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李行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人,还有件事,下官不知当说不当说。”
幸天罡有些犹豫,调查常思晨时,他发现这个常思晨并非大梁国人,而是西凉国人。一个西凉女子几年前来到长安,不断接触当时还是朝廷二品命官的刘满洲,这事多少有些蹊跷。
幸天罡原本不打算将这事告诉廖方贵,毕竟这事涉及到大梁国与西凉之间的国事,这万一是自己猜错了,引得两国开战,岂非成了千古罪人。
“何事,快快说来。”
“那个逃走的常思晨并非大梁国人,而是西凉国人。”幸天罡抬头看了看廖方贵的反应,见对方略微有些惊讶,却并未表现出什么过激的反应,于是接着道:“这个常思晨三年前来到长安后,凭着出色的长相与弹得一首好曲,很快便成为嫣红阁的花魁,可说来奇怪,常思晨成为花魁后,不论那些富家公子出多少银两,她都只卖艺不卖身,唯独在刘满洲这里……”
不等幸天罡把话说完,廖方贵突然从摇椅上站了起来,脸色凝重道:“一个风月女子,不贪财,也不恋相,心甘情愿地跟着年近花甲的刘满洲,这事确实有些奇怪。”
“大人,怕是这个常思晨来历没那么简单。”
廖方贵睁眼道:“你的意思是她乃西凉派来的细作?”
“这也只是下官的猜想而已,若要得出实情,只能抓住这个常思晨再说。”
“对对对,你倒是提醒我了。”廖方贵眼中露出一道精光,嘴角微微扬起笑了起来,“这个常思晨肯定是西凉国派来的细作,我这就去禀报皇上。”
“大人,这事不再查查?”
“你接着查,我这就去上报皇上。”
廖方贵火急火了地离开了刘府,他心里何尝不知,常思晨是不是西凉自作已经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如何禀报朝廷这事。
自己说常思晨是西凉细作,那她就是西凉细作,这有这样才能免去这个办事不利被天子责罚的危机。
这些年大梁与周边三国之间,互相往来没少安排细作,而这些细作都是接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办事隐匿,行动迅速,难以察觉其身份也在情理之中。
……
李行歌在院里发了一上午呆,他还是想不出究竟是何人在自己背后对刘府家眷动手,难道从自己进入长安那刻起,所作的一切都被那人看在眼里。
若真如此,接下来该如何做,才能避开他的眼目。
李行歌讨厌这种敌暗我明的形势。
刘府被官兵团团围住,长安城早已对这事议论纷纷,一时间各个版本层出不穷,其中有个版本是跟常思晨有关的,但却并未引申到常思晨是西凉细作之事上。
这让李行歌有些惊讶,他有些怀疑是朝廷怕引起大梁国百姓的愤怒,故意封锁了这方面的消息。
李行歌还从秦昭昭口中听到了一个让他惊讶的版本,说刘满洲与其家眷二十三口人的尸体都被堆放在刘府院内,凶手还用尸体摆成了‘十八年’三个大字。
无风不起浪!
十八年前的事,整个长安城也没几个人知道,却在无形中被人提起。
或许这个版本才是最真实的版本,只是此时刘府被官兵围住,里面的情况根本不得而知。
秦昭昭用过午饭后便出去打探消息去了,李行歌觉得无趣,也决定出去走走,看看能否找出那双躲在暗中窥视自己的眼睛。
昨夜刘府出事后,整个长安城的巡查官兵明显要比往日多了许多,没走百米距离,便遇到两拨巡查官兵。
李行歌缓缓走进了香溢楼,楼内依旧客满,说书先生端坐高台,轻吟着书上的内容,原本枯燥的文字在他嘴里出来后,竟风趣了许多。
李行歌在墙角找了个位置坐下,发现周围仕子们都在交头接耳,所议之事大多是关于作业刘满洲府上被人灭门之事。
果然是文人多嚼耳根子。
曾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仕子们在这个年代变得八卦... -->>
“大人,还有件事,下官不知当说不当说。”
幸天罡有些犹豫,调查常思晨时,他发现这个常思晨并非大梁国人,而是西凉国人。一个西凉女子几年前来到长安,不断接触当时还是朝廷二品命官的刘满洲,这事多少有些蹊跷。
幸天罡原本不打算将这事告诉廖方贵,毕竟这事涉及到大梁国与西凉之间的国事,这万一是自己猜错了,引得两国开战,岂非成了千古罪人。
“何事,快快说来。”
“那个逃走的常思晨并非大梁国人,而是西凉国人。”幸天罡抬头看了看廖方贵的反应,见对方略微有些惊讶,却并未表现出什么过激的反应,于是接着道:“这个常思晨三年前来到长安后,凭着出色的长相与弹得一首好曲,很快便成为嫣红阁的花魁,可说来奇怪,常思晨成为花魁后,不论那些富家公子出多少银两,她都只卖艺不卖身,唯独在刘满洲这里……”
不等幸天罡把话说完,廖方贵突然从摇椅上站了起来,脸色凝重道:“一个风月女子,不贪财,也不恋相,心甘情愿地跟着年近花甲的刘满洲,这事确实有些奇怪。”
“大人,怕是这个常思晨来历没那么简单。”
廖方贵睁眼道:“你的意思是她乃西凉派来的细作?”
“这也只是下官的猜想而已,若要得出实情,只能抓住这个常思晨再说。”
“对对对,你倒是提醒我了。”廖方贵眼中露出一道精光,嘴角微微扬起笑了起来,“这个常思晨肯定是西凉国派来的细作,我这就去禀报皇上。”
“大人,这事不再查查?”
“你接着查,我这就去上报皇上。”
廖方贵火急火了地离开了刘府,他心里何尝不知,常思晨是不是西凉自作已经不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他如何禀报朝廷这事。
自己说常思晨是西凉细作,那她就是西凉细作,这有这样才能免去这个办事不利被天子责罚的危机。
这些年大梁与周边三国之间,互相往来没少安排细作,而这些细作都是接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办事隐匿,行动迅速,难以察觉其身份也在情理之中。
……
李行歌在院里发了一上午呆,他还是想不出究竟是何人在自己背后对刘府家眷动手,难道从自己进入长安那刻起,所作的一切都被那人看在眼里。
若真如此,接下来该如何做,才能避开他的眼目。
李行歌讨厌这种敌暗我明的形势。
刘府被官兵团团围住,长安城早已对这事议论纷纷,一时间各个版本层出不穷,其中有个版本是跟常思晨有关的,但却并未引申到常思晨是西凉细作之事上。
这让李行歌有些惊讶,他有些怀疑是朝廷怕引起大梁国百姓的愤怒,故意封锁了这方面的消息。
李行歌还从秦昭昭口中听到了一个让他惊讶的版本,说刘满洲与其家眷二十三口人的尸体都被堆放在刘府院内,凶手还用尸体摆成了‘十八年’三个大字。
无风不起浪!
十八年前的事,整个长安城也没几个人知道,却在无形中被人提起。
或许这个版本才是最真实的版本,只是此时刘府被官兵围住,里面的情况根本不得而知。
秦昭昭用过午饭后便出去打探消息去了,李行歌觉得无趣,也决定出去走走,看看能否找出那双躲在暗中窥视自己的眼睛。
昨夜刘府出事后,整个长安城的巡查官兵明显要比往日多了许多,没走百米距离,便遇到两拨巡查官兵。
李行歌缓缓走进了香溢楼,楼内依旧客满,说书先生端坐高台,轻吟着书上的内容,原本枯燥的文字在他嘴里出来后,竟风趣了许多。
李行歌在墙角找了个位置坐下,发现周围仕子们都在交头接耳,所议之事大多是关于作业刘满洲府上被人灭门之事。
果然是文人多嚼耳根子。
曾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仕子们在这个年代变得八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