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大明铁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李子渊率领的大军渡过黄河后,由其麾下前锋统领孙义安率领的先锋骑兵,就一路沿着从平阳去太原的官道继续前进。
而此时,满清在山西境内的兵力,并不算空虚。除了太原城的一万多绿营兵之外,山西还有两万余绿营兵分散在各地,尤其是沿太行一带,更是驻有多达两万绿营兵,毕竟,当年姜瓖在大同反正,掀起山西反清浪潮之后,尽管山西的大规模反清复明运动坚持了一年之久,最终还是被占压倒优势的清军扑灭,但是在太行山一带仍然有义军在坚持抵抗,所以山西的绿营大都驻于太行一带。不过这些绿营兵却分散于各地,仓促之下无法集中于一地,用于防备明军的进攻。
也许是因为在河南李子渊先后招降清虏官兵皆是留任原职,不加清算的关系,几乎是在其刚一过河,兵进山西,就有大量的满清官员争先恐后的献城纳降,甚至其中不乏一些旗人地方官员,毕竟刘清泰的投降后留任于河南总督任上的现实,使得人们相信,李子渊与朱明忠不同,他绝不会因为投降者的身份,对其加以清算,尽管这位杀起旗人来并不比朱明忠手软。但相比于后者,至少前者还能保全他们的富贵。
人总是现实的,在那些事清的伪官为个人的富贵先后投降的同时,山西各地百姓从李子渊北伐以后,就哄传着其如何的仁义,麾下的兵马纪律如何严明,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其旗帜上的那个“明”字,尽管满清的屠杀几乎屠尽了山西,但是却没有屠尽人们的思明之心,对于晋省百姓来说,对北北他们无不是翘首以待,只待李子渊的大军一到就要迎降。
而在明军渡河以后,晋省的士绅百姓不但亲眼看到其麾下的纪律确实严明,而且读到了其发布的北伐布告,尤其是看着那旗上的“明”字。各地纷纷出现了到处迎降的形势。几乎是明军刚一过河,尚未抵达平阳时平阳知府万永祚既献城投降了,其仍被留任于平阳任上。接着泽州纳降。
也正是在到处迎降的情况下,李子渊进入了山西,他的前边有三千身着黑甲的骑兵,后面又是三千骑兵,而这这六千骑兵,正是自封“招讨元帅”的李子渊统领的亲军,他们皆是一身江北的黑甲,盔甲整齐,旗帜鲜明,马匹精壮。再往后便是他亲自统领的五万中军,这五万中军之中,有两万余老兵,可以说是其麾下真正的精锐。
相比于进攻河南时的忐忑不安,现在经过河南的一路纳降之后,在进入山西之前,李子渊就已经料到会一路迎降。如今果然如此,山西的清虏伪官根本就无心为满清尽忠,几乎所有人都在抓住机会——抓住摆脱汉奸身份的机会。
“元帅,如今平阳、泽州先后纳降,这山西已经是尽是元帅囊中之物了!”
骑马跟在李子渊的身边,穿着一身二品文官袍服的许云程语气中尽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样。
“平阳、泽州是降了,可是太原还没降!”
李子渊缓声道出了他的忧虑。
“太原一日不降,本帅又岂能安心啊!”
“元帅尽管放心,一但大军过汾州,太原的白如梅必定会降的!”
许云程语气显得极为自信,他早就已经料定山西不会有什么抵抗,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清军兵力有限,而是因为天下大势如此,当然,也是因为人心使然。
“白如梅性格如墙头草一般,现在天下皆降,其又怎么可能不降,更何况……”
突然,许云程含笑看着面前的李子渊,他的心底浮现出十几年前的那句话来。
“十八子主神器”
十几年前,元帅的那位本家入山西时,传出的那句话。尽管那诗句中有“李继朱”三个字,但是最终局势的发展,使告诉世人这所谓的“谶语”不过只是为了蛊惑人心的妄言罢了。
尽管明知道所谓的“谶语”不过只是为了蛊惑人心,但是现在,面对这样的一句话,那些纳降的地方官员中未免没有觉得自己应该早识天命,变成了从龙之臣的人。
当然,现在这个话,不能说,也没有人敢说,但是并不妨碍许云程去想。而这一路北伐,许云程也发现了李子渊与李自成的不同。当年李自成只顾向前,各地方一般都不留兵驻守。只是向已经投降的府、州、县,委派了大顺朝的县令。当时又为了解决大军... -->>
从李子渊率领的大军渡过黄河后,由其麾下前锋统领孙义安率领的先锋骑兵,就一路沿着从平阳去太原的官道继续前进。
而此时,满清在山西境内的兵力,并不算空虚。除了太原城的一万多绿营兵之外,山西还有两万余绿营兵分散在各地,尤其是沿太行一带,更是驻有多达两万绿营兵,毕竟,当年姜瓖在大同反正,掀起山西反清浪潮之后,尽管山西的大规模反清复明运动坚持了一年之久,最终还是被占压倒优势的清军扑灭,但是在太行山一带仍然有义军在坚持抵抗,所以山西的绿营大都驻于太行一带。不过这些绿营兵却分散于各地,仓促之下无法集中于一地,用于防备明军的进攻。
也许是因为在河南李子渊先后招降清虏官兵皆是留任原职,不加清算的关系,几乎是在其刚一过河,兵进山西,就有大量的满清官员争先恐后的献城纳降,甚至其中不乏一些旗人地方官员,毕竟刘清泰的投降后留任于河南总督任上的现实,使得人们相信,李子渊与朱明忠不同,他绝不会因为投降者的身份,对其加以清算,尽管这位杀起旗人来并不比朱明忠手软。但相比于后者,至少前者还能保全他们的富贵。
人总是现实的,在那些事清的伪官为个人的富贵先后投降的同时,山西各地百姓从李子渊北伐以后,就哄传着其如何的仁义,麾下的兵马纪律如何严明,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其旗帜上的那个“明”字,尽管满清的屠杀几乎屠尽了山西,但是却没有屠尽人们的思明之心,对于晋省百姓来说,对北北他们无不是翘首以待,只待李子渊的大军一到就要迎降。
而在明军渡河以后,晋省的士绅百姓不但亲眼看到其麾下的纪律确实严明,而且读到了其发布的北伐布告,尤其是看着那旗上的“明”字。各地纷纷出现了到处迎降的形势。几乎是明军刚一过河,尚未抵达平阳时平阳知府万永祚既献城投降了,其仍被留任于平阳任上。接着泽州纳降。
也正是在到处迎降的情况下,李子渊进入了山西,他的前边有三千身着黑甲的骑兵,后面又是三千骑兵,而这这六千骑兵,正是自封“招讨元帅”的李子渊统领的亲军,他们皆是一身江北的黑甲,盔甲整齐,旗帜鲜明,马匹精壮。再往后便是他亲自统领的五万中军,这五万中军之中,有两万余老兵,可以说是其麾下真正的精锐。
相比于进攻河南时的忐忑不安,现在经过河南的一路纳降之后,在进入山西之前,李子渊就已经料到会一路迎降。如今果然如此,山西的清虏伪官根本就无心为满清尽忠,几乎所有人都在抓住机会——抓住摆脱汉奸身份的机会。
“元帅,如今平阳、泽州先后纳降,这山西已经是尽是元帅囊中之物了!”
骑马跟在李子渊的身边,穿着一身二品文官袍服的许云程语气中尽是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样。
“平阳、泽州是降了,可是太原还没降!”
李子渊缓声道出了他的忧虑。
“太原一日不降,本帅又岂能安心啊!”
“元帅尽管放心,一但大军过汾州,太原的白如梅必定会降的!”
许云程语气显得极为自信,他早就已经料定山西不会有什么抵抗,并不是因为这里的清军兵力有限,而是因为天下大势如此,当然,也是因为人心使然。
“白如梅性格如墙头草一般,现在天下皆降,其又怎么可能不降,更何况……”
突然,许云程含笑看着面前的李子渊,他的心底浮现出十几年前的那句话来。
“十八子主神器”
十几年前,元帅的那位本家入山西时,传出的那句话。尽管那诗句中有“李继朱”三个字,但是最终局势的发展,使告诉世人这所谓的“谶语”不过只是为了蛊惑人心的妄言罢了。
尽管明知道所谓的“谶语”不过只是为了蛊惑人心,但是现在,面对这样的一句话,那些纳降的地方官员中未免没有觉得自己应该早识天命,变成了从龙之臣的人。
当然,现在这个话,不能说,也没有人敢说,但是并不妨碍许云程去想。而这一路北伐,许云程也发现了李子渊与李自成的不同。当年李自成只顾向前,各地方一般都不留兵驻守。只是向已经投降的府、州、县,委派了大顺朝的县令。当时又为了解决大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