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秦本纪》·统一 (2/2)
一品小说网 www.yipinzongshi.com,诛红与八十红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形和军事情况打听得一清二楚,然后命内史廖把八人一列的两列歌伎舞女送给戎王,戎王接受之后很喜欢,一年到头也没有送还。这时秦才放回由余。由余屡次劝谏均不为采纳,穆公也不断派人暗地邀请由余,由余终于弃戎降秦。穆公把他当贵客一样来招待,向他请教如何伐戎。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他们的情况熟悉,他的建议穆公很重视。后来采用了由余的计策讨伐戎王,兼并了十二个国家,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去世,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然而,对于这件事,宋朝的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今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精神,反而以今日的世俗之见责难古人,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今人之可伤。
秦国最后的义举发生在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杀灵王而自立,就是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派人来求娶秦国女子作太子建的妻子。娶回国来,见秦国女子漂亮便自己娶了过去。十五年,楚平王要处死太子建,太子建逃亡: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晋国公室衰落,六卿强大,考虑的主要是内部的兼并,所以有很长时间秦、晋不再相互攻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逃奔到随国;吴乘势攻进郢。楚国的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这样秦国才派兵车五百辆救援楚国,打败吴军。吴军撤回,楚昭王才又回到郢。
在以后一段时间里,秦国频繁更换国君,君臣名分颠倒失次,所以晋国又重新强大起来,夺走秦的河西之地。
四、孝公图强
到秦孝公继位时,黄河、华山以东有六大强国,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并称。淮水、泗水之间有小国十多个。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从郑沿洛水河岸北上,占有上郡之地。楚从汉中,往南占有巴郡和黔中郡。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凭武力征伐,相互兼并。秦僻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的会盟,被人视同夷翟。孝公于是广施恩惠,赈济孤寡,招募战士,论功行赏,在国内下令求计以图强国。卫鞅听说此令已下,西来秦国,通过景监介绍求见孝公。卫鞅劝说孝公变更法制,整饬刑罚,对内提倡致力农业,对外严明赏罚,鼓励士卒力战效死,孝公表示赞赏。但甘龙、杜挚等人不以为然,同他辩论起来。最后还是采纳了卫鞅的新法。(新法初行,)百姓觉得很苦,但过了三年,他们就习惯了。秦孝公十二年,建造成阳城,修筑冀阙,秦迁都于咸阳。合并各小乡聚,编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共四十一县。规划田亩,设置阡陌,把领土扩大到洛水以东。十四年,开始收赋。富国强兵的国策使秦国发生巨大的进步,秦国从此不再是蛮夷之地。秦国富强,使得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纷纷前来祝贺。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由此秦国开始对山东六国转入攻击态势,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秦律的严苛不仅使得商鞅最后身死,也为秦朝灭亡埋下伏笔。
五、纵横天下
自秦孝公后,秦国历经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以降至秦始皇统一经过相当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秦惠文王时著名的就是苏秦、张仪纵横天下,在这场以天下为赌注的秦国与六国的角斗中,苏秦合纵以燕为主、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连横以魏为主,分化瓦解六国,为秦不断打击六国创造条件;最终因为六国固有利益矛盾,张仪的连横占据优势,秦国扩张的势头变得不可遏制。
秦惠文王时还有的重要事件是司马错取蜀。当时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艰险狭窄,不容易到达。这时韩国又来侵犯秦国。秦惠王要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恐怕有所不利;要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先讨伐韩国。”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理由。”
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相亲,与楚国友好,然后进军三川,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这样,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讨伐周王的罪恶,再攻占楚、魏的土地。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宝物。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啊!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我听说追求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追求利益的人要到市场去。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场,大王却不到那里去争夺,反而到戎狄一类的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攻克一个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而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请让我陈述一下理由: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是和齐、韩交往密切的国家。周王自己知道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
惠王说:“说的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讨伐蜀国。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于是,平定了蜀国的暴乱,贬谪蜀王,改封号为蜀侯,派遣陈庄出任宰相。蜀国归秦国后,富饶的巴蜀平原成为其后勤基地,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足,更加轻视其他诸侯了。
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但基本实现了张仪的策略,打通三川之地,威胁周天子,但武王好勇,亡于举鼎斗力。
秦昭襄王是在位时间很长的君主,《芈月传》、孟尝君来秦、楚怀王被骗留秦、和氏璧等故事发生在期间。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用穰侯魏冉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可以说所向睥睨;秦昭王一度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在位中期,魏国人范睢入秦,一为秦昭王提出“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的战略构想使得秦国国家机器开始全速投入统一全国的节奏,二清除威胁王权的势力“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於关外”集中国家权力避免了统一过程中的干扰。到了长平之战将山东六国最精锐的赵国40万大军彻底歼灭,前朝最后的残余西周灭亡、九鼎入秦,秦国统一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的到来。
秦孝文王在位三天病亡,庄襄王在位三年保持着对六国的攻击,而六国已经无力反击,越来越衰弱。
六、一统华夏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在当时赵国邯郸的廓城,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当时,秦国已经兼并了巴、蜀、汉中,越过宛占有了鄙,设置了南郡;往北取得了上郡以东,占有了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边到达荣阳,消灭了西周、东周,设置了三川郡。吕不韦做丞相,封邑十万户,号为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打算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年幼,即位初期,国家政事交由大臣处理。
秦始皇统治初期,秦与六国互有胜负,主要精力在巩固自己统治。及至平定嫪毐叛乱、吕不韦服毒自尽,秦始皇已经稳定住秦国,李斯用事处理国政,尉缭用谋参赞军事,对六国的总攻开始了。
自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国,到二十六年灭齐国,用时10年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兼并天下、一统华夏。
期间,虽有荆轲刺秦王的传奇、王翦破楚的波折,但中国统一大业终于完成了。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而中国文明也迈向新的一页。
2016.5.20
形和军事情况打听得一清二楚,然后命内史廖把八人一列的两列歌伎舞女送给戎王,戎王接受之后很喜欢,一年到头也没有送还。这时秦才放回由余。由余屡次劝谏均不为采纳,穆公也不断派人暗地邀请由余,由余终于弃戎降秦。穆公把他当贵客一样来招待,向他请教如何伐戎。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对他们的情况熟悉,他的建议穆公很重视。后来采用了由余的计策讨伐戎王,兼并了十二个国家,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以表示祝贺。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穆公三十九年(前621年)去世,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这三人十分善良、勇武,国人对此悲痛万分,赋《黄鸟》之诗,唱道:“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然而,对于这件事,宋朝的苏东坡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穆公生前不诛杀丧师之将孟明,是不会忍心用三良殉葬的。三良之死,就像田横自杀后,从行至洛阳的二齐士自刎殉主一样,完全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意思。今人不理解“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这种杀身图报的尚义精神,反而以今日的世俗之见责难古人,相比之下,愈见古人之可敬,今人之可伤。
秦国最后的义举发生在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杀灵王而自立,就是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派人来求娶秦国女子作太子建的妻子。娶回国来,见秦国女子漂亮便自己娶了过去。十五年,楚平王要处死太子建,太子建逃亡: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晋国公室衰落,六卿强大,考虑的主要是内部的兼并,所以有很长时间秦、晋不再相互攻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逃奔到随国;吴乘势攻进郢。楚国的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这样秦国才派兵车五百辆救援楚国,打败吴军。吴军撤回,楚昭王才又回到郢。
在以后一段时间里,秦国频繁更换国君,君臣名分颠倒失次,所以晋国又重新强大起来,夺走秦的河西之地。
四、孝公图强
到秦孝公继位时,黄河、华山以东有六大强国,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王、韩哀侯、赵成侯并称。淮水、泗水之间有小国十多个。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从郑沿洛水河岸北上,占有上郡之地。楚从汉中,往南占有巴郡和黔中郡。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国凭武力征伐,相互兼并。秦僻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的会盟,被人视同夷翟。孝公于是广施恩惠,赈济孤寡,招募战士,论功行赏,在国内下令求计以图强国。卫鞅听说此令已下,西来秦国,通过景监介绍求见孝公。卫鞅劝说孝公变更法制,整饬刑罚,对内提倡致力农业,对外严明赏罚,鼓励士卒力战效死,孝公表示赞赏。但甘龙、杜挚等人不以为然,同他辩论起来。最后还是采纳了卫鞅的新法。(新法初行,)百姓觉得很苦,但过了三年,他们就习惯了。秦孝公十二年,建造成阳城,修筑冀阙,秦迁都于咸阳。合并各小乡聚,编为大县,每县设县令一人,共四十一县。规划田亩,设置阡陌,把领土扩大到洛水以东。十四年,开始收赋。富国强兵的国策使秦国发生巨大的进步,秦国从此不再是蛮夷之地。秦国富强,使得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纷纷前来祝贺。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由此秦国开始对山东六国转入攻击态势,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秦律的严苛不仅使得商鞅最后身死,也为秦朝灭亡埋下伏笔。
五、纵横天下
自秦孝公后,秦国历经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以降至秦始皇统一经过相当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秦惠文王时著名的就是苏秦、张仪纵横天下,在这场以天下为赌注的秦国与六国的角斗中,苏秦合纵以燕为主、联合六国抗秦;张仪连横以魏为主,分化瓦解六国,为秦不断打击六国创造条件;最终因为六国固有利益矛盾,张仪的连横占据优势,秦国扩张的势头变得不可遏制。
秦惠文王时还有的重要事件是司马错取蜀。当时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分别到秦国告急。秦惠王要出动军队讨伐蜀国,又认为道路艰险狭窄,不容易到达。这时韩国又来侵犯秦国。秦惠王要先攻打韩国,然后再讨伐蜀国,恐怕有所不利;要先攻打蜀国,又恐怕韩国趁着久战疲惫之机来偷袭,犹豫不能决断。司马错和张仪在惠王面前争论不休,司马错主张讨伐蜀国,张仪说:“不如先讨伐韩国。”惠王说:“我愿听听你们的理由。”
张仪说:“我们先和魏国相亲,与楚国友好,然后进军三川,堵绝什谷的隘口,挡住屯留的要道。这样,使魏国到南阳的通道断绝,让楚国出兵逼近南郑,秦军进击新城和宜阳,径直逼近西周和东周的城郊,讨伐周王的罪恶,再攻占楚、魏的土地。周王自己知道没办法挽救,一定会献出传国的九鼎宝物。秦国占有了九鼎之宝,依照地图和户籍,就可以挟制着周天子而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各国没有谁敢不听从的。这是统一天下的大业啊!如今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像戎狄一样的落后民族,搞得我们士兵疲惫、百姓劳苦,也不能够扬名天下,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也得不到实际的好处。我听说追求名位的人要到朝廷去,追求利益的人要到市场去。如今,三川、周室,如同朝廷和市场,大王却不到那里去争夺,反而到戎狄一类的落后地区去争夺,这离帝王的功业就太远了。”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强的人,一定要开拓他的疆土;想使军队强大的人,一定要使百姓富足;想要统一天下的人,一定要广施恩德。这三种条件具备了,帝王大业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今,大王的疆土还狭小,百姓还贫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做些容易办到的事情。蜀国,是西方偏僻的国家,却是戎狄的首领,已经发生了类似夏桀、商纣的祸乱。出动秦国强大的军队去攻打它,就好像让豺狼去驱赶羊群一样。占领了它的土地就可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夺取了它的财富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用不着损兵折将,他们就已经屈服了。攻克一个国家,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残暴;把西方的全部财富取尽,天下人不认为我们贪婪,我们这一出动军队,使得声望、实利都有增益,还能享有禁止暴乱的好名声。如今去攻打韩国,劫持天子,是很坏的名声,未必就能得到好处,还负有不义的丑名,而又是天下人所不希望攻打的国家,那就危险了。请让我陈述一下理由:周王,是天下共有的宗主;是和齐、韩交往密切的国家。周王自己知道要失掉传国的九鼎,韩国自己知道将会失去三川,这二国必将通力合谋,依靠齐国和赵国的力量,与楚国、魏国谋求和解。如果他们把九鼎宝器送给楚国,把土地让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说的危险所在,所以不如攻打蜀国那样完满。”
惠王说:“说的好,我听您的。”终于出兵讨伐蜀国。当年十月攻占了蜀国。于是,平定了蜀国的暴乱,贬谪蜀王,改封号为蜀侯,派遣陈庄出任宰相。蜀国归秦国后,富饶的巴蜀平原成为其后勤基地,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足,更加轻视其他诸侯了。
秦武王在位时间不长,但基本实现了张仪的策略,打通三川之地,威胁周天子,但武王好勇,亡于举鼎斗力。
秦昭襄王是在位时间很长的君主,《芈月传》、孟尝君来秦、楚怀王被骗留秦、和氏璧等故事发生在期间。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用穰侯魏冉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可以说所向睥睨;秦昭王一度自称西帝,尊齐湣王为东帝;在位中期,魏国人范睢入秦,一为秦昭王提出“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的战略构想使得秦国国家机器开始全速投入统一全国的节奏,二清除威胁王权的势力“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於关外”集中国家权力避免了统一过程中的干扰。到了长平之战将山东六国最精锐的赵国40万大军彻底歼灭,前朝最后的残余西周灭亡、九鼎入秦,秦国统一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的到来。
秦孝文王在位三天病亡,庄襄王在位三年保持着对六国的攻击,而六国已经无力反击,越来越衰弱。
六、一统华夏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出生,出生在当时赵国邯郸的廓城,是秦庄襄王的中子,商朝重臣恶来的第35世孙,嬴姓赵氏,名政。
当时,秦国已经兼并了巴、蜀、汉中,越过宛占有了鄙,设置了南郡;往北取得了上郡以东,占有了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边到达荣阳,消灭了西周、东周,设置了三川郡。吕不韦做丞相,封邑十万户,号为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打算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齮、麃公等为将军。秦王年幼,即位初期,国家政事交由大臣处理。
秦始皇统治初期,秦与六国互有胜负,主要精力在巩固自己统治。及至平定嫪毐叛乱、吕不韦服毒自尽,秦始皇已经稳定住秦国,李斯用事处理国政,尉缭用谋参赞军事,对六国的总攻开始了。
自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国,到二十六年灭齐国,用时10年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兼并天下、一统华夏。
期间,虽有荆轲刺秦王的传奇、王翦破楚的波折,但中国统一大业终于完成了。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而中国文明也迈向新的一页。
2016.5.20