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陛下还想回南阳王府?”宇文泰没有回答元宝炬的问题,以问代答,语气里略有些惆怅,向洛阳城内眺望。这种语气在他身上是极少见的。其实又何止是元宝炬念念不忘南阳王府?洛阳城里也曾经有过他和长公主元玉英奉旨成婚时的府第,也一样让他念念不忘。
“旧都难再得,丞相与其入洛阳,不如一路向东。”元宝炬反倒抛弃了满心里的重负,伸手向着洛阳之东指了指以示意宇文泰。
宇文泰心里一跳,“陛下何意?”他在黑暗中盯着元宝炬。
“向东便是河桥,既然已经到了此处,丞相何不一鼓作气东进,成败自有天意,孤以为既受此大劫方可成其大志,机不可失,丞相真要坐等吗?”元宝炬笑道。几日来大悲大喜,历尽生死,此刻的元宝炬反倒生出豪情壮志。
宇文泰却并没有被元宝炬的豪情壮志感染,出乎意料地平静,似乎并不太感兴趣地回道,“陛下若有命,臣不敢不从,只是重甲未备,军士疲累,此时并不是一鼓作气的好时机。”
“丞相从来不是这样瞻前顾后的人。”元宝炬也收了笑盯着他道。“孤也是已经死过两次之人,丞相难道还要防备孤吗?”一次是因为废了皇后乙弗氏,一次便是昨日。宇文泰和元宝炬心里都明白,不需要谁来特别说明。
“孤也是拓跋氏列祖列宗之子孙,凡事有死而已,只因对丞相心中敬服,真正觉得丞相是中兴社稷、清除奸佞的柱石之臣,孤便不得不做这个大魏天子。”元宝炬向宇文泰走近两步,两个人在黑暗里对视,“孤是为了大魏,为了丞相,不是为了自己。”他又顿了顿,索性又直言,“若是丞相有此意,孤愿亲率六军,过河桥、取上党,直逼邺城。只要丞相能答应孤日后让社稷一统,大魏兴盛,孤就算是抛尸于战场也无所憾。”
宇文泰听元宝炬这一番话心里滋味杂陈,他对元宝炬的情绪其实也极其复杂。多年前他是关中部将,元宝炬是宗室、是皇帝元修的亲信,那时他和元宝炬常有书信往来,觉得其人儒雅、堪有担当,当时算是对元宝炬有好感。
后来关中巨变,人人都想插手其间从中取利,远在洛阳的皇帝元修也不例外,命南阳王元宝炬为大行台,欲夺关中。最终是宇文泰掌握住了机会,自得其利,但也正是因为元宝炬到长安来就任,让他对元宝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觉得难得他目光长远有器量,关键在于能忍耐,能顺时应势。
这也是后来宇文泰不得不除掉元修后立元宝炬为皇帝的原因。而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君、相两立,就算他们自己没有争斗也会身不由己被宗室诸王、百官推着时远时近地争斗。
宇文泰心里也明白,废皇后、凡事都放手,元宝炬作为皇帝甘为傀儡,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就算不愿意,果然他忍了下去。而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得不防。他要防的并不是元宝炬,是他身后日渐成长的太子,是宗室,是天子近臣,这其中可能还有他的嫡夫人长公主元玉英。
“陛下此言让臣无容身立锥之地……”宇文泰感叹道。
“丞相的难处孤都知道……”元宝炬也叹道。
“臣并无私心杂念,只不甘于浪荡混迹天地之间,有朝一日随风化烟化灰。”宇文泰看似情绪平和,心里却甚是不平静。“感念陛下对臣的知遇之恩,对臣万分信赖,臣也一样一心对陛下,臣与陛下心思一样,只想着以关中为帝宅,令家国日渐兴盛,有朝一日若能亲手一统两魏,奉陛下为真正的大魏天子,从此天下大治,国强盛、民富裕,远近万国来朝,以文教礼治敦化天下,陛下成万世圣明之君,臣此生愿足矣。若真的到了那一日,臣情愿退出庙堂、交还国政,为一布衣,只要身在陛下圣治教化之中也甘之如饴。”
“陛下一语中的,臣也确有此意,河桥近在眼前,择时不如今日,但陛下一身担兴邦之重任,岂能轻易置身于险地。臣请陛下还在金墉城中坐镇,臣愿亲率铁骑争夺河桥。”宇文泰也实在是难得这么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既便如此,也让人难以察觉他心动、情动,已经是心头感慨万分。
“丞相是思进取之人,又从来是畏难而上,当日尚敢赴陕州取仓粟,何况今日铁骑在手。”元宝炬笑道,“只是孤必不能在金墉城坐等,以免万一受制于人反来以孤要挟丞相。孤愿与丞相一同赴河桥,大魏可以没有孤这个皇帝,万万不可没有丞相。”
元宝炬远远望了一眼邙山,近在咫尺却始终没有机会拜谒祖陵。
“既如此,臣便保陛下一同赴河桥。”宇文泰也望了望邙山,忽然又想起来古墓中的那一段奇遇。
河阴城的东魏守军是早先立都邺城不久时便设置的。从那时起,大丞相高欢和刚刚复了世子位不久,入朝辅政的大将军高澄就已经预料到日后两魏之战,而预为部署,做好了防备。
防备虽然早做,但防不胜防。河阴城守军竟无一人能想到西魏大军突如其来、快如闪电。一日夜之间西魏丞相宇文泰与西魏皇帝元宝炬亲率大军攻下河阴城。原本就带着浓重悲剧色彩的河阴城再也无力拦阻西魏军,眼睁睁看着西魏铁骑渡河而去。
河桥失守,这对于东魏来说是重大之变故。幸好河桥之北的北中城守将在西魏大军攻河阴时做了布防,勉强还能挡住乘胜而来的西魏军。死守之余向大将军高澄、大都督高敖曹告急的人也早派了出去。
北中城,城池虽小,这时却要担负重责。河阴城及河桥已失,北中城成了西魏军北进上党的关键通路。而西魏此刻的优势就在于盘踞河桥而坚守,就算暂攻不下北中城,也可以断了高澄想从河桥回军的通路。
攻之不下再攻之。就在西魏军连连攻城,东魏军死死防守了一昼夜之后,东魏大将军高澄终于带着剩余的东魏军赶到了北中城下。这时不管是攻城者,还是守城者都已经... -->>
“陛下还想回南阳王府?”宇文泰没有回答元宝炬的问题,以问代答,语气里略有些惆怅,向洛阳城内眺望。这种语气在他身上是极少见的。其实又何止是元宝炬念念不忘南阳王府?洛阳城里也曾经有过他和长公主元玉英奉旨成婚时的府第,也一样让他念念不忘。
“旧都难再得,丞相与其入洛阳,不如一路向东。”元宝炬反倒抛弃了满心里的重负,伸手向着洛阳之东指了指以示意宇文泰。
宇文泰心里一跳,“陛下何意?”他在黑暗中盯着元宝炬。
“向东便是河桥,既然已经到了此处,丞相何不一鼓作气东进,成败自有天意,孤以为既受此大劫方可成其大志,机不可失,丞相真要坐等吗?”元宝炬笑道。几日来大悲大喜,历尽生死,此刻的元宝炬反倒生出豪情壮志。
宇文泰却并没有被元宝炬的豪情壮志感染,出乎意料地平静,似乎并不太感兴趣地回道,“陛下若有命,臣不敢不从,只是重甲未备,军士疲累,此时并不是一鼓作气的好时机。”
“丞相从来不是这样瞻前顾后的人。”元宝炬也收了笑盯着他道。“孤也是已经死过两次之人,丞相难道还要防备孤吗?”一次是因为废了皇后乙弗氏,一次便是昨日。宇文泰和元宝炬心里都明白,不需要谁来特别说明。
“孤也是拓跋氏列祖列宗之子孙,凡事有死而已,只因对丞相心中敬服,真正觉得丞相是中兴社稷、清除奸佞的柱石之臣,孤便不得不做这个大魏天子。”元宝炬向宇文泰走近两步,两个人在黑暗里对视,“孤是为了大魏,为了丞相,不是为了自己。”他又顿了顿,索性又直言,“若是丞相有此意,孤愿亲率六军,过河桥、取上党,直逼邺城。只要丞相能答应孤日后让社稷一统,大魏兴盛,孤就算是抛尸于战场也无所憾。”
宇文泰听元宝炬这一番话心里滋味杂陈,他对元宝炬的情绪其实也极其复杂。多年前他是关中部将,元宝炬是宗室、是皇帝元修的亲信,那时他和元宝炬常有书信往来,觉得其人儒雅、堪有担当,当时算是对元宝炬有好感。
后来关中巨变,人人都想插手其间从中取利,远在洛阳的皇帝元修也不例外,命南阳王元宝炬为大行台,欲夺关中。最终是宇文泰掌握住了机会,自得其利,但也正是因为元宝炬到长安来就任,让他对元宝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觉得难得他目光长远有器量,关键在于能忍耐,能顺时应势。
这也是后来宇文泰不得不除掉元修后立元宝炬为皇帝的原因。而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君、相两立,就算他们自己没有争斗也会身不由己被宗室诸王、百官推着时远时近地争斗。
宇文泰心里也明白,废皇后、凡事都放手,元宝炬作为皇帝甘为傀儡,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就算不愿意,果然他忍了下去。而正因为如此,他才不得不防。他要防的并不是元宝炬,是他身后日渐成长的太子,是宗室,是天子近臣,这其中可能还有他的嫡夫人长公主元玉英。
“陛下此言让臣无容身立锥之地……”宇文泰感叹道。
“丞相的难处孤都知道……”元宝炬也叹道。
“臣并无私心杂念,只不甘于浪荡混迹天地之间,有朝一日随风化烟化灰。”宇文泰看似情绪平和,心里却甚是不平静。“感念陛下对臣的知遇之恩,对臣万分信赖,臣也一样一心对陛下,臣与陛下心思一样,只想着以关中为帝宅,令家国日渐兴盛,有朝一日若能亲手一统两魏,奉陛下为真正的大魏天子,从此天下大治,国强盛、民富裕,远近万国来朝,以文教礼治敦化天下,陛下成万世圣明之君,臣此生愿足矣。若真的到了那一日,臣情愿退出庙堂、交还国政,为一布衣,只要身在陛下圣治教化之中也甘之如饴。”
“陛下一语中的,臣也确有此意,河桥近在眼前,择时不如今日,但陛下一身担兴邦之重任,岂能轻易置身于险地。臣请陛下还在金墉城中坐镇,臣愿亲率铁骑争夺河桥。”宇文泰也实在是难得这么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既便如此,也让人难以察觉他心动、情动,已经是心头感慨万分。
“丞相是思进取之人,又从来是畏难而上,当日尚敢赴陕州取仓粟,何况今日铁骑在手。”元宝炬笑道,“只是孤必不能在金墉城坐等,以免万一受制于人反来以孤要挟丞相。孤愿与丞相一同赴河桥,大魏可以没有孤这个皇帝,万万不可没有丞相。”
元宝炬远远望了一眼邙山,近在咫尺却始终没有机会拜谒祖陵。
“既如此,臣便保陛下一同赴河桥。”宇文泰也望了望邙山,忽然又想起来古墓中的那一段奇遇。
河阴城的东魏守军是早先立都邺城不久时便设置的。从那时起,大丞相高欢和刚刚复了世子位不久,入朝辅政的大将军高澄就已经预料到日后两魏之战,而预为部署,做好了防备。
防备虽然早做,但防不胜防。河阴城守军竟无一人能想到西魏大军突如其来、快如闪电。一日夜之间西魏丞相宇文泰与西魏皇帝元宝炬亲率大军攻下河阴城。原本就带着浓重悲剧色彩的河阴城再也无力拦阻西魏军,眼睁睁看着西魏铁骑渡河而去。
河桥失守,这对于东魏来说是重大之变故。幸好河桥之北的北中城守将在西魏大军攻河阴时做了布防,勉强还能挡住乘胜而来的西魏军。死守之余向大将军高澄、大都督高敖曹告急的人也早派了出去。
北中城,城池虽小,这时却要担负重责。河阴城及河桥已失,北中城成了西魏军北进上党的关键通路。而西魏此刻的优势就在于盘踞河桥而坚守,就算暂攻不下北中城,也可以断了高澄想从河桥回军的通路。
攻之不下再攻之。就在西魏军连连攻城,东魏军死死防守了一昼夜之后,东魏大将军高澄终于带着剩余的东魏军赶到了北中城下。这时不管是攻城者,还是守城者都已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