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诗与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语说完,袁青山转头就走。顶住京城的压力,风险可不小,愿意冒这个风险,已然值得这些上阵杀敌的军将们佩服。
这也就是各司其职,愿意为部下冒风险的上官,才能值得部下信任,这是互相信任的基础。
徐杰只是笑着点点头,目送众人出去。
不想一旁的张立开口问了一语:“徐贤弟,我……要不要出去?”
徐杰听得一愣,连忙答道:“张大帅自然不必出去。”
倒是徐老八不多问,直接往外就走。
“说吧,让老夫听听你胸中有没有点沟壑。”王元朗说了一语。
徐杰舔了舔嘴唇,已然低声开口。
大帐之外的声音,却比大帐里面的还要大。
宗庆与袁青山,两人都是当初太原府里王元朗的心腹,而今也是王元朗麾下最能打的将军,两人都是老将,如猛张飞一般的袁青山,已然快六十岁了,面上没有丝毫褶皱,但是须发却白了大半。宗庆看起来像个农家汉,一身甲胄也穿得歪歪斜斜,颇有点兵痞的味道,也五十出头。
两人面前的这些军将,却大多年纪不大,并不见一个白发之人,昔日里这些人,大多只是偏将副将小将,王元朗的提携大恩,自不用说,这也是这些人为王元朗如此卖命的原因。
在场就属宗庆与袁青山资格最老,地位最高。
所以主要说话之人,也是这两人。
“老袁,你道那小子能不能说出个花来?”宗庆还是不信任徐杰,这也是正常。
“听他刚才的话语,倒是知道这仗该怎么打,并非夸夸其谈,若是大帅认可的他的计策,当是可行的,稍后看大帅的意思就是。”袁青山答道。
宗庆却又道:“老子就是气不过,到底给谁卖命呢?卖了这条命去,给谁加官进爵呢?他娘的。”
这才是军汉的心思。
“稍后听大帅怎么说吧,不论给谁卖命,这仗终归还要打,总不能给室韦人卖命。”袁青山说得一语,说出了一些无奈。不管最后谁得了好处,但是怎么也不能让外敌得了好处。
大帐之内,王元朗皱着眉头听徐杰说个不休,也不多问。听到最后,王元朗沉默不语。
徐杰一脸紧张看着王元朗,等待着王元朗的回应。
王元朗却说了一语:“杀子之仇,你觉得常凯忍得住?”
徐杰答道:“他没有多少选择,报仇之事可以拖,但是如此危局,可不比杀子之仇要急切?”
王元朗叹息一声:“罢了,你多保重吧。欧阳公有如此弟子,教导有方啊!”
徐杰大气一松,答道:“枢密放心,在下自当保重。”
王元朗也不多言,只开口喊道:“都进来吧。”
一众军将早已等不及了,鱼贯而入,宗庆最先开口:“大帅定夺就是,我等自当效死。”
宗庆想表达的,不是忠心,而是气节。但是这种场合的这句话语,好在这大帐里没有旁人,若是传到京城了,当真就是害了王元朗。
王元朗闻言怒目一瞪,斥道:“胡说八道个甚!把你这嘴闭着。听我来言。”
宗庆受了呵斥,也不尴尬,口中只道:“大帅,您说。我听着呢。”
王元朗环看众人,开口说道:“往后,这战事只管听徐文远安排,不论你们有何想法,都憋在心里,听着徐文远调度就是。”
“凭什么?”宗庆又是一语。
徐杰却插了一句嘴:“宗将军,在下倒不是要如何乱行军令,在下身无官职,也没有资格行什么军令,也没有资格调度诸位将军。王大帅之所以如此安排,只是觉得在下可靠,所以王大帅留了几条锦囊妙计与在下,在下不过依计行事,听的都是王大帅的计策。”
世间之事,当真没有什么虎躯一震、纳头便拜的事情。所以许多事情,都要有个技巧。要想事成,哪里有那么简单。
王元朗听得徐杰忽然说出的话语,连连点头,看着徐杰,心中只觉得这个年轻人,实在不错,进退有据,智慧不凡。
宗庆却道:“大帅为何不把那些锦囊妙计留给我,非要留给他?”
王元朗怒斥一语:“你个浑厮,上阵厮杀倒是勇猛,却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用谋用计的货色。教我如何留给你?”
宗庆此时倒是有些尴尬,犹豫片刻,小声喃喃一语:“大帅,我可也是用过不少计策的。”
“罢了,徐文远是何许人,你们也是知晓过的,他做过的事情,你们大多也知晓许多。不必多言了,军中之事,听他的就是。”王元朗一锤定音,管得还有没有欲言又止的,起身大手一挥:“都走吧,我要睡了。”
“我要睡了”这一句之后,王元朗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众多军将不情不愿从大帐而出,不时回头去看那位王大帅。
徐杰也是不时回头去看王元朗,这一趟京城,王元朗的结局会是怎样?抗旨不遵的后果会是如何?
王元朗,也是将门世家。当年的边镇,虽然没有大战,但是与室韦人也是打得有来有往,那时候的边镇,有王元朗,有高破虏,一个在太原,一个在大同。
那个时候的军功,虽然不大,十个室韦头颅,说成一百个,待得汴京来赏。一百个室韦头颅,说成一千个,汴京又来重赏。但是那个时候,是真的砍了室韦头颅,才会在京城邀功。后来的边镇,没有人头,也能邀功了。王元朗与高破虏,也就是靠着人头升迁起来的,是真的去砍室韦人升迁起来的。
包括徐家的军汉,也是如此慢慢得到一些功勋,一些赏赐与小小官职。
后来的王元朗,二十年蛰伏,蛰伏得开始读起了《春秋》,而今再起,最后却是这么一个下场。
当官到底好不好?当真是好。但是有人说过,当官是中国自古最高危的职业,这句话对不对?可以商榷一二。也许有一些道理!一场政治风暴,下狱的都是小事,那些抄家的,灭族的大罪。平民百姓再怎么罪大恶极,都没有资格犯这么的重罪。
徐杰看着落寞的王元朗,在大帐外驻足片刻,想回头说点什么安慰,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唯有随着张立往不远处的营帐而去。
一语说完,袁青山转头就走。顶住京城的压力,风险可不小,愿意冒这个风险,已然值得这些上阵杀敌的军将们佩服。
这也就是各司其职,愿意为部下冒风险的上官,才能值得部下信任,这是互相信任的基础。
徐杰只是笑着点点头,目送众人出去。
不想一旁的张立开口问了一语:“徐贤弟,我……要不要出去?”
徐杰听得一愣,连忙答道:“张大帅自然不必出去。”
倒是徐老八不多问,直接往外就走。
“说吧,让老夫听听你胸中有没有点沟壑。”王元朗说了一语。
徐杰舔了舔嘴唇,已然低声开口。
大帐之外的声音,却比大帐里面的还要大。
宗庆与袁青山,两人都是当初太原府里王元朗的心腹,而今也是王元朗麾下最能打的将军,两人都是老将,如猛张飞一般的袁青山,已然快六十岁了,面上没有丝毫褶皱,但是须发却白了大半。宗庆看起来像个农家汉,一身甲胄也穿得歪歪斜斜,颇有点兵痞的味道,也五十出头。
两人面前的这些军将,却大多年纪不大,并不见一个白发之人,昔日里这些人,大多只是偏将副将小将,王元朗的提携大恩,自不用说,这也是这些人为王元朗如此卖命的原因。
在场就属宗庆与袁青山资格最老,地位最高。
所以主要说话之人,也是这两人。
“老袁,你道那小子能不能说出个花来?”宗庆还是不信任徐杰,这也是正常。
“听他刚才的话语,倒是知道这仗该怎么打,并非夸夸其谈,若是大帅认可的他的计策,当是可行的,稍后看大帅的意思就是。”袁青山答道。
宗庆却又道:“老子就是气不过,到底给谁卖命呢?卖了这条命去,给谁加官进爵呢?他娘的。”
这才是军汉的心思。
“稍后听大帅怎么说吧,不论给谁卖命,这仗终归还要打,总不能给室韦人卖命。”袁青山说得一语,说出了一些无奈。不管最后谁得了好处,但是怎么也不能让外敌得了好处。
大帐之内,王元朗皱着眉头听徐杰说个不休,也不多问。听到最后,王元朗沉默不语。
徐杰一脸紧张看着王元朗,等待着王元朗的回应。
王元朗却说了一语:“杀子之仇,你觉得常凯忍得住?”
徐杰答道:“他没有多少选择,报仇之事可以拖,但是如此危局,可不比杀子之仇要急切?”
王元朗叹息一声:“罢了,你多保重吧。欧阳公有如此弟子,教导有方啊!”
徐杰大气一松,答道:“枢密放心,在下自当保重。”
王元朗也不多言,只开口喊道:“都进来吧。”
一众军将早已等不及了,鱼贯而入,宗庆最先开口:“大帅定夺就是,我等自当效死。”
宗庆想表达的,不是忠心,而是气节。但是这种场合的这句话语,好在这大帐里没有旁人,若是传到京城了,当真就是害了王元朗。
王元朗闻言怒目一瞪,斥道:“胡说八道个甚!把你这嘴闭着。听我来言。”
宗庆受了呵斥,也不尴尬,口中只道:“大帅,您说。我听着呢。”
王元朗环看众人,开口说道:“往后,这战事只管听徐文远安排,不论你们有何想法,都憋在心里,听着徐文远调度就是。”
“凭什么?”宗庆又是一语。
徐杰却插了一句嘴:“宗将军,在下倒不是要如何乱行军令,在下身无官职,也没有资格行什么军令,也没有资格调度诸位将军。王大帅之所以如此安排,只是觉得在下可靠,所以王大帅留了几条锦囊妙计与在下,在下不过依计行事,听的都是王大帅的计策。”
世间之事,当真没有什么虎躯一震、纳头便拜的事情。所以许多事情,都要有个技巧。要想事成,哪里有那么简单。
王元朗听得徐杰忽然说出的话语,连连点头,看着徐杰,心中只觉得这个年轻人,实在不错,进退有据,智慧不凡。
宗庆却道:“大帅为何不把那些锦囊妙计留给我,非要留给他?”
王元朗怒斥一语:“你个浑厮,上阵厮杀倒是勇猛,却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用谋用计的货色。教我如何留给你?”
宗庆此时倒是有些尴尬,犹豫片刻,小声喃喃一语:“大帅,我可也是用过不少计策的。”
“罢了,徐文远是何许人,你们也是知晓过的,他做过的事情,你们大多也知晓许多。不必多言了,军中之事,听他的就是。”王元朗一锤定音,管得还有没有欲言又止的,起身大手一挥:“都走吧,我要睡了。”
“我要睡了”这一句之后,王元朗脸上闪过一丝落寞。
众多军将不情不愿从大帐而出,不时回头去看那位王大帅。
徐杰也是不时回头去看王元朗,这一趟京城,王元朗的结局会是怎样?抗旨不遵的后果会是如何?
王元朗,也是将门世家。当年的边镇,虽然没有大战,但是与室韦人也是打得有来有往,那时候的边镇,有王元朗,有高破虏,一个在太原,一个在大同。
那个时候的军功,虽然不大,十个室韦头颅,说成一百个,待得汴京来赏。一百个室韦头颅,说成一千个,汴京又来重赏。但是那个时候,是真的砍了室韦头颅,才会在京城邀功。后来的边镇,没有人头,也能邀功了。王元朗与高破虏,也就是靠着人头升迁起来的,是真的去砍室韦人升迁起来的。
包括徐家的军汉,也是如此慢慢得到一些功勋,一些赏赐与小小官职。
后来的王元朗,二十年蛰伏,蛰伏得开始读起了《春秋》,而今再起,最后却是这么一个下场。
当官到底好不好?当真是好。但是有人说过,当官是中国自古最高危的职业,这句话对不对?可以商榷一二。也许有一些道理!一场政治风暴,下狱的都是小事,那些抄家的,灭族的大罪。平民百姓再怎么罪大恶极,都没有资格犯这么的重罪。
徐杰看着落寞的王元朗,在大帐外驻足片刻,想回头说点什么安慰,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唯有随着张立往不远处的营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