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我家娘子比我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县门口去,准备先去刚才周永明跟其他村民约定好的汇合点。
路边有卖煎饼汤面的,汤面只要五文钱就能吃到饱,早上出门的时候向刘氏给了向南二十文铜钱。
向南摸摸肚子,最后很坚定的别开了视线。
等到了县门口,向南寻了一个路边的大石头随便鼓着腮帮子吹了灰尘,这就一屁股坐下了。
先将手上一直捏着的考卷跟他写的那两篇策论放好,转手从书篓里翻出了早上吃剩下的那个玉米饼子。
刚才向南临时改主意不请李夫子帮忙看策论,倒不是向南防着李夫子啥的,主要是李夫子那明显就是一副“我很忙有事赶紧说没事赶紧走”的不耐烦样儿。
向南对古代读书再是手生也知道一个道理,看策论,那是需要平心静气认真看的。
像李夫子那样若是他请对方帮忙看了,囫囵看得不仔细不说,李夫子可能还会对他失去耐心,随便说两句就作罢。
要是这样向南还担心对方太赶时间给他提了误导性的评语,想着干脆找了今年院试的“优秀佳作”拿回家慢慢欣赏解析得了。
坐在石头上喝着竹筒里的凉开水啃着硬邦邦的玉米饼子,向南扭头四处张望着,尽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别去注意自己吃进嘴里的到底是啥口感。
若是现代的玉米饼子那肯定是好吃的,又软又香甜,可古代农户家的玉米面,说是面不如说是颗粒。
因为是自己推石磨磨的,向刘氏跟阿茶没什么力气,只能磨两遍,磨出来粗糙得很,玉米粒的皮混在里面不说,便是玉米棒子也是没有捡出来的,直接磨了一起吃。
这不得不让向南在此感慨一回人类的适应力是真的强悍,饿极了的时候除了泥巴石头金属这些,啥也能消化。
向刘氏为了让饼子好入口些,还抖了些粗盐在里面,好歹让发酸的玉米饼不至于噎得向南打干呕。
县门口紧挨着这里有很多人摆着地摊卖东西,且大多数都是农户家里背来卖的,什么簸箕啊箩筐啊扎的竹扫帚高粱扫帚之类的。
另外玉米芋头之类的,像是玉米碴子豆子高粱之类的,因着私人家里是不允许有称量重量的升斗的,因此地摊市集上并没有。
玉米都是整个的,跟芋头差不多,都是论大小个数卖。
不过像粮食类的,哪怕是玉米芋头,毕竟都是农户自己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量都比较少,只因着价格比粮店里的便宜些,这才有不少小门户的妇人前来购买。
“你这玉米棒一文钱四个,一共三十二个,我给你七文钱,数好了,你这芋头个头这般小,还有白灰,添个搭头送我两个,下回见着你了还来照顾你生意。”
向南听着一文钱四个玉米棒,不由感慨这会儿的粮食可真便宜。
不过因为种子都是自留的,长出来的玉米棒子顶多半个巴掌那么长,且玉米粒还稀稀拉拉,不像现代那玉米,又长又大玉米粒还满了尖。
听见那妇人吧嗒吧嗒念叨了一顿,向南咬玉米饼的动作一顿,在心里又认真背了一遍乘法口诀,心数你丫的糊弄人呢?
一文钱四个,三十二个不是四八三十二么?
一文钱都要抠不说还要搭头,添搭头也就算了,还想下次继续骗人家,这就不厚道了啊。
在村里管琐碎事管多了,向南一时管不住自己那颗闲不住的妇联心。
向南把收在屁股下的右腿打直活动了一下,然后收了玉米饼上前打断了那位正在用她毒辣眼力在芋头堆里挑两个又大又好的芋头做添头的妇人,“这位大嫂,您刚才这账却是算岔了,一文钱四个,三十二应该是八文钱才对,听着大嫂下次还要来这位大哥这处买粮食,若是大嫂一时算糊涂了下次再碰见,却是见面尴尬了。”
向南还是挺会照顾人家卖东西的大嫂面子的。
正挑得起劲的大嫂子气得瞪眼,抬头一瞧向南装扮,原来是个书生,顿时有些讪讪然。
原本还掰着手指头算账的黑脸憨厚男人听见向南如此一说,顿时涨红了一张黑脸梗着脖子看向妇人。
妇人眼珠子一转,跟她一起来逛街的邻家嫂子也正瞅着她,妇人没法子,只能打着哈哈的表示自己大字不识几个,一时给算错了。
虽然是这么说,可也有人低声念叨这妇人时常过来买东西,算错的次数还挺多的。
遇上卖东西的人自己会算的,她还会扯着嗓子嚷嚷摊主算错了想要讹诈她的钱,拉着要去找店里账房先生或者路边书生算账她才相信。
每次摊主们看见这妇人过来自己摊上卖东西,有的人宁愿故意喊高了价格不做她的生意也不愿意跟她撕扯。
感情这还是位惯犯啊,被围观的人群这般一嘀咕,那妇人也没脸继续呆下去,硬着头皮跟向南和摊主道了个歉,拎着买来的玉米棒子就走了。
陪她一起来的邻家大嫂原本还想跟着她一起来捡个便宜,谁知最后竟是丢了这么大的脸,早在第一时间就退出了人群,一个人遮着脸假装不认识同伴,悄没声息的就走了。
一个铜板看着少,可对于种地的农户来说,却是十分珍贵的,很多人出门在外,便是一文钱两个的死面馒头都舍不得买。
那位卖玉米棒跟芋头的黑脸大兄弟多得了一文钱,对向南十分感激,弯腰就格外实诚的捧了好几个玉米棒跟芋头用藤子串了要送给向南当谢礼。
“我这是第一次来县里卖东西,没想到就遇上这样的事,刚才还要多谢先生帮忙,不然今天被骗了都不晓得。”
向南觉得这大兄弟实在太实诚了,他也就是帮他找回了一文钱以及两个当做搭头的芋头,对方现在要送他的谢礼却是差点就能卖两文钱了。
这向南肯定是不会要的,“喊什么先生不先生的,叫我一声小兄弟就成了,这就是一句话的功夫,不值当这么多东西。”
向南又指了指刚才自己蹲的大石头,表示自己就是闲得无聊,让对方不必太在意这个事儿。
这位黑脸大哥家里也不宽裕,这回拿了粮食出来卖,也是因为家里断了盐有一段时间了,没办法这才勒紧裤腰带想要卖几个钱,偷偷去买点便宜的黄色盐块回家。
官盐是很贵的,普遍比之大米类细粮贵一百倍都不夸张的,普通百姓吃得少,可饶是如此也是家里生活开销中的一个大头。
于是农户很多就偷偷找人买私盐,因着很多私盐是化成盐水藏在衣服里带出来的,回家熬煮一番颜色多数泛黄发硬,因此又被称为黄盐石。
这位黑脸大兄弟比向南还要不会说话,吭哧吭哧被向南推拒之后也说不出别的话来,反而被向南给劝服了。
旁边有卖鸡蛋掰扯不清的老婆子见向南性子好,帮了忙也没有要黑脸摊主的东西,连忙笑嘻嘻的拉了向南来帮她跟买主算个账。
买主是个小媳妇,老婆婆鸡蛋是两文钱一个,小媳妇希望老婆婆能便宜点,这样一来她就要把整篮子的鸡蛋都买了。
老婆婆一听,也有心给她便宜点,算的是三文钱两个,两人顿时掰扯半天都掰扯糊涂了,鸡蛋一共有二十三个,两人掰着两人加起来的二十根手指也算不过来。
现在有向南帮忙,无论是买主还是卖主都十分高兴。
这也简单,向南脑袋里一过就给算了出来,三十三文钱还剩下一个鸡蛋,铜钱没办法掰成两半。
老婆婆也自认已经给了顾客优惠,不愿意将剩下那个鸡蛋作为添头白送给买主,老婆婆数着卖东西挣来的三十多个铜板,心里一高兴。
回头看见向南那张白净的脸,老婆婆顿时心头一热,十分干脆的将剩下那个鸡蛋塞给了向南作为谢礼,自己挽着篮子高高兴兴的提前收摊回家去了。
之后向南又帮不少摊主算了账,挣了一枚鸡蛋两个玉米棒子并两文钱。
向南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乐呵呵的回了石头那儿蹲着继续啃饼子,附近有需要算账的就自己来找他便是。
“小兄弟,你算术学得可好?”
向南正百无聊奈的埋头看着石头下搬运他吃落的玉米饼碎屑的蚂蚁呢,眼前突然停下一双白底黑面的皂靴。
向南循声抬头一看,来人面容白净,留了胡须,穿着一身墨兰长衫,看着很是气派。
向南觉得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亲眼看到的第二个长相还挺不错的男子,第一个是谁?却是梦里看见的那位早逝亲爹。
挑完了水向刘氏无论如何也不许向南继续干别的活了,只说让他好生看看书,不能因小失大,耽搁了正事。
向南要去参加补考的事儿向刘氏也已经知晓了,因着这个向刘氏才没像昨天那般说起要答应送阿茶去做妾的话。
毕竟读书人有个亲妹子做妾,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要不是昨天向刘氏以为错过了此番院试还得等到明年三月,家中没钱没粮连学堂束脩都交不上,向刘氏也不至于真就动了阿茶的心思。
若是今年七月的话,家里勉强挤一挤还能坚持下去,夫子那里暂且也就只有一个五月要送一份节礼,到时候办得稍微丰厚一点顺带让夫子提点一下院试的事儿。
虽然先前三月之前就已经送过一回提点院试的礼,可这些人情上少不得多多花费些许......
对此向南说了两句不用送礼,向刘氏嫌弃他不通俗物,向南也只能作罢。
在他看来夫子要真有那能耐,将给他送礼的学生都给弄成秀才,那还得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实力,毕竟拿到批改试卷的那些官员面前的就是你在考场里写的考卷。
县门口去,准备先去刚才周永明跟其他村民约定好的汇合点。
路边有卖煎饼汤面的,汤面只要五文钱就能吃到饱,早上出门的时候向刘氏给了向南二十文铜钱。
向南摸摸肚子,最后很坚定的别开了视线。
等到了县门口,向南寻了一个路边的大石头随便鼓着腮帮子吹了灰尘,这就一屁股坐下了。
先将手上一直捏着的考卷跟他写的那两篇策论放好,转手从书篓里翻出了早上吃剩下的那个玉米饼子。
刚才向南临时改主意不请李夫子帮忙看策论,倒不是向南防着李夫子啥的,主要是李夫子那明显就是一副“我很忙有事赶紧说没事赶紧走”的不耐烦样儿。
向南对古代读书再是手生也知道一个道理,看策论,那是需要平心静气认真看的。
像李夫子那样若是他请对方帮忙看了,囫囵看得不仔细不说,李夫子可能还会对他失去耐心,随便说两句就作罢。
要是这样向南还担心对方太赶时间给他提了误导性的评语,想着干脆找了今年院试的“优秀佳作”拿回家慢慢欣赏解析得了。
坐在石头上喝着竹筒里的凉开水啃着硬邦邦的玉米饼子,向南扭头四处张望着,尽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别去注意自己吃进嘴里的到底是啥口感。
若是现代的玉米饼子那肯定是好吃的,又软又香甜,可古代农户家的玉米面,说是面不如说是颗粒。
因为是自己推石磨磨的,向刘氏跟阿茶没什么力气,只能磨两遍,磨出来粗糙得很,玉米粒的皮混在里面不说,便是玉米棒子也是没有捡出来的,直接磨了一起吃。
这不得不让向南在此感慨一回人类的适应力是真的强悍,饿极了的时候除了泥巴石头金属这些,啥也能消化。
向刘氏为了让饼子好入口些,还抖了些粗盐在里面,好歹让发酸的玉米饼不至于噎得向南打干呕。
县门口紧挨着这里有很多人摆着地摊卖东西,且大多数都是农户家里背来卖的,什么簸箕啊箩筐啊扎的竹扫帚高粱扫帚之类的。
另外玉米芋头之类的,像是玉米碴子豆子高粱之类的,因着私人家里是不允许有称量重量的升斗的,因此地摊市集上并没有。
玉米都是整个的,跟芋头差不多,都是论大小个数卖。
不过像粮食类的,哪怕是玉米芋头,毕竟都是农户自己勒紧裤腰带挤出来的,量都比较少,只因着价格比粮店里的便宜些,这才有不少小门户的妇人前来购买。
“你这玉米棒一文钱四个,一共三十二个,我给你七文钱,数好了,你这芋头个头这般小,还有白灰,添个搭头送我两个,下回见着你了还来照顾你生意。”
向南听着一文钱四个玉米棒,不由感慨这会儿的粮食可真便宜。
不过因为种子都是自留的,长出来的玉米棒子顶多半个巴掌那么长,且玉米粒还稀稀拉拉,不像现代那玉米,又长又大玉米粒还满了尖。
听见那妇人吧嗒吧嗒念叨了一顿,向南咬玉米饼的动作一顿,在心里又认真背了一遍乘法口诀,心数你丫的糊弄人呢?
一文钱四个,三十二个不是四八三十二么?
一文钱都要抠不说还要搭头,添搭头也就算了,还想下次继续骗人家,这就不厚道了啊。
在村里管琐碎事管多了,向南一时管不住自己那颗闲不住的妇联心。
向南把收在屁股下的右腿打直活动了一下,然后收了玉米饼上前打断了那位正在用她毒辣眼力在芋头堆里挑两个又大又好的芋头做添头的妇人,“这位大嫂,您刚才这账却是算岔了,一文钱四个,三十二应该是八文钱才对,听着大嫂下次还要来这位大哥这处买粮食,若是大嫂一时算糊涂了下次再碰见,却是见面尴尬了。”
向南还是挺会照顾人家卖东西的大嫂面子的。
正挑得起劲的大嫂子气得瞪眼,抬头一瞧向南装扮,原来是个书生,顿时有些讪讪然。
原本还掰着手指头算账的黑脸憨厚男人听见向南如此一说,顿时涨红了一张黑脸梗着脖子看向妇人。
妇人眼珠子一转,跟她一起来逛街的邻家嫂子也正瞅着她,妇人没法子,只能打着哈哈的表示自己大字不识几个,一时给算错了。
虽然是这么说,可也有人低声念叨这妇人时常过来买东西,算错的次数还挺多的。
遇上卖东西的人自己会算的,她还会扯着嗓子嚷嚷摊主算错了想要讹诈她的钱,拉着要去找店里账房先生或者路边书生算账她才相信。
每次摊主们看见这妇人过来自己摊上卖东西,有的人宁愿故意喊高了价格不做她的生意也不愿意跟她撕扯。
感情这还是位惯犯啊,被围观的人群这般一嘀咕,那妇人也没脸继续呆下去,硬着头皮跟向南和摊主道了个歉,拎着买来的玉米棒子就走了。
陪她一起来的邻家大嫂原本还想跟着她一起来捡个便宜,谁知最后竟是丢了这么大的脸,早在第一时间就退出了人群,一个人遮着脸假装不认识同伴,悄没声息的就走了。
一个铜板看着少,可对于种地的农户来说,却是十分珍贵的,很多人出门在外,便是一文钱两个的死面馒头都舍不得买。
那位卖玉米棒跟芋头的黑脸大兄弟多得了一文钱,对向南十分感激,弯腰就格外实诚的捧了好几个玉米棒跟芋头用藤子串了要送给向南当谢礼。
“我这是第一次来县里卖东西,没想到就遇上这样的事,刚才还要多谢先生帮忙,不然今天被骗了都不晓得。”
向南觉得这大兄弟实在太实诚了,他也就是帮他找回了一文钱以及两个当做搭头的芋头,对方现在要送他的谢礼却是差点就能卖两文钱了。
这向南肯定是不会要的,“喊什么先生不先生的,叫我一声小兄弟就成了,这就是一句话的功夫,不值当这么多东西。”
向南又指了指刚才自己蹲的大石头,表示自己就是闲得无聊,让对方不必太在意这个事儿。
这位黑脸大哥家里也不宽裕,这回拿了粮食出来卖,也是因为家里断了盐有一段时间了,没办法这才勒紧裤腰带想要卖几个钱,偷偷去买点便宜的黄色盐块回家。
官盐是很贵的,普遍比之大米类细粮贵一百倍都不夸张的,普通百姓吃得少,可饶是如此也是家里生活开销中的一个大头。
于是农户很多就偷偷找人买私盐,因着很多私盐是化成盐水藏在衣服里带出来的,回家熬煮一番颜色多数泛黄发硬,因此又被称为黄盐石。
这位黑脸大兄弟比向南还要不会说话,吭哧吭哧被向南推拒之后也说不出别的话来,反而被向南给劝服了。
旁边有卖鸡蛋掰扯不清的老婆子见向南性子好,帮了忙也没有要黑脸摊主的东西,连忙笑嘻嘻的拉了向南来帮她跟买主算个账。
买主是个小媳妇,老婆婆鸡蛋是两文钱一个,小媳妇希望老婆婆能便宜点,这样一来她就要把整篮子的鸡蛋都买了。
老婆婆一听,也有心给她便宜点,算的是三文钱两个,两人顿时掰扯半天都掰扯糊涂了,鸡蛋一共有二十三个,两人掰着两人加起来的二十根手指也算不过来。
现在有向南帮忙,无论是买主还是卖主都十分高兴。
这也简单,向南脑袋里一过就给算了出来,三十三文钱还剩下一个鸡蛋,铜钱没办法掰成两半。
老婆婆也自认已经给了顾客优惠,不愿意将剩下那个鸡蛋作为添头白送给买主,老婆婆数着卖东西挣来的三十多个铜板,心里一高兴。
回头看见向南那张白净的脸,老婆婆顿时心头一热,十分干脆的将剩下那个鸡蛋塞给了向南作为谢礼,自己挽着篮子高高兴兴的提前收摊回家去了。
之后向南又帮不少摊主算了账,挣了一枚鸡蛋两个玉米棒子并两文钱。
向南觉得还挺有意思的,乐呵呵的回了石头那儿蹲着继续啃饼子,附近有需要算账的就自己来找他便是。
“小兄弟,你算术学得可好?”
向南正百无聊奈的埋头看着石头下搬运他吃落的玉米饼碎屑的蚂蚁呢,眼前突然停下一双白底黑面的皂靴。
向南循声抬头一看,来人面容白净,留了胡须,穿着一身墨兰长衫,看着很是气派。
向南觉得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亲眼看到的第二个长相还挺不错的男子,第一个是谁?却是梦里看见的那位早逝亲爹。
挑完了水向刘氏无论如何也不许向南继续干别的活了,只说让他好生看看书,不能因小失大,耽搁了正事。
向南要去参加补考的事儿向刘氏也已经知晓了,因着这个向刘氏才没像昨天那般说起要答应送阿茶去做妾的话。
毕竟读书人有个亲妹子做妾,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要不是昨天向刘氏以为错过了此番院试还得等到明年三月,家中没钱没粮连学堂束脩都交不上,向刘氏也不至于真就动了阿茶的心思。
若是今年七月的话,家里勉强挤一挤还能坚持下去,夫子那里暂且也就只有一个五月要送一份节礼,到时候办得稍微丰厚一点顺带让夫子提点一下院试的事儿。
虽然先前三月之前就已经送过一回提点院试的礼,可这些人情上少不得多多花费些许......
对此向南说了两句不用送礼,向刘氏嫌弃他不通俗物,向南也只能作罢。
在他看来夫子要真有那能耐,将给他送礼的学生都给弄成秀才,那还得了?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看个人实力,毕竟拿到批改试卷的那些官员面前的就是你在考场里写的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