“没有,这是我的失职,我只顾对敌斗争,忘记了讨好同僚比打击敌人更加重要。我向您发誓,下次我一定首先拿热诚的脸挨个去贴诸位将军的冷屁股。”
荀诩冷冷地回答道,他面对这种无理指责有些忍不住了………………
…………评议一直持续到了深夜,期间荀诩只上了两次厕所,吃了一碗糙米菜粥与两块灸猪肉。来敏与杜庸对于评议相当有兴致,他们经常不厌其烦地反复追问荀诩在执行任务时候的某一处细节;比如荀诩曾经调拨靖安司的马匹给高堂秉,让他送给黄预以取得其信任,光就这一细节,那两个人就足足盘问了荀诩半个时辰,荀诩几乎每一句回答都会被引申到渎职与贪污的高度。来敏嗜好冷讽热嘲,而杜庸则长篇大论地引用经书,两个人与其说是在评议荀诩,倒不如说是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这也许出自魏延的授意。
和他们相反,刘敏和姜维则一直保持着沉默,只是间或问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
至于荀诩本人,他对此只是觉得厌烦,精神上倒确实没感觉到什么痛苦——自从知道这是军方故意整他以后,荀诩就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他早就想开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贬为庶民远徙外地,没什么大不了。于是荀诩在评议期间表现的很洒脱,很多时候会与来、杜两个人唇枪舌战地对着干,累了的话就闭上眼睛消极地“唔唔”两声;面对连番苛酷且偏颇的攻击,这位前从事连一丝委屈的表情都没表露出来。
评议到了子丑之交的时候终于结束,来、杜两个人心满意足地带着厚厚的记录本站起身来。他们威胁荀诩说今天他的表现将会被记录在案,成为品评他的一个重要依据,然后跟随着刘敏离开了房间。
荀诩疲惫地从胡床上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因长时间不动而变麻的手脚,打了个小小的呵欠。忽然,他发现评议官员并没有走光,屋子里还有另外一个人在。他抬头望去,赫然看到姜维仍旧在原地呆着,双手交叉垫住下巴,饶有兴趣地望着荀诩,瘦削的脸上挂着一丝琢磨不透的笑容。
“姜将军?你还在这里做什么?”荀诩有点奇怪地问道。
姜维走下评议席,来到荀诩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今天辛苦你了。”
“还好,反正这种工作脑子和手都不用动。”
面对荀诩的讽刺,姜维什么也没有表示,他已经在这一天的评议中领教过很多次了。屋子四角的蜡烛已经差不多烧到了尽头,这时候房间内只剩下他们两个人。姜维谨慎地看了看四周,然后低声道:“
“荀从事,我知道现在很晚,你也很疲劳,但有一个人无论如何希望能在评议以后见一见你。”
“是谁?”
“诸葛丞相。”
一直到迈进丞相府之前,荀诩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诸葛丞相居然会忽然召见他这个官秩只有两百石的小吏,而且是在一场充满了恶意的评议之后,这让荀诩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对于蜀汉的官员来说,诸葛丞相是一个需要仰视的存在,他们或多或少对这位蜀汉的实际统治者有一种崇拜心理。诸葛丞相的超凡气度、才华和人格魅力让他不仅是一位强势的领袖,还是一尊神秘的大众偶像。
荀诩跟随着姜维穿过丞相府的院子,沿着严整的桑树林边缘朝里院行进。在军正司的地下室憋了一整天,荀诩觉得现在丞相府的气味格外清新;不时还有阵阵夜风吹过桑树林,将桑树叶的清香拂入过往行人的鼻子里。
姜维在一间毫不起眼的屋子前停住了脚步,转身对荀诩做了个手势:“荀从事,丞相就在里面,请进去吧。”
荀诩表情僵硬地看了姜维一眼,不安地深吸了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以前他曾经在集会上见过诸葛丞相,不过那都是远远观望,象今天这样单独一对一会面还是第一次,他有些紧张。
屋子里比他想象中要简朴,屋内的装潢和荀诩的房间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地上和书架上堆放的绢帛文书与竹卷比靖安司多出数倍,而且毫不凌乱,每一份文件都摆放的十分整齐,一丝不苟。在这一大堆文书之间,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披着素色袍子批阅着文件,他身旁的烛台里满盈着烛油,说明已经燃烧了很长时间。
“诸葛丞相。”
荀诩屏住呼吸立在门口,恭敬地叫了一声。老人抬起头来看看荀诩,将手里的毛笔搁下,抖抖袍子,和蔼地笑道:“呵呵,是孝和呀,进来吧。”
诸葛丞相的声音很低沉醇厚,象是一位宽厚长者,让人很容易就产生亲切感。荀诩原本紧张的情绪稍微放松了一点,他朝前走了几步,在诸葛亮下首的一块绒毯上跪好,双手抱拳。
“谢丞相。”
“噢,不要叫我丞相,我现在只是右将军。”诸葛亮伸出一个指头,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提醒到。
自从去年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诸葛丞相主动上表自贬三级,从丞相降到了右将军,行丞相事。但蜀汉大部分人包括荀诩都固执地仍旧称他为“诸葛丞相”,在他们心中,“丞相”这个词已经从普通称谓变成了一个特定称谓,与“诸葛”是牢不可分的。大众的这个习惯即使是诸葛亮本人也无法改变。
“是,丞相。”
荀诩恭顺地低下头,“诸葛将军”这四个字他无论如何也叫不出口,实在太别扭了。诸葛亮听到以后,露出孩子般无奈的表情摇了摇头。荀诩看到诸葛亮没什么架子,觉得自己心情多少有些放松了。
诸葛亮从案下取出一根干净的白蜡烛续接到烛台之上,屋子里一下子亮堂了不少。他今天刚刚从战情已经稳定的前线赶回南郑,只比荀诩到达丞相府的时间早三、四个时辰左右。这位风尘仆仆的丞相丝毫不见倦意,他示意荀诩坐近一点,语气亲切,象是在闲聊一样:
“今天的评议,真是辛苦你了。”
荀诩不知道诸葛丞相的用意,于是谨慎地回答:“接受评议是每个官员应尽的义务。”
“呵呵,他们是否对你诸多刁难?”
“有那么一点吧,我想可能是误会。”
诸葛丞相“唔”了一声,习惯性地扇了扇鹅毛扇,隔了一段时间才继续说道:“这一次的评议,是军方的强烈请求,靖安司前一段时间的工作引起了军方的反弹。就我个人而言并不希望轻易对高级官员进行评议,不过律令所在,我亦不能违反。我这一次叫你来,是希望你不要对这种例行程序存有太多芥蒂。”
“多谢丞相关心。”
“你知道,身为领导者,我必须寻求某种程度的内部安定,这种安定往往是需要付出牺牲的。”诸葛丞相的表情很安详,他瞥了荀诩一眼:“这一次是你很不幸地成为了这种安定的牺牲品,你要怪就怪我吧。”
荀诩没说话,他对诸葛丞相这样的态度心存惊疑。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