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开启直播混大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左右仆射,不加衔,不称相。
故此,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左仆射、右仆射,共同构成了大唐政事堂的群相。
其中,中书令称右相,门下侍中称左相。
按照大唐的普遍认知,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所以门下侍中这个左相,主要的职责,就是审议中书省的各项决策,理应比中书令这个右相高半格才是。
不过事实却正好相反,那还是玄宗朝,玄宗和右相李林甫联手架空了左相的实际权力,久而久之,右相中书令,就成了政事堂,也就是大唐群相的实际领头人,而左相门下侍中,基本等于当做一个吉祥物被供奉在政事堂之中。
如果将大唐政事堂和明朝内阁做比较的话,相似之处很多,比如,人都不少,比如,有的时候人多,有的时候人少。
却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大唐群相不像明朝内阁大学士之间有明确的排位关系,除了左相右相之外,其他的群相,在职权上有可能分工不同,但是在地位上,基本一样。
第二方面,明朝大学士之中,有明确的首辅,有且只有一个,而大唐群相之中,左相是名义上的首辅,右相是实际上的首辅,如果两个职位都有人担任的话,自然有个高低上下,如果只有一人的话,自然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首辅。
说实话,有点乱。
不过宝应元年八月十二的政事堂,倒是不乱,一共就三个半人。
第一个,苗晋卿,门下侍中,左相。
第二个,元载,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第三个,裴遵庆,门下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半个,皇太子李适,五月份得封鲁王,正在政事堂观政,只带眼睛鼻子,没带嘴,只看只听不说话。
嗯,原来还有一个,李辅国,在代宗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曾经认命为中书令,乃是政事堂实际性的首脑,只不过六月份被罢免了。
一来他是一名宦官,宦官出任首相,实在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回,群臣激愤,都不愿意。
二来呢,李辅国这货也有点二,刚刚当上了中书令,自己跑到代宗面前,说:小郎,你当皇帝好啊,就在皇宫待着吧,外面的事,全都交给我,你就不用管了。
代宗李豫一听,哎我去,这叫什么话?外面的事归你,皇宫的事归我,合着我成大内总管了?咱们谁是皇帝啊!?
代宗越想越不对,得了,你也别干了,给你封个王,自己回家享福去吧。
就这样,李辅国被代宗罢免了中书令。
呃……再说回三个半人的政事堂。
李适还没来。
三人分别落座处理公事。
却说元载,拿起一份奏章,一见上面写有“马上飞递”字样,就知道必有要事,赶紧拆开一看,顿时大惊。
他手上的公文,正是台州上报袁晁谋反,被徐镇川扼杀一事。
左右仆射,不加衔,不称相。
故此,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左仆射、右仆射,共同构成了大唐政事堂的群相。
其中,中书令称右相,门下侍中称左相。
按照大唐的普遍认知,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所以门下侍中这个左相,主要的职责,就是审议中书省的各项决策,理应比中书令这个右相高半格才是。
不过事实却正好相反,那还是玄宗朝,玄宗和右相李林甫联手架空了左相的实际权力,久而久之,右相中书令,就成了政事堂,也就是大唐群相的实际领头人,而左相门下侍中,基本等于当做一个吉祥物被供奉在政事堂之中。
如果将大唐政事堂和明朝内阁做比较的话,相似之处很多,比如,人都不少,比如,有的时候人多,有的时候人少。
却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两方面:
第一方面,大唐群相不像明朝内阁大学士之间有明确的排位关系,除了左相右相之外,其他的群相,在职权上有可能分工不同,但是在地位上,基本一样。
第二方面,明朝大学士之中,有明确的首辅,有且只有一个,而大唐群相之中,左相是名义上的首辅,右相是实际上的首辅,如果两个职位都有人担任的话,自然有个高低上下,如果只有一人的话,自然就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首辅。
说实话,有点乱。
不过宝应元年八月十二的政事堂,倒是不乱,一共就三个半人。
第一个,苗晋卿,门下侍中,左相。
第二个,元载,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第三个,裴遵庆,门下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
半个,皇太子李适,五月份得封鲁王,正在政事堂观政,只带眼睛鼻子,没带嘴,只看只听不说话。
嗯,原来还有一个,李辅国,在代宗刚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曾经认命为中书令,乃是政事堂实际性的首脑,只不过六月份被罢免了。
一来他是一名宦官,宦官出任首相,实在是开天辟地以来头一回,群臣激愤,都不愿意。
二来呢,李辅国这货也有点二,刚刚当上了中书令,自己跑到代宗面前,说:小郎,你当皇帝好啊,就在皇宫待着吧,外面的事,全都交给我,你就不用管了。
代宗李豫一听,哎我去,这叫什么话?外面的事归你,皇宫的事归我,合着我成大内总管了?咱们谁是皇帝啊!?
代宗越想越不对,得了,你也别干了,给你封个王,自己回家享福去吧。
就这样,李辅国被代宗罢免了中书令。
呃……再说回三个半人的政事堂。
李适还没来。
三人分别落座处理公事。
却说元载,拿起一份奏章,一见上面写有“马上飞递”字样,就知道必有要事,赶紧拆开一看,顿时大惊。
他手上的公文,正是台州上报袁晁谋反,被徐镇川扼杀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